《机关公文处理》课件.ppt





《《机关公文处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关公文处理》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1/311公文处理公文格式讲 稿20142014 0505公文处理 学习材料2023/1/3122023/1/313公文处理基本知识及常见错误一、公文的概念、特征、作用 (一)概念(一)概念 公公文文是是机机关关、单单位位、团团体体实实施施领领导导、履履行行职职能能、处处理理公公务务的的具具有有特特定定效效力力和和规规范范体体式式的的文文书书,是是传传达达贯贯彻彻党党和和国国家家的的方方针针政政策策,公公布布法法规规和和规规章章,指指导导、布布置置和和商商洽洽工工作作,请请示示和和答答复复问问题题,报报告告、通通报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2023/1/314
2、(二)特征(二)特征n n1.1.权威性。首先,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其次,权威性。首先,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其次,无论是事实、数字还是各种意见、结论,一旦进入正无论是事实、数字还是各种意见、结论,一旦进入正式公文,就不能任意更改、解释、否定。第三,公文式公文,就不能任意更改、解释、否定。第三,公文是机关、团体、单位的喉舌、意图,是其开展工作的是机关、团体、单位的喉舌、意图,是其开展工作的依据。依据。n n2.2.规范性。公文的撰写和处理,从起草到成文,到收规范性。公文的撰写和处理,从起草到成文,到收发、传递、分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等,都有一套发、传递、分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等,都有
3、一套规范化的制度。另外,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其文体、规范化的制度。另外,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其文体、结构、用纸的尺寸、文件标记都有统一的规定。结构、用纸的尺寸、文件标记都有统一的规定。n n3.3.工具性。公文是各机关、团体、单位在公务管理过工具性。公文是各机关、团体、单位在公务管理过程中最经常、最大量使用的一种工具。程中最经常、最大量使用的一种工具。2023/1/315n n (三)作用(三)作用n n1.1.领导指导作用。传达意见和决策,安排部署工领导指导作用。传达意见和决策,安排部署工作。作。n n2.2.行为规范作用。比如通过发布法律、法规及规行为规范作用。比如通过发布法律、法规及规范
4、性文件等,规范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范性文件等,规范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行为。人的行为。n n3.3.传递信息作用。传递信息作用。n n4.4.公务联系作用。向上级单位报告情况、请示问公务联系作用。向上级单位报告情况、请示问题,与一般机关单位就工作业务进行商洽、询问、题,与一般机关单位就工作业务进行商洽、询问、回答或交流情况和经验。回答或交流情况和经验。n n5.5.凭据记载作用。绝大多数文件在传达意图、安凭据记载作用。绝大多数文件在传达意图、安排工作、联系公务的同时,都具有一定意义上的排工作、联系公务的同时,都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凭据作用。凭据作用。2023/1/316二、文种类型
5、及适用范围n n(一)种类n n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原办法规定公文种类为13种,新条例规定公文种类为15种,增加了“决议”和“公报”,同时将“会议纪要”改为“纪要”。2023/1/317n n(二)适用范围(二)适用范围n n决议行政机关很少用,命令和公报使用权限很决议行政机关很少用,命令和公报使用权限很高,议案仅限于各级政府用。高,议案仅限于各级政府用。n n1.1.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组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组织
6、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一是重要事项作织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一是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二是语气很强。出决策和部署,二是语气很强。n n2.2.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对市州一级政府、部门和企业来说,定事项。对市州一级政府、部门和企业来说,一般不存在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如果要一般不存在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如果要用也仅限于公告法定事项,比如土地征收公用也仅限于公告法定事项,比如土地征收公告、招考公告和招标公告等。告、招考公告和招标公告等。3.3.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7、。者周知的事项。2023/1/318 4.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在原办法中,“意见”既可作为上行文(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为上级单位献计献策;实际使用时,一般用于对上级单位征求意见的一种回复。也可作为下行文(往往是对重要问题表明态度、提出见解和参考的处理办法);还可作为平行文(主要是提出意见供对方参考。)2023/1/319n n5.5.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单位执行和有关单位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单位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用得最多)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用得最多)n n常见通知类型及注意事项:(常见通知类型及注意
8、事项:(1 1)批转和转发:批转通知)批转和转发:批转通知用于上级批转下级的文件,转发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或平用于上级批转下级的文件,转发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或平级单位的文件。比如:按条例要求,单位的内设部门一级单位的文件。比如:按条例要求,单位的内设部门一般不直接向下级单位发布指令性公文,内设部门某方面般不直接向下级单位发布指令性公文,内设部门某方面的工作安排需要通知下级单位、本级有关部门执行,有的工作安排需要通知下级单位、本级有关部门执行,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直接由该内设部门以单位或单位办三种处理方式:一是直接由该内设部门以单位或单位办公室名义起草代拟稿,由单位或单位办公室发文。二是公室名义起草代
9、拟稿,由单位或单位办公室发文。二是由单位批转本级部门文件。三是由单位办公室转发文件。由单位批转本级部门文件。三是由单位办公室转发文件。(2 2)印发通知。常用于印发条例、规定、办法、细则、)印发通知。常用于印发条例、规定、办法、细则、方案等。(方案等。(3 3)批转、转发、印发材料是正文,注意一定)批转、转发、印发材料是正文,注意一定不能标注附件,但被批转、转发、印发材料中可以有附不能标注附件,但被批转、转发、印发材料中可以有附件。(件。(4 4)人事任免用通知。)人事任免用通知。2023/1/3110n n6.6.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
10、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7.7.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单位的询问。回复上级单位的询问。n n 8.8.请示。适用于向上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要请示。适用于向上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要求一事一请,主送机关一般一个,不能多头请示,求一事一请,主送机关一般一个,不能多头请示,不能抄送下级单位。多头请示容易使主办与协办不能抄送下级单位。多头请示容易使主办与协办单位之间相互推诿,延误批复时间或者由于批复单位之间相互推诿,延误批复时间或者由于批复意见不一致,使下级难以适从。受双重领导的单意见不一致,使下级难以适从。受双
11、重领导的单位,在请示问题时,应当本着谁有权力批准这一位,在请示问题时,应当本着谁有权力批准这一问题就请示谁的原则,可将另一上级单位列为抄问题就请示谁的原则,可将另一上级单位列为抄送,以便对方了解情况。请示文件最易出错的地送,以便对方了解情况。请示文件最易出错的地方是标题:比如:方是标题:比如:某某公司关于请求解决信息某某公司关于请求解决信息化建设资金的请示化建设资金的请示,请求与文种请示意思相近,请求与文种请示意思相近,属于重复哆嗦错误,应删去请求二字。属于重复哆嗦错误,应删去请求二字。2023/1/31119.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请示事项。批复是被动行文,有了请示才有批复。批复的开头第一
12、句基本是固定模式“你公司关于*的请示(文号)收悉。”10.函。适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注意区别: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发文中,有很多下行文文号编成国办函、川府函等以函的形式发文,这只是一个形式,不是文种。11.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2023/1/3112(三)几个易混淆文种之间的区别1.决定和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时,主要区别在于语气的强弱,决定语气很强,有强调决策的意味;通报语气弱,只是告知表彰情况。决定的制发单位相对级别要高一些。根据省上规定,目前,市州政府及以下部门(单位),表彰一般均不再使用,改成了表扬。市政府(市政府办)在
13、行文时,也有意在弱化表扬文件,现在一般不用决定这个文种了,多数情况用通报。涉及到表扬通报这类文件,要经过纪委、安监、计生、综治、维稳等一票否决单位会签,无特殊原因,均要提交会议审议。2023/1/31132.公告和通告。除法律、法规规定用公告的情况外,主要区别是告知范围的大小不同。3.请示和报告。请示和报告不分这是极易犯的一个错误。一句话,看是否有请上级解决或批复的事项,有就用请示,没有就用报告。很多报告中往往有部分内容是建议意见,上级收文后可采纳、可不采纳,相关情况可告知报文单位、也可不告知报文单位。2023/1/3114 4.4.请示、批复和函。函用于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请示、批复和函。函用
14、于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作用与请示相同,只是行文关系的区事项时,作用与请示相同,只是行文关系的区别。向自己的上级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别。向自己的上级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用请示,平级或不相隶属关系行文时用函。这用请示,平级或不相隶属关系行文时用函。这也是一个极易混淆的地方,但正因为太易混淆也是一个极易混淆的地方,但正因为太易混淆了,有时为了尊重对方,达到办成事的目的,了,有时为了尊重对方,达到办成事的目的,函就故意用成了请示。对请示的回复用批复,函就故意用成了请示。对请示的回复用批复,对函的回复用复函。比如:某公司向上级集团对函的回复用复函。比如:某公司向上级集团公司人事部行文请示批
15、准借人事项,准确标题公司人事部行文请示批准借人事项,准确标题应该是应该是某某公司关于借用某单位某某同志的某某公司关于借用某单位某某同志的函函,公司人事部回复应该是,公司人事部回复应该是某集团公司人某集团公司人事部关于同意某某公司借用某某同志的复函事部关于同意某某公司借用某某同志的复函。2023/1/3115 三、公文的行文规则(一)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单位。2023/1/3116 (二)向上级单位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二)向上级单位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1.1.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单位,根据需要同时抄送原则上主送一
16、个上级单位,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单位和同级单位,不抄送下级单位。相关上级单位和同级单位,不抄送下级单位。2.2.单位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单位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单位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项,应当经本级单位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3.3.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单位名义向上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单位名义向上级单位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级单位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单位。转报上级单位。4.4.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关公文处理 机关 公文 处理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