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期末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论期末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教学论期末资料填空题1、 课程的实施即教学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1902年的壬寅学制或1903年的癸卯学制是现代语文科确立的标志。4、 作为基础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与教学是民族共同语言的个人化、言语化、经验化的心理过程。即交际公器的具体化的过程。5、 语文课程性质问题,王荣生归纳为三个阶段:(一)特殊历史时期政治运动的回响(19491966)(二)工具性与思想性的震荡式交替(19781990)(三)课程取向“人文性”的表达(1990至今)6、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7、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8、 对于语文课程性质问题的探讨,“语言言语话语”可能是个值得关注的思考路径。9、 语文和语言、言语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但它又是不同于语言、言语的另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10、语文的真实内涵,决定于语文这个客观事物本身,而不由人(包括名词的创用者)主观命定11、语言的基本职能是“交际”,交际使用是语言的生命12、语文和语文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代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13、研究语文科的性质,才是语文教学论应着力的本分之事14、课程观主要回答“课程是什么”;课程理念主要回答“课程应当怎样”,是主体在课程实践中的自觉追求。15、语文学习过程应当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16、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它
3、应该培养未来的公民如下基本语文素养:第一,民族母语情结;第二,言语交际能力;第三,言语行为风格;第四,良好的语文习惯;第五,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17、语文素养应当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层次的最基本要素有机融合的结晶体。18、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既要有“共同基础”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完成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又要有“多样选择”给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让他们能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19、现行课程制度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20、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和制约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是搞好语文工作的前提和保
4、证。21、语文课程目标是关于学生个体修习语文课程后所必须达到的语文素养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的概括描述。22、新课标是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观念下架构起来的。23、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内在价值、根本价值是促进人的发展,外在价值、工具价值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24、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25、教材,与教师、学生一样,是教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26、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简单地说,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27、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凭借、中介。28、语文教材是承载与语文教学目
5、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媒体系统。29、语文教材的特征,指的是它所处的教学系统(关系网络)对其属性的特殊规定。30、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开智”“育德”“审美”“习法”几个方面31、语文教材传授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明示,二是暗示32、语文实践是获得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33、实际上,练习系统是教科书真正的灵魂所在。34、1、“语文”的含义从构词看,“语文”一词是“语”和“文”两个语素的结合,但其所指却多,含义也多样。“语文”作为课程名称,肇始于1949年。但此前,“语文”一词已经使用。1.“语文”是一般语词最初出现于“五四”以后讨论国文国语教育的文章中。这里的“语文”指的
6、是课程的学习内容,即国家规定的语言文字。词典对“语文”的解释: 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然而,“语文”的实际使用,使它的含义日益复杂,日益模糊。在文章学家那里,语文是“语言”和“文章”。而本次课改,在语文课程“人文性”讨论中,又有人提出:语文指“语言”和“文化”。2.“语文”是课程名称作为中小学校的一门课程,语文是主要的教学科目之一。3.“语文”是教科书名称教材名称向来与课程一致,语文课程的教科书自然与之同名。因此,“语文”还指一种特定的书籍。2、你 怎样理解作为课程名称的“语文”的内涵?“词章”“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语”“国文”“语文”,名称的变化中有共同点,即课程名称标示了课程的内容。作
7、为课程的“语文”怎么理解?叶圣陶、吕叔湘等语言学家多持此类看法:“语文” “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我国古代教育“经史哲熔于一炉”的历史传统,对语文课程有深远影响,语文课程功能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因而也决定了“语文”含义的多样性。在此情况下,讨论“语文”的含义,必须看到:教育的阶段性,影响着语文课程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因此,不能追索“语文”课程的单一理解。关于“语文”的种种理解均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作为普遍的定义又都有缺陷。较为合适的态度是“分而化之,区别对待”,看到不同阶段的“语文”有不同的侧重点:初小:语言和文字高小初中:语言和文章初中高中:语
8、言和文学高中大学:语言和文化这不是截然的区分。语言、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其实都在不同阶段存在,只是分量不同,消长变化不同。即便是语言,在不同阶段的“权重”和具体内容也是不尽一样的。3、你怎样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4、试阐释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课程理念主要回答“课程应当怎样”,是主体在课程实践中的自觉追求。语文课程标准阐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理念有四:(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普通高中阶段的
9、课程理念有三:(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综而观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语文课程理念。一、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理念,两个标准都把它列为第一条。当代世界教育因应社会的发展,正迅速向“以人为本”转变,即教育的功能不再限于知识的授受、技能的养成,而是致力于“人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的各门课程突破知识本位和学科藩篱的束缚,努力提高学生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素养,共同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全面
10、发展。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增强教学有效性。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个难题,“学不学一个样”。其成因复杂,但教学不得法是重要原因之一。要得法,必须明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学应以感性(感知、感受、感悟)为重要基础。汉语文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3、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在接受性学习、独立学习、积累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是人际交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语文课程要加强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语文课程
11、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味到语言美、书写艺术美、作品中的形象美和情感美等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语文课程应当努力把语文学习变成富有意味的探究之旅。探求未知,是人的本能,也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文本世界和作者心灵;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社会、品味生活、思考人生,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文明人。4、共同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既要有“共同基础”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完成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又要有“多样选择”给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
12、展创造条件,让他们能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这样的语文课程才是开放的,富有活力的。现行课程制度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创造了条件,留出了空间。语文教师应当正视差异,支持学生有差异地个性化发展。就课程本身而言,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 5、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特征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和制约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是搞好语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在语文教育
13、活动中,具体表现为: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等。(一)导向作用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可以使期望明晰,因而使语文教学任务明朗化,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引导语文教学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以免旁逸斜出,有效地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二)推进作用对教师来说,认识和明确课程目标,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可以使教师从总体上保持教学基本思路的一致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学生来说,认识和明确课程目标,可以激发其强烈的参与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还会增强学习的成功感,对学生的前进起激励作用。(三)控制作用语文课程目标控制着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教学内容的量的多少、
14、难度的大小等,控制着教学进程。包括教学过程阶段的安排,时间的长短等。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通过信息反馈、依据课程目标进行调节。(四)评价作用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来自于课程目标。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尺度,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尺度之一,也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评价课程目标自身合理性的重要反馈信息。(五)管理作用语文课程目标及其分层次、分类别的规定,给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提供了可检查、可评定的内容。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明确目标即明确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方向和指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可以实施较为符合教学实际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15、较强的管理和指导。二、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语文课程目标的显著特征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明确性和模糊性。认识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在教学中才能认识和把握目标,才能正确地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一)目标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所谓课程目标要有连续性,就是提出的多个课程目标要形成层次、构成序列。扎实的语文基础,良好的语文习惯,非一日之功。语文知识和技能从学习、运用、巩固到掌握需要有个长期反复训练的过程,所以课程目标要有连续性。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在不同阶段应该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语文教学,所以课程目标要有阶段性。各年级的目标就要由易而难,随着年级的升高分段提出。由于各种语文技能难易繁简的程度不同,训练的时间长短有别,有的
16、目标(如查字典,认字、写字等)经过一学期或两个学期的精心指导和训练即可达到,而有的目标(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人物形象的分析等)需要分期分批,反复训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二)目标的明确性和模糊性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知识、技能、方法等等大多是明确的,具体目标中某些内容可以量化。如每学期从课本统计,增识生字多少,生词多少?每分钟可默读多少字?训练前后有何变化?在材料具备的情况下,每小时可以写多长的作文,一般说可达到多少字?这些,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和教师的能力水平,均可提出明确的量化目标。量化目标有利于教和学,有利于教学评估。语文课程有许多目标内容是无法量化的。比如理解能力,其深浅、强弱、快慢的程度,
17、只能以“初步”、“深刻”、“透彻”等字眼儿加以限定,这些字眼儿本身就有不确定性。语文能力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综合性越强,目标要求越难以明确地界定,越有模糊性。6、语文教材的概念 “语文教材”含义有专指、特指和泛指之分。“语文教材”的专指义: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语文教材”的特指义: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语文教材”的泛指义: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在一定意义上说,“专指”含义表明了语文教科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特指”含义反映了学校语文教材的
18、群体特性,“泛指”含义则体现了语文教材的学科特殊性和“大语文教育”的现代观念。这三种理解各有各的适用情境,各有各的价值所在,在语文教材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上述对“语文教材”含义的三种理解,为界定“语文教材”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思想材料,但它并不是概念本身。一个科学的概念,必须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即揭示出这一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指称范围。在前人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对语文教材做如下界定:语文教材是承载与语文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媒体系统。这个界定的要点是:第一,语文教材是教学媒体,是载有语文教学内容的物体。从两个方面理解:教材不等于教具,教材的作用是承载教学内容,而教
19、具的作用是使教材的功能得以实现。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混淆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区别,把语文教材原封不动地搬来作为教学内容,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第二,语文教材所承载的教学内容,就是以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训练体系为核心和主导的,与语文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和。第三,语文教材作为“教材”,应当直接而有目的地为学校语文课程的教与学服务。第四,语文教材既不是单一的语文教科书,也不是各种语文教材的直接相加而形成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要素按照定的层次和结构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在学校语文教学中,虽然整个语文教材系统的各个层次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发挥基础和导向作用的
20、轴心和主导,仍然是语文教科书。研究语文教材首先研究语文教科书,建设语文教材首先建设语文教科书。所以,一般情况下所称语文教材,即专指义的语文教科书。7、语文教材的特征、功能语文教材的特征,指的是它所处的教学系统(关系网络)对其属性的特殊规定。可从两个层面分析、把握:1. 多义性与导向性统一语文教材的多义性,要求我们承认和重视其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可能,在引导学生自学以及运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他们获得丰富多样而又实在切己的收获;语文教材的导向性,要求我们重视其思想、审美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及语文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系统安排,充分发挥教材在实现特定目标中的作用:在二者的统一中,实现语文教材的教育教学
21、价值。2. 目的性与中介性统一语文教材一定意义上的目的性,要求我们尊重教材,教学决策要吃透教材,教学准备要围绕教材,教学实施要紧扣教材,教学评价要参照教材,教学科研要结合教材。而语文教材根本意义上的中介性,则要求我们驾驭教材,能动地对语文教材进行选择、加工、改造、运用,充分发挥教材的例证和凭借作用、举反三,为我所用,而不是为物所惑、为物所御:二者统一与结合,则是充分实现教材的教育教学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二、语文教材的教育功能科学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识语文教材的功能。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开智”“育德”“审美”“习法”几个方面:1.开智功能语文教材的“开智”功能,指它在智育方面的
22、作用的总和。(1)开发智力语文教材的范文系统、助学系统、训练系统和知识系统,都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因素,都具有开发智力的功能。(2)培养语文能力语文教材把培养语文能力当作是自己的基本功能指向和教材编辑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能力培养为线索统筹全局,力求形成优化的整体结构;以读写能力培养为主兼顾听说,各种能力既各有体系又相辅相成;它全面提供语文能力训练的材料、情境、要求和方法,凭借它,一定能有效地达到培养语文能力的目标。(3)传授语文知识语文教材传授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明示,即通过教材的知识短文、附录、思考练习中的提示、范文的注释,或分散、或集中地向学生传授;二是暗示,即通过利用典范的文章和文学
23、作品,进行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使学生感受语文知识、规律和方法。实践证明,这两条途径都是有效的。(4)积累语文材料积累语文材料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础工程,也是语文教材的开智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材自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可供学生积累的语文材料,如范文篇段、名言警句、常用语词等。语文教材还通过背诵、抄写等练习督促学生积果,通过指导学生做卡片、简记、写心得体会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这些都对学生的语文材料积累起到重要的作用。2.育德功能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育德”功能,它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理想、信念和一定的道德意识等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1)爱国主义教育(2)
24、理想情操教育(3)道德伦理教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语文教材的育德功能不仅表现在阅读教材中,在作文、听说和语文知识教材中也有体现。3.审美功能语文教材的审美功能,指的是它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美和美育的因素,因而具有多方面的美育功能。(1)丰富审美感性认识(2)构建审美意识(3)培养审美能力必须指出的是,除课文之外,语文教材中的思考练习、单元训练还为此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阅读提示、知识短文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与方法指导。这就使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具有操作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更便于落实和收到较好的效果。4.习法功能语文教材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就是
25、“习法”,即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活动的方法、语文学习的方法,以及与二者密不可分的语文思维的方法。(1)指导语文活动的方法语文活动的方法,即读写听说的方法。通过练习的设计和安排,语文教材将语文基本技能进一步具体化为可以操作的读写听说活动,构成了一个语文方法的教学序列,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活动方法的范例和凭借。(2)指导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方法,主要包括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语文学习窍门等等,也包括一般的各学科通用学习方法。语文学习的特殊性,使得掌握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学习的科学方法,就成为语文教材应该具备、也必须具备的
26、一项基本功能。(3)指导语文思维的方法语文思维方法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体系。一切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方法,只要科学、实用,教材都应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予以指导,但指导的重点应是与语文活动、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思维方法,如整体感知的方法、激疑质疑的方法、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方法、联想想象的方法、欣赏感受的方法、观察的方法等。近年来,语文教材的习法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也应该看到,现阶段多数语文教材的习法功能相对还显得薄弱,还普遍存在着“语文方法多,学习方法少;暗含渗透多,明确标示少;随机穿插多,系统安排少”的“三多三少”现象。8、语文教科书的构成从内容要素上看,语文教材系统包括几个子系统:课
27、文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和助学系统。综合型语文教材是一个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以课文为依托,设计一系列读、写、听、说练习活动的综合的教学媒体。1、课文系统(“肌肉”)课文,即学校所使用的教科书的正文。我国语文教科书是文选型的,因此阅读教材的课文主要是社会既有的文章、作品,写作教材的课文则多为编者所撰写的文章。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是编者精心编撰的典范文章。在阅读教材中,课文又叫做“范文”。从分量上看,课文系统无疑是教科书的主体。在阅读教材中,课文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示例作用和凭借作用。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等,都要以课文系统作凭
28、借。因此,选编优秀的课文仍然是教科书编制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作和口语交际教材中,课文的主要作用是呈现知识,作为训练的依据。我国采用合科型的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课文系统处于“配合”的地位,配合阅读部分课文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程的培养功能。2、知识系统(“血液”)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是不专讲语文知识的,需要时由教师随机讲授、点拨。传统的评点法就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过去的语文教科书有知识短文,现行教科书的知识系统的主要载体有注释、附录、单元提示、补白等。某些练习题也提示知识,写作部分的课文往往同时也是知识系统的载体。语文课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根本目的,是要更有效地提高读写听说的能力,必须同
29、语言运用的实际密切结合。3、练习系统(“神经”)在语文教材中,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设计出一系列“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便构成了教科书的练习系统。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主要表现为教科书中的各种练习题,也包括与教科书相配套的练习册。练习系统的基本作用:学生通过练习以消化、巩固已学的知识,自测学习效果,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教师则通过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来检测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业。4、助学系统(“肤发”)教科书的助学系统,是除课文、知识、练习系统之外的所有设置的总称。其基本功能是辅助学生学习语文。由于阅读教学比重较大,因此往往又叫做“助读系统”。现行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编辑说明、
30、目录、单元提示、补白、插图、附录等。注释同时也是助学系统。助学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二是使该教科书的采用者明白教学的统一要求,作为教学参考;三是助学材料中的某些重要提示往往体现科研、教研新成果或先进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一般认为,教科书的主体仅是课文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助学系统均为辅助系统。这一观点适用于其他课程的教材,也适用于语文教科书的写作教材,但对阅读教材不适用。这是因为:阅读教材的课文是“选文”,不是编者的话语,不能像写作教材的课文那样,直接述说编者“选定”的知识、技能等内容。编者选择课文哪些知识技能作为此处的教材
31、内容?必须借助练习题来提示、引导,才能使课文系统区别于一般的文集。就阅读部分而言,完整意义的课文是包括文后练习题的。实际上,练习系统是教科书真正的灵魂所在。课文系统、知识系统和助学系统,在反映教材编者的教育理想、课程理念、教材观念、教学观念以及学生观和教师观等方面,都远逊于练习系统。9、你是否认同课文无非是例子这一观点课文是教学的例子。例子是特殊的,是为说明、验证一般规律而存在的。那么,课文为什么规律服务呢?首先,课文是社会语文知识和作者言语经验的例子。从静态的语文知识来说,课文应是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法则等语言学知识,以及文章学、文学等一般规律的例证;从动态的言语经验来说,课文应是突现语旨
32、、适应语境、符合语体等言语表达一般规律的例证。其次,课文是思维规律的例子。每篇课文都是作者思维程序、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的语言化产物。学生读语体文,对文章所表达的意义无需教师讲解,也可以了解十之七八,但是,对于作者如何得到这一认识,以及如何表达这一认识,却需要教师加以指点才能深入领会。再次,课文是审美经验的例子。课文,或为文章精品,或为文学名篇,都熔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为一炉,以其鲜明、优美的形象熏陶感染着学生。它们是作者审美过程和审美经验的结晶。从课文例子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这是一种“例规”学习法,是理性的途径和方法。2、课文是学习对象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同于数、理、化等教材
33、中的例题。后者的目的在于得出相应的定理、定律、公式;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本身就是学生感受和认识的对象。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课文结学生提供了规范和优美的语言教材,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理性的途径和方法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例子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律,而感性的途径和方法恰恰在于认识和熟记言语本身。这两种途径和方法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从当前语文教学状况看,强调感性途径和方法更为必要。课文既是教学的例子,又是教学的对象,这是课文性质在教学过程中的辩证统一。例子,要求从材料中提取规律;对象,要求熟记材料本身。这就是课文性质对教学方法的规定性。
34、3、课文是练习的凭借这里的“凭借”,至少有两个意思:第一,课文是学“知”的凭借。“知”,指的是语言学的、文章学的、文艺学的、思维科学的、美学的等等最基本的知识。第二,课文是学生得“法”的凭借。“法”,指的是多种阅读技法。语文教材选辑课文的作用就在于凭借它们引领学生去打开种种书文的宝库,凭借它们训练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和本领。4、课文是文化的载体课文负载着一个民族用语言文字表述的百科知识、历史传统、人生经验、道德情怀、民族精神等等。这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维系着民族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课文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不仅要求教材编者必须精选历代文化品味最高的名篇佳作,而且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
35、理课文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0、你怎样认识教学内容?请举例说明教学内容的生产。教学,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统一体。我们要教的就是教学内容。然而,教材不是仓库,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待我们去搬运的现成货品。教学内容回答的是教师实际教了什么,学生实际学了什么,该问题指向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可以概括表述为教学目标,需特别指出的是教学内容决定于、但不等于“目标”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渐次展开的师生互动及其包含的全部信息内容。理由:教学是由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构成的复杂系统。教学过程是教材、教师、学生及环境诸要素相互作用的历时过程。教学是活动,活动内容只存在、形成于活动过程。教学内容是“生成”的,不是“现成”的。因此得出结论:教学内容并非现成待选的事物,它是教师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精心选择、组织、加工,并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创造的知能产品,是师生共同酿造的心智之“蜜”。可供教师选择的,只是教材内容。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生成(一)设计单元制约教学时数方法运用流程安排(二)生成教学的对话对话的教学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在“对话”中学习“对话”的专门活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