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的教育优秀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的教育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的教育优秀PPT.ppt(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的教育第一页,本课件共有56页一、孔子的教育实践二、孔子的教育思想三、孔子的教育精神第一节第一节 伟大的教育家孔丘伟大的教育家孔丘第二页,本课件共有56页n生平与教育活动生平与教育活动n字仲尼(BC551-479),鲁国陬邑人(山东曲阜)n30岁办私学n50-54,任中都宰后为司空大司寇n55岁开始周游列国n68岁整理六经第三页,本课件共有56页一、孔子的教育实践开创了 大规模私学教育的先河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56页n他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二是开创了私人自由讲学的风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较系统的教育思想。论语20篇
2、,492章,11705字,记载着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语行事。我们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是首先应该读的书。第五页,本课件共有56页二、孔子的教育思想第六页,本课件共有56页(一)、论教育的作用1、“庶 富 教”(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庶 富 教”n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不得以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以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2)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教化民众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第七页,本课
3、件共有56页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内涵n意思是说,人们的性情本是相近的,只因为后天习染的不同,便渐渐地相差很远了。他说的“性”,是人们先天的本性、先天的素质;他说的“习”,即习染,指的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2)意义:人人都可以受教育 人人都必须受教育(3)人性论中的矛盾:“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第八页,本课件共有56页(二)、论办学方针“有教无类”(1)内涵: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 可以入学受教育。(2)人性论依据?(3)针对奴隶主贵族的有教有类而提出。(4)意义: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打破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满足了平民入学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
4、需要。第九页,本课件共有56页(三)论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1)内涵:将学习与做官联系起来“学而优则仕”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即不学习或虽学而不优,就没有资格做官。(2)依据:论语先进“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则吾从先进”“学禄在其中矣”(3)意义: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对后世的读书做官制度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十页,本课件共有56页修己讲的是“德”。n孔子尤注意把握仁者“爱人”的忠恕之道。用肯定的方式说,便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也就是自己要站得往脚,也要设法让别人站得住脚;自
5、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设法让别人事事行得通。也就是关心人帮助人,认真为社会做事,这便是忠。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6页安人讲的是“才”。n孔子强调君子应有的治国安民之术、治国安邦之才,即具有一定的才智和从政有能才,能治“千乘之国,”能长“千室之邑,”“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据雍也载,季康学想在孔子三个学生中挑选人才,孔子说:“由也果”(仲由果断)“赐也达”(端木赐通达)“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均可在政位上独当一面。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6页(四)、论教育内容六经诗:即诗经。“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书:即尚书。“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即仪礼。“为
6、国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乐:是“诗”的曲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易:即周易。卜筮之书。春秋:鲁国的编年史 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6页 特点:偏重社会人事。(“不能事人,焉能事鬼”)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还有什么特点?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6页(五)、论教学方法1、学、思、行结合n“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n学:“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n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n“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n思考:后人在此基础上有什么发展?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6页2、因材施教 如何进行因材施
7、教?n观察了解学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n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n针对学生的性格缺点,补偏救弊。n顺应学生的各种爱好,发展其特殊才能。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6页3、启发诱导n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n含义:教学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举一反三n诱导:循循善诱、由博返约、叩其两端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6页4、好学与实事求是态度n好学乐学n实事求是n不耻下问n温故知新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6页(六)、论道德修
8、养n(1)道德准则“仁”和道德规范“礼”n仁:“爱人”;“克己复礼”;以仁得精神处理好关系 义与利义与利:要“见利思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人与己人与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质与文质与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关系: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6页n(2)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n立志力行立志力行:“人无志不立”,“力行近乎仁”n克己反省克己反省:“克己复礼为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n改过迁善改过迁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为过也”。n择乎中庸择乎中庸:“过犹不及”。第二十页,本课件
9、共有56页三、孔子的教育精神1、学之不厌,诲人不倦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2、以身作则,注重人格陶冶。3、对学生一视同仁。4、提倡师生平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吾师”5、教学相长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6页 第二节、稷下学宫一、一、产生条件二、兴衰轨迹三、办学性质四、办学特点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6页一、一、产生条件1、优越的军事、政治、经济条件。(“四塞之国”。“四民分业”。农业“粟如丘山”,渔盐“通输海内”,工商业“冠带衣履天下”。)2、养士得国的历史经验(田恒:“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
10、焉,余以衣士”)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6页二、兴衰轨迹n1、始建于田齐桓公(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时期,因其近齐国都临淄的稷门而得名。它基本与田齐政权相始终,随着秦灭齐统一中国而消亡,历时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其创办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不仅为前代所未有,也是整个古代教育史上罕见的。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6页n2、齐威王即位革新政治,整顿吏治,发展生产,繁荣经济,选贤任能,广开言路,遂扩建了稷下学宫,终于使齐国成为东方霸主,稷下学宫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乃至达到了贤士云集、诸子驰说的盛况。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6页n3、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当时的齐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的教育优秀PPT 第二 春秋战国 教育 优秀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