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哲学思想课件.ppt
《孔子哲学思想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哲学思想课件.ppt(1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孔子哲学思想孔子哲学思想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v孔子的社会政治立场孔子的社会政治立场v孔子的孔子的“天命观天命观”v孔子的孔子的“仁学仁学”思想思想 v孔子的认知理论孔子的认知理论 v孔子及儒家的孔子及儒家的“孝道孝道”v孔子及儒家的孔子及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v孔子的理想人格与精神境界孔子的理想人格与精神境界 v孔子的贡献与历史地位孔子的贡献与历史地位 2一、孔子生平简介一、孔子生平简介l孔子孔子 (公元前公元前551551前前479479年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陬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陬邑邑(山东曲阜东南山东曲阜东南)人。人。l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中国历史儒家学派的创
2、始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奠基者之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奠基者之一,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世界文一,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世界文化名人。化名人。3(一)孔子名称的由来(一)孔子名称的由来l“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姓孔氏。”孔子世家孔子世家l
3、孔子出生的具体月日,孔子出生的具体月日,史记史记上没有明确记载,上没有明确记载,按照按照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所载是所载是“十月庚子十月庚子”,换算,换算为现在通行的公历为公元前为现在通行的公历为公元前551551年年9 9月月2828日。日。4(二)孔子人生际遇(二)孔子人生际遇三落三起三落三起 l一落:人生无望,悲惨的童年,屈辱的青年。一落:人生无望,悲惨的童年,屈辱的青年。l一起:发愤自学,创办私学,扩大影响,终官费一起:发愤自学,创办私学,扩大影响,终官费留学,实现人生第一次辉煌。留学,实现人生第一次辉煌。l二落:鲁昭公倒台,失去靠山,又陷入了人生的二落:鲁昭公倒台,失去靠山,又陷入了人
4、生的低谷。低谷。l二起:二起:5151岁时来运转,一年之内,连升三级,成岁时来运转,一年之内,连升三级,成为人生最辉煌时期。为人生最辉煌时期。l三落:三落:“堕三都堕三都”失败,被迫流亡,周游列国,失败,被迫流亡,周游列国,开始了人生最低谷时期。开始了人生最低谷时期。l三起:安享晚年,整理古代典籍,终成大器。三起:安享晚年,整理古代典籍,终成大器。5二、孔子的社会政治立场二、孔子的社会政治立场l(一)以周礼为理想目标(一)以周礼为理想目标l(二)坚持礼治,反对法治(二)坚持礼治,反对法治l(三)坚定地维护等级秩序(三)坚定地维护等级秩序l(四)正名(四)正名l(五)对礼的损益(五)对礼的损益6
5、(一)以周礼为理想目标(一)以周礼为理想目标l“殷殷因因于于夏夏礼礼,所所损损益益可可知知也也;周周因因于于殷殷礼礼,所所损损益益可可知知也也,其其或或继继周周者者,虽虽百百世世可可知知也。也。”论语论语为政为政l“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l“周周监监于于二二代代,郁郁郁郁乎乎文文哉哉,吾吾从从周周。”八佾八佾7(二)坚持礼治,反对法治(二)坚持礼治,反对法治l“道道之之以以政政,齐齐之之以以刑刑,民民免免而而无无耻耻;道道之之以以德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为政。l“晋晋其其亡亡乎乎,失失其其度度矣矣。夫夫晋晋国国将将守守唐唐叔叔之之
6、所所守守法法度度,以以经经纬纬其其民民,卿卿大大夫夫以以序序守守之之,民民是是以以能能尊尊其其贵贵,是是以以能能守守其其业业,贵贵贱贱不不愆愆(qiqin n),所所谓谓度度也也今今弃弃是是度度也也,而而为为刑刑鼎鼎;民民在在鼎鼎矣矣,何以尊贵?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贵贱无序,何以为国?”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三)坚定地维护等级秩序(三)坚定地维护等级秩序l“天天下下有有道道,则则礼礼乐乐征征伐伐自自天天子子出出;天天下下无无道道,礼礼乐乐征征
7、伐伐自自诸诸侯侯出出。自自诸诸侯侯出出,盖盖十十世世希希不不失失;自自大大夫夫出出,五五世世希希不不失失;陪陪臣臣执执国国命命,三三世世希希不不失失矣矣。天天下下有有道道,则则政政不不在在大大夫夫。天天下下有有道道,则则庶人不议。庶人不议。”论语论语季氏季氏l“齐齐景景公公问问政政于于孔孔子子,孔孔子子对对曰曰:君君君君臣臣臣臣父父父父子子子子,公公曰曰:善善哉哉,信信如如君君不不君君,臣臣不不臣臣,父父不不父父,子子不不子子,虽虽有有粟粟,吾吾得得而而食食诸诸?”论论语语颜渊颜渊 10(四)正名(四)正名 l“子子路路曰曰:卫卫君君待待子子而而为为政政,子子将将奚奚先先?子子曰曰:必必也也正
8、正名名乎乎!子子路路曰曰:有有是是哉哉,子子之之迂迂也也,奚奚其其正正?子子曰曰:野野哉哉由由也也!君君子子于于其其所所不不知知,盖盖阙阙如如也也。名名不不正正则则言言不不顺顺,言言不不顺顺则则事事不不成成,事事不不成成则则礼礼乐乐不不兴兴,礼礼乐乐不不兴兴则则刑刑罚罚不不中中,刑刑罚罚不不中中则则民民无无所所措措其其手手足足。”论论语语子子路路11(五)对礼的损益(五)对礼的损益 l“人人而而不不仁仁,其其如如礼礼何何”?“礼礼之之用用,和和为为贵贵”;他他重重视视礼礼的的实实质质,而而不不是是它它的的形形式式:“礼礼哉哉礼礼哉哉,玉玉帛帛云云乎乎哉哉”论论语语阳货阳货。l林林放放问问礼礼之
9、之本本。子子曰曰:“大大哉哉问问!礼礼,与与其其奢奢也也,宁宁俭俭;丧丧,与与其其易易(周周备备)也也,宁戚。宁戚。”论语论语八佾八佾12Have A Break!13三、孔子的天命观三、孔子的天命观l天天是是商商朝朝时时期期自自然然界界和和人人世世间间的的最最高高权权威威,商商天天子便代表着天在人世间的职权。子便代表着天在人世间的职权。l文文武武革革命命,人人们们发发现现天天命命原原来来是是不不可可靠靠的的,可可以以改改变变的的,社社会会不不能能光光靠靠天天、命命来来维维持持。周周公公提提出出“以德配天以德配天”,直接导致了对天命的怀疑。,直接导致了对天命的怀疑。l孔孔子子时时代代,天天命命
10、观观的的统统治治地地位位已已经经发发生生了了动动摇摇。天天命命的的绝绝对对权权威威发发生生动动摇摇,这这样样才才有有可可能能对对天天进进行客观的观察与思考。行客观的观察与思考。14l昭公十八年郑国裨灶根据天象预言郑国将昭公十八年郑国裨灶根据天象预言郑国将要大火,子产批评说:要大火,子产批评说:“天道远,人道迩,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多言矣。”l伯阳父用阳阴之气解释地震:伯阳父用阳阴之气解释地震:“阳伏而不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15孔子承认天命的存在及其作用孔子承认天命的
11、存在及其作用l“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唯天为大,唯尧则之”。l“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之言言”。l“商闻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五五十而知天命十而知天命”。l“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将废也与,命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尞其如命何?也,公伯尞其如命何?”16天能够赏善罚恶天能够赏善罚恶l“天生德于予,桓魋(天生德于予,桓魋(zhuzhu)其如予何?)其如予何?”l“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l“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l“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
12、:予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17并不完全受天命观的制约,而是有所修正并不完全受天命观的制约,而是有所修正l有时把天视为自然之天。有时把天视为自然之天。“天何言哉?四时行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论语阳货阳货l有时对虚无缥缈的神灵持怀疑的态度。有时对虚无缥缈的神灵持怀疑的态度。“赐不赐不受命,亿则屡中。受命,亿则屡中。”“子不语怪力乱神。子不语怪力乱神。”“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罕言利,与命与神。子罕言利,与命与神。”18重人事轻鬼神重人事轻鬼神
13、l“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雍也l“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先进l如果重神而轻人,则是放弃主体的努力,忘记了如果重神而轻人,则是放弃主体的努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天命鬼神安排,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天命鬼神安排,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19在鬼神问题上采取比较明智的态度在鬼神问题上采取比较明智的态度l儒家重礼,讲究祭祀,祭天、祭祖先神、祭各类儒家重礼,讲究祭祀,祭天、
14、祭祖先神、祭各类神祗,如果否定神灵的存在,这种礼仪就失去了神祗,如果否定神灵的存在,这种礼仪就失去了任何意义,所以,任何意义,所以,“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l“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不葬。赐,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不葬。赐,欲知死者有知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欲知死者有知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20因袭与革新因袭与革新l孔子承认天命是因袭,修正天命是革新。过去总孔子承认天命是因袭
15、,修正天命是革新。过去总是过于强调前一方面。其实,孔子天命观的意义是过于强调前一方面。其实,孔子天命观的意义在于后者。他强调敬天畏天,反对盲目听从天的在于后者。他强调敬天畏天,反对盲目听从天的安排,是要求人们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安排,是要求人们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这一点正是后来儒家的精神所在。自强不息,这一点正是后来儒家的精神所在。l学术界有人以儒学为宗教,孔子为教主,并没有学术界有人以儒学为宗教,孔子为教主,并没有获得认同。因为宗教是非理性的,只要求人们服获得认同。因为宗教是非理性的,只要求人们服从和信仰超自然的力量,一切听从上帝的安排,从和信仰超自然的力量,一切听从上
16、帝的安排,而儒学则更加强调个人的理性自觉和主观努力。而儒学则更加强调个人的理性自觉和主观努力。21四、孔子的四、孔子的“仁学仁学”思想思想l“仁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是孔子哲学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孔子政治思想、道德思想、教育思想、文孔子政治思想、道德思想、教育思想、文献整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前提。献整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前提。l“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2(一)孔子(一)孔子“仁仁”的基本含义的基本含义l从字源看,从字源看,“仁仁”是用以指称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是用以指
17、称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范畴。的范畴。仁,仁,说文说文云:云:“从人从二从人从二”,段玉裁,段玉裁注释说:注释说:“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从人二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从人二”。l在在论语论语中,中,“仁仁”字涉及五十八章,共出现字涉及五十八章,共出现109109处。处。l“仁仁”的基本含义就是的基本含义就是“爱人爱人”。231 1、仁爱的对象、仁爱的对象l(1 1)亲亲。)亲亲。l“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l(2 2)泛爱众)泛爱众l“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仁”l(3 3)爱物。)爱物。l“断一树,杀一兽,不以
18、其时,非孝也。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242、“仁爱仁爱”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l1 1、爱有差等、爱有差等l2 2、爱憎分明、爱憎分明l“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l3 3、仁民为本、仁民为本25(二)(二)“为仁由己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的道德哲学l1 1、“仁仁”作为道德的基本意识作为道德的基本意识l(1 1)道道德德义义务务的的意意识识。“仁仁者者安安仁仁,智智者者利利仁仁。”l(2 2)道道德德责责任任的的意意识识。“忠忠”者者,“己己欲欲立立而而立立人人,己己欲欲达达而而达达人人”;“恕恕”者者,“己己所所不不欲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l(3 3)道道德
19、德自自律律的的意意识识。“志志士士仁仁人人,无无求求生生以以害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有杀身以成仁。”262、“仁仁”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l(1 1)处理亲属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处理亲属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孝悌孝悌”,“父慈子孝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兄友弟恭”。l(2 2)处理一般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处理一般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忠恕忠恕”;l“恭、宽、信、敏、惠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l“刚、毅、木、讷仁刚、毅、木、讷
20、仁”;l“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君义臣直。;君义臣直。l(3 3)最高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最高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中庸中庸”273、“仁仁”与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与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l(1 1)“求之于己求之于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内省不疚内省不疚”。l(2 2)“笃信好学笃信好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敏以求之者也。”“”“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l(3 3)“躬行实践躬
21、行实践”。“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听其言而观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l最终目标是最终目标是“成圣成圣”:“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何事于仁!必也圣乎!”28(四)(四)“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的治国之道l“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l“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必偃。”l“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91 1、“道之以德道之以德”的治国方针的治国方针l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l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22、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302 2、“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的领导方式l“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而已矣。”l所谓所谓“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其实就是现代管理中的,其实就是现代管理中的“最最小小最大原则最大原则”,即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即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孔子所理解的得最大的管理效果。孔子所理解的“最小的领导最小的领导行为行为”,一是,一是“修己修己”,二是,二是“用人用人”。l“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五人:禹、社稷、五人:禹、社稷、契、皋陶、
23、伯益。契、皋陶、伯益。”313 3、“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的治国目的的治国目的l“修己以敬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修己以安百姓姓”。l“苟正其身矣,干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苟正其身矣,干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正人何?”l孔子安民的三部曲:孔子安民的三部曲:“庶庶富富教教”l孔子到卫国去,看到稠密的人口,感叹道:孔子到卫国去,看到稠密的人口,感叹道:“庶庶矣哉!矣哉!”冉有问:冉有问:“既庶矣,又何加焉?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孔子回答:回答:“富之。富之。”冉有再问:冉有再问:“既富矣,又何加既富矣,又何加焉?焉?”孔子冉回答:孔子冉回答:“教之
24、。教之。”32五、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五、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l1 1、承认先验的知识,从认识论上把人先验地划分、承认先验的知识,从认识论上把人先验地划分为不同等级。为不同等级。“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的是极少数圣人。学而知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的是极少数圣人。学而知之的是贵族统治者,困而学之的是士阶层,困而之的是贵族统治者,困而学之的是士阶层,困而不学的则是庶民百姓。不学的则是庶民百姓。孔子认为这种等级是不可改变的,孔子认为这种等级是不可改变的
25、,“唯上智下愚唯上智下愚不移不移”。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便说出了。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便说出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观点。的观点。33l“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因此,他十分注重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他自因此,他十分注重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己就是这方面的典范。l“十家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十家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好学也。”l“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子入太庙,每事问子入太庙,每事问”。342 2、重视学而知之、重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 哲学思想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