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临床教程——太阳总论及中风与伤寒课件.ppt
《伤寒论临床教程——太阳总论及中风与伤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临床教程——太阳总论及中风与伤寒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伤寒论临床教程伤寒论临床教程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五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七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八章、辨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第三节、太阳病兼证 第四节、太阳病变证 第五节、太阳病类似证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一、病因病机 二、典型脉症 三、证候分类 四、传变与愈期 一、病因病机太者,大也。太阳为三阳之首,为诸阳主气,阳气较多,所辖范围最广,故又称“巨阳”。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与足太阳膀胱。伤寒论的太阳病,主要论述的是足
2、太阳膀胱所主的病变。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主行人体之背,背部属阳为表。一、病因病机灵枢本脏曰:“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故膀胱秉承元阳之气,内主气化而通利小便,外通过经络敷布于表,体现主人一身之表的特点。膀胱秉承元阳之气,内主气化而通利小便,外通过经络敷布于表,体现主人一身之表的特点。故灵枢营卫生会指出:“太阳主外”。太阳主外的功能,具体又表现在卫和营的协调上,而且决定于卫阳的盛衰。一、病因病机一、病因病机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一、病因病机 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太阳主外,少阴主里。太阳卫外而
3、固护少阴,少阴藏精而支持太阳。太阳失固,就会导致病邪内传少阴,形成少阴病;少阴里虚,又会导致太阳虚馁,易感受外邪而发病。一、病因病机外邪侵袭太阳肤表,直犯太阳经络,正邪交争,营卫失调,经输不利,从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脉浮等反映太阳肤表、经络、气化方面病变的脉症。因病变主在太阳,故称“太阳病”;又因脉症见于肤表,故亦称“太阳表证”。【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二、典型脉症太阳主一身之表,统理皮肤营卫,为六经之藩篱,外邪侵袭,太阳首当其冲,所以当外感病初起时,均表现在体表方面,故属于表证。临床中太阳病可分为太阳病本证、太阳病兼证、太阳病变证和太阳病类似证。太阳病本证依据邪
4、气差异、病情轻重及病人体质强弱,可分为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及太阳病轻证三种类型。论中主要论述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三、证候分析在太阳病主症基础上症见:发热、汗出、脉浮缓,名之为太阳中风证。病人素体腠理疏松,感邪后卫气司开合的功能失调,汗孔但开不阖,卫气不能固护营阴,营阴外泄则汗出。营不内守,脉虽浮而脉体宽缓柔和。卫气病理性亢进,正邪交争于体表则发热,汗出使热有外出之机,热势相对轻浅。汗出、脉浮缓体现了风性疏泄的致病特点,故“中风”三、证候分析太阳病轻证为表证日久,不得汗解所致,临床以阵发性发热恶寒为主要证候表现。太阳病虽然是外感病的初期,病情比较轻浅,但若失治误治,亦可导致许多新的兼变证。
5、太阳病兼证是指太阳本证兼见一些其他症状表现,依据不同的原有证候,可将其分为;太阳中风兼证和太阳伤寒兼证。太阳病变证是太阳病治疗不及时或经误治而导致的新病证,其已不属太阳病,而将其列为太阳病篇,是提示太阳病失治误治后的病情复杂多变,也告诉读者对千变万化的太阳变证应该如何处理。太阳病类似证是临床表现类似太阳病的一类病证,也不属于太阳病,而列于太阳病篇,是为了与太阳病证相鉴别而设。三、证候分析(一)太阳病“传”与“不传”的判定举要四、传变与愈期【原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一)太阳病“传”与“不传”
6、的判定举要四、传变与愈期【原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8)(二)太阳病愈期推断四、传变与愈期素问热论曰:“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首先,太阳病六七日后有不愈而传变的可能,如何预防和截断其传变,这里仲景以欲传阳明为例,指出“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针刺足阳明经穴,使其经气流通,抗病之力增强,则正能胜邪,即可阻止其发展,缩短病程,就可及时痊愈。“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传变与愈期(一)太阳病“传”与“不传”的判定举要四、传变与愈期【原文】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四、传变与愈期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伤
7、寒论注中说:“七日表解后,复过一候(编者注: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而五脏元气始充,故十二日精神慧爽而愈。”四、传变与愈期【原文】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四、传变与愈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巳午未三个时辰,即9时至15时是自然界的阳气最旺的时候,人体的阳气得天阳之助,祛邪有力,故将愈的病人多在此时正胜邪解,精神慧爽。四、传变与愈期【相关原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8)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
8、0)四、传变与愈期【相关原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8)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一、太阳中风证 二、太阳伤寒证 三、太阳病的随症辨治 四、太阳病轻证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一、太阳中风证【证候形成】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肌表,卫气浮盛抗邪而发生的以卫外不固,营阴外泄为病机特点的证候。【证候表现】发热,汗出,恶风寒,头项强痛或头疼,鼻鸣,干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浮数或浮缓。一、太阳中风证【诊断依据】符合以下两点即可参考诊断:具有太阳病的典型证候,如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病人往往素体
9、腠理疏松,其人多表现发热程度不高,汗出,脉浮而相对宽缓柔和。一、太阳中风证【鉴别诊断】与太阳伤寒证鉴别。太阳伤寒证可先见恶寒而后发热,热度较高。无汗,脉来浮而绷紧有力。当头项疼痛明显或周身有疼痛时,应特别注意汗出之有无。与阳明病里热炽盛的病人鉴别。此类病人因里热外蒸,而见发热、汗出,初期亦可有短暂恶寒。应该注重在舌象及口渴症状方面的比较。当呕吐症状突出时,要注意是否发生太阳与阳明合病或欲传阳明。一、太阳中风证【治则治法】治则:扶正祛邪。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处方医嘱】方用桂枝汤,处方如下:桂枝912g 白芍912g 炙甘草6g 生姜912g 大枣6枚二剂,水煎200ml,一般可分两次服。
10、嘱:药后啜粥,温覆,取微汗。汗出病差,余药勿服。若不效,间隔46小时,不避晨昏,连续服用。忌食生冷、油腻,随诊。一、太阳中风证【应变举要】服桂枝汤后,若诸症不减,仍头项强痛、发热、脉浮,反见心烦不安者。可在服药前先针刺风池、风府穴,以疏通经络,缓解症状,再服用桂枝汤。针药并用、内治外治相结合,有利于邪气外解而病愈。一、太阳中风证【应变举要】根据临床报道:当头疼明显时,可酌情加入川芎、白芷、羌活、藁本等;兼见鼻塞清涕者,可酌情加入辛夷、苍耳子;兼见呕吐且较明显者,可酌加制半夏、芦根;当出现舌红、苔黄等热象时,酌情佐以清热之法,加入黄芩、芦根、竹叶等;当兼见湿浊邪气而舌苔白厚腻时,酌情佐以化浊法,
11、加入佩兰、扁豆、茯苓等品。一、太阳中风证【预后转归】太阳中风证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若能及早治疗,调护得当,可迅速痊愈。从传变角度看,太阳中风证病久失治可能入里化热,有形成邪热壅肺咳喘者,如原文162条;有转属阳明,形成阳明热盛津气两伤证者,如原文第26条等。【验案举例】某年夏,治一同乡杨兆彭病。先,其人畏热,启窗而卧,周身热汗淋漓,风来适体,乃即睡去。夜半觉冷,覆被再睡,其汗不减,反加甚。次日诊之。病者头有汗,背汗不多,周身汗亦不多,当与桂枝汤原方:桂枝9g,白芍9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又次日,未请复诊。后以他病来乞治,曰:“前次服药后,汗出不少,病遂告瘥。药力何其峻也?”然安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论 临床 教程 太阳 总论 中风 伤寒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