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济科技 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疾病名: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英文名:simple candidiasis of vulva and vagina缩写:别名:单纯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单纯性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ICD号:N77.1*分类:妇科概述: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指妇女感染丝念珠菌引起外阴阴道炎,主要表现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安、尿急、尿频等,一般症状较轻或中等,每年发生率4次,多见于妇女,儿童也可发病,是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见炎症性疾病。世界上共有10万50万种真菌,但是其中仅有约100种对人类致病。临床真菌按其所致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2、进行分类,DYMD系统(皮肤真菌、酵母菌、真菌)这一分类模式已得到公认,是以组织发生学、生理学及形态学特征为基础,将真菌分类为类酵母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又进一步按其组织亲和性分别将它们分为皮肤真菌和真菌。对妇产科医生来说,不同种类的真菌医学相关性大不相同,迄今未发现由真菌引起的妇科疾患,由皮肤真菌引起的外阴及其周围的皮肤感染也极少见。妇产科临床所见的真菌感染大多为白假丝酵母菌属的酵母菌所致。阴道内定居的酵母菌有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蔷薇色假丝酵母菌、酿酒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季以蒙假丝酵母菌等。引起人类假丝酵母菌病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占80%
3、90%,已鉴别有200多种白色假丝酵母菌,所有菌株似乎均具有寄居或引起阴道炎的同等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假丝酵母菌耐药的增加,其菌种发生改变,白假丝酵母菌在外阴阴道炎中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其他假丝酵母菌所致的外阴阴道炎增加。所以,妇产科学中原称的白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似太绝对和肯定,目前称为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为宜,但菌种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吴绍烈教授在1998年医学真菌学研讨会上报道了“中国致病真菌10年动态流行病学研究”,指出白假丝酵母菌从1986年的第5位跃居1996年的第2位,近光滑假丝酵母菌也跃居第8位,其他假丝酵母菌也明显上升至第4位,还指出在21世纪,白
4、假丝酵母菌和其他酵母菌有后来居上趋势。这也提示妇产科学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第 123 页)2008-4-27 15:34:46CDD CDD CDD CDD九济科技 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中假丝酵母菌感染问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流行病学:单纯性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是妇女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发病遍及全球。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中40%50%经历过1次复发。大致有5%成年妇女有顽固性的外阴阴道炎的反复发作。10%左右的妇女阴道内有此菌寄生而无明显症状,抗生
5、素的应用使阴道和外阴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现已知约20%正常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内有白假丝酵母菌寄生,但因量少而不足以致病,只有当阴道局部环境出现变异,阴道内寄生的假丝酵母菌才有可能转化为致病菌,从而导致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真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微生物,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在其腐生期,它们可以存在于死亡的生物体中,比如生活在土壤中作为寄生菌。酵母菌通常作为人体暂时存在的菌群,例如在消化系统中就是这种角色,在这种环境中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一种平衡。同样阴道酵母菌定居,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被视为非生理性的,因为它增加了阴道真菌的个体易感性。酵母菌和类酵母真菌也普遍存在,主要存在于有糖存在的潮
6、湿环境,如成熟的果实、水果和奶及奶制品中,这样微生物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所以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是与妇科最相关的真菌的种类的携带者,也就是说,上述均是假丝酵母菌的主要携带者。国内调查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也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炎症性疾病,尤其是在性乱组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可为非性乱组的3倍。新生儿感染发病率为生后24周,可影响10%的健康新生儿,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感染率更高,因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保温箱内的特别监护,提供了适宜的酵母菌生长环境。病因:在假丝酵母菌中,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10%20%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酸性环境适宜假丝酵母菌的
7、生长,有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阴道pH值多在4.04.7,通常4.5。白假丝酵母菌为双相菌,有酵母相及菌丝相,酵母相为芽生孢子,在无症状寄居及传播中起作用,菌丝相为芽生孢子伸长成假菌丝,侵袭组织能力加强。假丝酵母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1h即死亡,但对干燥、天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第 223 页)2008-4-27 15:34:46CDD CDD CDD CDD九济科技 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但菌
8、量极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尤其是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才引发阴道炎症状。1.妇产科范围内假丝酵母菌易感染的多种因素(1)女性生殖器解剖特点:女性内外生殖器相通,与外界接触密切,易与病原体接触,女性生殖道的自我防御机制易受多种因素的作用而被破坏。(2)女性内分泌变化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可影响阴道的pH值,能影响假丝酵母菌的寄居、发芽、蛋白酶和菌落的转换等而致发病。(3)假丝酵母菌,尤其是白假丝酵母菌是一种芽生酵母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医院环境,并可经尘埃污染用品、食品。正常人带菌以口腔最高,约80%,其次是肠道约50%,
9、阴道20%30%,皮肤2%,咽部1%4%,当假丝酵母菌与机体的共生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即可局部大量生长繁殖,引起皮肤、黏膜甚至全身性的假丝酵母菌病,结合女性生殖器解剖特点,与肛门临近,又因正常人肠道内假丝酵母菌带菌率高,故女性也易致病。(4)女性内外生殖器菌群复杂,健康妇女阴道内有数十种微生物,影响阴道正常菌群中乳酸杆菌在阴道发挥自净作用,改变阴道pH值,易致菌群失调,使乳酸杆菌和其他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的检出率降低,而白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导致菌群失调而易发病。(5)女性特有的妊娠、分娩、性交、免疫功能降低等致发病或交叉感染。(6)衣着和妇女卫生用品的影响:紧身,不透气的衣裤常可导致外阴
10、、阴道等特殊部位潮湿和温度增高,黏液浸渍,改变环境而致病。(7)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使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感染明显增加。(8)母体感染易致分娩时经产道污染新生儿,使新生儿发生鹅口疮,尿布疹(红臀)、眼、耳,头颅、腋窝等皱褶或其他皮肤部位的感染。若为早产儿、低体重儿、小样儿等更因本身免疫功能不健全,又因此类婴儿分娩后之最初常在保温箱内度日,又常通过各种管道治疗,温度、湿度和管道留置较久均是此类婴儿易患假丝酵母菌感染。综上所述,妇产科中假丝酵母菌感染是一个常见而不可忽视的疾病。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第 323 页)2008-4-27 15:34
11、:46CDD CDD CDD CDD九济科技 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2.诱发因素 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诱发因素很多,包括易使假丝酵母菌毒力增强因素和降低局部防御机制的有关因素二大类。(1)假丝酵母菌毒力增强因素:包括妊娠、糖尿病、外源性激素(雌激素,皮质激素)、紧身合成的内衣裤、偏嗜甜食、菌落的转换等。妊娠:妊娠后体内激素发生变化,特别是胎盘形成后,雌激素水平较高,导致一个高糖含量的阴道环境,为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而充分的碳素来源,已证实在假丝酵母菌的胞液中有可与雌激素结合的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具有促进假丝酵母菌形成假菌丝的能力,以致假丝
12、酵母菌的毒力增强。临床上也以妊娠3个月胎盘形成后,雌激素水平最高的妊娠晚期发病为多,且症状严重,临床治疗效果也远低于非妊娠期发病的妇女。口服避孕药:在使用雌激素含量高的口服避孕药后,假丝酵母菌在阴道内的寄居率升高,其机制也与妊娠期的发病机制相同。临床同样发现,服用低雌激素含量的口服避孕药者,几乎不引起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增加。糖尿病:糖尿病妇女假丝酵母菌在阴道内寄居是很常见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危险性增加。糖尿病患者反复发作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可能是阴道分泌物中含糖量也高,直接诱发假丝酵母菌生长。临床上如遇顽固性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患者,必须做糖耐量试验。一般认为对糖尿病患者单纯饮食
13、限制并不能控制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时间较长或量较大,易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菌群失调,使假丝酵母菌易于生长繁殖而致病。紧身衣着:常穿紧身衣裤,尤其吸湿和透气性不良的合成、尼龙衣裤或长期穿紧身牛仔衣裤,常可导致外阴和阴道局部组织潮湿和温度升高,黏膜浸渍,加以摩擦损伤可能改变阴道内环境而诱发外阴阴道炎症。曾有对无症状正常妇女随机指定穿紧身裤或宽松吸湿性好的衣裤进行比较,历时2个月后,发现前者阴道内假丝酵母菌阳性率高于后者(Beed BD,1992)。妇女卫生用品:妇女卫生所用商业性冲洗器、喷香的厕所用纸、妇女卫生消毒器、月经纸垫等对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发生起作用,其原
14、因是引起交叉感染或消毒不严或本身已有假丝酵母菌感染等,也可改变阴道环境而促使无症状的寄居,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第 423 页)2008-4-27 15:34:46CDD CDD CDD CDD九济科技 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转变为症状性外阴阴道炎的发生。在未氯化过的池塘游泳或即使氯化过的游泳池中游泳,但因游泳池的健康检查不严,或公共厕所坐坑上常有假丝酵母菌的浸渍,引起交叉感染等。此外还有营养过度、营养不良、植入导管、恶性肿瘤、酗酒、吸毒,腹部手术也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危险因子。偏嗜甜食和奶制品,食用发霉
15、水果等。偏嗜甜食系指超过常人的甜食的喜爱,致血糖和阴道细胞和分泌物中糖含量增多,有利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奶制品中本身也易假丝酵母菌增多,发霉水果中假丝酵母菌也增多,进入肠道在污染外阴等,也易发病。(2)降低局部防御机制的有关因素:抗生素: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常在长期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或在治疗后发病。无论口服或胃肠外或局部使用抗生素均有类似情况,虽然任何抗微生物药物者会引起此病。但最常见的抗生素如四环素(国内已淘汰,国外仍用)、氨苄西林和头孢类抗生素等均易加重症状或促使发病。因为使用抗生素主要在杀灭阴道内致病菌的同时,也导致了阴道内的菌群失调,使正常菌群减少,削弱了正常菌群对酵母菌的抑制能力。
16、在阴道内的微生态环境中,当乳酸杆菌减少时,酵母菌就会大量繁殖和发芽,阴道内寄居率大约由10%上升到30%。同样抗生素也能直接诱发刺激假丝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抗生素不仅会使阴道内的菌群失调,也同时会减少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使肠道内的酵母菌大量生长繁殖。性生活: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患者在未治愈前宜暂停性生活,如果期间性生活,男方也采用避孕套为宜。因为性生活是否相互传播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有不同意见,但如下事宜应引起注意和重视:A.男性龟头、包皮和冠状沟以及阴囊皱褶部位均有假丝酵母菌感染,可引起假丝酵母菌性龟头炎(甚至龟头破溃)、阴囊炎、包皮炎等。不采用保护性措施性生活易传播给女方。因为15%18%的男性生
17、殖器假丝酵母菌培养为阳性。龟头炎是配偶患假丝酵母菌阴道感染或无症状的真菌阴道传播而来。B.男性上述部位有假丝酵母菌感染,通过口交者,使女方口腔内假丝酵母菌感染也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第 523 页)2008-4-27 15:34:46CDD CDD CDD CDD九济科技 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增加。C.女方阴道内有假丝酵母菌感染时,不采用保护性措施性生活,使男性阴茎假丝酵母菌感染。常见阴茎短暂性皮疹、红斑、瘙痒和烧灼感等症状,在无保护性性生活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生。若性生活后即行淋浴后症状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18、。D.男性生殖器假丝酵母菌阳性的女性伴侣,其阴道假丝酵母菌阳性率较男性生殖器阴性者女性伴侣为高。同样阴道假丝酵母菌阳性妇女的男性伴侣,其生殖器假丝酵母菌带菌率高于阴性妇女的男性伴侣4倍。E.男性身体的其他部位,如直肠、口腔、精液和尿液中也可能有假丝酵母菌的寄生,临床上同时给男方抗假丝酵母菌药物治疗,也能减少女方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反复发作。F.精液可诱发假丝酵母菌形成毒力较强的菌丝,从而侵犯阴道黏膜,引起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发生和复发。G.性乱者性伴侣多,性生活频繁,性卫生不注意等。这类妇女中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发病率高,复发者也多。商业性性工作者(妓女)中检出率高即是明显的例证。H.假丝酵母
19、菌外阴阴道炎本身在性传播疾病中也属其中一类,性传播疾病的定义也即说明本病可通过性传播。综上所述,本病原已列入性传播疾病,所以实际有人提出对本病“是否通过性传播”的异议是易做出解释的。实际性交与假丝酵母菌感染已为人们熟知,如性交频率高者,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发病率也高,尤高于无性交者。国内报道236对假丝酵母菌性龟头炎与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调查中,有婚外性生活者占30.5%,夫妇间性生活感染占38.6%。也有报道该类患者中约20%男性酵母菌呈阳性,并都有相同的DNA型,但大多报道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炎中虽其性伴同时治疗仍不奏效。艾滋病:艾滋病也是性传播疾病,该类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假丝酵母
20、菌感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研究中发现分离自艾滋病患者的假丝酵母菌菌株中10%对氟康唑耐药,艾滋病患者口咽感染时假丝酵母菌中33%以上是耐药菌株。艾滋病妇女阴道局部防御机制降低。除上述假丝酵母菌毒力增强因素,降低局部防御机制的有关因素外,还应有与免疫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第 623 页)2008-4-27 15:34:46CDD CDD CDD CDD九济科技 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有关的因素: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阴道假丝酵母菌的发病率高于一般正常人群,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
21、对高有关外,也与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免疫变化方面有相似之处。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可激活巨噬细胞,引起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前列腺素E2升高,补体C3介导的吞噬作用受抑制。这些现象提示,假丝酵母菌感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抗白假丝酵母菌抗体和某些辅助性T细胞及卵巢细胞之间存在交叉反应,抗卵巢抗体也在假丝酵母菌和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中起作用。因此,有些学者假设,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自身免疫性变化的触发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白假丝酵母菌也与过敏体质有关,易对致敏原发生过敏反应,均存在IgE介
22、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白假丝酵母菌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不引起疾病。当某些因素破坏这种平衡状态,白假丝酵母菌由酵母相转为菌丝相,在局部大量生长繁殖,引起皮肤、黏膜甚至全身性的假丝酵母菌病。当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受损导致内源性感染,如创伤、抗生素应用及细胞毒药物使用致菌群失调或黏膜屏障功能改变、皮质激素应用、营养失调、免疫功能缺陷等。假丝酵母菌为双相菌,正常情况下一般为酵母相,致病时转化为菌丝相。因此在细胞涂片或组织切片中发现假菌丝是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重要证据。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致病机制的毒力因素包括:附着、发芽、蛋白酶、菌落转换。1.附着 假丝酵母菌为了寄居至阴道黏膜,首先要附着
23、在阴道上皮细胞上,白假丝酵母菌比热带假丝酵母菌、克鲁假丝酵母菌和假热带假丝酵母菌更易黏着在阴道上皮细胞。但是阴道细胞在接受假丝酵母菌的程度上却存在着相当大的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同样顽固的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妇女的阴道细胞也并没有显示出对假丝酵母菌的亲和力有所增加。所有的白假丝酵母菌似乎都有寄居黏膜表面的能力,所以阴道黏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第 723 页)2008-4-27 15:34:46CDD CDD CDD CDD九济科技 file:/C|/html/妇科/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html膜当然就是假丝酵母菌易寄居的地方。酵母菌的附着性是由
24、于酵母菌表面的甘霜糖蛋白所致,它是通过与宿主细胞的糖蛋白的受体结合来完成。此外,疏水力和静电引力也促进附着。附着(或称黏附)作用是假丝酵母菌黏膜定植和入侵机体的重要环节。没有附着能力的假丝酵母菌不致病。2.芽管和菌丝的形成 假丝酵母菌黏附阴道黏膜上皮细胞后,菌体出芽形成或假菌丝形成。菌丝的形成是假丝酵母菌有效获取营养的方式。同样芽管的形成增加了白假丝酵母菌附着于阴道或口腔上皮脱落细胞的能力,芽管及菌丝体的形成,助长了对阴道黏膜上皮的侵害。假丝酵母菌附着后发芽的关键作用是许多研究和调查急性尤其是复发性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发病基础。若增加或助长发芽的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可以趋向于引起有症状的阴道炎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纯性 外阴 阴道 念珠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