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练习.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练习复习巩固: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1、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三、四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2、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3、“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
2、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 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4、简要分析“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这两句的表现手法。 阮郎归 初夏 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5、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下片的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强化训练: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
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小孤山 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 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
4、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3、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4、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 。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5、第二句中的“凉”用得好,好在哪里? 日日 李商隐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6、说说首句中“斗”字的佳妙之处 甘
5、草子 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7、请简要赏析一下“乱洒衰荷”句中“乱”字的妙处。 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8、有人说“忽见”的“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请作简要赏析。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9、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月黑见鱼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10、这首小诗意境优美,给人以清新之感。请对其中的“散”字作一
6、简要赏析。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11、这首诗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答: 江 间 作 四 首 (其三) 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2、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 塞下曲六首(其一
7、)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3、颈连联的诗眼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泊扬子岸 鲍溶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林藏初霁雨,风退欲归潮。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注鲍溶,初为隐士,后客居他乡。14、这首诗的颔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很巧妙,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答: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15、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8、分)答: 野泊对月有感 周尹潜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字尹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尝为岳州决曹掾。苦思为诗,与陈与义等人多有唱和。本诗大约作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当时北宋已亡,高宗即位临安(今杭州),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又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到处兵荒马乱。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行朝,迁流不定的朝廷。16、试结合诗歌内容赏析题中“野泊”二字的妙处。答: 临江仙 鹿虔衣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
9、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17、后人评价作者的词“曲折尽变,有无限感慨淋漓处”,请结合全词分析“清露泣香红”一句在表情达意上的特点。 鹧 鸪 天 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玉瀣:美酒。黄庭:道家经典。元:同“原”。18、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_ _ 晚 春 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9、(1)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情思。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
10、”二字的妙处。(4分)答: (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 东溪 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似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20、“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是公认的名句,试分析它妙在哪里? 渭川田家 唐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墟落:村落。雉雊:野鸡鸣叫。式微:诗经邶风中的一首,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
11、微,胡不归?”21、诗家评说:末句是全诗的灵魂,它画龙点睛,揭示主题。请联系全诗作简要赏析。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玉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睿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22、“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和“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都是怀古诗中的名句,其感情及表现手法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子夜吴歌 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掳,良人罢远征。23、喜爱
12、“含蓄”的读者认为,若删去后两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认为能删去吗?为什么? 青玉案 贺 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虞美人 李 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4、两首词都堪称写“愁”的经典,尤其是下阕的渲染,有人评价说贺铸词中的“愁”要比李后主词中的“愁”渲染得更充分,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并请说明理由。(2分)_ 杳杳寒山道 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13、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25、叠词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饿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车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26、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山中送别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27、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西江月 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
14、古人书,信者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28、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9、这首诗写送别,读后我们感受不到一丝缠绵之意,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简析个中原因。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30、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
15、的一项是(2分)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1、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通过凉床、月影和梧桐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独处的苦闷之情。2、这首诗将友情、人世沧桑之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
16、、“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高寥落的情怀。4、运用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5、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体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1分);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1分)。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1分)。2、参考答案: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
17、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3、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感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4、“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5、“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感受。6、一个“斗”字,将春光与日光互争雄长的意态,方兴未艾的趋势及天地上下充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另外,“斗”字似乎还呈现
18、出春光与时光的脚步竞赛,暗含着作者韶光易逝的轻微感慨。7、“乱”字既写出了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折射出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 女主人公心绪之乱。8、“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耐人寻味,它极其准确地表现了 潜藏在人内心的某中情感,平时并不觉得,一旦为外物触发则不可自已的瞬间变化。9、“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这样写,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味。10、这个“散”字准确传神地体现了景物瞬间的变化:本是静态的反照在水中的一点如 萤火的孤单的灯光
19、,在微风的作用下,由静入动,“散”向满河,;并由这“一散”而引发了诗人对于“星星”的联想,虚实相生,充满了诗情画意,传达出作者的愉悦之情。11、“满”字写石阶上青苔之盛,侧面表现来人之稀,烘托了气氛之冷清;“暮霭生深树”字描绘了一幅空寂迷离的画面,沉沉暮霭笼罩,远处的树影隐隐绰绰,“生”字以动写静,情态俱备,渲环境的凄清。12、“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了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13、。“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准确地表达了将士待命出征的坚决果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
20、突出了战事的紧张状态。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的忠贞,争为功先的高昂士气则亦尽情流露出来。14、“藏”和“退”,用“藏”字,意蕴丰富,雨停天晴,若去寻找雨的踪迹,只能从树叶树枝挂着的水珠上见出分晓,但诗人远望,大片树林所挂的水珠是无法辨清的,只能看出那一团苍翠的、湿漉漉、雾蒙蒙的大概罢了,由此可见“藏”字用得极妙;用“退”,意思是说,雨晴风起,风吹退江面新涨的潮水,这就形象地描绘出风吹潮涌的景观。这样写紧紧把握住雨霁初晴的特征,意象鲜明,诗意清新15、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
21、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16、“野泊”二字可谓全诗的诗眼。诗的第一句实际已交代了题目,“江月”点“野泊对月”。第二句“逋逃”言漂泊无家,点足“野泊”二字。第六句“浪卷”再扣“野泊”二字。总之,“野泊”二字把作者漂泊无依的情形生动地表现了出来。17、“清露泣香红”是说“香红”也暗暗为“亡国”垂泪啜泣。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不说自己泣,而说香红泣,曲折淋漓地表达了沉痛的亡国之哀。18、这两句诗表面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在语意上与上文
22、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19、(1)“草树”本是无情之物,但“知”和“斗”二字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草树爱春、惜春之情。 (2)无论是持贬抑的看法,还是持褒扬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贬抑。杨花榆荚本无才识,既无绚丽的色彩,也无妩媚的姿态,经风一吹,纷纷飘落,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虽然有了短暂的张扬,但顷刻间化为乌有。褒扬。杨花榆荚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但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它们也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为留住春色不惜牺牲自身,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为增加春意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20、(1)对仗工整,有韵味。(2)新颖。“老了”就会丑,可老
23、枝一旦着花便不觉其丑。(3)情景交融。既写出了清淡平远之景,又写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4)有写景有写议论。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句议论,既绘出了鲜明的形象,又写出了深层的意蕴。21、此句点出诗人的本意。以农家晚归的亲切、自在、恬适,反衬自己的彷徨无所归,借此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的心情。(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22、两首诗均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法,表达了历史兴亡之感。如刘诗写山形依旧、寒江流淌,包诗写斜阳列照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朝代更迭、人世变化的兴亡之感。(如答衬托手法,并加以分析也可)23、不能删去。因为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而且从内容上看,从闺情说到“罢远征”,更具有社会意
24、义,表现出古代人民对和平生活的饿向往,大大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删去。在前四句,秋月、砧声、秋风已经形成浑然天成的境界,虽无人出现而“玉关情”自浓。删去后两句使思妇之情更含蓄,更耐人寻味。24、提示:同意,用三个喻体“草絮雨”形象突出“愁”多。 不同意,用“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突出“愁”深远。25、“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饿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幽居深山密林之中,难见到阳光,因而觉察不到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饿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评分标准:找出诗句
25、,2分;叠字在句中的含义,2分;结合诗歌内容正确写出诗人的情感,2分。)26、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27、本诗一、二两句简要叙写送别之后的情景,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朴素自然,显得感情真挚。28、一是含蓄蕴藉,不说为什么要在醉里贪欢笑,不说为什么近来觉得古人书中说的一无是处,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联想;二是形象生动,把醉态写得灵活灵现。29、读这首诗写送别,读者感受不到一丝缠绵之意,是由其语言风格豪放刚健所致。前两句绘景造景极其壮阔,景物之壮阔折射出诗人心胸之壮阔。后两句抒情,雄健奔放。全诗语言呈现豪放的风格。30、A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