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学期课程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学期课程总结.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前言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定位上,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瞄准学生的终身教育;二是瞄准学生的就业;三是瞄准学生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具体到课程和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品格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一、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大学语文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大学语文教材为文学作品蓝本,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对作品经典性的讲解以达到对学生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多方面的综
2、合效应。二、课程基础理念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杜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掌握较宽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或健全的人格)的直接从事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人才”,“使受教育者具有进一步深造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潜质”。在这一培养目标关照下,语文教育在高职学校教育中的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为专业服务功能。表现在为学生学习专业提供必需的语文知识,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现代社会合格的人才的素质,大体可分为两类:智能素质与品德素质。三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莫定基础。这与企业现代化建设
3、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上移化、终生化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语文教育的这种功能实际上是前两种功能实现的必然结果。必要的语文知识储备、语文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养成是学生转换职业或岗位、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以及创业所必需的。第二部分 大学语文课程目标(一) 注重与中学语文的衔接大学语文课程不再是对中学语文的补课,而应注重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回应和衔接,拉开与中学语文教育应有的距离。大学语文应是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梳理、激活,是较高平台上的升华和总结。1、 语言知识的传播来看,须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利用大学语文教材对中小学已学文学知识加以一番梳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
4、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2、 阅读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果说关于文艺学的种种知识都是必要的,那么它的归宿应该是鉴赏和批评,也就是说,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3、 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大学写作应以普通中学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学生写作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
5、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二) 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 “大学语文”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感情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程中,这种功能从实现的途径来看有四种情况:第一是通过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以及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对它们做出的阐释、评价;第二是通过语言本身;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态度”
6、;第四就是黏附在“思想”“人文”“工具”上的特定的价值观。(三) 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 “大学语文”应当让学生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即使对文学精品,也从多角度去认识它。其次,大学语文还应围绕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仔细研究情况,乐于接受新事物和不同的观点,并能议论聚合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讨论自己的看法。第三,批判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的。分析是建立在一定的工作概念上的,也就是说,介绍给学生相应的文学理论的知识是让学生达到阅读目标的先行条件。(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
7、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必须是权威的阐释。选入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以古典经典为主。“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使人见识经典一番。”(朱自清,经典常谈)因此进入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对经典的阐释必须是“权威解释”,表现为注释、评论和习题的指令。学生的任务是侵入这些诗文,并按权威的指示,内化这些被阐释的诗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文化、文学等专家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说提供给学生。这个权威说法,也就是当前学术界所推崇、认可的。(二)“大学
8、语文”应具有“梳理”与“激活”的功能。教学中注重利用大学语文教材对中小学已学文学知识加以一番梳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大致能指出各朝、各代诗、词、文、赋、戏剧、小说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与得失。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将学过的作家(流派)从宏观上加以审视。1、教师要讲授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文学评论和分析作品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思考、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对教材中作家作品部
9、分的讲述,应分别主次,突出重点,不必平均分配课时。 2、教师扼要简要介绍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对某些文艺思想论争的问题,或对某些作品的评价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答辩,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作结论,从而养成学生好学深思的学风,提高学生对文学前沿问题的关注。3、教师在讲完课程内容后,应针对教材课后所附的“思考题”布置学生复习,同时适当提供可供学生参阅研究的资料名目,以便学生课后查找、阅读。课程讲完一个段落后,教师可布置部分思考题,让学生写作一些小论文,以加深对课程的学习,也可培养和提高文学评论的写作能力。 4、本大纲后面所附有学生必读与选读书目,教师应结合教学进度,指导学生
10、有计划地阅读。(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力图在最基本、普遍的意义上来探讨人文经典,在这种氛围中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结合各自的特点、需求,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加深对文学的理解,而不是机械地接受文学历史常识。合作学习利于鼓励个人在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宽容与沟通,在智慧的相互激励中,精神、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多元选择高职大学语文不应该是“一纲一本”,也不能只存在一种课程形态,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应积极主动研制动态的课程具体形态,包括课程结构的方式与课程内容的确定与组织两方面。高职语文课程的具体形态主要是选择什么
11、样的课程内容以及如何组织。高职大学语文课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是形成一定文学、文化素养而必须研习的作家、作品及学术界对它们的权威阐述;第二组是为达到阅读鉴赏、写坐等能力目标而必须研习的概念、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围绕课程内容可设计开发多种具体形态的课程。如,可以开设经典赏析课,着重培养学的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可以开设语言艺术、口才训练课程,训练学生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开设影视欣赏、美学基础等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习惯。二、评价建议(一)评价原则1、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大学语文主要致力于将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并在充满诗意的描述中,帮助学生形成一
12、定的有品位、开放性的艺术判断能力,提高语文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2、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另一方面鼓励同伴、学校、社会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等多元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的活动。3、评价要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表现。注重使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尽可能从“真实的世界”中选择挑战的问题,并在评价时关注学生在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的提问的能力,寻求答案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评价的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上,而不仅仅是判断学生的能力如何上。4、
13、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突破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使评价更富实效。 第四部分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大学语文授课计划与内容表一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考核方式闭卷授课班级 高职各专业一年级课程标准 自编使用教材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徐中玉、齐森华主编,2005年6月版本课程总课时数学期计划课时数周数18周周课时2节总课时数理论课时实践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措施与建议表二周节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计划课时数备注理论实践 1 2前言(古诗概貌)11指导阅读 2 2诗经23 2蒹葭24 2湘夫人屈原25 2饮酒 陶渊明26 2燕歌行 高适27 2锦瑟李商隐28 2水龙吟辛
14、弃疾29 2古代散文概貌11指导阅读10 2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211 2秋水庄子212 2现代诗歌概貌113 2雨巷 戴望舒214 2现代散文概貌11自由阅读15 2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216 2古代小说概貌1117 2婴宁蒲松龄318 2复习迎考11讨论课程结束东南大学校址乃六朝皇宫所在地,是格律诗词的发祥地之一,昭明文选成书于此;明代为国子监,永乐大典也成书于此。文学积淀十分深厚。在民国时期,这里为中央大学,一大批文学大师学习、任教于此。但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科全部迁出,这里仅成为南京工学院,直至八十年代初,响应匡校长的号召,才从复旦、华师大、南大引进一批本科生,重开大学语文。然而这批
15、教师几年后或调走,或考研,或改做机关工作,至八十年代末,“大学语文”仅限文科两个系及个别工科系开设。 九十年代初,我校提出“巩固工科,加强理科,发展文科”的办学方针,一大批文学硕士、博士来东大工作,“大学语文”渐渐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九十年代中期,东大成为首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单位,“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而成为东大重点建设的课程。后来又成为“211 工程”重点支持的课程。东大“大学语文”的教改进入了快车道。 1998年在朱国华等中青年教师的极力鼓动下,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开始了实质性运行,从此,东大“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全方位推开,教学大纲一次次修订,教学观念一次次更新,教学骨
16、干一年年壮大,教材一本本编出并一次次修订,出席和主持各种全国和省级“大学语文”研讨会,并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每学期向数千名学生作问卷调查,全系同志都把“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来对待。“要把大学语文的文章做足”成了大家的共识。南京审计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财经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二军医大南京医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教育学院,越来越多的南京高校、江苏高校、全国地方及军队院校著名者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纷纷加入到以东大牵头的“大
17、学语文”教改的行列中来,中山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外贸大学、云南理工大学等也与我们保持经常的联系。我们主编的教材已 17次重印,仅近两个多月印数便达10万册,全国所有省市均能见到我们的教材。我们的“大学语文”课程也通过外出讲学、金陵之声广播电台的电波、电子网络而走出东大、走出江苏。东大的大学语文改革的影响已遍及全国。教学内容 按照我们修订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我们赋予大学语文以下功能:一是帮助学生梳理中小学所学的文学知识,了解中国文学的简单架构,将新老知识系统化;二是传布中华人文精神,使读者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三是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不迷信书本和老师,
18、敢于独立思考;四是方便自学,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最终要做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是为了“不教”,“大学语文”课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终结,其教材应定位于课堂用书与自学用书之间;五是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不选空洞说教的文章,应选优秀的文学精品,应是三千多年文学精华的荟萃。 为了实现上述几个期望的指标,让学生在较少的课时里取得很大的收获,能大大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我们的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的结构特点。 所谓系统性,是指以文学史为纲,按照简明中国文学史的要求,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戏曲大师尽量不遗漏。
19、对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凡适合作大学非中文专业语文教材的(考虑到不宜过深、过长、过通俗以及不与中小学重复),尽量选入。使学生学完我们的“大学语文”,连同中小学已有的知识,能大致勾画出从古到今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要轨迹。所谓网络式,是指内容上的交错:每个小单元的主要课文按时间顺序编排的同时,附编的内容却按题材的专题跨时间编排,使学生读完本书后对一些重要题材(如爱国、咏史怀古、山水田园等)文学作品的历史概貌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提高其人文精神。所谓立体化,每个小单元以一两个作家为重点,选择他们的几篇代表作为详讲内容,在附录中又精选他们的其他代表作,从而做到以一两篇带数篇并进而知其全人;又由重点作家推广而至一
20、个个或题材相同,或创作相近,或风格近似的作家群。书后附有“中小学已学篇目”,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梳理”并“激活”旧知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树”,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以较少的时间,取得显著的效益。所谓大信息:一是指内容信息量大:全编本精读128 篇,泛读617篇,其古文部分总量已超过中小学已学篇目之和;二是学术信息量大,各作家作品综述、研究综述、作品争鸣,使学术视野十分开阔;三是理论信息量大,每单元均附有总论、集评、汇评等,辑录历代名家的精到评语,精辟深刻,且变一家之言为百家之言,让学生得到高峰体验;四是文献信息量大:每单元均附有参考书目,全书且附有总参考书目,教学参考资料中还附有补充参考文献,
21、尤其是重要论文目录,可供师生从网上或图书馆检索、查询。 学好大学语文仅靠小课堂不行,仅靠几十节课也不行,还应与“大课堂”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的做法有以下几点:一、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我们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组织了数百场名家报告会,文学讲座有百余场,除本校教授的讲座外,还几乎请遍了全国几乎所有的著名作家,如王蒙、陆文夫、余光中、叶嘉莹、刘震云、苏童、叶兆言、余秋雨,各高校年富力强的著名教授几乎都到东大讲演,还与学生座谈,使学生颇有裨益。有时还有意识安排唐诗系列讲座、文学系列讲座等。二是与校园文化月活动结合起来:我们每年秋天都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金秋语言艺术赛、大学语文知识竞赛;三是与学生的社
22、团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六朝松诗社,创办文学刊物六朝松、东南风等等,并教会数以百计的学生写诗填词,他们的诗词作品在江南诗词、江海诗词、江苏校园诗词选、中大校友百年诗词选、中大校友诗鸿等刊物发表后,深受好评;四是与各文学期刊合作,开展小记者万里采风活动、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文学院学生采写的一个报告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竞赛特等奖。五、结合百年校庆,开展写校歌、唱校歌、讲校歌活动,校歌的词作者王步高教授在写作校歌过程中曾多次向任课的班级征询学生的意见,在网上征求意见,也在校报上刊载文字稿及有关说明征询师生及校友的意见。社会实践丰富了阅历,提高了阅读和写作水平,增加了对文学的兴趣,大小课堂
23、相结合,东大的“大学语文”课也就上得更有声有色。教学条件 一、教材建设 我们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最显著的特色是建设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多元化思维的系列教材,我们先后编著的教材有:1 、大学语文(全编本,79.2万字),王步高、丁帆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次重印;2 、大学语文(简编本,56万字),王步高、丁帆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次重印;3 、大学语文(修订全编本,85.6万字),王步高、丁帆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已2次重印;4 、大学语文(修订简编本,57.4万字),王步高、丁帆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已3次重印;5 、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8
24、2万字),张天来、徐同林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6 、大学语文音像教材(688兆),王步高主持完成,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已刻3300张7 、大学语文网络CAI课件,已上东南大学,教务处精品课程网;8 、大学语文课外读物(约60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9 、唐宋诗词鉴赏(约35万字),王步高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10 、西方文学鉴赏(23万字),田兆耀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3月版;其中大学语文获 2002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修订本为“全国普通高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即将编著的教学参考资料有二种:11 、大学语文集评汇评详注(约80万字),王
25、步高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2 、大学语文试题与答案(50万字,附出题软件光盘),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的教材除了力求实现“大学语文”教育的“梳理”、“激活”等五大功能,且具有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的结构特点以外,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形成系列,增强服务功能。从上列教材目录不难看出,我们的教材已是多层次、全方位,文字与音像、网络相结合,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相结合。我们的课本与教学参考资料上还公布了主编的通讯地址、电子信箱乃至住宅电话,方便全国有关教师与主编本人交流,主编还每年应邀去外省市讲学,与同行们保持密切接触。2 、将教材定位于课堂用书及自学用书之间。这套教材显著的特点
26、是它姓“大”,内容多,也比较深。它明显超出了一般学校课堂教学的容量(根本就不打算全教完),也超出了一般大学生的接受的能力(根本就不打算让每个学生全懂)。这与传统的教材有天壤之别。别人给学生一杯水或一桶水,我们给学生的是一条河,滔滔汩汩,任何语文水平高的本科生都能大有所得,不存在不够吃的问题。这是块够吃一辈子的大蛋糕,它试图具备让读者“白首也莫能废”的功能。据说这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做法相似。我们自己的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利的。3 、教材中“浅化”与“深化”相结合,以适应学生千差万别的特点。每篇课文有作家小传、注释、赏析等,往往这是传统语文教材的做法,我们也有,其目的无非是使课文“浅化”,好懂,便于
27、学生掌握。而书中更多“深化”的内容,如 单元总论(如中唐诗总论)、集评、汇评、学术争鸣、本事典实、作品综述、研究综述等,这都是“深化”教材,让学生跃上更高的学识平台。4 、教材中“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全编本精读 128篇,泛读617篇;简编本精读97篇,泛读575篇。除对精读作补充的内容(如备选课文等),更多专题文选,这类诗文大多与精读课文有关,由陶渊明的田园诗而兼及历代的田园诗佳作,由王维的山水诗兼及历代的山水诗,由陆游、辛弃疾的爱国诗词而及南宋乃至历代的爱国诗词。既要是精品,又要比精读课文略浅些。我们自编的大学语文系列教材自四年前陆续问世以来,影响与日俱增。去年该教材获得“十五国家级规
28、划教材”和“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获奖教材双重身份,这是大学语文教材中唯一的一种。该套书已 17次重印。这次修订,清华、浙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同济、武大、山大、北师大、吉大等著名高校均参加。“211工程”学校中,有20所参加,采用我们教材的学校更多。东南大学结合“ 211工程”建设和“振兴计划”建设,加大了对文科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文学院已建起120多平米,有80台电脑,可以同时上网的“文科实验室”,另有两个教学课件制作室,并配备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和两名兼职人员加以管理。东大又开始了江宁新校区(近4000亩地)的建设,学校确定的中文系用房计划就有数十间,仅教授工作室便达8间,有160平米的电
29、教室二间,还有电子课件制作室等,“大学语文”的教学设备将进一步大大改善,实验力量大大加强。本课程有较好的网络教学条件。其一,东南大学是教育部最早批准招收“网上大学”本科生的四所高校之一,而“大学语文”又是东大首批在“网大”开设的基础课之一,从1999 年以来已达5年,由王步高、朱国华、张天来等同志任课。尽管异地授课,师生感情交流不充分,但仍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其二,利用校园网和英特网开设“大学语文”等网络课程。2000年,省教育厅便确定我们的“大学语文”为江苏省网络课程(两批共11门),2002年我们的网络课件获校网络课件一等奖和省优秀奖。2003年8月我们与修订本配套的“大学语文”网络课程公
30、开上网。试运行,我们将不停完美它,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将全书的41个单元均约请全国的著名教授讲授,将上课实况全部上网,这必将大大促进我校乃至全国的“大学语文”教学上一个新台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统一改革的思路:我们进行的是一场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没有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不行,故集中大家的智慧,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十分重要。我们多次在东大、南大召开校内外的小型研讨会,让王步高、丁帆同志谈大学语文的编辑思想、编写体例,讨论教学大纲的修订,讨论大学语文的学科重新定位,讨论大学语文在新时期应具备的五大功能,此外如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的思想,开放性多元化的思维观、“浅化”与“深化”相结合的思想,将
31、教材定位于课堂教学与课外终身自学相结合的思想,将教材容量定位于肯定教不完、深度超出大多数学生接受水平的思想,教学精讲与泛读相结合,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的思想,教学内容不“厚今薄古”的思想,以及“要把大学语文的文章做足”,“大学语文的改革要每年迈一小步,五年迈一大步”,“出教材、出理论、出方法、出经验、出人才”的“两步”、“五出”的方针,使大家不至于取得一点成功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每学期开学前,应集中备课一次,讨论全学期校内及外出讲座的安排,本学期教改的举措、讨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大学语文集体备课重在以老带新,重在统一改革思路,重在交流经验,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进度、统一试卷、统一篇目,让老
32、师有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让大家各展所长发挥创造性。2 、转换教学主体教材本身定位于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教材之间的现实为转变教学主体提供了方便,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材方便自学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特点。每节课均布置学生预习和自学的任务,每节课也首先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本课的一些难点,然后教师将其有计划地分布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必须掌握的东西一定弄懂、记住。变换教学主体,让学生集体唱主角,让学生多讲,多回答。老师尽量不去讲学生能讲的内容,尽量以“点拨”代替满堂灌,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讲得少了、精了,难度反而大了。课本中附有综述和研究信息,又附有总论、集评、汇
33、评,这里有许多难懂得之处,教师满堂灌时不难回避,让学生提问,则不能再一问三不知。这对老师大大提高了要求。3 、贴近学术前沿: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研究发展很快,而当代文坛更是波谲云诡,而教材须几年才修订一次,且主编及编著者为自己学识及阅力所限,即便已发表的论文、著作也未必定能寓目,课本局部偏离学术前沿是必然的。这要求教师应当不停地关心文学研究动态,及时把自己和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补充到教学中去。课本及教学参考资料中作品综述及研究综述比较简略,要求教师备课时作适当补充。书中有许多文学疑案,如孔子是否曾“删诗”,国语的作者为谁,蜀道难为谁而作,高适的燕歌行是否讽刺张守珪,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否
34、真是李白所作教材和教参中列举了争鸣双方的重要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也可以写学习笔记,各抒己见。 4、重视方法教育,教育学生把新老知识融会贯通,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这样两句词“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要查其出处,排除其为唐诗、宋词中的句子后,不苦苦翻检,运用音韵学及诗词格律知识,可以判定其是朝中措或清平乐的结句,根据目录学知识,一查分调本历代诗余马上可断定其为元好问词清平乐中的句子。这类例子,每个教师均可举出,但要时时自觉坚持做下去便颇不易。5 、与写作教学“链接”,选择若干创作点:课本编写时是留有许多“链接”点的,与散文结合写议论文或驳论文,与诗词结合写赏析文章,与戏剧小说结合
35、写人物分析或读后感,让学生有许多练笔的机会。如教材中有一篇柳宗元驳复仇议,书中又附有陈子昂复仇议,教参中又附有韩愈相似的文章,三者所议之事相同或相近,立论不同,各言之有据,学生完全可以写一篇有关的驳论文,可以写这件事,也可以报刊上的一则有争议的报道写意见不同的驳论文,甚至组织一次辩论会。6 、安排好“大学语文”的延伸教学有不少爱好文学的同学,往往嫌“大学语文”课时太少,我们将“大学语文”与文学素质类课程结合起来,开设了“唐宋词鉴赏”、“唐诗鉴赏”、“明清小说鉴赏”、“外国文学赏析”、“诗词格律与创作”等十多门文学选修课,还开设“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我校已普遍实行多媒体
36、教学,是全国最早实行网上本科教学的高校之一,我还承担了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大学语文音像教材建设”,承担了省网络课程“大学语文网络课程”建设(全省共11门)。因前文均已言及,故不赘。 教学效果1、校内同事举证评价 “大学语文”是我校从95级开始对全校所有学生开设的文化素质类必修课,几年来,在广大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文字教材得到了很好的反响,现在在电子教材的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提高本课程的效率和效益都直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不论在教学指标还是在软件指标和媒体指标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陈怡(原东大教务处长)大学语文教材及其电子教材,针对大学本科学生编写,符合课
37、程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取材合适,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精华的宏扬。大学语文电子教材采用了Web技术进行设计和组织,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学习,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电子教材内容丰富,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手段,将文字、图片、音像、声音、视频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中国文学、诗歌的赏析。“大学语文”的文字教材和电子教材配合使用,有利于老师“教”和学生“学”。吉逸(东大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如果没有大学语文课,我的大学四年生活将失去了光彩”,这是一位同学在大学语文课结束时在考卷上写下的一段话。我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凝聚了王步高教授的无数心血。该课程突出了学生在大学期
38、间由知识型向技能型、研究型学习的特点,真正做到了“一学期开课,终生受益。”作为一个中国的大学生,在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时,更需要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大学语文的教材恰恰满足了这一要求,囊括了自诗经至当代的精华,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能营养”。黄旭(东大中文系讲师)王步高教授主持的大学语文课程,是东南大学全校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使用的教材大学语文由王步高教授和丁帆教授主编,该教材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体系新颖,结构严整。该课程已形成了以王步高教授为主持人,一批博士副教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该师资队伍,在全校老师中享有美誉,有多人获教学竞赛奖和教学奖。王步高教授素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及独
39、特的人格魅力而闻名于广大学生中。他给中文系学生开设的诗词格律课,跨系选课者高达130多人,超过本系学生数倍。他上课时灵活生动,深入浅出,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王步高教授思路开阔,上课有的放矢,收放自如,以饱满的激情引领并感染着学生。王步高老师在为人方面也给学生谆谆教导,为人师表,不仅在知识道路上,也在人生道路上为学生指明了方向。王步高教授主持的大学语文课不愧为文化素质类课程中的优秀精品课程。邵文实(东大中文系副主任)王步高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挖掘出了语文学科本应有的,但是却被长期遗忘了的学科特性:包融性。我们传统的语文教材,往往照搬自然科学的学科特性,理解总是模式化,思考分析程序化,追求答案的唯
40、一性和排他性。这恰恰违背了语文学科截然不同于自然科学学科的最大特点语文反映的不是僵死的“物”而是鲜活的“人”。她反映是人的世界,要求相应的学科必须具有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宽容”、“包涵”的特性。 王先生主编的这本教材紧紧抓住了语文学科这个特性。他继承了宋以来的“疑古”的品鉴点评,异说共存,殊论互见。把学术界的争鸣意见告诉学生,引发质疑,促进思考,启发他们多角度、多层面地看待问题,培养他们求同不排异、存异不唯同的宽广的学术视野和人生胸怀。面对诸多异说, 不是率断,更非盲从,而是启发学生结合切身的阅读感悟,作求同、求异的多种思维。即使是对名家名篇,也能看到其缺憾与不足。学生在质疑、慎思、明辨之中
41、,求学术之真。在阅读、鉴赏、求异之中,悟人生包融之道。所以,我认为该教材既把质疑、慎思、明辨的学问之道教给了学生,又把宽容、包涵的人生之道传给了学生。既抓住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灵魂,又兼具学术思辨的教育功能。此乃众多语文教材中之仅见。何平(东大中文系讲师)2、校外专家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此书从其思路到其设计,都高出别人一筹,尤其是序,高屋建瓴,对中国语文教育分析得透彻,对本语文教材叙述得中肯,不仅是学好本教材不可或缺的“纲领”,也对其他学科如何面对21 世纪有很好的启迪作用。杨树增(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大学语文”课程在全国大多数高校恢复设置已有 20多年,其间先后出现了多种教材,
42、本书编者在总结长期教学经验和各种教材之得失的基础上,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新的教材,已达到了同类教材的最高水平。其主要优点有:一、知识准确,信息量大,既能包涵从古代到现代的整个中国文学,又能突出重点。二、体例新颖,结构合理。本书充分注意到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及大学中文专业教材的区别,针对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作了精心设计,深受授课教师及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良好。三、在基本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学术研究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深入研究的能力。这最符合本课程的深层设计的目标。总之,本书堪称优秀教材,值得嘉奖!莫砺锋(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大学语文”课是实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
43、要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南京大学出出版社的大学语文教材,由南京大学、浙大、山大、北师大等重点院校的专家教授参与编纂,选材精当,编排合理,资料翔实,既有很高的学术品位,又有极强的教学适应性。总而言之,本教材系统性强,信息量大,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思维,符合当代大学语文教育的需求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一部难得的高质量的好教材。 程章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该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资料翔实丰富,学术性通俗性兼备,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其体例、内容以及对于大学语文教学的适应性,均是对大学语文教材的一次重要突破。 朱晓进(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你们东大的大学语文教材和教学经验,大大提
44、高了“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也大大提高了“大学语文”教师的学术地位。杨建波(武汉市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这本书是目前许多大学语文教材中最好的一种,可以看出编者诚挚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倾注其间的大量心血,确有很高的学术品位。我尤其欣赏每个单元的集评、汇评及创作综述、研究概述等内容,不仅可以为水平较好的学生开辟自学天地,亦可为教师指点迷津。因一般的“大学语文”老师都远离中文专业的学科前沿,很需要这样的线索资料来了解学科信息。施永秀(广东商学院人文社科部老师)经修订这本大学语文教材确实“又上一层楼”,既保留了原本的一些优点、特点,又能根据中学新编教材增删了许多篇章。特别是每篇课文的赏析文经修订后,多数写得
45、简洁、深刻,有新的见解或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总体讲,你的这次修订是个大工程,取得可喜的成绩,为大学语文教学事业作出了大贡献。裘汉康(广东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收到后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遍,内容十分丰富,很有参考价值。谢谢您为我们开创了这么好的大学语文发展的新天地。 大学语文音像教材也非学好。虽然只是幻灯模式,但不少篇目的图画配置恰到好处,有较强的美。 这一套大学语文教材系列,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定能促使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上一个台阶。周金声(湖北工学院教授)在教学中,您主编的大学语文给我的帮助极大。伍寅(广西桂林空军学院文秘教研室)3、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从语文课中受益匪浅,不仅学到大量文学知识,还彻底改变了对语文课的认识。大学语文课让我初步领略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也大大增强了我对语文、文学的兴趣。王兴(99 强化二班) 进入大学以来唯有语文一枝独秀,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的感觉。它在较宽松的课堂环境下,将整个中国文学推到我们面前,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更陶治了我们的情操。翁建洪(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