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doc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行政行政: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静态行政:被赋予相应职能的组织单位和个人,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人员。动态行政:相应组织职能的运作,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形式行政:根据主体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只有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活动为行政。行政国:指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导致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同时导致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产生。第二节 行政法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行政关系: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
2、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权: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授予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国家权力。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包括四类:1、行政管理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行政关系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能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主体: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是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行政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其权利、义务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
3、为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主体特征: 1、能依法行使职权 2、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3、由其本身对外就自己行使职权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行政相对人的特征: 1、是行政管理的对象 2、其权利、义务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影响3、作为与行政主体的相对一方,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的特点: 1、双方均有多个主体 2、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3、关系的内容因具体参与主体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别行政救济关系:是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
4、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予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救济关系的特点:1、存在三方主体 2、行政救济主体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3、部分行政救济关系于行政法制监督关系重合内部行政关系:是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所属机构或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特定行政职权的组织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关系。内部行政关系的特点:1、关系的主体是多元的,关系的类别是多种多样的2、部分内部行政关系的双方主体处于平等地位3、关系受法律调整的范围和程度小
5、于外部行政关系行政法主要从三个方面控制和规范行政权:1、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 2、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法3、通过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以制约行政权滥用行政法的种类:1、行政组织法 2、行政程序法 3、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和行政救济法行政法的形式:行政法一般不存在一部集基本规范为一体的统一法典,其法律规范通常广泛地散见于各种法律规范文件之中。第三节 行政法学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行政法学和行政学的区别:1、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2、二者研究的直接目的不3、二者研究方法不同 4、二者从属关系不同行政法学的主要内容:1、行政法的
6、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2、行政法的价值与功能3、行政法的内容与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 5、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行政法包括三大类规范和制度:1、行政组织法的规范和制度 2、行政行为法的规范和制度3、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法的规范和制度行政组织法的规范、制度四小类:1、调整行政组织和职能的狭义行政组织法 2、调整行政机构和编制的行政编制法3、调整行政工作人员任用和管理的公务员法 4、调整行政设施、国有资产等公务的公物法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法的规范制度五小类:1、行政诉讼法 2、行政复议法 3、行政赔偿法4、行政申诉、控告、检举法 5、行政监察法第二章 行政法的法源第一节 国外行政法
7、的一般法源行政法法源:指行政法法律规范的载体形式,即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或出处。行政法一般法源: 制定法 判例法 习惯与惯例 行政法理 条约与协定第二节 我国行政法的法源我国行政法法源的特点:我国是成文法国家,行政法法源一般只限于我国行政法法源的种类: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 法律解释 条约与协定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宪法或法律授权指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部门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们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发布的规章。第三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论述)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行政法基本原则: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
8、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则。它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性质和功能: 1、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基础性规范”,是产生其他具体规格和原则的规范;2、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的规范;3、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普遍性规范,它对行政关系进行整体的宏观调整、规制;4、行政法基本原则不仅指导、调整整个行政执法行为,而且指导和调整行政法的整个立法行为;5、行政法基本原则不仅对行政法的立法、执法起宏观指导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场合也直接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这也是行政法基本原则
9、的功能。)第二节 行政法治原则1、依法行政: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之约束。 具体要求:法律创制 法律优越 法律保留2、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包括事前控制(授权控制、程序控制)和事后控制(行政复议、司法审查) 授权控制:法律授予某一政府机关某一项自由裁量权时,应有一定范围的限制。 程序控制:以法定程序控制和规范政府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3、政府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4、保护人权,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第三节 行政合理原则1、比例原则,包含三个子原则:妥当性原则 必要性原则 比例性原则2、信赖保护原则:政府对自己做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信赖保护原则
10、的基本要求:(另一种表述为:不准翻供) 1、行政行为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2、授益行为作出后,即使在事后发现有轻微违法和对政府不利,只要非因相对人过错造成,亦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3、行政行为作出后,如事后发现有较严重违法情形或可能给国家、社会公益造成重大损失,必须撤销并变相应行为时,行政主体对因此给无过错的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给于补偿。第四节 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正原则包括实体公证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的要求:1、行政公正原则的主要实体要求:依法办事,不偏私; 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 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2、行政公正原则的主要程序要求: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 不单方接触;不在事先未通知
11、和听取相对人申辩意见的情况下做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不单方接触:行政机关就某一行政事项要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人作出行政决定或行政裁决,不能再一方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单独与另一方当事人接触和听取其陈述,接受其证据。第五节 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政府行为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应一律公开进行;行政法规、规章、行政政策以及行政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的标准、条件、程序应依法公布,让相对人依法查阅、复制;有关行政会议、会议决议、决定以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情况应允许新闻媒介依法采访、报道和拼论。行政公开原则的主要要求:1、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制定的活动公开;公布2、行政执
12、法行为公开: 标准、条件公开 程序、手续公开 重大的应公开形式进行3、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依据、标准、程序应事先让当事人知晓;决定书允许查阅4、行政信息、情报公开。第六节 行政效率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能时,要力争以尽可能快的时间,尽可能少的人员,尽可能低的经济耗费办尽可能多的事,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行政效率原则的主要要求:1、严格遵循行政程序和时限 2、行政机构组织精干;3、加强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第二编 行政法主体第四章 行政机关第一节 行政机关概述行政机关: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
13、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行政主体: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的性质:双重性质执行机关、行政主体行政机关的特征: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4、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5、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的与个人、组织打交道第二节 行政机关的分类主要分类:1、一般行政机关与部门行政机关 2、职能性行政机关
14、与专业性行政机关3、常设性行政机关与非常设性行政机关 4、专门执法机关与普通管理机关5、首长制行政机关与委员制行政机关 6、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行政机关第三节 行政机关的职责、职权与管理手段行政机关的一般职责:1、保障国家安全 2、维护社会秩序 3、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4、保障和促进文化进步 5、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6、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1、行政立法权 2、行政命令权 3、行政处理权 4、行政监督权5、行政裁决权 6、行政强制权 7、行政处罚权行政立法权: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权利。行政命令权:行政机关向行政相对人发布命令,要求行政相对人作出某种
15、行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力。行政处理权: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对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事项作出处理的权利。行政监督权:行政机关为保证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对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义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力。行政裁决权:行政机关裁决争议,处理纠纷的权利。行政强制权:行政机关在实施系国内政管理过程中,对不依法履行行政义务的行政相对人通过采取人身的或财产的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相应义务的权力。行政处罚权: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违反系国内政管理秩序的行政相对人依法给于制裁的权力。行政机关的主要管理手段: 1、制订规范和发
16、布命令、禁令 2、编制和执行计划、规划 3、实施行政许可 4、征收税费和给于财政资助 5、调查统计和发布信息情报 6、处理和裁决争议、纠纷 7、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8、实施行政制裁 9、缔结行政合同 10、行政指导 第四节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1、中央 2、一般地方 3、民族自治地方 4、特别行政区 第五章 依授权和依委托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 第一节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被授权组织的条件: 1、相应组织应与所授权行使的行政职能无利害关系; 2、相应组织应具备了解和掌握语所行使行政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 3、相应组织应具备所授行政职能形式所需要
17、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4、对于某些特别行政职能,被授权组织还应具备某些特别的条件。 基层性群众自治组织: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的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1、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 2、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3、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受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第二节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受委托组织的条件: 1、应氏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2、具有熟悉有关
18、法律、法规、规章和任务的工作人员 3、履行受委托职能需要进行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其应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受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是行政主体,其行使一定行政职能必须以委托系国内政机关的名义,且由委托行政机关对其行为向外部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概述 国家公务员: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第二节 国家公职关系 国家公职关系:国家公务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国家(直接相对主体伟行政机关)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国家公职关系发生的途径:考任 选任 聘任 调任 国家公职
19、关系的内容: 1、人事管理关系,包括五项制度: 考核: a、分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 b、范围包括德、能、勤、绩 c、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 奖励: a、适用条件 b、分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c、奖励与考核相联系 惩戒 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类别和档次 晋升 a、坚持以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为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b、按职务系列逐级晋升 c、晋升与考核结果相联系,先听取群众意见和进行资格审查,然后由任免机关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回避 亲属、涉案、籍贯 2、特别劳动关系 工资、福利、保险 导致国家公职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公务员退休 公务员辞职 公务员辞退 公务
20、员死亡 开除 第七章 行政相对人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概述 行政相对人: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雨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行政相对人的分类:个人与组织 直接与间接 作为与不作为 抽象与具体 授益于侵益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1、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必须服从行政主体的管理; 2、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3、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申请权 参与权 了解权 批评、建议权 申诉、控告、检举权 陈述、申辩权 申请复议权
21、 提起行政诉讼权 请求行政赔偿权 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 行政相对人的义务: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协助公务的义务 维护公益的义务 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 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 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第三编(一)第三编 行政行为 第八章 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特征: 服务性 从属法律性 裁量性 单方性 强制性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的分类: 1、抽象与具体 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主体整队部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形式体现为行政规范性文件和一般行政规范文件。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形式
22、体现为具体行政决定。 2、羁束与自由裁量 羁束行政行为: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出了较为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一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3、依职权与应请求 依职权行政行为:行政主体直接依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职权,而无须以行政相对人现行申请作为启动条件而实施的行政行为。 应请求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启动要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条件。 4、附款与无附款 附款行政行为:其效力附有一定条件限制的行政行为。 限制条件包括:时间条件、期限条件、作为条件、不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行政法 基本概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