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课件 (1).ppt
《劳动经济学复习课件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复习课件 (1).ppt(1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劳动经济学概论劳动经济学概论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条件经济学研究的任务1、2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劳动经济学的定义满足人们需求的有效资源是稀缺的如何使稀缺的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以获得最大的产出 劳动经济学呢?劳动经济学呢?曾湘泉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达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1.3 1.3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劳动力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1.3.1 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的含义 我们把劳动或人的劳动能力,
2、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我们把劳动或人的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资本论劳动力具有五个含义:劳动力具有五个含义: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劳动力人口的划分劳动力人口的划分社会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
3、失业人口1、军队服役人员2、在校学生3、因病提前退休人 员或丧失劳动能 力的人员4、家务劳动者5、无所事事的人员法定劳动年龄法定劳动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法定劳动年龄指年满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退休年龄一般指男60周岁,女干部身份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运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配置。1.3.2 1.3.2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劳动者企业劳动力 工资 劳动力商品供求运动,决定着就业规模和工资水平1.4 1.4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
4、特点1)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2)和劳动力需求的特性联系在一起。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需求所产生的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1.4 1.4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3)劳动经济学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对劳动经济问题的研究,脱离不开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劳动力市场的相关制度。制度会影响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尤其在我国转轨时期表现得非常明显。(1)市场性因素。市场性因素。指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2)制度性因素。制度性因素。指工会
5、、政府和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影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提高就业率,降低失业率 (3)社会性因素。社会性因素。指社会群体以及社会规范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影响。影响劳动力市场运作机制的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运作机制的因素劳动经济学理论的两大学派新古典学派制度学派第二章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2.1.1劳动力需求的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需要需要边际生产率理论边际生产率理论支持支持是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是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三个特征劳动
6、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2.1.2 劳动力需求的分类劳动力需求的分类按需求按需求范围范围企业需求企业需求是劳动力需求的主体是劳动力需求的主体行业需求行业需求是本行业中企业劳动力需求总和是本行业中企业劳动力需求总和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一个市场中所有行业劳动力需求总和是一个市场中所有行业劳动力需求总和按要素按要素可变性可变性短期需求短期需求资资本存量不本存量不变变,惟一可,惟一可变变因素是因素是劳动劳动投入投入量量长期需求长期需求企企业业的一切生的一切生产产要素都是可要素都是可变变的的 2.1.3 2.1.3 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
7、件市场上有众多的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市场上有众多的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资源完全自由流动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市场主体具有完全信息,且获得信息的成本为零市场主体具有完全信息,且获得信息的成本为零劳动力是同质的,具有相同的质量劳动力是同质的,具有相同的质量2.1.3 2.1.3 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劳动力需求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条件组织目标的假设条件生产性组织的目标:利润最大化生产性组织的目标:利润最大化非生产性组织的目标:服务最大化,满意度最大化非生产性组织的目标:服务最大化,满意度最大化生产技术的假设条件生产技术的假设条件短期:技术不变短期:技术不变长期:技术可变长期:技术可变2.2 2.2 企业短
8、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一.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 利润公式:利润公式:=R-C=QP-(Lw+Kr)2.2 2.2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劳动投入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当劳动投入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加的产量开始递减。前提:前提:1.短期短期 2.技术水平保持不变。技术水平保持不变。注意适用注意适用条件条件增加1单位
9、劳动力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边际产量或边际产品MP。增加1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定义为边际收益P增加1单位劳动力所增加的产量,进而带来的收益的增加量定为边际产品收益MR=MPP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产品收益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产品收益MR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MCMC=W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R-C =R-C=R/L-C/L=MR-MC=0CR总总收成入本R C固定成本A利润L*L2.3.1 2.3.1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1)等
10、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为为生产一定的产量生产一定的产量Q所所需的资本与劳动的组需的资本与劳动的组合合)不能相交凸向原点(边际 技术替代率递减)密集性离原点越远,产 量越大斜率为负KLQ1Q2KL等产量曲线Oab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MPL=TP/LL=TP/MPLMPK=TP/KK=TP/MPK即两个可变要素即两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的边际产品之比2.3.1 2.3.1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2)等成本线)等成本线:C=Lw+Kr(构成总成本的劳动与资本的构成总成本的劳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不同组合)斜率为两种要素价格比斜率为两种要素价格比
11、(w/r)要素价格已定,成本扩要素价格已定,成本扩 大,成本线外移,大,成本线外移,距离原距离原 点越远,成本越高点越远,成本越高一种价格变化,成本线一种价格变化,成本线 便发生变化(若便发生变化(若r增加一增加一 倍;倍;w增加一倍)增加一倍)KL等成本线OQ0EL*K*C1C2C3LKAB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由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切点决定2.4 2.4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原则:原则: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公式:MPL/W=MPK/R或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e1bLe1LbW1Le
12、2W0LKe1bLe1Lbe2Ke2Le2Q1Q0Ke1e2DL规规模模效效应应替替代代效效应应 由劳动力价格变化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析可得: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即工资率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调整。OOLD1D2产品价格和资本价格不变,且W=W1,企业生产均衡点为a,要素需求为(L1,K1)。当W1提高到W2,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调整分两步:首先,K1不变,劳动力需求减少到Lb,原则是MR=W2,;其次,再用资本替代劳动,原则是MPK/R=MPL/W.LbL1LbW2L2W1eDLD1D2D3cW3a 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劳动力
13、供给(Labor Supply):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劳动力供给,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3.1.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质量质量数量数量知识、技能、知识、技能、经验、身体素质经验、身体素质决策主体愿意并能够决策主体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的假设条件:劳动力供给的假设条件:主体的目标假设:效用最大化(劳动时间和余暇时间)市场环境的假设: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3.1.2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劳动力参与率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
14、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反映一定范围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劳动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附加性劳动力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市场,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参与
15、率提高。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二级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二级劳动力对寻找工作持悲观状态,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劳动力对寻找工作持悲观状态,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3.2.1 3.2.1 效用理论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满意程度,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满意程度,或者说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
16、是一或者说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于使用价值。种心理感觉,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于使用价值。效用效用基数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可以用基数(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可以用基数(1、2、3)表示,可以比较,并且可以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采用的表示,可以比较,并且可以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只能用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序数(第一、第二)来表示,并且只能比较不能相)来表示,并且只能比较不能相加。序
17、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加。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时间的效用时间的效用劳动者消费的物品劳动时间闲暇时间希望减少,但收入会减少希望增加,但收入会减少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满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满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闲暇劳动收入3.2.2 3.2.2 无差异曲线和收入约束线无差异曲线和收入约束线劳动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同。同。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
18、不能相交。异曲线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凸向原点的曲线。边际替代边际替代率率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线的形状不同 。个人可支配时间个人可支配时间H H个人把所有可支配时间用于个人把所有可支配时间用于劳动所获得的由市场工资决劳动所获得的由市场工资决定的劳动收入定的劳动收入Y Y收入约束线:收入约束线:个人在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个人在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斜率:工资斜率:工资率或闲暇的率或闲暇的机会成
19、本机会成本 收入约束线收入约束线主体均衡理论主体均衡理论在资源约束条件下闲暇与收在资源约束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分析工具主体均衡的分析工具闲暇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和收收入无差异曲线和收入约束线入约束线(右图右图)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均衡的条件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即:W=MRSW=MRS 主体均衡主体均衡3.2.3 3.2.3 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WMRSWMRSWMRS一小时机会成本的心理效用与一小时实际闲暇给自己带来的心理满足相比收入效应(收入效应(Income Effe
20、ct)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的变化引起下,由于收入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H/Y0)使闲暇时间减)使闲暇时间减少,劳动时间增加。少,劳动时间增加。替代效应替代效应 (二)工资率变化与替代效应(二)工资率变化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应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应用1、替代效应(工作时间增加)收入效应(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间增加量工作时间减少量当工资率上升,工作时间增加,则供给曲线斜率为正2、替代效应(工作时间增加)收入效应(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间增加量均衡工资率时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在此种
21、情况下为劳动力的买方市场,他们会要求降低现有的工资水平。虽然劳动力供给方不愿意看到工资水平的下降,但由于劳动力供给超量,竞争激烈,劳动者不得不接受劳动力需求者的要求。而工资率的下降会使劳动力的供给量下降,需求量增加,供求之间的差额逐渐缩小,直至达到平衡状态。w1w2L0WLw0DVMPSE0WLw0DVMPSE0当工资率均衡工资率时,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从而形成劳动力的卖方市场,劳动力供给方对于劳动力价格具有支配力量,他们会要求提高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的需求方虽然不愿意,但在需求过量、竞争激烈的压力下不得不接受劳动力供给方的价格要求,从而使得工资率上升,导致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和供给量的增加,供
22、求差额逐渐缩小,直至达到均衡状态。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2)w1L0WLw0DVMPSE0WLw0DVMPSE0当工资率=均衡工资率时劳动力需求等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均衡。w0为均衡工资率,l0为均衡就业量。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3)L0二、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二、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虽然静态均衡分析可以准确描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某一时点的状态,但是,它却无法描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一定时期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根据现行工资率所做出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决策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时滞才能得到执行。在考虑了时间因素后,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下一个时期(t+1)的劳动力供给实际上是本期(t
23、)工资率的函数。那么,均衡也随之形成与时间序列相关的流动状态,即动态的均衡。(一)动态均衡的基本假设(一)动态均衡的基本假设n首先,假设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首先,假设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以以t t表示,执行或实现该决策的时间为下期,用表示,执行或实现该决策的时间为下期,用t+1t+1表示,从表示,从t t到到t+1t+1期间,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期间,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给决策不变。n其次,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其次,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即率,即w(t)=f(D(t)w(t)=f(D(t)。n最后,假设本期的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
24、力供给最后,假设本期的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即量,即S(t+1)=f(W(t)S(t+1)=f(W(t)。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假定需求弹性不变1、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1)n劳动力供给曲线s与劳动力需求曲线d相交于点e,此时均衡工资率为We,均衡就业量为Le.如果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说明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陡峭。如果工资率低于或者高于均衡工资率,必然引起劳动力供给量与需求量的波动,进而又会引起下期工资率的波动。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4)n如此反复循环下去,在这样的循环变动之中,工资率的波动与就业量的波动
25、趋近于均衡点,最终趋向于均衡工资率We和均衡就业量Le。这种趋向于均衡点的波动“收敛型蛛网”,它是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通过供求自发地调节实现的,因此,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被称为“蛛网稳定条件”。A2、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1)n劳动力供给曲线s与劳动力需求曲线d相交于点e,此时均衡工资率为We,均衡就业量为Le.如果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说明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平坦。如果工资率低于或者高于均衡工资率,必然引起劳动力供给量与需求量的波动,进而又会引起下期工资率的波动。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4)n如此反复循环下去,在这样的循环变动之中,工资率的波动与就业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经济学复习课件 1 劳动 经济学 复习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