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及安全输血精选课件.ppt





《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及安全输血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及安全输血精选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及安全输血第一页,本课件共有63页n n解决医院临床输血安全性问题的主要措施:n就是加强临床输血全面质量控制第二页,本课件共有63页临床输血全面质量控制第三页,本课件共有63页临床输血全面质量控制的意义n n保障临床输血安全n n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输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n n为可能发生的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处理留取证据n n为输血工作的回顾性总结留取资料,促进输血事业的发展第四页,本课件共有63页临床输血中的常见差错 所有步骤都正确 输血安全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63页临床输血全面质量控制n n分析前质量控制n n分析中质量控制n n分析后质量控制第六页,本课件共有63页发
2、生在临床实验室的误差分析n n分析前因素导致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6%-68.2%n n分析中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15%n n分析后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18.5%-47%n n在提高整体质量的现代方法中,我们必须以患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中心,尽量减少检测前和检测后的误差,以确保实验室服务的整体质量水平第七页,本课件共有63页一、分析前质量控制第八页,本课件共有63页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是行业法规的要求n nISO 15189:2003(E)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医学实验室的质量和能力应能满足临床、患者、医护的需求,医学实验室提供服务的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有机的构成实验室的总体质量。“专
3、用要求”在4.1.4,4.2.4和5.4条款中都强调了医学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管理要求和具体操作要求。第九页,本课件共有63页第十页,本课件共有63页n n输血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技术,法律意识贯穿始终。n n卫生部颁发的卫医发(2006)73号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并由医疗机构组织实施.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3页分析前阶段的主要特点n n设计环节多;n n参与人员多:医生、护士、检验人员、患者及家属和护工等;n n组成要素多;n n缺少标准化的分析前质量控制程序,包括
4、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处理与保存等步骤;n n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多方合作共同完成的系统.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3页临床输血分析前质量控制n n包括:n n临床输血方案的选择;n n标本采集程序;n n标本运送程序;n n标本的接收和处理程序;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3页临床输血方案的选择n n科学合理的制定输血方案,合理选择血液制品;n n输血前的评估输血前的评估输血指征;输血指征;n n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n n注意 输血申请单填写输血申请单填写 输血前告知谈话及其签字输血前告知谈话及其签字 输血的医嘱记载输血的医嘱记载依据:依据: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规范
5、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规范第第1111条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第第1212条条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第6 6条条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3页n n正确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的法律价值:要尊重保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则输血治疗的合法性将成为医院败诉的原因之一;n n对于无自主意识患者且无家属签字的紧急输血,以患者最大利益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报医疗机构医务部门或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备案并记入病历(依据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规范第11.1条).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3页标本采集n n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关键的方面之一,对检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n n是一个
6、重要的接口(标本采集人员和检测人员),且易被忽视;n n应制定标本采集规程(SOP);n n标本采集人员应按照规程进行标本采集.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3页标本的正确采集n n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影响因素包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血量等,忌在输液臂近端抽血(输液臂近端采血引起血红蛋白假性降低)。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3页采集血标本面临的风险n n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采错人)。n n血标本错误(护士同时采集两位或两位以上患者的血标本,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n n采集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标本被严重稀释)。n n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
7、于简单,贴错等。n n非医护人员送标本存在风险(某医院曾发生血标本在运送的途中洒了,用别人的血来代替而造成输错血的教训)。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3页采集血标本过程控制措施n n制定并严格执行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n n采集血标本之前需仔细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资料是否一致,二者有矛盾或者信息不全的不得采集血标本。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3页标本的运送n n标本采集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尽快处理,尽快送检,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输血科(血库)。n n运送过程中,应注意其安全性,采用加盖容器,保证标本不受污染,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第二十页,本课
8、件共有63页标本接收和处理 收到标本后应认真核对患者资料,对不合格的标本(如贴错条码,试管选择错误,严重溶血,标本量不足,标本类型错误,容器破裂等)应立即与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说明原因,按程序退回,处理过程应有记录。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3页输血科认定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则n n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信息过于简单(例如只有患者姓名)。n n血标本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n n血标本量过少,无法满足检测需求。n n血标本被稀释。n n血标本溶血(溶血性疾病除外)。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3页n n非医护人员及闲杂人员禁止送标本。n n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造成血型鉴定或配血困
9、难(如已标记说明应将细胞洗涤)。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3页标本保存n n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必须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并以适当的方式保存,保存方式和期限视标本种类及检验目的不同而定。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3页血标本接收的过程控制措施n n制定并严格执行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n n制定并严格执行工作环节交接制度。n n输血科工作人员与送检医护人员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和受血者血标本标签,双方在血标本登记本上签名确认。n n血标本来源不明,或标识不清应重新采集。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3页分析前质量控制小结n n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多部门支持。n n分析前质量控制是
10、“实验室与临床结合的重要内容”需要医生、护士配合。n n分析前质量控制是输血科重要的工作内容,是临床输血全面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3页n n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n n应当高度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加强临床与输血科的沟通,全面提升临床输血质量。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3页二 分析中质量控制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3页输血前常规检验项目n n血型鉴定(确定ABO正反定型和RH血型);n n肝炎六项、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的检测;n n全血细胞分析、肝功能检测等。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3页检测试剂及仪器要求n n检测使
11、用试剂应具有三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入库与使用前进行质控,并作相应记录;n n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校正,并作相应记录。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63页试剂质控主要内容n n标准红细胞亲和力试验;n n标准血清效价测定试验;n n标准血清亲和力试验;n n凝聚胺试剂室内质控;n n日常试剂质控。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3页输血前检验面临的风险n n定错ABO血型和RHD血型;n n漏检不规则抗体(即意外抗体);n n血液相容性实验的误判和漏判。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3页输血前检验的过程控制措施n n严格执行ABO血型和RHD血型鉴定操作规程;n n严格执行红细胞抗体筛选、鉴定操作规程;n n制
12、定并执行交叉配血管理制度和交叉配血操作规程。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3页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规范第13.2条n n交叉配血的血标本要求前次输血在3到14天之间,本次配血标本采集在输血前24小时内;前次输血在15天以上本次配血标本采集在输血前72小时内;长期重复性输血患者血标本采集并不要求每天采集,但至少每72小时进行一次抗体筛选检测。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3页案例n n定期抗体筛查的必要性 某患者因胃癌手术后贫血而多次需要输注红细胞。最后一次申请时,新采集的血样抗体筛选试验出现阳性,用前几次的血样对照发现抗筛为阴性。此时,若用前几次的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将无法避免新产生的意外抗体引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输血 质量管理 安全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