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讲稿.doc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讲稿.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强制性条文的理解与应用 2006年11月目 录1工程建设建筑技术制约机制概况12准确理解强制性条文内涵,做好技术控制22.1 基本规定32.1.1 1.0.3条文32.1.2 14.3.3条文52.2 一般场地和地基72.2.1 4.1.11条文72.2.2 4.1.17条文92.2.3 4.1.18条文92.2.4 4.1.20条文102.2.5 4.8.5条文112.2.6 4.9.1条文122.2.7 7.2.2条文132.3 特殊场地和地基142.3.1 5.1.1条文142.3.2 5.2.1条文152.3.3 5.3.1条文162.3.4
2、5.4.1条文162.3.5 5.7.2条文172.3.6 5.7.8条文182.3.7 5.7.10条文183结束语1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强制性条文的理解与应用1工程建设建筑技术制约机制概况要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不但要有完善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而且还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技术制约机制。世界上各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为了规范建筑市场,均实行一套完整的建筑技术制约机制,采用的是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筑技术制约体制由建筑技术法规和建筑技术标准两部分组成: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是把那些涉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公共利益的技术要求以及考虑提高社会效益和经
3、济效益的要求,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严格贯彻在工程建设工作中,不执行技术法规是违法的,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技术标准是作为技术法规的支撑性文件,是推荐性的,允许自愿采用,由发包方与承包方在合同中约定采用。技术法规是制定技术标准的依据,技术标准是制定技术法规的基础,两者是互相联系、协调配套的有机整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也同样面临与国际接轨的课题,而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体制的接轨,改革目前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起在发达国家业已成熟的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技术控制体制。我国的建筑技术制约机制,在建国初期基本借用或参照了原苏联的模式,后来一直到计划经济时
4、期,采用的是单一的强制性标准体制,规定标准一经发布,即是技术法规,所有条文按强制性标准实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8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90年4月,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确定了我国实行强制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标准体制。建设部于2000年4月20日发布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并于同年8月25日发布了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这是推行建设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关键举措。从此以后,凡在工程建设中,列入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若有违反强制性条文者,将按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处罚。目前,尽
5、管我国已建立了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是与国外的体制对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国外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法律属性不同,两者是各自独立制定而又紧密配套实施,由于技术法规的技术要求比较原则,条款无需经常修订,因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技术标准是对非强制性技术要求的途径和方法做出具体规定,条款也会随技术进步而及时修订,具有较大的适应性。而我国则存在同一个标准中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的技术要求同时混存的情况,修订也必须同步进行。以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为例,本规范中强制性条文和推荐性条文就是相互混存的。因此,当本规范从(GB5002194)修订成(GB50021-2001)时,强制性条文和推
6、荐性条文也同时进行了修订,但作为强制性条文,两个版本的公布中仅相差两年多的时间,变动过于频繁。除上述区别外,国外的建筑技术法规只有一本,它集中了全国各行各业与建筑相关的强制性技术要求。而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强制性标准就有260多本,太分散,不利贯彻执行。同时,我国还有一些技术管理规定是以政府文件形式发布的,表达形式也与国外不同,如此等等,因此在与国际接轨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自2000年8月建设部发布2002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的通知,并要求该标准于2003年1月起执行以来,各地区都在组织开展该强制性条文的宣传贯彻工作,同时建设部还组织开展2002版房屋建筑强制性条文实施的
7、监督检查,重点对勘察、地基篇和施工质量篇条文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强制性条文的贯彻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贯彻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视质量为企业生命,把贯彻实施标准化作为质量的保证,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同时,各单位要加大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宣传力度,使各级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标准,合理运用标准,严格执行标准。2准确理解强制性条文内涵,做好技术控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由强制条文咨询委员会对2000年版强制性条文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02年版强制性条文,由建设部审批于2002年8月18日发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原2000年版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8、。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的16条技术要求被列入该强制性条文,成为该强制性条文第四篇(勘察和地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的16条技术要求,属于基本规定的2条,属于一般场地和地基勘察的7条;属于特殊场地和地基勘察的7条。列入2002年版强制性条文的条目内容,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以黑体字为标识的强制性条文完全一致。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范编制组的介绍,在确定强制性条文时,有三条原则:第一是条文的文字规定很明确,以便执行;第二是考虑到这样的技术规定大家都能做,不至于过分苛求,不脱离我国的现实条件;第三是包底,考虑到强制性条
9、文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按此规定为底线,认真贯彻执行,工程质量将不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有了这样可靠的标准,只要准确理解,认真贯彻执行,就能确保工程质量。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强制性条文,我们来逐条分析、理解、探讨执行强制性条文的技术措施。2.1 基本规定2.1.1 1.0.3条文条文原文 1.0.3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理解及执行标准的技术措施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这既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也
10、是工程建设必须遵守的程序,更是国家一再强调的基本政策。但多年来,一些工程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就设计施工,造成工程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例如:轰动全国的2000年5月1日重庆武隆县的边坡垮塌事件,致使一幢建筑面积为4061平方米的9层楼房被摧毁掩埋,造成79人死亡,4人受伤。经调查认定,这起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既有地质原因,也有诸多的人为因素,其中之一是业主及施工组织者在没有任何勘察、设计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坡地的切坡施工,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为此,明确规定,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主要是为设计服务的,我国的工程设计程序,对大型、特大型工程的工程设计一般分选
11、址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所以对应于设计各阶段的要求,需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工程条件、地质条件简单的工程可直接进行详细勘察。可行性阶段以搜集已有资料为主,并适当作些补充调查,对建厂适宜性和场地稳定性进行评价,为选择场地服务。初步勘察则在可行性勘察基础上,布置少量勘探测试工作,对场地内建筑地段作稳定性评价,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和主要建筑地基基础方案及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工程进行论证,满足初步设计要求。详细勘察是按单体建筑或建筑群进行勘察,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对建筑地基作岩土工程评价,提出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不良地质作用防治等方面的建议,满
12、足施工图设计要求。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勘察工作不但需要反映场地的地质条件,而且要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以及地基处理要求进行岩土工程评价,提出解决岩土工程的建议,避免勘察和设计之间在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改造利用自然方面的脱节。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对工程安全和环境安全危害很大,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些地区的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必须精心勘察、精心分析,不但要考虑现状条件,而且要结合工程特性预测其发展趋势,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案和对策。2.1.2 14.3.3条文条文原文 14.3.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
13、、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2、 拟建工程概况;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4、 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5、 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6、 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7、 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8、 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9、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理解及执行标准时的技术措施岩土工程的规模大小各不相同,各勘察阶段目的要求也不一样,勘察对象的工程特点、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不可能制定一个统一的报告书格式但是为了保证勘察工程质量,规范对勘察报告的基本内容作了明确的
14、规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各工程的具体情况按规范规定的基本内容进行编写。在叙述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时,应以勘察任务书要求或勘察合同为依据,并写明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勘察阶段。根据这些要求,明确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和设计要求的某些特殊技术参数,同时确定采用哪些现行的技术标准。籍此表明服务对象和技术要求标准已经明确。关于拟建工程概况。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拟建工程的特点及性质进行全面的阐述。但在可行性勘察阶段,甚至在初步勘察阶段,拟建工程情况都还比较模糊的,只能大致对建筑类型、倾向性的布置作粗略叙述,而详细勘察阶段,则建筑平面、基础形式等等相关的内容都已确定,应详细阐述,要表明勘察工作具
15、有明确的针对性。关于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主要表明勘察方法的可靠性和工作精度,也反映资料的可信度。在这部分的内容中,可行性勘察阶段较简单,以搜集资料为主,有调查和物探等少量工作;而初步勘察阶段和详细勘察阶段就有地质测绘、钻探、井探、原位测试、取土、室内试验等内容的工作布置和相应工作量。表明勘察工作达到了相关的任务要求。关于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这是报告的主要部分。其描述的内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区域的地质、地貌、地层、构造、地震与场地稳定性的关系,与岩土分布的关系;而初步勘察阶段和详细勘察阶段则是以场区为研究对象,主要了解场区的环境地质条件和岩土分布及性质。
16、关于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根据区域资料提供相关的岩土性质参数,若场地有特殊性岩土,应深入论证;在初步勘察阶段和详细勘察阶段,岩土性质是通过室内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获得的,首先应划分岩土单元,按岩土单元统计分析主要的岩土参数,给出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和统计数量。提供参数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合理选用,建议值要与地区经验或邻近工程反分析相比较综合确定。关于地下水的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在可行性勘察阶段了解地下水的类型、水位,但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地面塌陷、淹没场地等不良水文地质条件时,应进行专题论证。在初步勘
17、察阶段和详细勘察阶段,对地下水条件叙述时,应阐明地下水类型、水位、季节变化和年变化、补给、越流和排泄条件。当有多层地下水且对工程有影响时,应阐明各层水位或水头是否存在径流补给,并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同时,要判别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关于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首先是界定场地或场地附近是否存在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当存在时应详细描述和论证不良地质作用的种类,分布、发育阶段、发展趋势和对工程的影响程度,提出适宜的避让或防治建议。场地的稳定性的适宜性评价a、在充分掌握上述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和岩土技术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
18、适宜性及经济与技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论证,并提出对设计和施工的建议。b、场地稳定性评价,应根据所处地质环境进行相应的评价;对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地震区,按抗震规范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当场地内及附近有全新活动断层、发震断裂和正在活动的地裂缝时,提出避让措施;对建筑于坡地上的建筑物,应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预测人工活动引起的变化,对不稳定边坡提出整治和监测建议;老城区古河道、暗浜、人工洞穴、人工地下设施对建筑场地和地基稳定的影响等等。c、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结合建筑物的性质和场地的地质条件,从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建筑物变形要求和使用要求等方面进行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等基础方案的适应性评
19、价。2.2 一般场地和地基2.2.1 4.1.11条文条文原文4.1.11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
20、、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设计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5、查明埋藏的河道、河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7、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8、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理解及执行时的技术措施详细勘察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是进行具体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的依据,为使勘察工作布置和岩土工程评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实际问题,搜集有关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地坪标高和工程结构资料,了解设计要求,是做好勘察工作的基础,勘察前完成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条文中28款所列的详细勘察应查明场地的工
21、程地质条件以及进行的分析、评价工作内容与现行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第3.0.3条所要求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的资料相一致,说明我们只要贯彻好本条文的规定,就能满足设计要求。资料按单体建筑或建筑群提供,可以消除场地土性不均匀等地质条件的影响,可以因地制宜的进行单体工程设计。按单体或建筑群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提出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建议。 土、尤其是特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容易被忽略。2.2.2 4.1.17条文条文原文 4.1.17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 工程 勘察 规范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