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身 体 的 结 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过程与方法 1、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根据观察目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选择有效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对气泡图的分析,理解根据功能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
2、构划分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上,我们曾经初步观察过人的身体,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究身体结构的奥秘。板书课题:身体的结构 齐读课题。二.探究活动 (一)身体的外形 1.我们曾经观察过身体的外形,你还记得哪些知识? 我们的身体从外形上来看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谁愿意到前面来给指给大家看。 2.再来继续观察,我们的身体外形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对称的呢? 你能找到人身体的对称轴吗?谁来指一指? 我们的身体外形就是以这条假想的线为轴左右对称的。出示相应幻灯片。 这样左右对称的身体结构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 我们来进行两个比赛,进一步体会对称的身体的好处。 第一个比赛:一只手系红领巾和两只
3、手系红领巾比赛。他为什么会赢? 第二个比赛:一条腿走路和两条腿走路比赛。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身体外形不对称的残疾人朋友,他们或者少了一条腿、或者少了一只胳膊,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为什么? .通过观察身体的外形你知道了什么?(小结:播放幻灯片) 我们知道:我们的身体从外形上看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我们的身体是对称的,可以让我们在活动的时候更灵活,运动的时候保持平衡,另外对称的身体外形使我们看上去很美。 (二)身体的内部 科学观察必须是有目的,有顺序的,刚刚我们观察了人体的外部,现在该观察什么了呢?板书:身体的内部 1. 怎样才能知道身体内部有什么呢? 2. “解暗箱“游戏。师出
4、示一个档案袋,里面装半瓶矿泉水,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生:看、摇晃、听、摸、捏) 3. 其实我们的身体就像这个袋子,外面包裹着皮肤,不容易看到里面,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里面有什么呢? 4. 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了解身体内部有什么?小组内指定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5. 汇报:看:血管 (外耳道、咽、瞳孔) 听:心脏、肠 呼吸:器管、肺 摸或捏:肌肉、骨骼、(血管,脉搏的跳动) 学生在汇报的同时,教师准备眼耳鼻手的粘贴图板书。出示幻灯片讲解: 血管:遍布于全身各处 心脏:输送血液 肠:负责消化的器官,在饥饿时会发出肠鸣声。 气管:传送气体通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5、肌肉:有伸缩的功能,协助人体运动。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 注意评价学生的发现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方法、是否是真正看到、摸到、听到和感受到的,要把想象到的和真正观察到的区分开。 6. 小结:通过看、听、摸、捏、呼吸感受等方法我们知道人体内部结构非常复杂。身体表面是皮肤,皮肤下面是肌肉,肌肉下面是骨骼,里面包裹着内脏器官。这么一个复杂的系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身体的工作。 (三)身体的工作 1. 首先我们要通过一个活动来研究。咱们班谁最会跳绳,请你到前面来跳绳。 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分参与了跳绳活动,你自己也要注意感受身体哪些部位参与了跳绳活动?是怎么参与的? (学生边汇报
6、,教师边贴气泡。) 在跳绳活动中手、脚、胳膊、腿、心脏、肺、脑都参与了跳绳活动,(边说边连线,形成气泡图)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气泡图。在这个图中以“跳绳”为中心词,把与中心词有关联的、联系最紧密的内容填写在它周围的气泡中,就形成了气泡图。 2.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气泡图,现在在小组内确定一个活动,最好是能够在课堂上完成的活动,注意辨析哪些身体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共同完成气泡图。学生活动。 3.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指两个小组到前面汇报,他们的气泡图贴在黑板上。)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是怎样参与活动的? 如:写字手、眼、脑、心脏、肺 玩溜溜球手、胳膊、眼、脑、心脏、肺 跑步胳膊
7、、腿、脚、心脏、脑、肺 4.仔细观察这些气泡图,你发现了什么? (同一个活动需要身体多个部位共同参与完成;在不同的活动中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参与了活动。 比如:大脑,大脑在不同的活动中是负责什么的?指挥人体工作 肺,肺在不同的活动中是份额则什么的?呼吸 胳膊、腿、手、脚运动 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胃、肠负责消化的器官 按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不同,也可以说按各部分的工作类型来分,身体的结构还可以怎样划分? 有负责运动的器官、有负责呼吸的器官、有负责血液循环的器官、有负责消化的器官、有负责指挥协调各部分的器官。板书功能: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运动、神经 5.以上这些身体构造各有分工,又相互合作,
8、共同完成人体的一系列活动。 三总结归纳 在今天的科学课上,你有哪些收获呢? 1.知识方面:身体结构划分的两种方式 2.学习方法:气泡图(气泡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科学课中或者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可以使用)根据观察目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科学观察要认真,合作要讲究方法,有分工,有合作。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四拓展 在今后的科学课上,我们会陆续学习到身体各部分器官是如何分工合作的,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五板书设计 身 体 的 结 构 一 身体的外形 三.身体的工作 头、颈、躯干、四肢 气泡图 气泡图 气泡图气泡图 二 身体的内
9、部 看:血管 听:心脏、肠 呼吸:气管、肺 摸或捏:肌肉、骨骼 教学反思:4.2 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三者协调、配合,共同完成。2、不同的运动方式需要三者的不同组合。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用科学知识进行健康生活,加强体育锻炼。教学重点肢体运动过
10、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教学难点记录和描述肢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如何协调、配合。课前准备骨骼模型、记录表、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人体肢体的简单运动。 二、学习新课谈话直接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认识骨骼系统及其作用谈话:人体要运动,需要哪些结构来参与?(板书:骨骼、关节和肌肉)1、出示人体骨骼图:我们的体内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2、提问:人体骨骼由多少块骨头组成?(有206块骨)3、摸一摸,并说说骨骼的结构与什么相似? 4、骨骼在人体中有哪些作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进行运动、塑造体形、)(二)寻找人体的关节(谈话
11、骨骼由206块骨组成,那么,骨之间是怎么连接成支架?)1、利用骨骼模型讲解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紧密连接、关节)2、谈话:上课前,我们做运动的时能灵活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猜测一下可能跟什么有关系3、探究活动一相互找找四肢上的关节(找出4处或以上),并用圆圈在人体图上圈出你所知道的相关的关节。看看能否写出关节名称。2、学生探究活动二:活动关节与运动的关系(谈话;想象一下如果人没有关节,你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1)猜测如果没有肘关节,能否将食物直接送到嘴里?并做一做,验证你的猜测。(2)猜想:如果人没有关节,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写出你的感受,活动后,讨论并在汇报。(如果没有关节,人就会像木头一样僵
12、硬,)3、小结:关节起到连接骨的作用,并可以使人以多种方式运动。 (三)、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1、提问:有了骨骼和关节是否就能进行运动?想一想,是什么力量使手臂弯曲?(学生讨论回答,)2、提示人的肌肉大约有600块左右,并介绍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谈话:骨骼、关节和肌肉到底是怎样相互协调、配合,一起运动的呢?现在,我们就以我们的屈肘动作来研究。)3、 学生探究活动三:观察体验上肢的屈肘运动(1)、猜测并画一画:骨骼、关节和肌肉到底是怎样连接来相互协调、配合,一起运动的呢?(2)教师演示:(右手用力握紧拳头,做曲臂、伸臂动作)用左手分别轻压右手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及肘关节体验,反复三次
13、,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提示:(1)、把袖子卷起来,人人参与,反复做几次。(3)、活动后小组讨论并填写记录表。(3)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两个问题“肌肉的变化和手臂的一屈一伸有什么关系”“手臂伸屈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有怎样的关系”进行讨论交流,突破难点,并将结果填写记录表。)(4)、教师展示小吊车模型,提示学生与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进行类比。(并用类比的方法把相似的地方用连线把它们连接起来)(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演示,与屈肘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总结: 1、骨骼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骼的运动要靠肌肉的牵引,关节的转动;2
14、、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三者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四)做个运动小健将(谈话:看来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补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在运动之前做好准备运动,并注意均衡营养。)三、我们来用知识根据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我们人类创造出很多便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物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物品的哪些地方与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相似? 四、作业:收集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资料,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并对比自己的课堂记录,将不完善的对方进行修改补充。五、板书设计:骨骼、关节和肌肉三
15、者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形成肢体的运动 教学反思: 4-3运动动起来会怎样(一)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初步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2)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的过程,体会呼吸前后气体成分发生变化。(3)理解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呼吸,得到更多的氧气,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肺活量,有利身体健康。2、过程与方法:(1)孩子通过从体验活动中感受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2)掌握正确的测量的方法,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体验活动以及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证意识。(2
16、)认识到耐心、细致、严谨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什么变化。 2、教学难点: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并试着解释“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加快了。” 三、材料准备:1、演示实验:水槽1个、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2片,吸管,小木棒,小碟子。2、小组活动:保鲜袋每人1个。3、其他材料:课件,记录单,呼吸变化统计图。四、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5分钟)(1)因为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所以有一点紧张,同学们能不能帮帮我?(深呼吸)演示深呼吸,恩,不呼吸的时候多难受啊!人类离不开呼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人体的呼吸。(2
17、)揭示课题:(板书:人体的呼吸)2、认识呼吸器官:(8分钟)(1)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深呼吸,说说空气是从哪里进入人体,猜测它会经过哪些器官,又是从哪里出去呢?(2)小组讨论后举手回答(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回答),是这样的吗?(出示人体器官图)(3)引导:我们人体内有各种各样的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空气从鼻腔进入,沿着气管,通过支气管最后进入肺。(4)刚才我说了吸气的过程,谁说说呼气的过程?(学生回答)我们把这些参与呼吸过程的器官,统称为(呼吸器官)(板书:呼吸器官)(5)一次完整的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部分。让我们再做三次深呼吸。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体验和猜测的基础上,观看直观的“呼吸器
18、官图”,从而有效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落实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的教学目标。再呼吸三次让学生深刻体会一次完整呼吸的概念。3、体验空气变化:(7分钟)(1)过渡:这些空气一吸一呼,完成了我们体内的一次“旅行”!通过这次“旅行”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空气是不是一样的呢?(学生回答)(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先装一袋空气,然后用袋口封住嘴巴和鼻子,反复呼吸,觉得难受就停下。)(教师演示过程)(3)交流感受。举手告诉我,你有什么感受?(很难受,很热)后来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呼吸?(说明空气的成分发生了改变)(4)小结:是啊,如果空气没有变化,我们应该可以一直这样呼吸下去。而现在,我们不能在一袋空气中
19、长时间的呼吸,说明经过呼吸的空气可能发生了变化。(板书 可能)设计意图:亲身体验,感受更深!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经过呼吸后的空气确实发生了变化,教材安排了“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活动,是非常恰当的。让学生思考空气经过人体的旅行之后有没有变化,体验后安排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分析为什么我们不能长时间呼吸同一袋空气,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袋子中的空气可能发生了变化。产生疑问,为后面的火柴检验气体做一些铺垫。4、检验空气变化:(10分钟)(1)猜测一下空气什么成分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氧气减少或者二氧化碳增加)(2)人的感觉往往带来错觉,需要科学实验验证。(2)实验:火柴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师说明:火柴燃烧
20、是需要氧气的,当氧气不足或没有时,火柴就熄灭了。我们要检验呼吸后的空气氧气是不是减少,就可以用这个方法。请一个学生拿着自己反复呼吸过的那袋空气上台,问:能不能直接把火柴放进去?(不能,会把袋子点着或熔化,里面的空气还会跑出来。)怎么办呢,我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复呼吸过的空气,贴上标签,放一边。我们还应该收集一般的空气,这样才能对空气的变化进行比较。火柴检验,学生观察。(3)交流自己的发现。(一般的空气里氧气较多,反复呼吸的空气里氧气大量减少。)(4)延伸:科学家们专门对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了研究比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课件: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
21、)(5)加深理解:(板书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了,到哪里去了?(被人体吸收了。)二氧化碳增加了,哪里来的?(我们呼出来的)。哦 我们呼吸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5)概括:(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把氧气吸收,将其他气体排出体外的过程。(板书:气体交换) (6)看来我们的预测的正确的!(在黑板上可能上打钩)。设计意图:在学生体验到空气变化的基础上,安排了用实验来检验空气的变化,加强知识建构。在收集空气时采用的“排水集气法”,我的处理是作为演示实验,只让学生对过程和原理作简单的了解,以便节省时间突出重点进行对比实验。5、人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8分钟)(1)呼吸为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教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第四 单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