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的基本概念.doc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的基本概念.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章 概述1.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获得信息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信息的获得也越来越方便、快捷。人们对多媒体这个名词越来越熟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媒体主要有两个涵义:一个是信息的载体,比如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另一个是信息的存储实体,比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但是,人们在说到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时,指的都是第一种涵义。那么,是否还有其他的媒体?各种媒体之间又有何种关系呢?我们可以从国际电信联盟的一项建议中得到答案。1.1.1 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ITU-TI.374将日常生活中媒体的第一个涵义定义为感觉媒体,第二个涵义定义为存储媒
2、体。此外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SS)对多媒体进行了定义,并制定了ITU-TI.374建议。在ITU-TI.374建议中,把媒体分为以下五大类。 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指能够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直观感觉的各种媒体。或者说,人类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到的所有刺激都是感觉媒体。比如:人的耳朵能够听到的话音、音乐、噪声等各种声音;人的眼睛能够感受到的光线、颜色、文字、图片、图像等各种有形有色的物体等。感觉媒体包罗万象,存在于人类感觉到的整个世界。 显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指感觉媒体与电磁信号之间的转换媒体。显示媒体分为输入显示媒
3、体和输出显示媒体。输入显示媒体主要负责将感觉媒体转换成电磁信号,比如:话筒、键盘、光笔、扫描仪、摄像机等。输出显示媒体主要负责将电磁信号转换成感觉媒体,比如: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音响等。 表示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对感觉媒体的抽象描述形成表示媒体。比如声音编码、图像编码等。通过表示媒体,人类的感觉媒体转换成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保存、传输的信息载体形式。因此,对表示媒体的研究是多媒体技术的重要内容。 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指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设备,比如磁盘、光盘、磁带等。 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
4、理介质,比如电缆、光缆、电磁波等都是传输媒体。ITU-TI.374建议将感觉媒体传播存储的各种形式都定义成媒体,人类获得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就是各种媒体转换的过程。以语音通信为例,甲方要将表达的意愿通过电话网传递给乙方,首先甲方将自己的思想以声音这种感觉媒体表达出来,然后通过输入显示媒体将语音转换成电磁信号,程控交换机通过量化、抽样、编码,将电磁信号转换成表示媒体。表示媒体通过传输媒体传到乙方,然后再经过相反的过程,通过输出显示媒体还原成语音这种感觉媒体。通过各种媒体的有序转换,甲方的语音传到了乙方的耳朵里,完成了信息的传递。一般信息传递的过程如图1-1所示。图1-1一般信息传递过程图通常意义的多
5、媒体一般指多种感觉媒体的组合,比如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各种感觉媒体的组合。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多种媒体进行显示表示、存储和传输的技术。其中对多媒体的显示表示就是对多媒体的处理和加工的过程。因此,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存储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1.1.2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声音、图像、文字等多媒体合成一体进行处理加工、存储和传输的技术。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它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增加对信息的理解。众所周知,一般的电视机是声像一体化的、把多种媒体集成在一起的设备。但它不具备交互性,因为用户只能使用信息,
6、而不能自由地控制和处理信息。例如,在一般的电视机中,不能将用户介入进去,不能使屏幕上的图像根据用户需要配上不同的语言解说或增加文字说明,或者对图像进行缩放、冻结等加工处理,不能随时看到想看的电视节目等。当引入多媒体技术后,借助交互性,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例如,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收发两端可以相互控制对方,发送方可按照广播方式发送多媒体信息,而另一方又可以按照接收方的要求向收端发送所需要的多媒体信息,接收方可随时要求发送方传送所需的某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在多媒体远程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学习者可以人为地改变教学过程,研究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得到新的知识,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再如
7、在多媒体远程信息检索系统中,初级交互性可帮助用户找出想读的书,快速跳过不感兴趣的部分,从数据库中检录声音、图像或文字材料等。中级交互性则可使用户介入到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过程中,如对关心的内容进行编排、插入文字说明及解说等。当采用虚拟现实或灵境技术时,多媒体系统可提供高级的交互性。2复合性信息媒体的复合性是相对于计算机而言的,也可称为媒体的多样化或多维化,它把计算机所能处理的信息媒体的种类或范围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数据、文本或单一的语音、图像。众所周知,人类具有五大感觉,即视、听、嗅、味与触觉。前三种感觉占了总信息量的95%以上,而计算机远没有达到人类处理复合信息媒体的水平。计算机一般只能按单
8、一方式处理信息。信息的复合化或多样化不仅是指输入信息,称为信息的获取(capture),而且还指信息的输出,称为表现(presentation)。输入和输出并不一定相同,若输入与输出相同,就称为记录或重放。如果对输入进行加工、组合与变换,则称为创作(authoring)。创作可以更好地表现信息,丰富其表现力,使用户更准确、更生动地接收信息。这种形式过去在影视制作过程中大量采用,在多媒体技术中也采用这种方法。3集成性多媒体的集成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多媒体信息媒体的集成;另一是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和系统的集成。在多媒体系统中,各种信息媒体不是像过去那样,采用单一方式进行采集与处理,而是多通道同时统一采
9、集、存储与加工处理,更加强调各种媒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利用它所包含的大量信息。此外,多媒体系统应该包括能处理多媒体信息的高速及并行的CPU、多通道的输入/输出接口及外设、宽带通信网络接口与大容量的存储器,并将这些硬件设备集成为统一的系统。在软件方面,则应有多媒体操作系统,满足多媒体信息管理的软件系统、高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和创作软件等。在网络的支持下,这些多媒体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被集成为处理各种复合信息媒体的信息系统。4实时性由于多媒体系统需要处理各种复合的信息媒体,决定了多媒体技术必然要支持实时处理。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媒体在时间上必须是同步的,比如语音和活动的视频图像必须严格同步,因此要求实时性,甚
10、至是强实时(Hard Real Time)。例如电视会议系统的声音和图像不允许存在停顿,必须严格同步,包括“唇音同步”,否则传输的声音和图像就失去意义。1.2多媒体通信的特点和应用多媒体应用分为单机多媒体应用系统和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系统两大类。像多媒体邮件系统、协同工作系统、分布式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等都需要具有高传输速率的网络作为信息传送的通道。有些网络具有较高的带宽和较低的错误率,它们对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具有强有力的支撑功能,例如FDDI、宽带以太网和ATM等。1.2.1多媒体通信的特点多媒体应用有许多共同特征,但对其他应用来说这些特征又是多媒体应用所特有的。 需要实时传输连续媒体的信息。 要交换
11、的数量比较大,因而连续媒体信息需要编码。 应用是面向分布的。1.2.2多媒体通信终端的特点多媒体通信终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同步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交互式检索和解码输出。交互式检索包括输入方法、菜单选取等输入方式。多媒体信息经过解码、A/D变换输出人们需要的表示信息。 同步。通过这一部分完成各种媒体同步的功能,用户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声、文、图一体化的信息。同步是多媒体通信终端中的核心部分。 编辑和执行。编辑功能指剪辑、编辑和创作,执行部分则由网络和各种接口组成。多媒体终端要用到接口(I)协议、同步(B)协议以及应用(A)协议。多媒体通信终端的核心部分是Modem主机,它可以是
12、一台PC或工作站,且具有处理、存储、控制和复用功能。此外,还需包括必要的外设,例如多媒体信息输入、输出与显示单元,有时还需要各种专门的处理/控制的海量存储单元。多媒体通信终端将电话、传真和通信的功能合为一体。国际电信联盟的标准部门(ITU-T)成立了视听多媒体业务联合协调组(JCG/AVMMS),已提出了在公用电信网上视听多媒体业务的标准框架草案。这一草案包括多媒体业务的定义、系统和终端、基础结构以及呼叫控制、一致性和互操作测试等。H.320终端已用来提供会议电视系统的音频和视频压缩信号,它是多媒体通信的一种终端。1.2.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多种网络多媒体技术
13、的应用,如: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电子邮件、视频点播(VOD)、远程多媒体数据库、远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虚拟现实等。1.3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技术1.3.1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多媒体元素的形式有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它们也被称为基本信息类型。信息的表示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即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在多媒体计算技术中都采用数字方式。鉴于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的巨大,必须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压缩。目前存在多种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的压缩标准,在多媒体技术领域通常采用JPEG和MPEG两种标准。前者用于静止图像的压缩标准,有失真的压缩比可达50:1,后者用于视频图像及其伴音,在允许噪声存在的前提下,
14、其压缩比也可达50:1。若用于27Mbps的64048024的动态图像,则可压缩到550Kbps。1.3.2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数据的分布性以及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等应用领域均要求在计算机网络上传输大量的数据。这里,传输速率不是问题的本质,因为无论是以太网,还是光纤网都可以满足550Kbps的带宽。现有局域网传输声像数据所遇到的问题是多媒体数据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因此要求不间断的传输。在CSCW应用中,对同时在网络上传输多路双向声音和图像的要求更高,因为在一个会议室里可以有多个摄像机、监视器和话筒同时发送和接收声像数据。现有局域网络是基于各节点可共享网络带宽的思想设计的,它假设各
15、节点间传送的数据在时间上是相互独立的,从而可以把数据打成包,分别传送。因此从这个观点来看,现有局域网技术不符合多媒体通信的要求。除了带宽问题外,多媒体通信技术中仍有许多特殊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相关数据类型的同步、多媒体设计的控制、不同终端和网络服务器的动态适应、多媒体信息的实时性要求、可变视频数据流的处理、网络频谱及信道分配、高性能和高可靠性以及网络和工作站的连接结构等。1.3.3多媒体存储技术随着计算机数据量以成倍的速率增长,虽然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但依然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硬盘已难以容纳下多媒体程序运行时所需要的图形、图像、声音和音乐等庞大的数据文件。数字化
16、的多媒体对存储技术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其一是大容量存储技术,其二是足够的数据传送带宽和支持多媒体的实时处理功能。1.3.4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数据类型不同,表示方式也各不相同。当应用数据库技术来支持多媒体应用时,需要将多媒体数据对象的各种固有特性(如是否采用编码形式或结构形式等)映射到相应的表示形式,如正文文件、图像参数文件、图像数据文件、图形结构等。多媒体数据库应能处理数据对象的上述各种表示方式,包括很多复杂数据对象是由异构的子对象组成的情况,例如在图形上叠加图像等。不同对象表示形式、存取方式、绘制方法等各不相同,因此,多媒体数据库还应包括处理不同对象的相关方法库。多媒体数据库与方法库应紧密关
17、联,以便进行数据对象的组合、分解和变换等操作。另外,为了方便管理数据对象,应建立数据对象的说明,以便于定义数据对象的二级属性。因此,数据对象、数据对象的说明以及与对象相关联的方法是多媒体数据库的三个组成成分。除了管理的数据类型复杂外,多媒体数据库的另一特点是存在着时间上的限制,这主要是指实时性和同步要求都很严格。1.4多媒体网络1.4.1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ISDN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的英文简称。ISDN是由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结合而成的数字通信网。国际电信联盟ITU对ISDN做了如下定义:ISDN是以提供端到端
18、的数字连接的综合数字电话网为基础的通信网,可以支持包括语音及非语音的多种业务,用户可以通过统一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接入综合业务数字网。1972年,国际电报电话委员会提出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概念。1984年通过了关于ISDN的I系列建议书。1988年国际电信联盟的蓝皮书对I系列建议书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修改。随着新标准的制定和规范,ISDN实验网先后在德国、美国等国家出现,到1988年部分实现了商用化。本章所指的综合业务数字网是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基于现在的程控电话网。电信公司的“一线通”业务就是窄带ISDN。1ISDN的特点 数字传输和交换 ISDN是从综合数字网(ID
19、N)的概念发展来的。综合数字网是采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方式来传输单一业务(比如语音)的数字通信网。ISDN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传输通道。数字化的通道具有噪声低、误码率低、传输速度快的特点。 综合多种业务 ISDN提出的动力之一就是要克服IDN的单业务的缺点,建立一个综合业务的网络。用户申请了ISDN业务后,仅用一条用户线就可以实现多种业务终端的入网并按统一的规程进行通信。ISDN可以提供语音和非语音业务。非语音业务包括智能用户电报、4类传真、可视图文、数据通信等。 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 ISDN能够实现综合业务功能的关键在于提供了标准的用户/网络(UNI)接口,实现了各种业务终端的接入和互通。用
20、户/网络接口提供基本接口速率和一次群接口速率。ISDN的基本速率的接口可以连接8个终端,允许3个终端同时使用。 投资少,见效快 窄带ISDN是建立在程控数字电话网上的,只要在现有的电话网上,新添和升级部分硬件和软件就可以实现ISDN业务。所以,建设窄带ISDN网投资少,见效快,用户线路不需要改造,同时还提高了电话网的资源利用率。 ISDN采用OSI的分层结构,具有开放式的网络结构,利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可适应用户对新业务发展的需要。2用户/网络接口(UNI)ISDN用户通过UNI来接入ISDN网。I系列建议规定了ISDN UNI的4个业务参考点和各个与之相关的功能群体,如图1-2所示。 TE1 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媒体 基本概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