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相物系分离精选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非均相物系分离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均相物系分离精选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非均相物系分离第一页,本课件共有47页 本章学习要求:1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掌握沉降和过滤这两种机械分离操作的原理、过程计算、典型设备的结构与特性。2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a 沉降分离(包括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原理、过程计算。b 过滤操作的原理、过滤的计算第二页,本课件共有47页均相混合物: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质均匀而不存在相界面均相混合物: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质均匀而不存在相界面(如溶液、混合气体等)。(如溶液、混合气体等)。非均相混合物:物系内部有隔开两相的界面存在而界面两侧的非均相混合物:物系内部有隔开两相的界面存在而界面两侧的物料性质截然不同(含尘气体、含雾气体、悬浮液
2、、乳浊液、物料性质截然不同(含尘气体、含雾气体、悬浮液、乳浊液、泡沫液等)。泡沫液等)。沉降操作:依靠某种力的作用,利用分散物质与分散介质的密度沉降操作:依靠某种力的作用,利用分散物质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异,使之发生相对运动而分离的过程。差异,使之发生相对运动而分离的过程。机械分离方法(按流动方式不同):沉降和过滤。机械分离方法(按流动方式不同):沉降和过滤。沉降作用力:重力(重力沉降)和惯性离心力(离心沉降)。沉降作用力:重力(重力沉降)和惯性离心力(离心沉降)。第三页,本课件共有47页3.1 概述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2 悬浮液的形成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称为悬浮液。生产中液固分离的目的:得到
3、含液量比较少的固体产品,即低的液体损失率;或得到含固体颗粒比较少的清液,即低的固体损失率。第四页,本课件共有47页3.2 沉降分离 沉降概述沉降分离是常见的液固分离方法。沉降分离是常见的液固分离方法。沉降分离:以颗粒和液体间的沉降分离:以颗粒和液体间的密度差密度差为基础的分离方法。为基础的分离方法。沉降过程自由沉降自由沉降:颗粒间相互影响可忽略(稀悬浮液初期沉降)颗粒间相互影响可忽略(稀悬浮液初期沉降)干扰沉降干扰沉降:颗粒间相互影响不能忽略(浓悬浮液中期)颗粒间相互影响不能忽略(浓悬浮液中期)压缩沉降压缩沉降:颗粒已沉降在一起,靠颗粒自身重量将间隙中的颗粒已沉降在一起,靠颗粒自身重量将间隙中
4、的液体挤出,颗粒层压缩(沉降末期)液体挤出,颗粒层压缩(沉降末期)第五页,本课件共有47页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阻力系数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沉降速度的计算重力沉降是利用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受地球吸引力场的作用而发生的沉降过程3.2.1 重力沉降第六页,本课件共有47页颗粒在流体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如下所示:颗粒在流体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如下所示:曳力曳力F Fd d质量力质量力Fg 浮力浮力FbFb Fg=mg(重力)(重力),或,或Fg=mac(离心力)(离心力)Fb=m g/p 式中式中 为曳力系数为曳力系数3.2.1.1 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颗粒在沉降过程中的颗粒在沉降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第七页
5、,本课件共有47页 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颗粒所受三个力的合力应等于颗粒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将表面光滑的刚性球形颗粒置于静止的流体介质中,若颗粒的密度大于流体的密度,则颗粒将在流体中降落或或由此可得沉降速度第八页,本课件共有47页 阻力系数根据阻力随颗粒雷诺数变化的规律,可分为三个区域:滞流区或斯托克斯定律区(10-4Rep2)过渡区或艾仑定律区(1Rep103)一般用于粒径小于一般用于粒径小于50m的颗粒的颗粒第九页,本课件共有47页湍流区或牛顿定律区(103Ret2105)一般用于粒径大于一般用于粒径大于1.5mm的颗粒的颗粒第十页,本课件共有47页 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影响沉降速度的因
6、素1.1.颗粒的体积浓度颗粒的体积浓度当颗粒的体积浓度小于0.2%时,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在1%以内,当颗粒浓度较高时便发生干扰沉降2.2.器壁效应器壁效应3.3.颗粒形状的影响颗粒形状的影响当容器尺寸远远大于颗粒尺寸时,器壁效应可忽略,否则需加以考虑同一种固体物质,球形或近球形颗粒比同体积非球形颗粒的沉降快一些。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7页试差法由于在计算出ut之前Rep的大小未知,因此要通过试差确定应该选取的计算公式。即:先假设沉降属于某一流型,则可直接选用与该流型相应的沉降速度公式计算,然后按求出的ut检验Ret值是否在原假设的流型范围内。摩擦数群法该法是将 与雷诺数的关系曲线加以转换,使其两
7、个坐标轴之一与雷诺数的关系曲线加以转换,使其两个坐标轴之一变成不包含变成不包含ut的无量纲数群,进而便可得ut 沉降速度的计算沉降速度的计算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7页(1 1)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气体入室气体入室减速减速颗粒的沉降运动颗粒的沉降运动&随气体运动随气体运动沉降运动时间沉降运动时间 1%1%)的场合。)的场合。深层过滤 固体颗粒并不形成滤饼,而是沉积于较厚的粒状对滤介质床层内部的过固体颗粒并不形成滤饼,而是沉积于较厚的粒状对滤介质床层内部的过滤操作。滤操作。深床过滤主要用于净化含固量很少(深床过滤主要用于净化含固量很少(0.1%0.1%)流体,如水)流体,如水净化等。净化等。3、饼
8、层过滤与深床过滤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7页过滤操作示意图过滤操作方式过滤操作分为间歇式与连续式。根据过滤推动力的方式,又有加压过滤、真空过滤和离心过滤4、过滤的操作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7页3.4.1.1 3.4.1.1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3.4.1 过滤过程计算悬浮液中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的关系:悬浮液中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的关系:V V悬悬:为获得滤液量为获得滤液量V V并形成厚度为并形成厚度为L L的滤饼时所消耗的悬浮液总量(的滤饼时所消耗的悬浮液总量(m m3 3););:为滤饼空隙率(为滤饼空隙率(m m3 3););L L:滤饼厚度(滤饼厚度(m m););V:滤液量:滤液量(m3);q
9、 q:通过单位面积的滤液总量:通过单位面积的滤液总量(m(m3 3/m/m2 2);:悬浮液固体体积分数(悬浮液固体体积分数(m m3 3固体固体/m/m3 3悬浮液)悬浮液)w w:悬浮液固体质量分数(悬浮液固体质量分数(KgKg固体固体/Kg/Kg悬浮液);悬浮液);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47页a:a:滤液通道细小曲折,形成不规则的网状结构;滤液通道细小曲折,形成不规则的网状结构;b:b:随着过滤进行,滤饼厚度不断增加,流动阻力逐渐增大,因随着过滤进行,滤饼厚度不断增加,流动阻力逐渐增大,因而过滤属非稳态操作;而过滤属非稳态操作;C:C:细小而密集的颗粒层提供了很大的液固接触面,滤液的流动大
10、都细小而密集的颗粒层提供了很大的液固接触面,滤液的流动大都在滞流区。在滞流区。一、滤液的流动一、滤液的流动3.4.1.2 3.4.1.2 过滤基本方程过滤基本方程1 1、滤液通过滤饼层流动的特点、滤液通过滤饼层流动的特点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7页 对于颗粒层不规则的通道可简化为长度为对于颗粒层不规则的通道可简化为长度为L L的一组平行细管,细管的一组平行细管,细管长度随滤饼层的厚度而变,细管的当量直径可由床层的孔隙率和颗长度随滤饼层的厚度而变,细管的当量直径可由床层的孔隙率和颗粒的比表面积来计算。粒的比表面积来计算。:床层的空隙率,:床层的空隙率,m m3 3/m/m3 3;a:a:颗粒比表
11、面积,颗粒比表面积,m m2 2/m/m3 3;2 2、当量长度的计算、当量长度的计算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7页规定:规定:1 1、细管的全部流动空间等于床层的空隙容积。、细管的全部流动空间等于床层的空隙容积。2 2、细管的内表面积等于床层中颗粒的全部表面积。、细管的内表面积等于床层中颗粒的全部表面积。对于滤液通过平行细管的滞流流动,可用泊谡叶方程加以描述:对于滤液通过平行细管的滞流流动,可用泊谡叶方程加以描述:即即 或或3 3、过滤基本方程、过滤基本方程u u1 1 :滤液在床层孔道中的流速,:滤液在床层孔道中的流速,m/s;m/s;u:u:滤液平均流速(按整个床层截面积计算)滤液平均流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均相 分离 精选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