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课题21、词两首编写时间 月 日执行时间月 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重点难点1朗读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 词两首)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学习忆江南1介绍作者。(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
2、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2简介时代背景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4自学(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
3、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三、布置作业背诵并抄写忆江南。教学随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课题21、词两首编写时间 月 日执行时间月 日教学目标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2朗读渔歌子。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忆江南背诵情况。二、学习渔歌子
4、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3自学。(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4)全班交流。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5)有感情地朗读
5、这首词。三、学习生字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四、布置作业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五、探究活动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3读一读、背一背。教学随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课题22、成语故事二则编写时间 月 日执行时间月 日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
6、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
7、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读第一段。(提问)(1)课文讲的是什么?(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2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
8、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3读第三段。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4学第四段。(重点段)(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
9、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
10、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四)朗读全文。教学随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课题22、成语故事二则编写时间 月 日执行时间月 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求、宝、剑、急、号、慌、指、靠”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宝、剑、指”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独立认识字形。“求”是“球”字的一
11、部分,以下几个字要做重点指导。号: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忙”字的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钩。急:由“、彐、心”三部分组成。“彐”第二笔不出头。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3)有人催他做什么?(4)那个人先怎样?后说了什么?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3最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教学随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下
12、册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课题22、成语故事二则编写时间 月 日执行时间月 日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催、准、辕、辙、醒、式、缠”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去楚国却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从而明白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重点难点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明白求剑人和去楚国的人的想法与做法错在哪里。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图片。2.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2.(板
13、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3.出示马车图,释题: (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 (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 (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检查反馈:(1)认读生字词语。注意重点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解“好把式、盘缠”的意思。(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4、。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4.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自由选择一个最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朋友( )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坐车人( )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朋友( )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坐车人( )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 )说:“那你哪
15、一天才能到楚国啊?”坐车人( )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1朋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劝劝我?(师生互评)2坐车人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自评互评)(2)理解第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同语气的词。(朋友:奇怪、着急、耐心坐车人:盲目、自信、得意、固执)(3)找小伙伴分角色读,注意读出括号里提示的语气。(4)推荐学生表演,学生之间评价。(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1.现在,谁来谈谈这个坐车人最后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2.假如坐车人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用上“只有才”3.
16、如果你的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的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帮助他?4.小结: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五)课外搜集,巩固升华: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教学随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课题23、孔子让路编写时间 月 日执行时间月 日教学目标1.认读“碑、楷、瓦、砌、挡、喂、误、博、倡、驱”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
17、人重点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到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教具准备课件和图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课件录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提问:这是什么书中的语句呢?(选自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一句话,你们知道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孔子和项)2.简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著作编为论语。3.揭题:项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课时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