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选课件.ppt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选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3页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对4省12个地区进行了包括酒滥用在内的精神障碍流行学调查。结果表明,与饮酒有关的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仍处于低水平,慢性酒中毒患病率仅为0016%。而近1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酒生产量及消耗量也随着增加,酒消耗量以每年13的惊人速度在增长。1993年由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牵头,国内5家单位对国内5大城市饮酒的流行学调查结果表明:普通人群(18岁以上)男、女和总饮酒率分别为873、315和611,人均年饮酒量为362L纯酒精,男性饮酒量为女性的177倍,男性、女性和酒依赖总时点患病率分别为6197、0044和3183。第二页,
2、本课件共有33页日常生活中,酒中毒经常发生。急性酒中毒成为急诊科经常处理的急症之一,而慢性酒中毒可以因酒精毒性作用、代谢异常等因素而导致很多系统的并发症。一般来说,慢性酒中毒患者常以躯体并发症或精神异常的形式就医。酒精是一种亲神经物质,过量饮酒可导致躯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损害,特别是对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更明显。酒中毒可导致胃肠道疾病、胰腺炎、肝硬化、营养不良等多种躯体疾病。而一次相对大量饮酒即可导致精神异常,如果长期反复大量饮酒,则会引起脑功能减退和各种精神障碍,甚至导致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第三页,本课件共有33页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家系研究表明,酒中毒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酒
3、中毒发生率在一级亲属中比一般人群高34倍,而单卵双生子的酒中毒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68倍。寄养子研究显示,嗜酒者的子女被非嗜酒者收养后,发生酒中毒的危险性依然明显增高,这种遗传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其他药物依赖的遗传。他们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不完全表达,而且还与环境因素有关。此外,有很多研究发现酒精对大脑损害的敏感性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神经心理测验研究表明,有些酒中毒患者有明显的大脑萎缩和脑功能异常;而另有一些酒中毒者,尽管饮酒时间和饮酒量相近,却无明显的大脑萎缩和脑功能异常,临床上异常表现也不明显。第四页,本课件共有33页酒精对大脑不同部位损害的敏感性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学者认为
4、,酒精神经毒性和硫胺(vitaminB1)缺乏对脑不同部位的损害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它与遗传易感性有关。一般来说,酒精神经毒性既损害大脑皮层又损害基底节;而硫胺缺乏却对基底节、间脑、脑干上端和乳头体等部位损害较重,而且乳头体明显萎缩还是硫胺缺乏的特异性标志。同时硫胺缺乏也会导致大脑代谢、大脑功能和大脑结构的异常。对酒精神经毒性具有高度易感性的人倾向出现大脑萎缩和认知功能障碍;而对硫胺缺乏具有高度易感性的个体,则容易发展成韦尼克柯萨可夫综合征(Wernicke-Korsakovsyndrome)。还有少数个体对酒精神经毒性和硫胺缺乏具有双重易感性,酒精对这一人群的危害就会更大。第五页,本课件共有3
5、3页(二)酒精神经毒性作用来自人类和动物实验的研究资料,有很多证据表明酒精本身对人类大脑有直接神经毒性作用。当酒精进入神经细胞膜类脂层时,就开始起破坏性作用,可以使神经细胞脱水、变性、坏死、缺失,使神经细胞胞体萎缩、树突减少,从而导致大脑萎缩。第六页,本课件共有33页长期慢性酒中毒可导致痴呆的发生,虽然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因素就是酒精神经毒性作用和硫胺缺乏。酒精神经毒性和硫胺缺乏均可以降低神经元活动,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再摄取。二者还可以导致基底节神经核损伤,使某些神经递质合成减少,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慢性酒中毒患者及柯萨可夫综合征患者的记忆障碍可能与乙酰
6、胆碱减少有关;当乙酰胆碱减少明显时,还会发展成痴呆。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用酒喂养大鼠28周,迷宫试验证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并具有大脑胆碱耗尽的征象。将胆碱丰富的神经组织液注入脑皮层和海马区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其改善程度与胆碱功能恢复有密切关系。第七页,本课件共有33页(三)中枢神经递质酒依赖的形成与5-羟色胺、多巴胺以及阿片肽系统等中枢神经递质改变关系比较密切。5-羟色胺功能低下可能是酒依赖形成的原因之一。酗酒者脑脊液中5-羟色胺代谢产物处于低浓度水平。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现,酒依赖者脑内5-羟色胺转运体(5-HTtransport,简称5-HTT)数量要比正常对照组减少30
7、。高耗酒量鼠脑部伏隔核中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要低于对照组的低耗酒量鼠,嗜酒鼠脑内中缝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数量也明显低于非嗜酒鼠。当高饮酒量的动物被给予5-羟色胺消耗抑制剂时,延长5-羟色胺在大脑中的活性后,它们的饮酒量也随之下降。第八页,本课件共有33页多巴胺是伏隔核(NAc)区域的主要神经递质。伏隔核被认为是酒精刺激大脑的主要区域。在动物实验中,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使伏隔核处多巴胺水平下降,饮酒行为减少;给予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使边缘系统及皮层多巴胺水平上升,饮酒行为增多。酒精具有刺激、兴奋多巴胺系统的作用,多巴胺系统兴奋能引起奖赏效应。第九页,本课
8、件共有33页“阿片肽缺乏假说”,即酒依赖形成的机制可能与阿片肽缺乏有关。内源性阿片系统主要包括-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有研究发现,长期戒断达十年以上的嗜酒者与对照组相比,仍有较低的血浆-内啡肽水平。此外酒依赖高危人群(有明显的酒依赖家族史)血浆-内啡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人群(家族史阴性)。因而有学者认为阿片肽的缺乏可能是酒中毒的原因,而不是结果。饮酒能刺激下丘脑、垂体以及伏隔核释放-内啡肽,-内啡肽能刺激伏隔核区奖赏系统,产生饮酒欲望,使饮酒量增加。第十页,本课件共有33页(四)神经内分泌HPA轴是机体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之一。酒对HPA轴的直接作用是强化作用,一次性饮酒或长期饮酒都会导致H
9、PA轴功能亢进,促进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后叶加压素,导致血循环中皮质醇浓度维持在高水平,而这在女性身上作用更明显。但是,一次饮酒会使HPA轴产生对再次饮酒的缓慢、持久的耐受现象;长期大量饮酒就会使酒对HPA轴的刺激因耐受作用而减弱。有研究发现长期饮酒能使脑内皮质醇受体的蛋白合成减少,此时对其他应激反应也被抑制。这种致敏和耐受现象可能强化饮酒行为,加速酒依赖的形成。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3页(五)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家庭、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民族文化习俗等因素均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北美和大部分欧洲国家慢性酒中毒患病率较高。在我国,某些少数民族或某些地区,由于有其特有的饮
10、酒文化、习俗和饮酒好客的习惯,慢性酒中毒患病率也较高。地处寒冷、潮湿的人群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慢性酒中毒患病率也较高。具有酒依赖家族史、家庭成员饮酒的相互影响,均是酒依赖高发的危险因素。社会压力大,某些人经常通过饮酒来缓解应激造成的紧张和焦虑,容易使饮酒行为不断强化,形成酒依赖。另外,各种酒的产量剧增以及与酒有关的各种宣传也是容易导致酒中毒发生的社会因素。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33页三、代谢与营养酒中毒可引起躯体很多系统代谢与生化方面的变化。饮酒后几分钟内,酒精就能通过胃黏膜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很快分布全身。但实际上,乙醇几乎都在肝内代谢。乙醇脱氢酶将乙醇转变成乙醛,乙醛脱氢酶又使之转变成乙酸
11、,最终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乙醛在体内大量蓄积能使机体出现“酒精红晕”反应,表现为血管扩张、面红发热、心动过速、头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不愉快体验。有些人乙醛脱氢酶缺乏,饮酒后更容易出现“酒精红晕”反应,甚至出现酒精过敏现象。患有肝病的患者对酒精代谢能力下降,他们更容易出现类似的“酒精红晕”反应。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33页慢性酒中毒患者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出现的营养缺乏主要包括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维生素缺乏最多见的是硫胺(维生素B1);其次为叶酸、烟酸和维生素B12;少见的是维生素A、D、E、K。有学者对无家可归的酒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均有硫胺摄入不足,有硫胺缺
12、乏者占15,处于边缘状态者占21。并发肝病的酒中毒患者容易发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蛋白质缺乏一般是血清白蛋白减少。缺乏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锌、硒、铜、镁、磷,其中锌缺乏较多见。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33页四、临床类型及临床表现(一)急性酒中毒1.普通性醉酒(commondrunkenness)。又称单纯性醉酒或生理性醉酒,是由一次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酒中毒。先是自制能力差,兴奋、话多、言行轻佻、不加考虑等类似轻躁狂的兴奋期症状,随后可出现言语凌乱、步态不稳、困倦嗜睡等麻痹期症状。可伴有轻度意识障碍,但记忆力和定向力多保持完整。多数经数小时或睡眠后恢复正常。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33页2.病理性醉酒(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酒精 所致 精神障碍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