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考试命题的基本点及其题.pptx
《初中地理考试命题的基本点及其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考试命题的基本点及其题.ppt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地理考试命题的基本点及初中地理考试命题的基本点及其题例分析其题例分析关键词关键词:初中地理 考试 命题 基本点以及 题例分析摘摘要:要:新课程下的考试命题是初中地理教育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在命题中展示学科主干,强化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彰显学科特点,突出地理图像考查;关注社会问题,强调在运用层次上的考查;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对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设计开放性试题,注重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是新课程评价理念指导下的命题基本点,是地理考试命题者编制试题的重要基础,命题是考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新课程下的考试命题更是被视为初中地理教育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抓住新课程评价理念指导下的命题重点,是
2、初中地理考试命题者编制试题的重要基础。1.展示学科主干,展示学科主干,强化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强化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地理是研究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范畴涉及很多门类和领域。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课之一的地理课程,其编制的出发点是建立在满足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构建地理能力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能重视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相互关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内容的学习。地理地理学科能力学科能力包括包括:记忆地理事实的能力、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的能力、描述和概括地理事物空间结构与发展变化的能力、判读和填绘各种地图及示意图的能力、分析和使用各种文字、数据、图表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区域特征,理解国情,
3、国策及国土整治措施的能力、掌握世界区域和主要国家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地理计算与逻辑推理方法、运用地理原理与规律,进行简明的推导分析和定性说明的能力、正确分析评价人地关系,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命题时重点考虑的内容,命题者应把持学科能力的评价标尺,高密度地通过有限的试题,对学生的能力层次进行有效的检测。试题正例:试题正例: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内容。(1)图中黑粗线大致是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农业以业为主。(2)我国有四大牧区,A是牧区。(3)用一句话概括出省级行政区B的地形特征。(4)图中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5)根据你理解,把下列有关西北地
4、区内容的字母代号按因果关系联系图中A.降水稀少,气候干旱B.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C.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D.深居内陆,距海遥远试题反例:试题反例:2012年(某)市的人口出生率为A.11.5B.12俄罗斯重要的港口、第二大城市是A.莫斯科B.伏尔加格勒C.圣彼得堡D.海参崴【点评】上述两题都是单纯记忆性试题,能力要求十分单一,没有一定的演绎和迁移。所考查的记忆内容又不是地理学习的主干内容,考查的意义不大。这种试题如果频繁出现,就会对学生的地理学习产生严重的误导。2.彰显学科特点,突出地理图像考查彰显学科特点,突出地理图像考查地图以及各种地理图表是最具学科特点的地理语言,与文字材料相比,具
5、有清晰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新颖多样的地理图表给考生更多的地理信息,更广阔的比较分析空间;同时为考查考生的空间思维、空间想象、信息提取和分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地理命题中,各种地理图表应该成为地理试题的最重要的背景材料,这对于提高了地理试题的信度,充分体现了地理的学科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学地理图像系统中,成为考查重点的图像类别包括:(1)地图:地图基础(比例尺、方向、高度、图例)、分布图(区域图、自然地理分布图、人文地理分布图等);(2)示意图:示意图(原理、结构示意图)、运行模式图、景观图、过程联系图、漫画、照片等;(3)统计图:坐标图、圆内扇形百分比图、相对百分比曲线变化图等。试题
6、正例:试题正例: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并回答13题。(1)此时,北半球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甲、乙、丙、丁四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A甲B乙C丙D丁(3)两人分别从甲点和乙点向正北方向同速行进,发生的情况是A他们会在北极相遇B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C他们可在赤道相遇D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点评】读图分析题是最能反映地理学科特点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的最主要特点是图文联系紧密,配合恰当,学生必须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而后以图思文,以图释文。试题反例:试题反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地球仪上纬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只有一条B.最长的纬线是赤道C.
7、都是半圆D.长度都相等(2)图中与120E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A.60WB.0C.90WD.180(3)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当太阳直射赤道时,X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白天长,黑夜短B.白天黑夜一样长C.极昼D.极夜(4)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A.1年B.24小时C.2小时D.1小时(5)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上有五带的分布C.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点评】该题是名不符实的读图分析题,题目中的图和文字是相脱节的,学生即使不读图也可以完成题目所提的问题。试题虽然没有内容上的错误,但却无法体现读图分析题所应具有的功能,充其量只能说是填充
8、题或简答题的简单组合而已。3.关注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问题,强调在运用层次上的考查强调在运用层次上的考查近年来全国各地优秀中考地理试卷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地理中考不是难度、广度的竞争,而是学习素质和思维品质的竞争,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竞争。它既要考查考生的多种能力及其综合素质,也要考查考生今后的学习潜能。在多个层面的考查中,其重要的立足点是对学生运用能力的检测。将社会问题纳入试题,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是检测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值得强调的是,社会问题考查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体现地理知识的时效性,更是为了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归纳、判断、综合和分析能力。
9、试题正例:试题正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期以来,长江中上游山区的人们砍伐树木作为燃料和木材,致使长江中上游的森林覆盖率由30%缩减到13%。由于缺乏树木保护,土地裸露,土壤轻易被雨水冲走,增加了长江的含沙量。据实地考察,长江干流自攀枝花以下,共有工矿区5万余家,年排放污水60多亿吨,形成沿岸污染带。长江干流是沿江城镇主要的水源地,目前共有各类取水口500多个,基本上都受到了岸边污染带的影响。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说明目前长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为了促进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说说如何保护和治理长江生态问题。【点评】试题通过反映现实问题的文字材料的引入,意在考查学
10、生有关对长效热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的认识,检验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答上。学生要正确做出选择,必须有相应知识的积淀和获取信息(从材料中)、调动运用原有知识的能力。试题试题反例反例2005年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青岛港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环球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06年1月回到青岛港。请根据左图回答:科学考察船东出亚洲、途径太平洋、A运河、B洲、C洋、D洲、E洋、F海峡,最后返回祖国。【点评】该题以2005年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这一热点问题的相关文字和环球线路图设计为试题背景,考查“大洋一号”航线所经过的运河、大洲、大洋和海峡,是简单的地
11、理事物的再认过程,对材料的地理问题挖掘不足,展开不够,材料本身只是试题“华丽的外壳”,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测评功效。4.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对解决地理问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对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题能力的考查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地理教育,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对于指导地理中考考试命题有重要的意义。试题设计应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地布置真实的生活情境,贴近生活现实,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乡土地理是学生综合学习地理知识的载体,命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实际设计试题,拉近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生活世界”,充分
12、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离不开生活地理”。试题正例:试题正例:读下段文字,根据要求绘图并回答。我市某山村为更好地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山村经济,拟请专家对本村土地利用情况作重新规划。下面是对该村的描述:“村庄北部是山地,山上层层梯田,果树成林;一条小河发源于北部山地,蜿蜒从村东绕村向东南流去;村西是一片常年有水的水塘;村东是一片土地肥沃的良田”(1)请你根据以上的描述,按照地图的基本要素,绘制一幅平面简图(只画横线上的内容)。(2)对于该村的经济发展,请你从山地、水塘、良田中,任选一处,谈谈你的建议与设想。【点评】这是所谓的“材料在外,知识在内”,即考查的落脚点不是乡土材料本身,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考试 命题 基本点 及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