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2)精选课件.ppt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2)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2)精选课件.ppt(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关于病毒的分类与命名(2)第一页,本课件共有84页第二章第二章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与命名n n第一节 病毒分类与命名规则n n第二节 病毒的分类原则n n第三节 病毒分类系统第二页,本课件共有84页第一节第一节 病毒分类与命名规则病毒分类与命名规则n n追溯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时追溯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时期:期:n n1961 1961 年以前:这个时期是各自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提出或建立年以前:这个时期是各自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提出或建立一些分类系统,进展缓慢,且缺乏国际间的协作。一些分类系统,进展缓慢,且缺乏国际间的协作。n n19621
2、9621966 1966 年:在这个时期重要的变化是,藉助国际微生物学年:在这个时期重要的变化是,藉助国际微生物学学术会议之际(学术会议之际(19661966年莫斯科会议),建立起国际病毒命名委年莫斯科会议),建立起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 of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 of VinsesVinses,简称,简称 ICNVICNV)。)。n n196619661970 1970 年:年:WildyWildy任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主席期间,组任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主
3、席期间,组织国际间的协作,发表了织国际间的协作,发表了 ICNVICNV的第一次报告。的第一次报告。n n19711971今:这个时期,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工作得到了巩固和今:这个时期,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工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发展。第三页,本课件共有84页生生物物资资源源种种类类类类 群群已知种估计种估计种已知种占已知种占的比例的比例%病病 毒毒5 450400 0001.3细细 菌菌6 660100 0006.7真真 菌菌72 0001 500 0005藻藻 类类40 000400 00010被子植物被子植物270000320 00084原生动物原生动物40 000200 00020线线 虫虫15
4、 000500 0003昆昆 虫虫9500008 000 00012鱼鱼 类类19 00024 00080鸟鸟 类类9 1989 500 100哺乳动物哺乳动物4 1704 300100仅从仅从1994年的不完全统计,已有新发现约年的不完全统计,已有新发现约40种病毒对人类健种病毒对人类健康构成新的威胁;康构成新的威胁;AIDS、疯牛病、肝炎、感冒、疯牛病、肝炎、感冒、SARS;第四页,本课件共有84页一、一、1961年以前年以前 各自研究领域独立各自研究领域独立地进行病毒分类与命名地进行病毒分类与命名 植物病毒分类法:n n1Johnson和 Hoggan(1935)分类法 分类标准,主要根
5、据下列五项内容:n n(1)病毒的传播方式及昆虫介体 n n(2)自然的寄主植物范围及鉴别寄主 n n(3)在活体外的存活期 n n(4)致死温度 n n(5)症状特点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84页2Holmes(1944)的拉丁双名分类法的拉丁双名分类法 n n病毒分类系统是按生物分类方式进行编排,定出目、科、属及种,并各以一个拉丁名称。n n把病毒列为一个目,即病毒目(Virale),在这个目下,根据它们的寄主,分为三个亚目:细菌病毒亚目(Phagineae)、植物病毒亚目(Phytophagineae)及动物病毒亚目(Zoophagineae)。第六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3 3Ruska
6、Ruska和和 Schramm(1950-1954)Schramm(1950-1954)分类法分类法 n n根据病毒颗粒形态,结合传播方式进行分类,将植物病毒归纳为三类:n n(1 1)可摩擦传播的球状颗粒及近球形颗粒,并能)可摩擦传播的球状颗粒及近球形颗粒,并能形成晶体的病毒。包括烟草坏死病毒等。形成晶体的病毒。包括烟草坏死病毒等。n n(2 2)昆虫及摩擦传播的杆状或线条状颗粒及近球形)昆虫及摩擦传播的杆状或线条状颗粒及近球形颗粒,能形成针状晶体及假晶体的病毒。颗粒,能形成针状晶体及假晶体的病毒。n n包括烟草花叶病毒等。包括烟草花叶病毒等。n n(3 3)仅靠叶蝉传播,而且在昆虫体内能增
7、殖的大型)仅靠叶蝉传播,而且在昆虫体内能增殖的大型颗粒的病毒。包括马铃薯黄矮病毒等。颗粒的病毒。包括马铃薯黄矮病毒等。第七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4Hansen(1956)分类法 n n强调拉丁双名法的属名应该反映出寄主类别,传播方式及病毒颗粒形态,将植物病毒分为四个目:n n(1)蚜传病毒目(Aphivirales)n n(2)叶蝉传病毒目(Cicavirales)第八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3)无介传病毒目(Invirales)n n(4)介传病毒目(Xenovirales)第九页,本课件共有84页动物病毒分类法:动物病毒分类法:n n1Levaditi和 Lepine(1937)分
8、类法 n n根据组织胚胎学与病毒的组织亲和性,将脊椎动物病毒分为八个类群:n n(1)外胚层病毒群:如口蹄疫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脱脚病病毒(小鼠)、痘苗病毒。n n(2)外胚层及内胚层病毒群:如金丝雀痘病毒。第十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3 3)中胚层及内胚层病毒群:如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n n(4)外胚层向神经性病毒群:如一些单纯嗜神经组织)外胚层向神经性病毒群:如一些单纯嗜神经组织病毒。病毒。n n(5 5)内胚层向神经性病毒群:如黄热病病毒。n n(6 6)中胚层病毒群:如淋巴内芽肿性病毒。)中胚层病毒群:如淋巴内芽肿性病毒。n n(7 7)血流感染病毒群:如流行性感冒病毒、雷
9、付脱)血流感染病毒群:如流行性感冒病毒、雷付脱谷热病毒。谷热病毒。n n(8)致肿瘤病毒群:如劳斯氏肉瘤病毒。)致肿瘤病毒群:如劳斯氏肉瘤病毒。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2 2临床及流行病学分类法临床及流行病学分类法 n n根据病毒传染途径、侵害部位及所致的病症,可将病毒分为下列 10 10 群:群:n n(1 1)呼吸道病毒群: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群: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n n(2 2)肠道病毒群: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n n(3 3)肝炎病毒群:包括甲型、乙型肝炎病毒等。)肝炎病毒群:包括甲型、乙型肝炎病毒等。n n(4 4)皮肤及粘膜病毒群:
10、包括痘病毒及疱疹病毒等。)皮肤及粘膜病毒群:包括痘病毒及疱疹病毒等。n n(5)虫媒病毒群:包括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等。)虫媒病毒群:包括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等。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6)神经系统病毒群:包括狂犬病毒等。n n(7)眼病毒群:包括腺病毒等。n n(8)唾液腺病毒群:包括腮腺炎病毒等。n n(9)慢病毒群:某些病毒缓慢增殖,造成缓慢进行性感染。n n(10)肿瘤病毒群:包括 DNA肿瘤病毒及 RNA肿瘤病毒。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4页3Steinhaus(1949)昆虫病毒分类法昆虫病毒分类法n n依据病毒引起的病害类型,包涵体的有否和包涵体的形状,依据病毒引起的病害
11、类型,包涵体的有否和包涵体的形状,分为四个属:分为四个属:n n(1 1)波氏病毒属)波氏病毒属(Borrelinavirus)(Borrelinavirus):在寄主受害细胞内有多角形的:在寄主受害细胞内有多角形的包涵体存在为特征的病毒。包涵体存在为特征的病毒。n n(2 2)巴氏病毒属)巴氏病毒属(Paillotellavirus)(Paillotellavirus):在寄主受害细胞内有折:在寄主受害细胞内有折光性和多态性的包涵体存在为特光性和多态性的包涵体存在为特n n征的病毒。征的病毒。n n(3 3)勃氏病毒属)勃氏病毒属(Bergoldivirus)(Bergoldivirus):
12、在寄主受害细胞,特别是在细:在寄主受害细胞,特别是在细胞质内,有颗粒状的包涵体胞质内,有颗粒状的包涵体n n存在为特征的病毒。存在为特征的病毒。n n(4 4)摩氏病毒属)摩氏病毒属(Moratorvirus)(Moratorvirus):在寄主受害细胞内,没有包涵:在寄主受害细胞内,没有包涵体存在为特征的病毒。体存在为特征的病毒。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4页4Bergold(1960)昆虫病毒分类法昆虫病毒分类法 n n根据包涵体的有否,包涵体的形状及形成部位,将昆虫病毒分为四个属:n n(1 1)波氏病毒属)波氏病毒属(Borrelinavirus):多角体在感病昆虫:多角体在感病昆虫细胞的
13、细胞核内形成。细胞的细胞核内形成。n n(2 2)史氏病毒属)史氏病毒属(Smithiavirus)(Smithiavirus):多角体在感病昆虫细:多角体在感病昆虫细胞的细胞质内形成。胞的细胞质内形成。n n(3 3)勃氏病毒属)勃氏病毒属(Bergoldivirus)(Bergoldivirus):颗粒体在感病昆虫细:颗粒体在感病昆虫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出现。胞的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出现。n n(4 4)摩氏病毒属)摩氏病毒属(Moratorvirus)(Moratorvirus):在感病昆虫的细胞内:在感病昆虫的细胞内不形成包涵体。不形成包涵体。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4页5Smith(19
14、67)昆虫病毒分类法昆虫病毒分类法 n n根据有无包涵体,包涵体的形态及其形成部位,将昆虫病毒分为两大类群,五个属:n n(1)包涵体病毒(Inclusion Virus)n n1)波氏病毒属(Borrelinavirus)核型多角体病毒。n n2)史氏病毒属(Smithiavirus)质型多角体病毒。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4页3)勃氏病毒属(Bergoldivirus)颗粒体病毒。4)瓦氏病毒属(Vagoiavirus)昆虫痘病毒。(2)非包涵体病毒(Non-indusion Virus)5)摩氏病毒属(Moratorvirus)无形成包涵体的病毒。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4页二、二、1962
15、至至 1966年年 n n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是,1966 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微生物学代表会议上,成立了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 of Viruses,简称ICNV)。其目的是寻求一个各种病毒通用的分类系统。所定方针的基本内容有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1)必须明确和列出病毒的组(或属);n n(2)提出这些组的代表成员(种);n n(3)提出各组属的名称;n n(4)探讨利用密码作为分类的方法。但也面临着四个问题: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 对病毒分类存在着明显的不调和态度;对病毒分类存在着明显的
16、不调和态度;n n 脊椎动物病毒学分类进展的程度与其他病毒学之间有显著的别;n n 需要同时应用专门知识和采取共同途径;需要同时应用专门知识和采取共同途径;n n 需要制定病毒学工作者实际上愿意采用的病毒名需要制定病毒学工作者实际上愿意采用的病毒名称。称。因此,在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下设立四个专门的因此,在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下设立四个专门的小组委员会:脊椎动物病毒小组委员会、植物病毒小小组委员会:脊椎动物病毒小组委员会、植物病毒小组委员会、无脊椎动物病毒小组委员会、噬菌体小组组委员会、无脊椎动物病毒小组委员会、噬菌体小组委员会。委员会。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84页三、三、1966至至 1970年年
17、 n nWildyWildy在 1966 1966 年至年至 1970 1970 年的四年任期期间,组织国年的四年任期期间,组织国际间的协作,经过积极的工作,于际间的协作,经过积极的工作,于1970 年年 8 月,第月,第十届国际微生物学代表大会在墨西哥城举行时,报告了十届国际微生物学代表大会在墨西哥城举行时,报告了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的第一次报告,并获得大会的通过。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的第一次报告,并获得大会的通过。n n1971 1971 年由年由WildyWildy整理发表于整理发表于病毒学论文集病毒学论文集第五卷第五卷上,这是病毒分类学方面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国际病上,这是病毒分类学方面一件
18、划时代的大事。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第一次报告毒命名委员会第一次报告病毒的分病毒的分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类与命名,描述并划定了 43 个属(或相当于属的组、群)及其成员,其中动物病毒分成 22个属(群),还确定了两个科,乳多空病毒科和细小病毒科;植物病毒分为 15 个组(群),细菌病毒分成 6 个群。每属(组、群)都有一主要区别特征的简要描述。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4页四、四、1971至至 1999年年 n n1973 年 5 月,在伦敦召开的 ICNV 执行委员会上一致同意,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改为国际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
19、y of Viruses,简称 ICTV),改变名称的理由是因为这样能更好地表达这个委员会的职责。这一建议,于 1974 年 9 月在东京召开的国际微生物协会第一次国际大会的全体代表会议上得到通过。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1975 年,第三届国际病毒学代表大会在马德里举行,同时 ICNV也开了会,会上 Fenner报告了自 1970 年8 月至1975 年9 月的工作情况,与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第一次报告比较,本次报告有下列几个特点:n n(1)从实际工作出发,首先按宿主来分,将病毒分为五大类,即:寄生于一种以上寄主的、只寄生于脊椎动物的、只寄生于无脊椎动物的、只寄生于细菌的、第二十四
20、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只寄生于植物的病毒;n n(2)病毒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仍是分类上的重要依据,其中包括核酸类型、核酸股数、病毒的形态大小及其复制情况;n n(3)增加了科、属、群名词的词源;n n(4)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下设立七个小组委员会: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细菌病毒小组委员会、符码及资料小组委员会、协调小组委员会、真菌病毒小组委员会、无脊椎动物病毒小组委员会、植物病毒小组委员会及脊椎动物病毒小组委员会。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4页(一)一般规则n n(1)病毒分类和命名应该是国际性的,并)病毒分类和命名应该是国际性的,并且普遍适用于所有的病毒。且普遍适用
21、于所有的病毒。(2)国际病毒分类系统采用目()国际病毒分类系统采用目(order)、科)、科(family)、亚科、亚科(subfamily)、属、属(genus)、种、种(species)、分类阶元。、分类阶元。(3)ICTV不负责病毒种以下的分类和命名,不负责病毒种以下的分类和命名,病毒种以下的血清型、基因型、毒力株、变异病毒种以下的血清型、基因型、毒力株、变异株和分离株的名称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确定。株和分离株的名称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确定。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4 4)人工产生的病毒和实验室构建的杂种病毒在病毒分类)人工产生的病毒和实验室构建的杂种病毒在病毒分类)人工产生
22、的病毒和实验室构建的杂种病毒在病毒分类)人工产生的病毒和实验室构建的杂种病毒在病毒分类上不予考虑,它们的分类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上不予考虑,它们的分类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上不予考虑,它们的分类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上不予考虑,它们的分类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5 5)分类阶元只有在病毒代表种的特性得到了充分了解和在公开)分类阶元只有在病毒代表种的特性得到了充分了解和在公开)分类阶元只有在病毒代表种的特性得到了充分了解和在公开)分类阶元只有在病毒代表种的特性得到了充分了解和在公开出版物上进行过描述,以致于明确了它们的分类地位,并使其分出版物上进行过描述,以致于明确了它们的分类
23、地位,并使其分出版物上进行过描述,以致于明确了它们的分类地位,并使其分出版物上进行过描述,以致于明确了它们的分类地位,并使其分类阶元与其他类似的分类阶元相区别时,才能确定下来。类阶元与其他类似的分类阶元相区别时,才能确定下来。类阶元与其他类似的分类阶元相区别时,才能确定下来。类阶元与其他类似的分类阶元相区别时,才能确定下来。(6 6)当病毒有明确的科、而分属未确定时,这一病毒种)当病毒有明确的科、而分属未确定时,这一病毒种)当病毒有明确的科、而分属未确定时,这一病毒种)当病毒有明确的科、而分属未确定时,这一病毒种在分类学上称为该科的未确定种(在分类学上称为该科的未确定种(在分类学上称为该科的未
24、确定种(在分类学上称为该科的未确定种(unassigned speciesunassigned species)。)。)。)。(7 7)与规则)与规则)与规则)与规则2 2各分类阶元相关联,并得到各分类阶元相关联,并得到各分类阶元相关联,并得到各分类阶元相关联,并得到ICTVICTV批准的名称批准的名称批准的名称批准的名称是唯一可以接受的。是唯一可以接受的。是唯一可以接受的。是唯一可以接受的。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二)分类阶元的命名规则(二)分类阶元的命名规则(8)如果分类阶元的建议名称遵守)如果分类阶元的建议名称遵守ICTV公公布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并且适合于已设立的分布的分类和
25、命名规则,并且适合于已设立的分类阶元,那么这些建议名称是类阶元,那么这些建议名称是有效名(有效名(valid names),),在在ICTV第六次报告中记录已批准的第六次报告中记录已批准的国际名称或经过国际名称或经过ICTV表决批准的分类建议名表决批准的分类建议名称是称是接受名接受名(accepted names)。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84页n n(9)现有的病毒名称和分类阶元只要是用的,)现有的病毒名称和分类阶元只要是用的,就应该保留。就应该保留。(10)病毒及其分类阶元的命名不遵守优先)病毒及其分类阶元的命名不遵守优先法则(法则(the rule of priority)。)。(11)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2精选课件 病毒 分类 命名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