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舞蹈与书法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舞蹈与书法的关系.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简论舞蹈与书法的关系 (沈师美术与设计学院 12级 柳悦霄) (学号 )提要: 舞蹈与书法从来密不可分。舞蹈是运动的书法,书法是静态的舞蹈。书之韵自舞而来,舞之神由书而生。关键词: 舞蹈; 书法; 气韵; 抽象;动态;融通一 舞蹈与书法密不可分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云:“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唐代大书法家,“草圣”张旭观公孙大娘剑气舞,彻悟草书绝妙,深得其神,书艺猛进。由此可见,书法和舞蹈从来都是习习相通的。 舞蹈,书法,同属造型,视觉艺术范畴。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独创意义的艺术,是个体意识,性情,通过书法本体的笔墨语汇,结构形
2、态,神韵意境等内在因素,而凭借特殊外在载体的抽象流露。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以视觉为主的综合艺术样式。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两者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互为补益,共同走向成熟。正所谓书之韵自舞而来,舞之神由书而生。中国书法艺术的遗产是丰富多彩的,有很多经验总结,言简意赅,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比如:讲力度的有:“笔柔如绵,瘦不露骨”,“摧峰折剑,落点星悬”,“朗而不挑,重而不钝”,“金刚怒目,大士挥毫”等等。试想舞蹈要能跳出这番意境,怎不叫人惊心动魄?再比如,讲饱满的有:“肥不剩肉,瘦不露骨”,“骨在肉中,趣在法外”。讲意气的
3、有:“手随意运,笔与手会”,“笔蒙意阑,意拘笔死”。讲韵味的有:“留处见行,行处见留”;“转而后遒,折而后劲”。还有很多,诸如:“蚕虫鸟道,别开生面”,“密不掩整,媚不胜骨”等等。这些书法技艺上的佳世真经,其实也都是跳好舞蹈的秘诀。结构是舞蹈的骨架,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开头、发展、高潮、结尾,脉络晰,层次分明,善始善终。乐律全书中谈到:“乐舞之妙,在乎进退屈伸,离合变态。”舞蹈语汇要丰富多彩,舞台调度要灵活神妙。无论书法或是舞蹈,同样都要线条美、韵味美、节奏美、气韵生动、互相连贯,形成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给人以艺术完整之美的感受,正像契词夫所说:“各种学问彼此的关联十分密切,人们只是
4、为了研究的方便才把它们分门别类罢了。而事实上,各种知识,像一个网似的,网孔与网孔之间互相关联。越向知识的领域走前一步,就越体会到各种知识的血缘。”书法与现代舞的关系,亦是如此。舞蹈艺术和书法艺术以抽象美为特征,其根源正是由于它们要把本来不具形式的感情、情绪,孤立地、无所依傍地抓取出来予以表现,而这种表现,又不是写实地来再现事物的外在形象的,而是给从生命运动中体现出来的一些精神概念,塑造了丰富的、可以感受的动态形象。这两种艺术很注重线的走向以形成活的力感,很注重抽象的形式美,这种抽象的形式美就给不具形式的感情、情绪找到了艺术的投影。舞蹈和书法所借助的物质材料不同,一个靠着纸和笔基,一个则直接由主
5、观渊源所在的人的身体的活动所构成。这样一来,虽然它们都有着表现性和抽象美的特点,但这种抽象美却表现了不同的层次。舞蹈因为由人以本体的表演来完成,这种人的本体就是发出神态、表情的源泉,所以对于抒发感情表现情绪来说,舞蹈则更加带有直接性;而书法以笔墨为材料,作为审美对象,和创作主体是脱离的,因而书法的抽象美则表现得更为纯粹。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对书法美的欣赏便需要更多的修养。一个对汉字的书写用笔很少体察、对形式美的感受力很钝的人,对干书法的抽象美所能得到的美感肯定是很少的。而对舞蹈的欣赏也同样借助着观舞者长时期内所积累的内心生活体验。二 书法与舞蹈都是运动的艺术展现 运动,本来是以时间为前提的,但在
6、造型艺术(如建筑、绘画,进而书法艺术)中,运动亦有其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观照者的身体运动(包括眼睛的运动)。这一点在书法艺术中,在对草书,尤其是巨幅作品和卷轴作品欣赏活动中是重要的。其二,在绘画、书法艺术中,尽管作品本身是静止的,但也往往表现着运动的对象。自然界的对象一般呈变化运动的面貌,生命本身,尤其是艺术家的情感也表现为生气勃勃的变化运动,艺术对它们的表现是理所当然的,但由于艺术表现的形态局限,一般艺术家采取截取运动片断来暗示运动的前后诸阶段,故运动在艺术作品中具有连绵的、超越画面运动的另一种全面的运动惫义,其三,运动对于艺术表现来说,唤起了欣赏者的运动印象,在艺术表现中,线条总是具有自
7、身的方向性,并进而诱导欣赏者的眼睛运动而带来运动感,这种运动感做为记忆的形式进入审美心理,成为激情、回味等审美心理的主要诱因。这种对运动的思考,不仅对欣赏者而言,对创作者而言,运动亦是他们意象表现的本质特点。运动在舞蹈中是直观的,但是也并不意味着舞蹈是运动的肢体而已,如果这么看舞蹈,则体操与舞蹈就无法区分了。在舞蹈中虚的运动仍然主宰实的运动。朗格说舞蹈创造了“虚幻的力的意象”,这是从审美观照的角度指出的。我们在舞蹈审美中,是虚的运动所呈现的力给了我们美感。我们不会迷恋于灯光,服装,道具和肌肉的变幻,而是在追随着看不见的“心理力”的运动,它仅仅为我们的知觉创造,也仅为我们的知觉而存在。我们有这种
8、经验,一场舞蹈可以制作成静态的电影胶片,可我们在静态的照片中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舞蹈.只有它们被放映机连续放映时,我们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就是那个“虚的运动”,这就像我们在沙滩上看到一行孩子小小的足迹,我们立即会联想到可爱的孩子在沙滩上奔跑或行走,是那在空中划过的虚的足迹给了我们运动的心理感受,并使我们产生艺术的联想。在舞蹈中运动是舞蹈语汇的要素。书法是“无声之音”(张怀瓘书议),节奏是书法继起的点线运动在时间和二维平面上的秩序。它既超越素材(纸墨、文字)之外,又在其中“凝固”。书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节奏,即在笔势的飞动中创造了书法运动的时间秩序,这对创作者和欣赏者都是共通的。在
9、草书的创作和审美观照中,节奏是极为重要的,不论公孙大娘的剑舞有无鼓点或其他乐器的伴奏,但舞蹈本身在腾跃疾缓的运动中包含着节奏,张旭观舞从中悟到艺术在运动中应有的秩序美是必然的。近人在评论吴昌硕书法艺术中生动的气韵时说“吴昌硕在书法中的气韵,主要是势所引进的各种线条的枯润粗细,曲直的变化及其节奏之美,它通过线条和文字的组合,着重表现在整幅章法上”(近代书法史),节奏是书法的生命。对舞蹈来说,节奏是舞蹈的生命。“没有一种舞蹈是没有节奏的”(艺术的起探),节奏在舞蹈中的作用何在?它要以肢体为凭借,表现纯粹的形式统一美,表现感情和情绪,把意象上美的效果发挥出来。在舞蹈众多的要素中,节奏最直接地和生命的
10、和谐理想接近,在“全体生命的总动员”(说舞)的舞蹈中.节奏是生命对活力、和谐、理想的表达,如果说意象是舞蹈的内核,节奏是这个内核的关键要素。节奏是运动成为艺术美的原因。节奏是运动的秩序,但节奏绝非是安排的,绝非是程式化的。书法的节奏,表现为线条的枯润粗细,曲直的变化,布局章法的宕荡统一,但这一切要发乎性情,绝非搔首弄姿,它是与精神心灵同呼吸共起伏的。在舞蹈中,节奏的本质应是生命情感的自然流淌。节奏还是变化错落的,就象易经表明的,事物在阴阳交错中运动着,但阴阳并不是僵化的一一对应,而一阳对多阴或多阴对一阳等,但在运动的系统中,阴阳形成动态的平衡,于是事物展示出可以被人洞悉的奥秘。节奏错落却有致,
11、体现着动态的平衡,这种美学上的规律在中国传统的造园术中也突出地体现着。在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和通似性。杜甫的剑器行诗序中记载着:“往者昊人张旭善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由于舞蹈和书法在用“线”和其他方面有其互相沟通之处,因此,张旭在公孙大娘的舞蹈的启示和感召下,触类旁通,使自己的书法得到了提高。书法与舞蹈关系正是如此,舞蹈被后人称作:“动的绘画,活的雕塑。”更有人千脆说它是一门“诗的艺术”。鲁迅曾经说过:“书法所以能成为艺术,很大程度上在毛笔的使用。”书法是运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舞蹈是运用人体作为表演工具。书法是笔尖上的舞蹈。工具虽然各不相同,性能
12、却是一样。毛笔要具备尖(尖锐)齐(整齐)圆(圆润)健(弹力)。人体刚柔屈伸,俯仰自如,最善于用各种线条来表现。功力深厚的书法家,可以驾驭笔毛较软、弹性弱的羊毫笔,写出坚强有力的书法。基本功扎实的现代舞舞蹈演员,同样可以驾驭柔软的身姿,塑造出优美动人的形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问题在于如何“用笔”,如何发挥这特殊的工具。笔是书法家运用的“人体”,笔会开口说话。人体是最富有感情的,人体就是舞蹈家运用的生花妙笔。书法的节奏形象与舞蹈有灵感的关系,中国的书法很有神韵要写出来是要花很大的功夫。书法抽象美还有第二个方面:从字形结构中体现出来的协调与平衡。好的书法,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乃至单独一
13、个字的点画之间,总有一种彼此协调的美,匀称平衡的美。每个字,不管是篆书,还是隶、草、楷、行,不管是哪位书家所写,可以千姿百态,但给人的印象总是平稳的,站得住的,也就是平衡的。正如人的各种动作一样,或正立或行走,或跳跃或翻滚,或缓步或疾走,人体各个部分也得保持协调平衡,否则便会跌倒。但书法艺术的协调、平衡和几何形图案、表格不一样,它不是死板的对称。而恰恰是体现在各种表面的不对称之中。蒋彝说得好:“中国书法的美本质上是动态的美。而不是刻板的静止的形式。”即是动态的平衡,在动中见美。蒋氏又说:“中国书法是协调各种力量的一个生动的概念。”实际上,书法家运笔写字,说他是笔走龙蛇也好,龙飞凤舞也好,无非是
14、说其运笔之妙。有人把作书比为滑冰,是有一定道理的。书法家的运笔以手控制笔,有如高明的滑冰者的控制人形,在运动中出现许多惊险动作,险而不倒,依然保持着整体的平衡,显示出一种动态的美。书法的这种动态平衡中显示出来的抽象美,还不妨拿它和舞蹈稍作比较。舞蹈的美是具体的形象美。但在动态平衡这一点上,却与书法有相似之处。舞蹈者只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地动起来,才有美之可言,倘若站着不动,除了其形象本身之美丑外,当然无所谓什么舞姿的美了。而当舞蹈者翻翩起舞之时,也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各种书体来;舞者步伐舒缓.慢条斯理,一板一眼,不免令人想起楷书,尤其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当舞者动作流畅,轻松自如之时,不免令
15、人想起行书,特别是王羲之的(兰享序)、苏东坡的赤壁赋;而若舞者轻盈快速,舞姿瞬息多变,自然令人想到草书,特别是张旭怀素二人的狂草。对中国书法修养较深而又喜欢舞蹈的人,很容易把观赏舞蹈时得到的愉快之感与在书法中得到的美感联系起来,而发现两者极为相似。从这点上说,中国书法的美与舞蹈的美尚有相通之处。“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的基本标志。在艺术大家庭中,最富于生命情调的莫过干舞蹈和书法。有人认为,舞蹈的节奏来源于人体脉博的节奏性跳动,这个说法还没有得到说服力的证明,但舞蹈过程中人体筋肉活动所形成的力的张驰、侧正、往复和节奏性呈现,却是生命活力最单纯、最鲜明的展示。闻一多在说舞一文中说:“舞是生命情
16、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生命的机能是动,而舞便是节奏的动。”又说:“一方面,在高度的律动中.舞者自得到一种生命的真实感(一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感觉),那是一种满足;另一方面,观者从感染作用,也得到同样的生命真实感,那也是一种满足,舞的实用意义便在这里。”舞者身体的律动,造成舞蹈强烈的生命情调,同样,书家渗透个性而又合乎法度的笔墨运动,也使书法表现出郁勃的生命感。观赏名家的书法作品,我们会感受到每一个字就是一个生命单位,每一个字都表现出生命的节奏和旋律。人们在评论书法作品的时侯,常说某字骨架坚实有力,某字肉太多,某字瘦硬,某字丰映,某字少筋等等,这说明书法所具备的
17、生命运动的品格,非常自然地作用于观赏者的审美感觉,使观赏者不自觉地将书法作品视作生命实体来感受,来品评。运动和平衡以及生命情调,是就舞蹈、书法这两种审美对象、这两种业已完成的艺术品进行考察和评论时所说的,如果再向前推,就到了舞者和作书者进行艺术创造的主观领域。我们可以有根据地说,舞蹈、书法都是艺术家感情的外化物,是艺术家感情、情绪在艺术形式上的投射。当然一切艺术都烙有创作者感情的印记,而书法和舞蹈作为表现感情的艺术,比起其他艺术来则显得更专注,更单纯,更直接。同一书家情绪不同时的两幅相同内容(就字义说)的书法作品,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调,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每一件真正的书法艺术品,从本质上看,都
18、是作者内在生活的外化,是他的主观情绪借助于汉字而成为客观的艺术存在。艺术领域存在不同艺术类型的活动,其中书法与舞蹈、音乐、绘画、文学等有着近似的审美导向,从行为表现上说,舞蹈与书法的关系最为密切。舞蹈表现上有一句经典论述.即转之一字,众妙之门。言外之意,旋转是舞蹈语言的根本表现所在,离开旋转,舞蹈就失去了其艺术表现的魅力。舞蹈的旋转是通过身体的旋转来达到形体语言的倾诉,有人把舞蹈比喻为立体的书法线性表现,所不同的是,舞蹈是动态中完成的语境给予,书法是静态的意象表现(通过书写完成后的点线作品来传递意象之所在)。书法墨迹给人的感受等同于舞蹈动态语境下的全部意义。为此,舞蹈中的术语“转之一字,众妙之
19、门”转嫁到书法艺术表现的说明上,恰恰能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书法表现的本质。楷书以空间分布为主,像雕塑。行书,草书以节奏变化为主,更像舞蹈。狂草运动节奏的自由变化更能体现情感的律动。三 书法与舞蹈都是抽象化的共学形态 抽象化与具象化相对,从人类原始艺术起,抽象化就被普迫地应用,它是将物象简化,提炼为抽象图形。如建筑艺术和书法艺术。但是抽象化和抽象主义不同。抽象主义是20世纪初才出现的艺术思潮,它主张艺术应摈弃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表现,而转向绝对自我精神的表现,否认色彩、线条的固有属性,认为它们是一种象征物,是艺术家自我精神的产物。法艺术,奄无疑问是被列为抽象艺术范畴的,当代书画家范曾说“书法注重气势之
20、美,意态之美的律之美,可以说是真正的抽象派艺术”(范曾谈艺录。西方抽象主义艺术家也这么认为,并认为从东方书法中汲取了艺术营养。书法的抽象化表现在文字学意义和点线特质两个方面。中国书法的载体文字本身就是抽象化的产物。李泽厚说:“作为指意的文字符号,它不可能是对所画物的一种具体逼真的描绘,而必须是抽象化、形式化、概括化和规范化的。这样创造出来的文字,一方面是一种指意的符号的创造,另一方面又以一种抽象概括的方式表现了不同自然物的形式结构,使自然物的感性形式的美渗入文字的形象之中。来源书法 屋,书法 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我们看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它是文字,同时又是一种合乎美的形式规律的创造。这正是中
21、国文字发展成为一种艺术的根本原因”(中国美学史)。 一幅书作作品,哪怕只有一个汉字“一”字,这一笔之书也受全体的限制,它的全体是什么?一方面是物质材料的限制,如尺幅的大小长短圆扁,这是显在的物质材料,还有一个隐在的物质材料,即“留白”,留白给“一”造就了视觉上的美感。这也可以看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它们构成的秩序意义重大。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由此而形成与自然本质不同的独特的自律世界。当然,对书法来说,这种自律性是书法的民族性和艺术家个性的混和物,被艺术家内在地感知,并模仿。另一方面,这一笔之书有另一个“全体”的限制,即“神意”。“一”字与留白,尺幅之间形成空间上的物质关系之外,这一笔之书中本身蕴
22、含着书法家气韵的收放,在落笔与束笔之际,有“气韵”留下,成为超越线形的永久存在,即书法中的“神意”。对于点线在书法中的运用,“神气贯通”是重要的法则。如张怀灌在玉堂禁经中对“一”、“二”、“三”字写法的评述。“一”字在书家名为“鳞勒之中,势存仰策,而收虽云仰收,无使芒角,芒角则失于遒润矣”。干非书家则“此多平布,凡俗不可用也”;谓“二”为:于书家,为“借势”,“递相显异”,“法以险劲飞动”,于非书家这“二”.则名“布算”,“非墨家之态”;谓“三”,于书家则名“递相解滴”,“递相辣峙”,“峭峻势”,于非书家则名之“画卦势,俗鄙不可用”。张怀难对书家的“一”、“二气“三”和非书家“一”、“二”、“
23、三”的书写比较,说明线条成为艺术或非艺术的根本标准,即是否表现出书写者灵动一贯的精神。书者,心画也,对于抽象化的点线而论,“心”是书法艺术点、线的生命。这仍然回到抽象化对于书法艺术的根本意义所在,抽象是外壳,心灵是内核,心灵赋予了点线的自由,又使点线丧失部分固有的性格而服从于统一的作品。对书法家而言,无抽象则不足以达意尽情,无心灵则抽象为死物,这一点,使书法艺术未沦为抽象主义。中国古代书法家从未把书法仅当作抽象艺术评论和实践,它始终保着与自然和人生的血脉联系。“法乎自然”和“书如其人”是对书法的抽象形式和精神内核的概括。舞蹈亦是抽象化的艺术,舞姿是舞蹈意象赖以构造的一种基本抽象。抽象作为表达人
24、类心灵生活的载体,对所有抽象艺术都具有概括性。美国艺术评论家苏珊朗格说舞蹈是一种虚幻的“力的意象”,“无论什么东西进入舞场,它都要如此彻底地进行艺术性的转化:它的空间是造型的,时间是音乐的,主题是幻想的,动作是象征的”。“舞者不仅为了观众也为了自己,必须把舞台转化成一个独立、完整、虚幻的领域,把所有的动作转化成一个既无造型艺术,又无情节剧效果,在连续的虚构时间中,由可见的力构成的表演”(情感与形式)。舞蹈的情、意的表现,离不开点、线、面、体的运用,而所有要素中点和线是最基本的要素,犹如书法家的书迹,舞者的舞程,是舞蹈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不懂得舞程线的舞者舞美设计师是糟糕的,或散乱无章,或局促
25、一隅,或无宕荡缓急,都是舞蹈中的遗憾。舞蹈者在舞程线上的每一时间点上的运动都可以描述成一个静止的点,并进而描述成线,但抽象出来的线都表现出自身的方向性。正是这种方向性形成的动势带来视觉的运动感,就象公孙大娘的剑舞在每一个静止的点线上都有自身的方向性,这种方向性如此流畅,舞程的变幻如此“从心所欲不逾矩”,难怪张旭观之而书艺大进。总之,舞蹈不论从欣赏者还是从表演者的角度,形式的抽象和心灵的充实是不可或缺的。同样,书法的抽象形式与心灵的充实也是不可或缺的。书法与舞蹈,可以看见它们的共通性,如果换另一个角度,如物质要素和观念内涵的构成多少,就会发现,书法是造型艺术中,物质要素最少,观念内涵最多的艺术,
26、舞蹈则成为物质要素最多,而观念内涵较少的艺术,两种艺术几乎没有共通的地方,因此,任何一种美学上的分类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每一种立场便意味着评价的局限,这是艺术评论,尤其是书法艺术评论中的困境。虽然如此,还不能不评论,只有在范式的不同尝试中,向艺术的本体靠近,当然,这个本体的完全洞悉恐怕是不可能的,但这种无穷靠近就足以引起对艺术本身的无尽探索。书法与舞蹈脉理相通,同归一个老家艺术。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中有独创意义,并有着辉煌成就的一门传统艺术,书法艺术中所讲的意、气、神、韵等等,也是舞蹈艺术中的精髓。唐代的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悟出了书法的绝妙。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书法就是与舞蹈灵犀相通的。如同
27、中国的文字是从象形开始一样,中国的舞蹈也是从模拟物象开始的。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舞蹈的“象形取意”逐渐变化、发展、提炼出抽象的人体动作。这种抽象的肢体运动比“象形取意”的方式更具表现性,能更充分、更少受限制地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同理,汉字从最初的图画象形,经历漫长的演变后,以抽象的点、线、笔画来构成字体,使汉字书法不仅具有实用的符号意义,而且成为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以及创造美的一门艺术,体现着宇宙的境界和生命的运动。书法与舞蹈高度的抽象性,使二者在形式意味方面十分一致。同时,由于汉字字形与人体形态本身有着同构现象,因此书法与舞蹈就更显示出其共有的强烈的情感表现性。姜夔日:“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横直画者,字之体骨,欲其坚正匀静,有起有止,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撇拂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更如鱼冀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挑剔者,字之步屐”王羲之认为:“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脓。”近人丁文隽说:“于人,骨所以支形体,筋所以司动转。骨贵劲健而筋贵灵活,故书点画劲健飞动则见刚柔之情,生动静之态,自然神完气足。”(书法精论)可见,书法的一点一画与舞蹈的举手投足一样,都是生命意象的展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