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西天贡小学 李清香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互相讨论分析,揭示获取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下我就对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与策略 (一)选择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的人数多少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确定。比如:我在教学“统计?组织比赛”一课时,采用的就是十至十一人为一组的形式,目的就是在于使每一组都能成为抽样调查的一个样本,渗透抽样调查的统计思想,所以,教无定法,一节课中是否改变座位的排列方式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 (二)培养小
2、组长,明确学生的个人职责。 在学期初,小组长可由教师进行选择培养,明确组长职责如组织讨论,负责分工等,并对小组长进行工作的具体指导,目的就是以点带面,使小组活动能有组织、有条理地开展。当班集整体适应这种组织形式后,小组长的人选就不能再长期固定了,因为,这样容易引起两极分化,积极性减弱的现象。小组长最好轮流来做,或由小组推选,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同样的机会与空间。心理学研究证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责任扩散”现象,正是由于这种社会心理效应,在缺乏明确的个人责任时,小组就会变成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所以应该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一
3、定的任务,如:学具管理员、噪音管理员、作业管理员等,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个人的努力和贡献,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意识。 (三)发挥教师作用,引导学生在合作前进行合理分工。 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只有先进行周密的分工,才会有密切的配合,因此要在小组合作之前,问一问学生:“你们是怎么分工的?”引导学生去合理分工。比如:在讲分类一课时,我让学生对一套图片进行分类,有的小组很快分完了,有的小组则很慢,这时我就问学生:“为什么这一小组分得又快又好?”并让分得快的小组介绍经验,学生代表说:“我们每人负责两张图片,一会就分好了!” 就这样有意识地对合作学习方法与技巧进行指导,使学生感受
4、到分工的作用与必要性。否则,没有合理分工的合作是无序的,低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逐步沦为形式主义的做法,而其不到富有实效的作用。 (四)问题要细化,要求要明确。 在小组活动时,教师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详细,问题尽量细化。比如:让学生完成统计小课题时如果只把任务抛给学生,让他自己去斟酌,低年级学生会不知所措,但把问题细化为:你们准备统计什么?怎么分工?用什么方法表示统计结果?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就以能够有目的,有条理地开展活动了。在学生合作研究问题时,如果教师能提出具体详尽的要求,就能够指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完成研究任务,避免“乱哄哄,一窝蜂”的现象。学生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
5、效果,整个课堂达到了一种“活而不乱”的氛围。 (五)布置外在环境,创设竞争机制。 竞争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强大的动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整理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通过合作,使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变个体竞争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比如我们班开展了奥运娃娃评比,小组红花榜评比,实践活动的汇报展示会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小组还提出了“我们永远是第一!”“第三组必胜!”“我们是聪明之星”等口号,学生在这种竞争激励的环境中,小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始终把学习状态保持在一种新鲜、积极的氛围中。 (六)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
6、机 以往,我们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考虑很浅,往往一提起小组合作,教师的思路就停留在了座位方式改变的层面上,而对于为什么要合作?预期到达什么效果?却说不出充分的理由,因此,有许多课都是只有合作的形式,却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没有给予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使“一人讲,多人陪”的现象普遍存在。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我认为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失机至关重要的作用。 1、当学生都积极参与,举手时易于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我们对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只点几人回答,显然无法满足学生急于表现,乐于发言的心理需求,这时就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交
7、流,给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畅所欲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小舞台,满足各种学生的心理需求。 2、当出现疑难问题,不能立刻解决时宜于开展合作学习。课堂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意见不一,而需要经理一番思考过程时,就可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意见,讨论方法,相互启发,集中集体指挥或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群力群策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讨论中一些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能从中汲取养分,有所提高。 3、当教、学具的数量有限时宜于开展合作学习。准备教、学具是大班额教师工作的必需,同时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能够以组为单位准备教具,在每一组内实现资源的共享,将会大大地减轻教师的
8、工作量,同时也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4、当任务复杂,涉及面广时宜于开展合作学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遇见完成起来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一些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如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合理的分工,优势互补,互相帮助,则可以起到淡化难点,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作用。 二、注意事项 (一)先抓课堂常规,再搞合作学习。 课改初,我对组织合作学习充满了期望与想象,可是最初的喜悦与想象很快被现实的情况打破了,由于人数太多,想象中活跃轻松的课堂成了乱糟糟的一窝疯,想象中积极踊跃的发言成了他说他的,我说我的,想象中的小组交流成了有人说没人听的局面,再加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个性迥异,往往一节课下来,声嘶
9、力竭,汗透衣衫,却弄不清到底学生掌握了多少,总在思考:国外一个班十几、二十个人搞小组学习,效果不错,而我们这一个班六、七十人也搞合作学习到底适合吗?大班额教学得怎样才能与小组合作学习圆满地结合起来呢? 其实现在想想当初是走了不少弯路。课改并非是无理由地放纵学生任其发展,课堂常规依然应当是甫入校门的第一课,只有训练好必要的课堂常规,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组织小组学习,如果连自己都管不住,又怎么能和其他人合作呢?所以对新入校的学生不要急于搞小组学习,还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等整个班的纪律、情绪、习惯等方面稳定后再考虑新的学习形式. (二)小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 分组时,应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之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小组 合作 学习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