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2)精选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2)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2)精选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2)第一页,本课件共有62页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一)生物性病原物(一)生物性病原物 1 1、细菌及其毒素、细菌及其毒素 2 2、病毒、病毒 3 3、真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 4 4、寄生虫、寄生虫 5 5、天然毒素和食物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毒素、天然毒素和食物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毒素(二)化学性病原物(二)化学性病原物(三)放射性病原物(三)放射性病原物第二页,本课件共有62页食源性疾病的范畴食源性疾病的范畴1 1、食物中毒、食物中毒 2 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肠道传染病3 3、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4 4、其他:、其他: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2、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酒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酒精中毒精中毒 广义广义的食源性疾病,还应包括由营养不合理所造成的某些慢的食源性疾病,还应包括由营养不合理所造成的某些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性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等。肿瘤等),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等。即凡是与摄食有关的疾病。即凡是与摄食有关的疾病。第三页,本课件共有62页 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因素: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因素:1 1、病原物质对食物的污染、病原物质对食物的污染2 2、病原物质在食
3、物中增殖、病原物质在食物中增殖3 3、病原物质在食物中残存、病原物质在食物中残存第四页,本课件共有62页食源性疾病的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预防:1 1、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各级行政部门应根据各级行政部门应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生及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产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食品生产企业应执行良好生产规范(食品生产企业应执行良好生产规范(GMP),GMP),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制作、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环节进行分析,制作、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环节进行分析,建立建立HA
4、CCPHACCP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制定食品管理人员和加工人员培训方案,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制定食品管理人员和加工人员培训方案,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防止疾病传播;卫生知识,防止疾病传播;2 2、进行广泛的食品卫生宣教,、进行广泛的食品卫生宣教,提高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家庭传播食源性疾病的机会。减少家庭传播食源性疾病的机会。第五页,本课件共有62页二二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一)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与分类(一)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与分类1 1、概念:、概念: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
5、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病。(正常人正常人摄入摄入正常数量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食物可食状态的食物而引起的非而引起的非传染性急性、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亚急性疾病)2 2、发病特征、发病特征(特点):特点):1 1)潜伏期短,发病突然)潜伏期短,发病突然;2 2)病人有类似的临床表现)病人有类似的临床表现;3 3)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4 4)病人对健康人无传染性)病人对健康人无传染性第六页,本课件共有62页3 3、食物中毒的流行特点、食物中毒的流行特点1 1)发病的)发病的季节性季节
6、性 与食物中毒种类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与食物中毒种类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5-105-10月,化月,化学性食物中毒全年均可发学性食物中毒全年均可发2 2)发病的)发病的地区性地区性 多数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地区性多数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地区性3 3)引起食物中毒的)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种类食品种类 动物性食物为主,肉类占动物性食物为主,肉类占50%50%4 4)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病因病因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常见,其次是化学性食物中毒,然后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常见,其次是化学性食物中毒,然后是有毒动植是有毒动植物物5 5)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发生场所 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最多
7、,其次是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其次是餐饮单位第七页,本课件共有62页4 4、食物中毒分类、食物中毒分类 细菌中毒感染:细菌中毒感染:沙门、变形沙门、变形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毒素中毒:细菌毒素中毒:葡萄、肉毒葡萄、肉毒 混合型:混合型:副溶血副溶血 有毒动物有毒动物食物中毒食物中毒 有毒食物中毒有毒食物中毒 有毒植物有毒植物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食物中毒:真菌食物中毒:赤霉病麦赤霉病麦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第八页,本课件共有62页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与联系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与联系 食物食物(各种致病因子各种致
8、病因子)人体人体 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 (感染性感染性质质/中毒性中毒性质质)共同点:共同点:食物、有毒有害物食物、有毒有害物质质、急性、急性临临床表床表现现 (中毒或感染中毒或感染)。联系联系:食物食物(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误食或误食 人体人体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急性、急性、亚亚急性急性非非传传染性疾病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第九页,本课件共有62页 区别:区别:食物中毒不包括以下食源性疾病: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人食物中毒不包括以下食源性疾病: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疾病、寄生虫病、食物过敏和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畜共患疾病
9、、寄生虫病、食物过敏和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炎等;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致突变、致畸、致癌)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引起的以慢性损害(致突变、致畸、致癌)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第十页,本课件共有62页第二节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1 1、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2 2、好发季节:夏秋季、好发季节:夏秋季3 3、好发食品:动物性食品为主,如肉鱼奶蛋及制品、好发食品:动物性食品为主,如肉鱼奶蛋及制品二、细菌性食
10、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三个环节)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三个环节)1 1、食品被致病性细菌、食品被致病性细菌污染污染2 2、贮藏方式不当使微生物、贮藏方式不当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产毒大量繁殖并产毒3 3、烹调方式不当、烹调方式不当:食用前食用前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未加热或加热不彻底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2页三、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机制三、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机制1 1、感染型:、感染型:病原菌靠其侵袭力附着在肠黏膜或侵袭入黏膜病原菌靠其侵袭力附着在肠黏膜或侵袭入黏膜下层,引起黏膜充血、白细胞侵润、水肿、渗出等炎症变化。病下层,引起黏膜充血、白细胞侵润、水肿、渗出等炎症变化。病原菌侵袭入黏膜固有层
11、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或杀灭,释放内毒素,原菌侵袭入黏膜固有层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或杀灭,释放内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2 2、毒素型:、毒素型:细菌外毒素刺激肠上皮细胞,激活腺苷酸环化细菌外毒素刺激肠上皮细胞,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酶,使cAMPcAMP升高,激活有关酶系统,改变细胞分泌功能,升高,激活有关酶系统,改变细胞分泌功能,ClCl-分泌亢分泌亢进,抑制肠上皮细胞对进,抑制肠上皮细胞对NaNa+和水的吸收,导致腹泻。同时特异性作用和水的吸收,导致腹泻。同时特异性作用一定靶器官引起相应症状。一定靶器官引起相应症状。3 3、混合型:、混合型:活菌与毒
12、素同时作用。活菌与毒素同时作用。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2页四、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四、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1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2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3 3、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4 4、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食物中毒5 5、李斯特菌食物中毒、李斯特菌食物中毒7 7、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8 8、空肠弯曲杆菌食物中毒、空肠弯曲杆菌食物中毒9 9、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2页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季节、流行病学特征(发病
13、季节 中毒食物)中毒食物)、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细菌学、血清学和毒素检验)、实验室诊断(细菌学、血清学和毒素检验)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细菌学检验的食物中毒,则按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细菌学检验的食物中毒,则按GB1438-94 GB14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执行,由(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执行,由3 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得出结论。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得出结论。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首先应迅速阻止吸收排出毒物:催吐,洗胃、首先应迅速阻止吸收排出毒物:催吐,洗胃、对症治疗:治
14、疗腹痛腹泻,纠正电解质平衡,抢救循环衰竭、对症治疗:治疗腹痛腹泻,纠正电解质平衡,抢救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特殊治疗:抗生素、多价抗毒素血清(肉毒中毒)、特殊治疗:抗生素、多价抗毒素血清(肉毒中毒)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2页八、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原则:八、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原则:1 1、防止污染、防止污染 在食品贮藏、运输、加工、烹调、销售过程中,防止污染。在食品贮藏、运输、加工、烹调、销售过程中,防止污染。2 2、防止病原体繁殖及毒素的形成、防止病原体繁殖及毒素的形成 食品生产企业、副食品商店、集体食堂、食品销售网点均应配食品生产企业、副食品商店、集体食堂、食品销售网点均应配制冷藏设
15、备,低温贮藏食品;生熟食品分开保存,防止交叉污制冷藏设备,低温贮藏食品;生熟食品分开保存,防止交叉污染;加工后的熟食品要尽快食用。染;加工后的熟食品要尽快食用。3 3、杀灭细菌及破坏毒素、杀灭细菌及破坏毒素 食品加热必须达到有效温度;烹调后的食品长时间放置后应再次加食品加热必须达到有效温度;烹调后的食品长时间放置后应再次加热后才能食用。热后才能食用。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2页第三节第三节 真菌毒素及霉变食品的中毒真菌毒素及霉变食品的中毒一、赤霉病麦食物中毒一、赤霉病麦食物中毒1 1、病原及中毒机制、病原及中毒机制 主要是谷禾镰刀菌感染了麦子所致,在气温主要是谷禾镰刀菌感染了麦子所致,在气温16
16、-2416-24、湿度湿度85%85%时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霉变的病麦颜色灰时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霉变的病麦颜色灰暗带红,谷皮皱缩,并有胚芽发红等特征。暗带红,谷皮皱缩,并有胚芽发红等特征。引起中毒的毒素为引起中毒的毒素为赤霉病麦毒素,赤霉病麦毒素,主要有雪腐镰刀主要有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菌烯醇、镰刀菌烯酮-X-X、T2T2毒素,毒素,主要毒性作用为引起呕主要毒性作用为引起呕吐。吐。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2页2 2、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 麦类赤霉病每年都会发生,我国麦类赤霉病每麦类赤霉病每年都会发生,我国麦类赤霉病每3-43-4年有年有一次大流行,在赤霉病麦流行的地区,可发生人
17、畜食一次大流行,在赤霉病麦流行的地区,可发生人畜食物中毒,多发于麦收季节,因食用受病害的新麦或库物中毒,多发于麦收季节,因食用受病害的新麦或库存病麦而致。进食数量越多,发病率越高,发病程度存病麦而致。进食数量越多,发病率越高,发病程度越严重。越严重。3 3、中毒症状、中毒症状 发病急,潜伏期发病急,潜伏期10-3010-30分钟,轻者头昏、腹胀,较重者分钟,轻者头昏、腹胀,较重者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少数伴有腹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少数伴有腹痛、腹泻、流涎、颜面潮红,个别病例出现呼吸、脉搏、痛、腹泻、流涎、颜面潮红,个别病例出现呼吸、脉搏、体温及血压波动、四肢酸
18、软、步态不稳、行似醉酒,又体温及血压波动、四肢酸软、步态不稳、行似醉酒,又称称“醉谷病醉谷病”。病程。病程1-71-7天,预后良好。天,预后良好。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2页4 4、预防、预防加强田间和贮藏期的防菌管理;加强田间和贮藏期的防菌管理;去除或减少粮食中病粒或毒素;去除或减少粮食中病粒或毒素;制定粮食中赤霉病麦毒素的限量标准,加强粮食制定粮食中赤霉病麦毒素的限量标准,加强粮食卫生管理。卫生管理。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2页二、霉变甘蔗中毒二、霉变甘蔗中毒 是指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的急性食是指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物中毒。常发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初春季节。常发
19、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初春季节。1 1、有毒成分及中毒机理:、有毒成分及中毒机理:霉变甘蔗质软,瓤部比正常甘蔗色深,呈浅棕色,霉变甘蔗质软,瓤部比正常甘蔗色深,呈浅棕色,闻之有轻度霉味。从霉变甘蔗中可分离出真菌,称为闻之有轻度霉味。从霉变甘蔗中可分离出真菌,称为甘蔗节菱孢霉。其毒素为甘蔗节菱孢霉。其毒素为33硝基丙酸,是一种神经毒,硝基丙酸,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2页2 2、中毒症状:、中毒症状:潜伏期短,最短仅十几分钟,中毒症状最初为一时性潜伏期短,最短仅十几分钟,中毒症状最初为一时性消化道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疼、腹泻、黑便,随消化道功
20、能紊乱,恶心、呕吐、腹疼、腹泻、黑便,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昏、头疼、眼黑和复视。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昏、头疼、眼黑和复视。重者可出现阵发性抽搐;抽搐时四肢强直,屈曲内重者可出现阵发性抽搐;抽搐时四肢强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状,眼球向上偏向凝视,瞳孔散大,继而旋,手呈鸡爪状,眼球向上偏向凝视,瞳孔散大,继而进入昏迷。患者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则留下严重的进入昏迷。患者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则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导致终生残废。神经系统后遗症,导致终生残废。出现后遗症及病死率达出现后遗症及病死率达50%50%。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62页3 3、治疗及预防措施:、治疗及预防措施:目前尚
21、无特殊治疗,在发生中毒后尽快洗胃、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在发生中毒后尽快洗胃、灌肠以排除毒物,并对症治疗。灌肠以排除毒物,并对症治疗。防止脑水肿:可用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防止脑水肿:可用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高渗葡萄糖等。素、高渗葡萄糖等。保护神经组织:可用能量合剂、维生素保护神经组织:可用能量合剂、维生素C C、B B1212。改善脑血液循环: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改善脑血液循环: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2页预防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包括:甘蔗必须成熟后收割,因不成熟的甘蔗容易霉变;甘蔗必须成熟后收割,因不成熟的甘蔗容易霉变;甘蔗应随割随卖,不要存放;甘蔗应随割随卖,不要存放;甘蔗在
22、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霉变,存放时间不要过甘蔗在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霉变,存放时间不要过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查,已变的甘蔗禁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查,已变的甘蔗禁止出售;止出售;对群众加强预防甘蔗霉变中毒的教育工作。对群众加强预防甘蔗霉变中毒的教育工作。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2页第四节第四节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1 1、河豚鱼中毒、河豚鱼中毒2 2、青皮红肉鱼引起的组胺中毒、青皮红肉鱼引起的组胺中毒3 3、有毒贝类中毒、有毒贝类中毒4 4、毒蕈中毒、毒蕈中毒5 5、含氰苷食物中毒、含氰苷食物中毒6 6、四季豆食物中毒、四季豆食物中毒7 7、发芽马铃薯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第二十
23、三页,本课件共有62页第五节第五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一、亚硝酸盐中毒一、亚硝酸盐中毒1 1、中毒原因:、中毒原因:误食误食;食品中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食品中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腐败变质或腌制不久的蔬菜);食品加工中加入过多(腐败变质或腌制不久的蔬菜);食品加工中加入过多硝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苦井水苦井水”;胃肠道功能不全的病;胃肠道功能不全的病人短期内摄入大量新鲜蔬菜而引起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人短期内摄入大量新鲜蔬菜而引起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2 2、中毒机制:、中毒机制:氧化血红蛋白中二价铁为三价铁,从而氧化血红蛋白中二价铁为三价铁,从而失去携带氧能力,造成机体
24、组织缺氧失去携带氧能力,造成机体组织缺氧。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2页3 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肠源性青紫症肠源性青紫症)组织缺氧表现,严重者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组织缺氧表现,严重者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4 4、急救、急救1 1)阻止毒物的进一步吸收)阻止毒物的进一步吸收2 2)促进毒物排出;)促进毒物排出;3 3)对因治疗:采用还原物质)对因治疗:采用还原物质(小剂量美兰,大量维生素(小剂量美兰,大量维生素C C、葡萄糖)、葡萄糖)促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促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5 5、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严格管理亚硝酸盐的保存与使用,防严格管理亚硝酸盐的保存与使用,防止误食;
25、限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加强蔬菜运止误食;限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加强蔬菜运输保存卫生管理;加强水质监测。输保存卫生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2页二、毒鼠强中毒二、毒鼠强中毒毒鼠强又名毒鼠强又名“424”424”,化学名称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它,化学名称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它是一种毒性极高的化学物质,其毒性是氰化钾的是一种毒性极高的化学物质,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0100倍,倍,砒霜的砒霜的300300倍,倍,1 1克毒鼠强可在几分钟内毒死克毒鼠强可在几分钟内毒死100100人。毒人。毒鼠强无色无味,用药浓度低,难以识别,也较难检出。化鼠强无色无味,用药浓度低,难以识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2精选课件 性疾病 及其 预防 精选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