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前铺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





《寺前铺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寺前铺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辰溪县寺前铺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编 制:矿 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技 术负 责:辰溪县寺前铺煤矿二O一二年三月九日寺前铺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一、 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简述 1、地形地貌本区主要由石炭二叠系灰岩及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下统小江口组含煤地层组成的中低山区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一般海拔标高在160340m,四周多为中高山所环绕,北部地势较低,大致呈一簸箕形,灰岩中岩溶地貌发育,沟谷深切,陡壁多见,而小江口组中地形则稍园缓,地表冲沟不甚发育,小溪零星可数,无较大河流。2、气候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四季变化明显,据辰溪县气象站历年所获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7.
2、2,极端最高气温40.2,最低-12.1。年最大降雨量1780.1mm,日最大降雨量270.0mm,降雨多集中在46月份,常年风向多为东北,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霜冻期。充沛的降雨量为地下水的补给提供了丰富的水源。3、矿井地层的含水及隔水性(1)、地表水体该矿范围内地形高峻,较简单,地表无水流及水体。(2)、含水层矿井范围内含水层为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下统小江口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三叠系下统大冶组裂隙岩溶含水层及二叠系下统吴家坪组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1)、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下统小江口组砂砾岩裂隙含水层是小江口煤系顶板的主要含水层,由石英粗砂岩和砂砾岩所组成。一般厚度6m,最大厚度11.50m,由于岩性
3、较脆,结构疏松,易受地下水侵蚀,节理和孔隙发育。该层大致沿煤系走向分布,出露地表宽约300m,有少数泉水泄出,与下部各煤组之间,有较厚的泥岩或砂质泥岩,隔水作用好,其含水性较弱,据166队804孔涌水试验的结果,单位涌水量0.004l/sm,承压水位绝对值达223.50m,泉水点随季节性变化大,属节理渗透水类型。2)、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灰岩裂隙岩溶水,是煤系底部地层,但由于地层倒转,成为小江口煤组上覆主要含水层。由灰岩和黄绿色薄层状灰岩,间夹黄灰色砂页岩所组成,平均厚度69m,最大厚度150m,沿露头成条带状分布。因被断层切割,呈单斜构造,局部有泉水泄出。普遍含有岩溶水,溶蚀深度40m以内,涌水
4、量受大气降水制约,变化大而极不稳定,据矿井南部的302孔涌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0.0096L/sm,承压水位绝对值为194.23m,与小江口煤组之间夹有较厚页岩及砂质页岩,可视为良好的隔水层。该含水层属岩溶潜水类型。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及吴家坪组灰岩裂隙岩溶水为小江口煤系的下伏地层,也是辰溪煤系上部地层与大冶灰岩间无明显的分界线,水力联系密切。区内分布广泛,由深灰和灰白色厚层状灰岩组成,间夹条带状、块状燧石结核,虽间夹硅质泥岩,但厚度不大,岩性破碎,节理发育,仍不能起隔水作用。据钻孔资料,地下裂隙与溶洞串连成群,成为储水良好的空间,大多数含有岩溶水,随季节性变化极大,本层应属岩溶潜水类型。
5、4)、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灰岩裂隙岩溶水,是辰溪煤系8煤底板的主要含水层,由暗灰色灰黑色厚层状灰岩,间夹透镜体燧石结核所组成,总厚200m以上,其含水性与二叠系上统长兴灰岩、吴家坪灰岩类似,含丰富的岩溶水。4、断层破碎带的水文地质特征F1:燕子坡逆断层,据钻探资料,钻孔中见13m断层角砾岩及断层泥,使栖霞灰岩与江口煤系接触,大部缺失长兴和大冶灰岩,对开采深部煤层有影响。F2:木桥江逆断层,位于矿境东部,走向北东,倾向北西,产生在二叠系上统长兴组与吴家坪组灰岩地层中,对煤层无影响。F3:烟烧坡平推断层,位于烟烧坡井田内,走向北西西,其北盘向东、南盘向西平移,切割了江口煤系,而对辰溪煤系8煤无影响。F
6、4:冯家冲平推断层,断层走向北西316,倾向南西,倾角50以上。为烟烧坡井田与祝家人井田的自然边界。因此,开采煤层时应注意留设断层煤柱,防止水通过断层带大量进入坑道。5、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地表水系不太发育,岩层含水微弱,断层导水性中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其次老窑与采空区积水、断层带导水进入矿坑。地下水迳流方向主要由向北东南西汇流于山间低洼溪沟,受地形条件控制,顺沟谷延伸方向流迳。地下水排泄一部分以泉的方式排出地表,另一部分由矿井排出地表。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良好。6、矿山开拓方式和采矿方法矿山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壁式采煤法。手镐落煤,人力推
7、车,地面煤仓装车外销。通风系统为中央对角式,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采掘当头用局扇通风,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矿井水由井下泵房抽出排出。7、矿山开采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该矿范围为低山丘陵地貌,地表标高自+160m至+340m,相对高差180m。矿井为斜井方式开拓,井筒在小江口组地层中,由于小江口组砂砾岩层含水性均较微弱,J5煤层(4)顶底板多为泥岩,能起局部隔水作用,故而矿井充水不大,一般随大气降水强度变化而变化,旱季排水量小,暴雨后排水量显著增加,主要充水因素是井筒穿过含水层时而从各层流入井下。由于浅部有多家小煤窑在生产,且部分贯通了本矿巷道,上部矿井水均排至该矿,增加了该矿的排水负担。据矿上提供
8、资料(资料提交时间为2010年3月,堵水墙封闭前),矿井正常排水量为110m3/h左右,雨季是平时的五倍多,最大达649m3/h。2010年8月13日,该矿井辰溪煤系70水平发生突水,导致烟烧坡块段0水平以下全部被淹,随后因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发生水文地质灾害,并对地面农田、房屋造成损坏, 2010年12月,辰溪县人民政府责令该矿立即封闭发生水文地质灾害的8煤采区。至2010年12月19日,该矿在揭穿8煤的三处石门构筑了3处堵水墙,封堵了水患区,封堵后,矿井涌水量明显减小,地面地质环境灾害没有继续扩大。据矿方提供的2011年4月的观察资料,封堵后,+100石门,0北石门堵水墙均无漏水,0中央
9、石门因堵水墙施工质量问题及附近围岩裂隙渗漏,仍有部分漏水。观测漏水涌水量为65m3/min该矿北翼8煤周围沿煤层露头一线,由于煤层埋藏浅,紧靠辰怀公司(即省道S223线),交通方便,煤矿开采历史开发较早,小窑星较多,主要有郑福兴窑、龚道国窑、六号井、冷水冲窑、桃花塘窑以及原五一煤矿洋火湾井、枯家湾探井,尽管当时开采技术条件落后,开采垂深不大,开采深度最深的是洋火湾井,其他各窑最深不低于+100水平。最深处洋火湾矿井南下山接近0水平,但由于数量多,停采时间较长,均积蓄了不少老窑水,只要本矿坚持在深部开采,不超深开采,洋火湾井南下山周围留足保安煤柱,老窑水一般不会对本矿造成影响,矿井在北翼生产时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寺前铺 煤矿 中长期 治水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