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优秀PPT.ppt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优秀PPT.ppt(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页,本课件共有64页o第二章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二页,本课件共有64页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的起源心理的起源o一、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二、反映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三、感受性心理的反映形式第三页,本课件共有64页四、动物心理的发展o(一)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o(二)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o(三)思维的萌芽阶段哺乳动物心理的发展 o(四)具体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目动物的心理发展第四页,本课件共有64页从进化树中还可看出:生物进化有一个规律。都是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单到复杂。第五页,本课件共有64页五、人类心理的起源
2、o两种对立的心理观:两种对立的心理观:二元论:认为心理是独立与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把灵魂看成是世界的本原。由此,心理是不可捉摸的,一切存在都是灵魂的产物。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一元论:认为精神世界是物质世界的派生,把灵魂看成是物体世界发展的结果,是物质发展的最高阶段。由此,心理是身体的一种机能,是由外界事物的作用而产生的。o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第六页,本课件共有64页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实质o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在大脑中产生的)o1.从物种发展史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o2.解剖学的事实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第七页,本课件共有
3、64页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o狼孩儿事件印度,卡玛拉、亚玛拉,1920年0月。o逃避日本深山里的中国矿工o鲁宾逊漂流记第八页,本课件共有64页三、个体心理具有主观能动作用o心境o动机o态度o价值观第九页,本课件共有64页 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元神经元o一、神经元的结构与类型o(一)神经元的结构o神经元,又称神经组织,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神经元,又称神经组织,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胞体)和细胞突起(突起)胞,它由细胞体(胞体)和细胞突起(突起)构成。构成。第十页,本课件共有64页胞体与突起结构图第十一
4、页,本课件共有64页(二)神经元的分类o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划分o假单极神经元:胞体近似圆形,发出一个突起,在离胞体不远处分成两支,一支树突分布到皮肤、肌肉或内脏,另一支轴突进入脊髓或脑 o双极神经元:胞体近似梭形,有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分布在视网膜和前庭神经节。o多级神经元:胞体呈多边形,有一个轴突和许多树突,分布最广,脑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一般是这类。根据神经元的机能,可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中间)神经元3种。神经元的功能总体来说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传导兴奋。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4页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4页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o感觉神经元:也称传
5、入神经元(afferent neuron)是传导感觉冲动的,胞体在脑、脊神经节内,多为假单极神经元。o运动神经元:也称传出神经元(efferent neuro),是传导运动冲动的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和植物神经节内,其突起构成传出神经纤维。o中间神经元:也称联合神经元(association neuron)是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神经元,是多极神经元,人类神经系统中,最多的神经元,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网络。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内,其突起一般也位于灰质。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4页o人的神经系统由140亿160亿个神经元组成。o胞体:整合信息o树突:接受信息
6、o轴突(神经纤维):传递信息o神经:是多个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4页 (三)神经胶质细胞o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又称胶质细胞(glial cell),是神经组织中除神经元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其数量为神经元的10-50倍,而总体积与神经元的总体积相差无几(神经元约占45,神经胶质细胞约占50)。o胶质细胞没有传导能力,但对神经元的正常活动与物质代谢都有重要作用。o在常规的神经组织切片中,通常神经胶质细胞的体积比神经元小。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4页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o1.框架、支持作用;o2.修复、再生作用;o3.免疫应答;o4.物质代谢和营养中心;o5.
7、绝缘;o6.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o7.参与某些递质的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o8.增强突触形成与强化突触传递;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4页二、神经冲动的传导o(一)神经冲动传导的本质o神经纤维膜所产生锋电位的依次传递o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o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4页o去极化:一般细胞的内部以细胞膜为界,内部具负电性,这种极性程
8、度的减弱称为去极化。o锋电位:在刺激后几乎立即出现,潜伏期不超过0.06毫秒。并服从全或无定律和非递减性传导的电位。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4页(二)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o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刺激而兴奋时,这部分膜外电位暂时较负,膜内电位较正,而邻近处于静息状态的膜则仍是外正内负。这样,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出现局部电流。o此电流方向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回路。这一局部电流,降低了邻近静息部分的膜电位,使它发生去极化,出现锋电位。o紧接着,这个新的兴奋部位又可通过局部电流再刺激它相邻部位的膜,产生锋电位。依次进行,就是冲动的传
9、导。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64页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o(一)突触的结构o 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4页(二)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o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于受体(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于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4页四、神经回路 (一)反射弧 1概念:反射就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及时适当的反应。执行反
10、射的全部结构称为反射弧。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4页o2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1)感受器(2)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3)联络神经元(4)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5)效应器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4页(二)反馈o一次反射活动(即效应过程)并不意味着反射活动的简单终结。在通常情况下,反应的结果和反应动作本身又构成刺激,并引起一定的神经冲动,再沿传入神经返回传导到中枢,这个过程叫返回传入或反馈,这是有机体行为中普遍存在的事实。o反馈,制约并调节整个反射活动,第一,它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个重要方式;第二,使人的行为活动更加精确、系统与完善。o反馈联系也是反射弧的一个环节 第二十五页,本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心理 神经 生理 机制 优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