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件新人教版.ppt
《201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件新人教版.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综 述一、古代诗文阅读高考考点知识图解(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二)文言文阅读(三)古代诗歌鉴赏二、文言文阅读粤考规律及备考指导(一)粤考规律总结自 2004 年广东省自主命题以来,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趋于稳定,“大同”中存“小异”。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从表达方式上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从运用的词语来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从句式上来说,主要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从内容上来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
2、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如 2008 年广东卷文言文节选自唐朝房玄龄修纂的晋书卷五十八列传第二十八周访传中的有关内容,属较为浅易的文言文。周访是晋书成功刻画的一个人物,原文篇幅较长,约 1900 字,不符合考试中文言文阅读材料的要求。根据命题的需要,删减连缀为 573 字的文段,既概述了周访的生平,又通过最能体现周访个性及功绩的材料,让人对周访留下深刻的印象。从阅读角度来看,由于采用了删节与加注等方法,文中已经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也没有复杂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从整体风格上看,这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大体适合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经
3、删改后的周访传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类散文,这种文本材料在历年高考中比较常见,也是各校在高三备考中大量训练过的,与教学实际相符,学生不会感到陌生。从选文的来源来看,二十四史占据了半壁江山。2003 年至从选文的体裁来看,以人物传记为主,所选人物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多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叙述,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思想性较强,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2011年广东高考文言文选段分别来源于旧唐书 孔子家语后汉书杜环小传聊斋志异晋书 宋史后鉴录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从全国高考题来看,我们发现,继史记后汉书之后,晋书 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逐渐为命题专家所看好。2设题注重
4、与课本知识的联系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其知识点总与教材内篇目有关联。如 2006 年广东卷实词判断题 C 项:“谭谢不纳,母大困。”其中的“谢”就与孔雀东南飞中的“阿母谢媒人”中的“谢”意思一样。翻译题第 1 小题“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中关键词语“盍”的意思,就与课文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则盍反其本矣”的“盍”一样。固定句式“非乎”就在赤壁赋的“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句中出现过。2007 年广东卷翻译题第 1 小题“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一句里,关键词“但”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中的“但”意思一样,“异”的用法在桃花源记的“渔人甚异
5、之”一句中出现过。毫无疑问,文言文阅读材料(含选项中的材料)与课本知识相关联,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运用课本知识的迁移意识,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课内知识,重视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一方面,注重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等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例如民俗礼仪、音乐建筑、文人逸事等。另外,从考试内容看,文言文阅读考查“文”“言”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古今词义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从测试能力看,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二)复习方法1从课内到课外注重课内诵读,培养语感。高考考查的,无论是实词
6、词义、虚词用法、文句理解,还是特殊句式、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无一不是源自课内;考点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因此,复习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是基本立足点。一般来说,课内篇目可复习 34 遍,重视积累基本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考试大纲上规定的 120 个单音节文言实词要依据课文理解其多个义项。在复习过程中,要对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进行归纳整理。文言虚词考查的趋势是淡化用法的界定而强调词义的理解。因此,对考试大纲上要求掌握的有关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要了然于心。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注重课内积累,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加强课外阅读,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是学好文言文的保证。课外
7、广泛阅读经典史籍、散文等,形成文言文阅读的感性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思考,时时总结归纳,比较实虚词意义用法、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类型等,以此培养对此类文章的语感,形成敏锐的文言语言感知能力。在阅读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揣摩语言,理清全文脉络,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强化语段训练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阅读容量,想要稳妥得分,还得进行科学训练。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的广泛性决定了我们进行强化训练时,不能像以前一样,仅仅停留在史传类人物传记上,而应该精心选择 100 篇左右涉及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训练文段,培养文言文综合解题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既要继续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还要注意分析考试命题的基本
8、特点,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三)阅读方法1阅读时材料(文段)、题干选项、尾注三者不可偏废材料(文段)当然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是整体把握的重中之重,而考生多忽略的是对选择题题干选项的分析和对尾注的暗示作用的关注。选择题中的题干选项,特别是分析概括型选择题中的四个选项,它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拐杖。因为分析概括型选择题多是要求选出一项不正确的,这意味着其余三项均是正确的,这对于考生来说等于是变相的翻译和解释。因此,利用好该题选项中的信息,整体阅读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尾注,既然加了,肯定有用,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尾注标注的是一些命题者认为超出考纲规定的、超出中学生阅读能力范围的内容,如不
9、很好地利用,肯定会对翻译和文意的理解形成障碍。2“阅”要有“序”完成文言文阅读题要运用三步阅读法:第一步,概览全文,明白文中的时、地、人、事和作者的看法,读全试题,但不追究难词难句。第二步,排除“死字”,分析关系,以求理解。所谓“死字”,即不需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要边读边用铅笔在其下面一一标出,既可防止它干扰“视听”,又可以之作为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表时、地的词)。接着再读原文,分析“关系”以加深理解。即分析文中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理清孰主、孰善、孰恶。分析事件的原因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宿,从而理解并确立文段的中心思想。这一步仍不要深究难字难句,因为是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高 语文 复习 第二 部分 专题 十三 默写 常见 名句 名篇 课件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