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优秀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优秀PPT.ppt(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第一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一节 系统的校正问题校正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当控制系统性能指标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校正。1 1、校正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校正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1)校正装置加入的位置或连接方式?2)校正装置采用什么样的控制规律?3)校正装置的参数怎样选取?第二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2 2、分析与校正的关系、分析与校正的关系系统分析是根据已知的系统参数,求出系统的
2、性能指标,并分析性能指标与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的结果具有唯一性。系统的校正与分析是一对逆问题。校正是根据系统要求的性能指标来确定校正装置的连接方式、控制规律和参数。满足系统性能指标的校正装置的连接方式、控制规律和参数不是唯一的。第三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3 3、校正装置的连接方式、校正装置的连接方式1)串联校正校正装置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四种。第四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串联校正:接在误差测量点之后放大器之前,串接于串联校正:接在误差测量点之后放大器之前,串接于系统前
3、向通道之中。系统前向通道之中。2)前馈校正(顺馈校正)前馈前馈校正校正被控被控对象对象 控制器控制器接在系统给定值之后以及主反馈作用点前,对给接在系统给定值之后以及主反馈作用点前,对给定值进行整形或滤波。定值进行整形或滤波。前馈校正有两种形式。第五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G G1 1(s)(s)G G2 2(s)(s)G Gn n(s)(s)接在系统可测扰动作用点与误差测量点之间,对扰接在系统可测扰动作用点与误差测量点之间,对扰动进行补偿。动进行补偿。第六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3)反馈校正反馈校正是将
4、校正装置Gc(s)反向并接在原系统前向通道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上,构成局部反馈回路。第七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4)复合校正复合校正是在反馈回路中加入前馈校正通路,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有两种形式。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控制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控制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4、四种连接方式的选择根据结构图的变换规则,一种连接方式可以等效地转换成另一种连接方式,它们之间的等效性决定了系统校正连接方式的非唯一性。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第九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5、控制系统设
5、计方法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根轨迹法:控制系统指标以时域设计要求给出根轨迹法:控制系统指标以时域设计要求给出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对系统极零点的设计要求。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对系统极零点的设计要求。通过合理配置校正网络的零极点,改变根轨迹通过合理配置校正网络的零极点,改变根轨迹的形状,使校正后的系统具有满意的根轨迹。的形状,使校正后的系统具有满意的根轨迹。频率特性法:控制系统指标以频域设计要求给出时,频率特性法:控制系统指标以频域设计要求给出时,可以利用极坐标图、可以利用极坐标图、BodeBode图、图、NicholsNichols图等,设置校图等,设置校正网络使系统闭环满足频域性能指标。正网络使系统闭环
6、满足频域性能指标。第十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必须指出:工程实践中,只要条件允许,首先必须指出:工程实践中,只要条件允许,首先尽可能通过改进受控对象本身的品质特性提高尽可能通过改进受控对象本身的品质特性提高控制系统性能。例如:选用高性能电机可有效控制系统性能。例如:选用高性能电机可有效提高位置伺服系统性能。提高位置伺服系统性能。只有在改进受控对象品质后仍无法满足系统性只有在改进受控对象品质后仍无法满足系统性能要求或受控对象无法改变时,必须为系统引能要求或受控对象无法改变时,必须为系统引入校正装置。入校正装置。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7、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二节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本节介绍常用校正装置的电路形式、传递函数、对数频率特性及零、极点分布图,以便控制系统校正时使用。在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中,校正环节与被控对象在开环在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中,校正环节与被控对象在开环传递函数中属串联关系。校正的目的都是要得到合适的传递函数中属串联关系。校正的目的都是要得到合适的开环传递函数开环传递函数Gc(s)G(s)H(s)Gc(s)G(s)H(s),校正环节特性直接影响,校正环节特性直接影响校正效果和系统性能。校正效果和系统性能。常用的校正装置其传递函数为:常用的校正装置其传递函数为: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
8、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是多个一阶校正网络串联构成的高阶校正装置。是多个一阶校正网络串联构成的高阶校正装置。作为分析设计高阶校正网络的基础,先讨论一阶校作为分析设计高阶校正网络的基础,先讨论一阶校正网络:正网络: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电路图:1、超前校正网络根据其零、极点关系不同,根据其零、极点关系不同,可分为超前校正网络和滞可分为超前校正网络和滞后校正网络。后校正网络。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传递函数:零极点分布图: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
9、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最大超前角频率和最大超前角:超前网络对频率在1/aT至1/T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微分作用,在该频段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超前网络产生的相角为: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最大超前角仅与a有关,a越大,微分作用越强,最大超前角越大,抗干扰能力减弱。一般a20。最大超前角频率处的对数幅频值为: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十九页,本课件共
10、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3)对数幅频曲线上有一段斜率:20dB/dec,即具有微分的作用,a越大微分作用越强,抗干扰能力越弱,故a 20;超前网络的特点:1)零点在极点的右边;2)稳态增益小于1,即对输入信号有衰减作用;4)最大超前角发生在两个转折的频率的几何中心处。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2、滞后校正网络电路图:传递函数: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零极点分布图: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11、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滞后网络对频率在1/T至1/bT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积分作用,在该频段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滞后,滞后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最大滞后角频率和最大滞后角: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滞后网络对低频信号不产生衰减,对高频噪声信号有削弱作用,b值越小,通过滞后网络的噪声电平就越低。滞后网络的特点:滞后网络的特点:零点在极点的左边;稳态增益等于1,对输入信号有低通滤波作用;对数幅频曲线上有一段斜率:-20dB/dec,即具有积分的作用,对高频噪声有抑制作用;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12、4 4)最大滞后角发生在两个转折的频率的几何中心)最大滞后角发生在两个转折的频率的几何中心处,即:处,即: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三节 频率法校正频率法校正主要是通过Bode图来进行。在校正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所谓频率法频率法。应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校正,其目的是改变频率特性的形状,使校正后的系统频率特性具有合适的低频低频、中频中频和高频高频特性,从而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用频率法进行校正时,动态性能指标以相角裕量、幅值裕量和开环截止频率等形式给出。若给出时域性能指标,则应换算成开环频域指标。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13、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3)高频段:表征闭环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抑制噪声的能力,要求增益尽快减小以削弱噪声的影响。期望的开环频率特性的三频段特征:期望的开环频率特性的三频段特征:1)低频段:表征闭环系统的稳态性能,要求增益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的要求;2)中频段:表征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一般斜率为-20dB/dec,并占据充分宽的频带,以保证适当的相角裕度;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1.串联超前校正串联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校正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来增加系统的相角
14、裕量,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因此,校正时应使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角出现在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处。(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进行串联超前校正的步骤是:(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K ,求出待校正系统的相角裕量;如果满足要求则退出,否则进入下一步 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3)确定系统需要增加的相位超前角 。(4)利用方程 ,确定系数 。(5)确定与未校正系统的幅值等于 相应 的频率,选此频率作为新的截止频率。这一 频率相应于 ,并且在此频率上将产生最大 相角 。(6)(6)计算校正网络的极点和零点:计算校正网络的极点和零点:第
15、三十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7)为了抵消引入超前网络带来的衰减,需引进一增益等于 的放大器,(8)(8)绘制校正后系统绘制校正后系统Bode Bode 图,验证指标。图,验证指标。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解:(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这是I型系统,对单位斜坡信号有有限跟踪误差,于是有:例: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例: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设计要求:设计要求:系统的相位裕量至少为系统的相位裕量至少为 ,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5%5%。2 2)求待校正系统的相角裕量
16、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未校正系统在未校正系统在 rad/s rad/s处,有处,有相角裕度为相角裕度为1818引入超前网络后,截止频率会增加,从而损失已有的相位裕引入超前网络后,截止频率会增加,从而损失已有的相位裕度,需要补偿一定的百分比(取度,需要补偿一定的百分比(取10%),10%),则则=(1+10%1+10%)(45-1845-18)=30=30(3)确定系统需要增加的相位超前角 。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
17、正方法(4)利用方程 ,确定系数 。(5)确定与未校正系统的幅值等于 相应 的频率,选此频率作为新的截止频率。这一 频率相应于 ,并且在此频率上将产生最大 相角 。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6)(6)计算校正网络的极点和零点:计算校正网络的极点和零点:校正网络为校正网络为 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为了补偿超前校正网络产生的增益衰减,放大器的增益需提高a倍,否则不能保证稳态误差要求。则已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已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4)验证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量是否满足要求第三十七
18、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为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为 补偿不足的原因:相角增加补偿不足的原因:相角增加10%10%偏小,可增加补偿偏小,可增加补偿角或重新选角或重新选a重复上述过程。重复上述过程。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这种校正主要对未校正系统中频段进行校正,使校正后中频段幅值的斜率为-20dB/dec,且有足够大的相位裕度。串联超前校正特点:串联超前校正特点: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大,系统的频带变宽,响应速度变快。对于未校正系统是不稳定不稳定或相频特性在截止相频特性在截止频率附
19、近急剧下降频率附近急剧下降的系统,若用单级超前校正网络去校正,收效不大。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2.串联滞后校正串联滞后校正可以改善稳态性能,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和相位裕度。校正原理:利用滞后网络引起的-20lgb衰减,将系统高频部分的幅值衰减,降低系统的截止频率,提高系统的相角裕量。为保持系统截止频率附近的相频特性曲线基本不变,应避免最大滞后角发生在截止频率附近。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82页第六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滞后校正网络设计步骤:滞后校正网络设计步骤: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自动控制 原理 优秀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