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稻草及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土壤污染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稻草及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土壤污染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稻草及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土壤污染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稻草及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土壤污染论文近年来,随着对巴西亚马逊流域土壤中大量黑碳的发现及探究,诸多学者越来越关注人工制备生物质炭biochar的利用。研究表示清楚,生物质炭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养分有效性、增加作物产量、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向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已被以为是减缓气候变暖的一个有效途径。当前围绕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研究,已成为土壤碳循环领域的热门,但研究还存在争议,促进、抑制或无影响均有报道。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炭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秸秆燃烧。据统计,全球每年农作物秸秆量大约为3.8Gt.一种传统而广泛的秸秆管理方式
2、就是将其原地直接燃烧或搬移他处做燃料,这不仅导致空气污染、养分流失,并且也会威胁人类健康。Haefele等提出将不完全燃烧炭化的稻草和烧焦的稻草混合添加到稻田土壤里,与野外露天燃烧相比,这种处理措施具有燃烧经过可产生可利用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土壤养分流失等众多优势。据估算,2018年中国作物秸秆产量约8.07亿Mg,华而不实31%的作物秸秆搁置在农田,31%的作物秸秆被家畜食用,仅仅有19%的作物秸秆用于产生生物能。近来生物质炭的农业利用越来越遭到国内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有限的秸秆资源,选择将秸秆直接施入土壤中,还是将其转变为生物质炭再施入土壤中,施入后对土壤碳库组分有何影响,何种措
3、施更有利土壤固碳,尚缺乏深切进入研究。团圆体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储存场所,其分组方式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土壤有机碳组分研究中。当前秸秆施入对土壤团圆体有机碳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团圆体有机碳的影响还鲜见报道。为此,本文利用 13C技术,比照研究稻草及其制备的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团圆体有机碳的影响,为深切进入认识和评价生物质炭在土壤碳循环中的作用和奉献提供科学根据。材料与方式方法供试材料供试土壤采自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甘蔗实验地。土壤为普通红壤,连续种植甘蔗多年,土壤有机碳含量为8.28gkg-1、 13C值为-22.49 、pH5.65.采集的新鲜土壤样品去除植物残体和碎屑,过4mm
4、筛备用。 生物质炭制备方式方法参照文献。将13C标记的稻草过1mm筛置于烘箱中,70烘至恒重,冷却后准确称取23g秸秆于坩埚中,用坩埚盖盖好放入马弗炉中,关闭炉门,到达预设的温度时开场计时燃烧2h,之后打开炉门,将坩锅移至炉口处冷却至200左右,移入枯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准确称重。热解温度分别设定为250B250和350B350,每个处理重复15次,样品制备完毕后备用。供试稻草R和生物质炭B250和B350的基本性质见表1. 培养方式方法以不加稻草或生物质炭的土壤作为对照,向土壤中分别添加稻草和生物质炭均过1mm筛,实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土壤CK、土壤+稻草SR、土壤+B250SB250、土壤
5、+B350SB350,每个处理重复4次。详细步骤如下,将稻草或生物质炭与新鲜土样相当于烘干土50g混合均匀,稻草添加量为1.00g,生物质炭添加量为1.00g稻草在250和350下热解的质量剩余量,分别为0.52g和0.34g,然后装入玻璃瓶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112d.培养经过中定期补充水分,保持土壤持水量WHC为60%.培养结束后,取出土壤样品,用于团圆体分组。 土壤团圆体采用干筛法。利用筛分仪EML200digitalplusT,德国将土壤全土分成大团圆体2502000 m、中团圆体50250 m和微团圆体 50 m,分级后将2502000 m和50250 m粒级的团圆
6、体研磨过0.149mm,以供测定有机碳含量和同位素丰度。 分析方式方法土壤有机碳、稻草和生物质炭的碳含量采用元素分析仪ElementarVarioELIII,Elementar,德国测定;土壤pH水土比2.51采用电位法测定;样品 13C值采用同位素比质谱分析仪MAT253,ThermoFisher,德国测定;稻草和生物质炭的化学构造采用13C-NMR核磁共振仪Bruker200,德国测定。 数据处理分析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分析,用SPSS16.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检验,显着性水平为p 0.05. 结果土壤团圆体有机碳同位素丰度变化与CK处理相比,稻草处理SR和生物质炭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