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观与教育管理伦理问题探究,教育教学管理论文.docx
《“知行合一”观与教育管理伦理问题探究,教育教学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行合一”观与教育管理伦理问题探究,教育教学管理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知行合一观与教育管理伦理问题探究,教育教学管理论文从本质上讲,管理活动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而伦理关注的焦点恰恰也就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标准或者准则。因而,管理与伦理之间历来存在严密的关系。然而,在教育管理领域,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伦理思想一直处于被忽视状态。事实上, 教育管理基于不同的 重要教育 价值,以价值为基础的、伦理和道德性的教育管理具体表现出在广泛的教育领导中 1.同时,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具备了很多重要的伦理道德思想,这些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难得珍贵财富。 华而不实, 知行合一 观以其伦理思想的合理内核或明或暗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管理活动。
2、因而,本文拟就 知行合一 观影响下的教育管理伦理问题进行相应的讨论。 一、教育管理伦理与 知行合一 观的基本内涵 一 教育管理伦理 早在古希腊时期,伦理主要是被释为 风俗 习惯 道德 品质 等方面的内容。换言之,伦理表示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而关于伦理道德的本质,中外的思想家却较为一致地以为是一种 从善 或 向善 的品质或意志。由此,教育管理伦理就是教育管理活动中牵涉的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或规范。换句话讲,教育管理伦理就是指 教育管理制度、管理关系、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的基本伦理规范与道德意义 2.它以研究和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的道德难
3、题为目的,牵涉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哲学、伦理学等学科范畴。 二 知行合一 观的基本内涵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知行关系是一对非常重要的关系。历代思想家、哲学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与探寻求索。 像孔子、孟子、朱熹等,问题主要集中在知与行的先后、知与行的高低、知与行的难易等层面。而王阳明知行合一观是对传统知行关系的一种超越。在他看来, 知 主要指的是良知,并非一般意义上解释的知识、见闻等。 行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人心里的思想或意念活动,二是指道德实践活动。 合 指的是 同 即知行统一,知行结合的意思。 一 指的是最高层次的 良知 ,就是王阳明所提倡的 心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 知行合一
4、 的内涵能够概括为三个方面: 其一,在道德实践中,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一体; 其二,知与行不分先后,知就应行,行就应知,有知才有行,有行才有知; 其三,知行合一应成为人的内在的自然表现,不是由外在气力所推动的。换言之, 知行合一 的本质就是 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合一,行中有知,知中有行, 知行一体 ,二者 知行并进 ,同进同退,没有先后之分 3. 二、现行教育管理活动中 知行合一 伦理观的实践 就 知行合一 伦理观而言,现行的教育管理活动中,知行不一现象仍大量存在,这表示清楚我们国家当下教育管理活动中伦理观严重缺位。 一 教育管理人员的 知而不行 从现实来看,教育管理者就管理活动中的某一事件往往
5、能够清楚明晰地做出科学的价值判定,但这种价值判定仅仅停留于理念层次,并未落实到实践行为中。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 知而不行 .如,在老师的课程教学管理中,知行合一就是应认识到管理是为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要以人为本,简约而行,并在 行 中根据 知 的理念贯彻执行。然而,大多数管理者往往知行脱节,不考虑老师工作的便捷性,致使诸多老师感觉到管理的束缚,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因而,从知行合一的伦理视角来看,教育管理者应当以人为本,时刻以老师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并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到位。换言之,教育管理者中的 知而不行 便是王阳明所批判的 茫茫荡荡悬空去思考,全不肯着实躬行 的真实写照。 二
6、 教育管理人员的 行而不知 知而不行是讲空话,行而不知是非真心而行。尽管从实际效果来看,行而不知无论怎样是更好些,毕竟他们在实际的管理中,履行了应有的管理职能。但从深层次分析来看,行而不知危害也不浅。一方面,既然这种不知之行并非出自真心,其行就未必是真善。由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善念引领的行,容易偏差,即所谓阳明先生所言的 全不解思维省察,也只是冥行妄行 4.另一方面,没有 知 来统领 行 ,所谓的 行 只是一种短暂性行为。由于,在不 知 的情况下出现的 行 必定是在外在强迫气力推动下的 行 ,非因 知 而催发的真正意义上的 行 ,一旦这种外在气力消失, 行 也便减少或消失。除此之外,不知
7、之行还存在另一种消极影响,即若频繁施行不知之行,教育管理人员也会对此产生抗拒和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对于真正的管理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 教育管理人员的 知行相悖 知行相悖 主要指的是教育管理人员在思想与理念上存在着正确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思想,但在实际的管理行为中,却出现违犯科学管理思想与理念的现象,造成了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冲突。纵观当下我们国家教育管理实践活动, 知行相悖 现象大量存在。诸如, 拍脑袋 ,人治代替法治,民主行为的虚化,形式主义等现象。如,在教育管理中的人际沟通环节,管理者在思想上基本都接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良好沟通的重要价值,并以为管理者应当放下管理上的僵化的 科层 理念
8、,以平等的身份与被管理者实现良性对话。但在真实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却往往将这些思想与观念抛之脑后,以行政长官的身份出现,以个人利益、爱好为中心,彰显严格的等级化、科层制行为。结果自然无法做到真正的沟通与沟通,管理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 知行不一 教育管理伦理现象的构成原因分析 一 传统 知行二元论 惯性的影响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一块不可或缺的内容或体系,并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历代哲学家对知行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争论不休,主要表现为 知行先后,知行高低,知行难易等论争 5.尤其是南宋朱熹的知行关系论,提出了所谓的三原则: 知行相依,知先行后,以行为重 6.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