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肖复兴散文.docx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肖复兴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肖复兴散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散文专题训练-肖复兴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舞者与花椒木手杖肖复兴一进天坛北门,东侧高台上,几排白杨树下,有一片开阔的空地。这是老北京人健身的专属之地。每天下午两点以后,有个人会提着录音机来到这里,放响悠扬的舞曲,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随着舞曲翩翩起舞,都是三步或四步的交际舞。一般到三点左右,人最多,是高潮时分。这有些像乡间舞会,在晒麦场或打谷场上,踢踏着欢快的舞步,漾起脚下的灰尘,音乐声袅袅地飞进云间和炊烟里。这里的交际舞,和豪华舞厅里的不同。舞者如同山间流淌的溪水中的鱼不是舞厅里那些衣着华美的俊男靓女,那是精致鱼缸里的龙睛金鱼。这里的舞者水平参差不齐。跳得差的,穿着一般都不讲究
2、,他们把跳舞当作锻炼。跳得好的,可不这么想,他们的一招一式都像模像样,把它当作艺术对待。他们都会特意穿着漂亮的衣服,手搭肩、斜歪头的笔挺姿势,更让人感到有几分专业舞者的范儿。来这里跳舞的,大多是老年人。满脸的皱纹和满头的白发,是任何漂亮的服装都遮掩不住的,映衬之下反而更加醒目。但是,在这里跳舞带给人以快乐,由此蔓延出的交流更是驱散了老年人的孤独寂寞,这是年轻人的舞会、豪华舞厅中的舞会所不能及的。那天下午天色阴沉,但依然挡不住这些人如约而至,舞曲依旧悠悠荡漾在白杨树下,人们款款动情而有些忘我。我看到其中有一对舞者,年龄六十多,在这里不算是岁数大的。引我注意的是,男的步子有些呆滞,几乎是一小步一小
3、步蹭着地皮,小心翼翼地在挪。女的是随梆唱影就合着他的步子,一点点蹭着向前。说是向前,因为步子实在太小,其实是原地转磨一样打着转转。我看清了,男的洁白的衬衫塞进裤腰里,外套一件砖红色西式马甲,颇为鲜艳;女的黑色高领束腰毛衣,黑色阔腿曳地长裤,黑精灵一般一身黑。两人的头发都是新染的,黑亮如漆,一丝不苟。别看动作迟缓,衣着却笔挺讲究。我还看到,他们手的姿势很是特别,女的右手在胸前紧紧握住男的一只手,左手则拐向自己的身后,紧紧地握着男的伸到她后背的另一只手。这样的姿势,在所有的舞姿中绝无仅有,对于女的来说难度很大。男的像是中风后有些偏瘫,她是担心他跌倒。显然,她希望舞蹈有助于他恢复身体,更可能是帮助他
4、回忆曾经美好的年月。他们紧紧地贴在一起,女的手更是紧紧地抓住男的手,仿佛只要一松手,男的就会像一片叶子被风吹走。刚准备过去询问他们几句,一位老人拉着手杖,颤巍巍地向我走过来,我赶紧折过身子迎向老人。其实是我的错觉,老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我,他只是独自一人随着舞曲在慢慢地踱步。他没有任何的舞姿,只是让手杖帮助他敲打着节奏,自己跟着手杖,踩着舞步的步点儿。手杖,成了他的舞伴。我走到老人的身边,发现他的手杖非常特别,是用一根粗粗的树枝或树干做成的。手杖上布满一个个突出的疤节,如同密密麻麻的老年斑和突兀的骨节。老人告诉我,这是花椒木。我知道花椒木质地坚硬,而且有药用价值,特别适合老人用。手杖上涂抹了一层
5、绿漆,只不过年头久,漆色脱落很多。老人告诉我,花椒木是自家院子里种的,截下一节粗细适合做手杖的,然后抹上油,涂上漆,为的是不让它开裂。他又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他自己干的,自己给自己找伴儿!老人八十四了,我赞他耳不聋,眼不花,还能跳舞,身子骨儿这么硬朗。他大笑:“跳什么舞呀,就是每天到这里来瞎扭扭!”回家的路上,我的眼前总晃动着那根花椒木手杖和那对男女原地打转的舞步。忽然想起匈牙利的音乐家巴托克。巴托克晚年患有白血病,到美国的佛蒙特养病,他的妻子给他买了一根酸苹果木手杖,可以帮助他支撑病歪歪的身子,他的身子已经瘦骨嶙峋,如枯枝上的残叶,在风中瑟瑟发抖,不知哪一阵风吹过就会从枝头飘落。有一天,巴托
6、克拄着这根酸苹果木手杖到住所前的林中散步,看到一排白桦树倒卧在地,已经枯死多年。他忽然发现,一棵枯树桩的侧面,布满了一个个半圆形的小孔,每个小孔之间的间距像是用尺子量出来似的,每个小孔里面都有一株淡绿色的嫩芽探出头来,摇曳着,在一片昏暗与枯萎中,是那样的清新明快。这个发现让巴托克暂时忘却了病痛。他扔下手杖,蹲下身来,用双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一株株嫩芽,喊妻子来看。他用手指敲打着那些小孔,嘴里发出“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的节奏来。他兴奋地告诉妻子,是啄木鸟呀,那些小孔是啄木鸟啄出来的,才会这样的整齐,树倒下了,死了,但那些小孔还在,嫩芽就长出来了,死树就又有了生机,生命有了新的轮回。巴托克在晚年谱写了
7、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那天籁一般的“虔诚的柔板”中,就运用了“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的节奏。那是啄木鸟啄木的节奏,是木管吹出的节奏,也是酸苹果木手杖和花椒木手杖敲打在地上的节奏、年迈的舞者脚下的节奏,那是生命的节奏。(有删节)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把天坛北门舞会与乡间舞会、豪华舞厅里的舞会作比较,又将舞者比作山间溪水中的鱼,表明文章定位为写一般人。B文章写参加天坛北门舞会的舞者,有穿着不讲究的,跳得差,有穿着讲究的,跳得好,以此表明他们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C文章写偏瘫老人这一对舞者时,逼真细致地描写了他们的服饰、动作等,这不仅再现了他
8、们的舞蹈,还表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D文章结尾段,和上文内容紧密呼应,强调了“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这一节奏,点明这是“生命的节奏”,突出主旨。2文章开篇为什么写天坛北门平时跳舞的情况?请谈谈你的看法。3文章颇有意蕴,请结合文中写匈牙利音乐家巴托克的内容对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京城花事肖复兴过去,老北京有个顺口溜: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法源寺的丁香。意思说,开春赏花,不能不去这四座古老的寺庙,那里有京城春花的代表。那时候,到那里赏花,就跟现在年轻人买东西要到专卖店里一样,是老北京人的讲究。可以看出,老北京人赏花,要连带出北京自己悠久又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
9、味儿来,每一种花要有一座古寺依托,方才剑鞘相合,相得益彰。崇效寺的牡丹,以种植的面积铺展成片而令人赏心悦目。当然,那里的绿牡丹更是名噪京城,因为那时候开绿色花瓣的牡丹,满北京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花之寺的海棠,在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凌叔华的笔下有过描述,她特意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花之寺。天宁寺的芍药,和寺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不过,法源寺的丁香,应该更有名一些,清诗形容那里的壮观:“杰阁丁香四照中,绿阴千丈拥琳宫。”说丁香千丈之长是夸张,但簇拥在法源寺的一片丁香花海,为京城难见的景观,是吸引人们来的主要原因。有意思的是,这四座古寺都在宣南,应该说和那时候宣南居住的众多文化人相关。花以人名,人传花名,文
10、人的笔,让这里的花代代相传,这四座古寺的花事,便成为了宣南文化的一部分。这四座古寺的花事繁盛,一直延续到民国。从文字记载来看,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泰戈尔访问北京时的重要活动,一个是和梅兰芳在开明剧院赏京戏,一个便是和徐志摩到法源寺里看丁香。读张中行先生的文章,知道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还能看得到崇效寺施“大肥”而开得茂盛的牡丹。如今,这四座古寺,仅存天宁和法源两寺。近些年,法源寺补种大片丁香,重现当年的胜景,并办有丁香诗会,聊补古寺花事的遗憾。丁香盛开的时候,法源寺花香四溢,人流如鲫。崇效寺的牡丹,在解放初期,都移植到了中山公园。我小时候,开春时节,哪儿都不去,家长得花5分钱买一张门票,带我到中山
11、公园看牡丹。如今,哪个公园里都有牡丹,但我敢说哪一处也没有中山公园的牡丹出自名门,且年头最为久远中山公园的牡丹才真正是国色天香。这几年,中山公园引进郁金香,在我看来,再花姿别样的郁金香,也盖不过风采绰约的牡丹,因为这儿的牡丹都曾经摇曳在历史的风中。当然,老北京寺庙里的花,可赏的并不仅局限上述四家。早春赏玉兰,就有大觉寺和潭柘寺。大觉寺的玉兰是明朝的,历史之久,为京城之首;潭柘寺的玉兰一株双色,号称“二乔”,花和美人一体,引人遐想。但那里毕竟在很远的郊外了,上述四家古寺却都是在今天的城中心附近。就近赏花,便于一般平民,再美若天仙且富贵骄奢的花,在这时候都要表现得亲民一些,如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12、寻常百姓家一样,成为京城花事的一大特色。所以,如今慕名前往大觉潭柘二寺看玉兰的人不少,但更多的人还是到颐和园看玉澜堂的玉兰。前两天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看到太庙大门外两株高大的玉兰,不像别处玉兰,只是在瘦削的干枝上开几朵料峭的花朵,而是花开满树,一朵压一朵,密不透风,盖住了几乎所有的枝条和树干,像是涌来千军万马,陡然擎起一树洁白的大旗在迎风招展。心想,这两株玉兰的年头也不小了,看玉兰,到这里更近,人也少,格外清静,花和人便各得其所,相看两不厌,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老北京的花,除了寺庙,还开在自家的院落里。有花可种、可赏的,是居住在那种典型四合院里的人家。一般四合院,春天种海棠和紫藤的居多。在当年的
13、老北京,海柏胡同朱彝尊的古藤书屋、杨梅竹斜街梁诗正(他当时任吏部尚书)的清勤堂、虎坊桥纪晓岚的阅微草堂,这三家的紫藤最为出名,据说这三家的紫藤都为主人当时亲手种植。“藤花红满檐”“满架藤阴史局中”“庭前十丈藤萝花”,分别是写给这三家的紫藤花的,也是后人们遥想当年藤花如锦的凭证。前些年,我分别造访过这三处,古藤书屋正被拆得七零八落,清勤堂的院落虽然破败却还健在,阅微草堂则被装点一新,成为了晋阳饭店。如今,因两广大街扩道,阅微草堂大门被拆,本来藏在院子里的紫藤亮相在大街上,一架紫色花瓣翩翩欲飞,成为了一街的盛景。杨梅竹斜街正在改造,清勤堂肯定会被整修,只是不知道会不会补种一株紫藤,再现“满架藤阴史
14、局中”的繁盛。春末时分,蔷薇谢去,荼蘼开罢,紫藤是春天最后的使者了。它的花期比较长,花开之余,用花做的藤萝饼,是老北京人的时令食品。如今,老四合院里的藤萝少见了,但藤萝饼在遍布京城的稻香村分店里,都可以买到。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段中,“剑鞘相合”形容每种花都与它依托的古寺彼此相得益彰。B第段中,“别无分店”意在强调只有在崇效寺才能观赏到绿瓣牡丹。C第段中,“人流如鲫”比喻来法源寺赏花的人四处游荡、欢声笑语。D第段中,“引人遐思”指双色玉兰之名引发对美人、历史等的联想。5每年春天,老北京人在各种花事活动中有哪些讲究?请梳理全文并简要概括。6老北京四座古寺的花事
15、当年繁盛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黄昏时分肖复兴旧时京城,黄昏时分,即使普通平民院落,屋顶上的鱼鳞瓦铺展连成一片,如同海浪翻涌,平铺天边,是只有北京见得到的风景。各家开始做晚饭了,即便都是简陋的煤球或蜂窝煤炉子,炊烟袅袅中,有千篇一律的葱花炝锅的香味缭绕,也是分外让人怀想的。那个时候,我和我的一位女同学,从我家小屋出来,便是在这样的炊烟袅袅和炝锅的葱花香味中,以及街坊们好奇的眼光中,穿过深深的大院,走到老街深巷里,一直往西走,走到前门大街,过御河桥,往东一拐,来到22路公交车总站的站台前。它的一边是北京老火车站,一边是前门的箭楼。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芒
16、,正从西边的天空中泼洒过来,洒在前门的箭楼上,金光流泻。雨燕归巢,一群群墨点一样在金光中飞舞,点染成一幅点彩画面。我们是同住在一条老街上的发小儿,读高中,为了能够住校,她考上了北航附中。几乎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她都来我家找我复习功课和聊天,黄昏时分,我送她到前门,乘坐22路公交车回学校。每个星期天如此,从高一一直到高三毕业。前门箭楼前的黄昏,涂抹着我们15岁到18岁青春灿烂的背景。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北大荒,在七星河南岸荒原靠西头的二队,生活了整整六年。一望无际的荒原,荒草萋萋,无遮无拦,一直连到遥远的地平线。我们开垦出来的地号,都在东边,按理说,每天收工都要往西走,回队上吃晚饭。正是黄昏,一天晚
17、霞如锦,夕阳横在眼前,在荒原上应该格外醒目。奇怪的是,我竟然一次都没有注意到黄昏的情景。也是,干了一天的活,如果赶上豆收,一人一条垄,八里地长,弯着腰一直往东割,割到头,已经累得跟孙子一样,再好看的黄昏风景,也没心思看了。六年后的早春二月,我离开北大荒,回北京当老师。中学同学秋子,赶着一辆老牛车,从二队送我到场部,准备明天一早乘车到福利屯火车站回北京。老牛破车,走得很慢,走到半路,天已黄昏,忽然回过头往西张望,想再看看生活了六年的二队。二队家家户户炊烟四起,淡淡的白烟,活了似的,精灵一般,袅袅地游弋着。西边,晚霞如火,夕阳如一盏硕大无比的橙红色大灯笼,悬挂在我头顶,然后像大幕一样缓缓地垂落。我
18、从来没有见过夕阳居然可以这样巨大,大得像神话中出现的一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我真的有些惊讶,一句话说不出来。秋子见多不怪,头都没有回,只是默默地赶着马车。黄昏,这样的壮观;忙碌了一天,夕阳谢幕时,这样的从容,让半个天空伴随它一起辉煌无比,和即将到来的夜晚交接班。岁月如流,人生如流。无数个日出日落,构成了逝者如斯的岁月与人生。前年到美国看孩子,一眨眼似的,我的孩子都有了孩子,少年和青春,轮回在儿子和孙子的身上。每天接送小孙子上学放学,将孩子送到家门前不远的路口,等候校车。黄昏的时候,眺望远方,盼望着黄色的校车,从树木掩映的小路上,像一朵橙黄色的云朵一样蜿蜒飘来。校车出现的前方在西边
19、,茂密的树木遮挡住天空,看不见夕阳垂落。正是晚秋时节,有几株加拿大红枫,高大参天,看不见夕阳,却看得见夕阳的光芒打在树上,让本来就红彤彤的枫叶,更加鲜红,如同燃烧起一树树腾腾向上直蹿的火焰,映彻得天空一派辉煌。如果没有蔓延全球的疫情,今年这时候,我可能还会在那个路口守候孩子放学,看到夕阳燃烧加拿大红枫的情景。因为不是送别,不是分手,而是守候,有了期待,有了盼望,灿烂的黄昏,显得更加灿烂,而且,多了一份温情。前两天,偶然又听到美国老牌民谣歌手安拉唱的一曲英文老歌黄昏,不由自主联想起这几个难忘的黄昏。安拉的黄昏,唱的是失恋,伤怀悼时,感叹余音袅袅在耳,却昨是而今非。这只是这首老民谣唱的黄昏,和我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