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问题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环境问题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环境问题对策马木合曼散(2012环境工程)摘要:城市化的发展使我们社会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工业和经济的增长变得更为便利和快捷。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就城市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一些论述。关键词:城市化;环境问题;对策1引言城市是人类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是加工物质、提供信息的高效场所。当前,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突飞猛进,城市人口激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与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休戚相关。因此,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对正确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配置规划
2、,有效调整城市职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城市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1 国外研究现状Juhani2认为,城市发展与工业集聚是芬兰南部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John3指出,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对巴西亚马孙平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Larry A. Swatuk 和Dianne Rahm4认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南非博茨瓦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1.2 国内研究现状刘庄5等对江苏省的生态环境整体及各个不同侧面质量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评价;方创琳6等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的生态效应进行流量探讨和规律分析;凌亢等
3、7和吴玉萍等8分别对南京和北京的城市经济发展与“三废”排放的关系进行了验证; 范金9和刘耀彬10分别对我国大中城市的SO2,CO2,TSP 等关键生态环境要素随城市经济发展变化也进行了比较。2 城市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2.1空气污染加剧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各城市主要燃煤量在整个能源结构中一般占80%以上,很多已经超过90%。煤含硫和灰份较高,许多都没有经过脱硫处理,直接燃烧,加之城市居民家庭小炉灶直接低空排放,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迅速的城市化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式严峻。2.2水污染严
4、重和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水环境恶化状况也相当严重,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将成为我国城市在21世纪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2.2.1水污染严重城市水污染主要由工厂排水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造成的,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7%,有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目前我国每日排放的废污水量约1亿多吨,这些污水有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河段受到污染;同时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城市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废污水排入流经城市的河流,使径流水质恶化。2.2.2水资源严重短缺由于城市增长快,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用水集中、量大、增长快,因此缺水现象首先反映到城
5、市。在我国目前66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以上,重点缺水城市108座,严重缺水城市50多座,如辽宁省的城市每天缺水8.5105吨,每年因缺水而影响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2.3固体废物排放量大,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猛增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大幅度上涨。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城市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年产量已超过5亿多吨,并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综合利用和处置率非常低,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大多直接堆放在城市郊外,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以上,占地5万余公顷,形成了垃圾围城的恶劣情况,影响
6、城市景观,污染了城市的水源和空气,孳生着各种传染病菌,同时又潜伏着资源危机。2.4城市噪声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噪声已成为城市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城市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和建筑工地。目前我国约70%的城市人口遭受到高噪声的影响,在70个有监测的城市中只有60%的主要城市达标,而一般城市只有33%达到噪声控制标准。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70分贝,社会生活噪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大量的统计研究表明,长期处在高噪音中的人,容易造成精神紧张、耳聋等疾病,影响人们身心健康。2.5天然植被减少,城市绿地覆盖率低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
7、要组成部分,它由城郊农田、城郊天然植被和市区园林绿地等三部分组成,对促进城市生产的发展和保证居民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城市发展建设,自然环境被开发利用建设工厂、住宅、道路、广场、果园、菜地等,自然环境中的植被被不断地砍伐、清除,代之以稠密的人口、建筑物,城市绿地的多种环境功能正在逐步丧失,已经成为尖锐的环境问题。2.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排水设施落后。首先,我国目前有50%城市没有排水管网,现有设施1/3老化;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率低;有1/4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左右。其次,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没
8、有着落,虽然在有些城市已开始向单位和居民收取污水处理费,但所收的费用远不能维持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此外,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实际情况亦很不乐观,由于技术的原因,很多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还处于实验阶段,时断时开,运行不稳定,处理率极低。2.7大量耕地被占用城市的发展使大量耕地丧失,50年代以来,全国由于城市用地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48万亩,1981年1985年,全国每年减少约100万亩。90年代以后,全国每年减少约500万亩。2.8城市通风廊道没有,热岛效应严重大多数城市在建设中缺少总体规划,没有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充分考虑空气的流动性、散热性,城市通风廊道没有或建设不好,空气流动缓慢,污染的气体不能及时排掉
9、,热量散发缓慢,造成热岛效应。3解决对策目前,入世使我国城市环境面临机遇与挑战。今后一段时期,应该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策略,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提出对策如下:(1)确立新的我国城市的环境战略和目标规划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要求,全国城市分布特征、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和因地理条件带来城市环境条件和环境要求的差异,综合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确立按层次分类的城市发展的环境战略,指导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新的城市发展环境战略,制定不同类别城市发展环境目标规划,用于修订和完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和相应的
10、对策和措施,确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行动,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城市结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合理开发中等城市,积极并加快发展小城市。(3)制定严格的城市规划和科学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依法实施;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在城市发展;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改变落后的城市能源和资源利用方式。(4)积极筹资,加强和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控制水体污染的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和完善城市供排水系统,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步伐。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箱式收集、密封清运;建立家庭和社区分类收集体系,实行分类处理、回
11、收利用;建设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市政道路建设,提高道路运行能力;适度发展立体交通,实现街巷路面硬化。对城市进行生态重建(EcologicalRebuilding),推行以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和恢复野生生物的生境,加强旧城、城市废弃土地的生态恢复,建设立体绿化示范工程,增加城市绿地面积。(5)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强制性监管,限制小汽车数量,完善并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开发利用电能、磁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逐步取代汽油。(6)积极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推广国外新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推行集中供热,普及型煤,积极开发燃气和清洁能源技术,重点解决烟
12、尘污染。研究推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使生活垃圾资源化。推行节水和污水治理技术,使废水资源化。研究和推行城市绿化技术,增加绿地覆盖率。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控制污染产生,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标。研究提高城市工业污染防治和基础设施水平的科学技术,保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雄厚的技术能力和较高科学水平。(7)建立健全城市环境法规,适时地推出城市环境法和有关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试行城市环境审计制度,制定强制性的环境管理规定和措施,实施依法管理和保护。(8)制定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参与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9)提高全体人民的环境意识,积极加强公众参与;让公众更加了解
13、环境法律的要求和自己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应取得的环境权益;公众监督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行为,运用法律制止城市环境的恶化。3建议(1)建议国家出台强制性政策,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建立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形成城市环境保护投资主渠道,从而加大城市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投入力度。(2)积极开辟城市污染治理资金来源,如发行环保福利彩票、开征居民生活污水治理费和城市污染税等,形成稳固的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资金融资渠道。(3)研究和适时推出城市环境税法,提出城市的企业法人和全体居民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义务和享受的环境权利。4参考文献1 叶亚平,刘鲁君.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20
14、00,13(3): 33-36.2 Juhani Virkanen.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metal deposition in the bay of Toolonlahti,Southern Finland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1998,36(9):729 - 738.3 John O. Browder. The urban-rural interface:Urbanization and tropical forest cover changeJ. Urban Ecosystem,2002,6(1- 2):21-41.4
15、Larry A. Swatuk and Dianne Rahm, Integrating policy,disintegrating practice: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BotswanaJ.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Parts A/B/C,2004,29(15- 18):1357-1364.5刘庄,谢志仁,沈畏寿提高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水平的新思路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 ( 2) : 163-1686方创琳,黄金川,步伟娜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的理论探讨J干旱区地理, 2004,27( 1) : 1-77 凌亢,王浣尘,刘涛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统计研究J统计研究, 2001( 10) : 46-528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 21( 2) :239-2469 范金,胡汉辉 环境Kuznets曲线研究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 32( 6) : 944-95110 刘耀彬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7( 8) : 123-1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