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组模型》PPT课件.ppt
《《发电机组模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机组模型》PPT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发电机组的动态数学模型发电机组的动态数学模型以引进型300MW亚临界参数、中间再热、强迫循环、燃煤汽包炉、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为例建模时,一般将发电机组划分为如下几个大系统:n n锅炉系统n n汽轮机系统n n发电机和电气系统n n监视和控制系统3.1 锅炉系统的数学模型锅炉系统的数学模型3.2 汽轮机系统的数学模型汽轮机系统的数学模型3.3 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发电机的数学模型3.4 容积的数学模型容积的数学模型3.5 风机和泵的数学模型风机和泵的数学模型3.6 流体回路的数学模型流体回路的数学模型3.7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1 锅炉系统的数学模型锅炉系统的数学模型
2、3.1.1 3.1.1 锅炉烟气侧的动态数学模型锅炉烟气侧的动态数学模型n n为了简化建模过程,一般将锅炉本体划分为几个为了简化建模过程,一般将锅炉本体划分为几个为了简化建模过程,一般将锅炉本体划分为几个为了简化建模过程,一般将锅炉本体划分为几个有固定边界的容积(区段)。有固定边界的容积(区段)。有固定边界的容积(区段)。有固定边界的容积(区段)。n n这些区段的长度和容积不一定相等,合理的划分这些区段的长度和容积不一定相等,合理的划分这些区段的长度和容积不一定相等,合理的划分这些区段的长度和容积不一定相等,合理的划分要依据锅炉的几何尺寸、介质类型、各段过热器要依据锅炉的几何尺寸、介质类型、各
3、段过热器要依据锅炉的几何尺寸、介质类型、各段过热器要依据锅炉的几何尺寸、介质类型、各段过热器之间的喷水减温等。之间的喷水减温等。之间的喷水减温等。之间的喷水减温等。n n把每个区段看作一个热交换器,作为建立模型的把每个区段看作一个热交换器,作为建立模型的把每个区段看作一个热交换器,作为建立模型的把每个区段看作一个热交换器,作为建立模型的一个基本环节,对每个环节建立质量、动量、能一个基本环节,对每个环节建立质量、动量、能一个基本环节,对每个环节建立质量、动量、能一个基本环节,对每个环节建立质量、动量、能量平衡方程、状态方程、传热方程。量平衡方程、状态方程、传热方程。量平衡方程、状态方程、传热方程
4、。量平衡方程、状态方程、传热方程。n n沿烟气流动方向,将各个环节串联构成整个锅炉沿烟气流动方向,将各个环节串联构成整个锅炉沿烟气流动方向,将各个环节串联构成整个锅炉沿烟气流动方向,将各个环节串联构成整个锅炉的烟气通道的数学模型。的烟气通道的数学模型。的烟气通道的数学模型。的烟气通道的数学模型。如:将锅炉本体划分为十个区段:(1)下部炉膛;(2)上部炉膛;(3)墙式辐射再热器;(4)隔离屏式过热器和后屏过热器;(5)屏式再热器和尾部再热器;(6)尾部过热器;(7)对流过热区;(8)低温水平过热器;(9)省煤器;(10)汽包。1、单位时间内进入炉膛的热量模型、单位时间内进入炉膛的热量模型(3-1
5、)式中:Qi(heat)单位时间内进入炉膛i区的热量(J/s);炉膛燃烧效率;B单位时间内进入炉膛的燃料量(kg/s);q燃料应用基的低位热值(J/kg);Ca进入炉膛内空气的质量比热J/(kg);Fa单位时间内进入炉膛的空气量(kg/s);ta进入炉膛空气的温度()。2、炉内烟气放热和传热模型、炉内烟气放热和传热模型n n炉内烟气向金属管壁的传热包括辐射和对流两种传热。炉内烟气向金属管壁的传热包括辐射和对流两种传热。又由于在锅炉启动和停机过程中,金属热惯性对传热又由于在锅炉启动和停机过程中,金属热惯性对传热有很大影响,因而应考虑两级传热。第一级是烟气到有很大影响,因而应考虑两级传热。第一级是
6、烟气到金属壁的传热。第二级是金属到管内流体工质的传热。金属壁的传热。第二级是金属到管内流体工质的传热。(1)烟气向管壁金属的放热方程为:)烟气向管壁金属的放热方程为:(3-2)式中:第i区烟气向金属管壁单位面积的放热(J/m2);第i区烟气向金属管壁单位面积的辐射放热(J/m2);第i区烟气向金属管壁单位面积的对流传热(J/m2)。其中:式中:Kr辐射放热系数;Tiga第i区烟气平均热力学温度(K);Tima第i区金属平均热力学温度(K)。(3-3)式中:Kc对流放热系数;Fg烟气流量(kg/s);n指数,顺列管束n=0.65,错列管束n=0.60;Tgf烟气表面温度(K),Tgf=(Tiga
7、+Tima)/2;Fhf湿度校正系数(%)。(3-4)在炉膛内由于对流放热比辐射放热小得多,故可忽略,烟气向管壁金属的放热方程变为:(3-5)(2)金属向流体工质的传热方程为:)金属向流体工质的传热方程为:(3-6)式中:Kmf放热系数;Ff 工质质量流量(kg/s);Fpp工质物理特性因数,与工质比热、密度 和电导度有关;Tima第i区金属平均热力学温度(K)。Tfa工质平均温度(K)。单位面积金属管壁向管内工质的传热(J/m2);(3)管壁平均金属温度)管壁平均金属温度:管壁金属的热平衡方程为:管壁金属的热平衡方程为:(3-7)式中:Mm单位长度管壁金属质量(kg/m);Cpm金属比热J/
8、(kg);tima第i区管壁金属平均温度(),根据欧拉算法可得tima:(3-8)式中:;上次计算的i区金属平均温度值()3、炉内烟气质量平衡方程、炉内烟气质量平衡方程n n炉内第炉内第i i区烟气的质量平衡方程为:区烟气的质量平衡方程为:(3-9)对下部炉膛和上部炉膛两个区来说,对炉内其它区,则无燃料量进入该区。根据欧拉算法:(3-10)式中:上次计算的i区的烟气质量(kg);此次计算的i区的烟气质量(kg);进入i区的烟气总质量流量(kg/s);流出i区的烟气总质量流量(kg/s)。4、炉内烟气能量平衡方程、炉内烟气能量平衡方程炉内i区烟气能量平衡方程为:(3-11)式中:i区烟气比焓(J
9、/kg);进入i区烟气比焓(J/kg);流出i区烟气比焓(J/kg);单位时间内进入炉膛i区的热量(J/s),对非炉膛区:单位时间内烟气向金属传热(J/s);损失热(J/s),;环境热损失系数J/(s);环境温度()。i区烟气总热量:(3-12)5、炉内、炉内i区烟气平均温度区烟气平均温度(3-13)式中:i区总能量(J);烟气比热J/(kg)。6、炉内、炉内i区烟气压力区烟气压力(3-14)式中:i区烟气入口压力(Pa);i区烟气出口压力(Pa);烟气阻力系数;i区烟气密度(kg/m3);烟气容积流量(m3/s)。n n锅炉工质侧单相区锅炉工质侧单相区指的是在其区段指的是在其区段内只有一种介
10、质,即水或蒸汽。内只有一种介质,即水或蒸汽。n n单相区段包括:省煤器、再热器和过热单相区段包括:省煤器、再热器和过热器。通过建立质量、能量、动量平衡方器。通过建立质量、能量、动量平衡方程,以及状态方程获得单相区平均流体程,以及状态方程获得单相区平均流体特性。特性。n n单相区的动态数学模型如下:单相区的动态数学模型如下:3.1.2 3.1.2 锅炉工质侧单相区的动态数学模型锅炉工质侧单相区的动态数学模型1、质量平衡方程、质量平衡方程(3-15)式中:此次计算的i区工质质量(kg);上次计算的i区工质质量(kg);进入i区的工质流量(kg/s);流出i区的工质流量(kg/s)。2、能量平衡方程
11、、能量平衡方程(3-16)式中:此次计算的i区工质总能量(J);上次计算的i区工质总能量(J);进入i区的工质流量(kg/s);流出i区的工质流量(kg/s)。工质比焓(J/kg);i区金属管壁向工质的传热(J/s)。3、工质平均比焓、工质平均比焓(3-17)(J/kg)4、i区工质压力区工质压力(3-18)式中:i区工质压力(Pa);(i-1)区工质压力(Pa);i区工质质量流量(kg/s);工质平均密度(kg/m3)。压降常数。5、i 区工质平均温度区工质平均温度(3-19)在求得平均比焓 和压力 后,i区平均温度 可通过预先编制的热力学图表了程序求出。n n自然循环锅炉的蒸发区包括:自然
12、循环锅炉的蒸发区包括:n n汽包(汽包(drumdrum)、)、n n下降管(下降管(downcomersdowncomers)、)、n n上升管(上升管(risersrisers)、)、n n汽水导管及水冷壁(汽水导管及水冷壁(waterwallswaterwalls)n n上、下联箱等部件。上、下联箱等部件。3.1.3 3.1.3 锅炉工质侧蒸发区的动态数学模型锅炉工质侧蒸发区的动态数学模型 本节以自然循环汽包炉蒸发区为例,分几个环节建立其集总参数模型。如图所示:在下降管内的工质,可认为全部是水。工质在上升管内流动过程中吸收炉膛辐射热发生相变并产生一定量的蒸汽。在上升管内主要是饱和水与饱和
13、蒸汽。上升管中的汽水混合物经上集箱和汽水导管进入汽包,经汽水分离器分离后饱和蒸汽进入过热器。在汽包内水与饱和蒸汽共存。汽包下降管上升管汽水导管上联箱下联箱在建立蒸发区的数学模型时,作如下简化和假设:(1)将整个蒸发区划分为下降管、水冷壁金属、上升管和汽包四个环节。下联箱包括在下降管内,上联箱和汽水导管包括在上升管内计算。(2)蒸发区的工质都处于饱和状态,各处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同步变化。(3)蒸发区内各处水的密度按饱和水密度计算。(4)每个环节都以出口值代表其集总参数。各个环节的模型如下:1、下降管的数学模型、下降管的数学模型n n下降管的能量平衡方程如下:下降管的能量平衡方程如下:(3-20)式
14、中:下将管入口和出口工质质量流量(kg/s);下将管入口和出口工质比焓(J/kg);下降管的容积(m3);饱和水密度(kg/m3);Mdn下降管金属质量(kg);Cdnm下降管金属比热J/(kg));tdn下降管金属温度();2、水冷壁的数学模型、水冷壁的数学模型(1)金属温度动态方程:(3-21)式中:Mrsm上升管壁金属质量(kg);Crsm上升管金属比热(J/kg);Trsm上升管金属温度(K);(2)管内沸腾换热方程:(3-22)式中:Qvap上升管工质吸热使饱和水蒸发的热量(J);Kvap蒸发换热系数;Trsv上升管内工质饱和温度(K);3、上升管的数学模型、上升管的数学模型(1)管
15、内饱和水的质量平衡方程:(3-23)式中:Vrsw水冷壁上升管饱和水容积(m3);上升管内的饱和水密度(kg/m3);上升管入口(即下降管出口)工质流量(kg/s);上升管内由于吸热产生的蒸发量(kg/s);上升管汽水混合物流量(kg/s);上升管内由于附加热量产生的蒸汽量(kg/s);xrs 上升管内蒸汽干度;上升管工质吸热使饱和水蒸发的热量(J);hdn(out)下降管出口比焓(J/kg);hrsw,hrss上升管内饱和水、蒸汽的比焓(J/kg);其中:(2)管内饱和蒸汽的质量平衡方程:(3-24)式中:Vrss水冷壁上升管蒸汽容积(m3);上升管内饱和蒸汽密度(kg/m3);(3)上升管
16、的能量平衡方程:(3-25)(4)上升管总容积Vrs为:(3-26)(5)上升管内蒸汽的容积为:(3-27)式中:管内含汽段的平均蒸汽截面份额含汽段平均蒸汽干度;k比例系数,可近似取管内热水段长度占水冷壁全长的份额4、汽包的数学模型、汽包的数学模型(1)汽包内饱和水质量平衡方程:(3-28)Vdw 汽包饱和水的容积(m3);Feco 来自省煤器的给水量(kg/s);Frs 上升管来的汽水混合流量(kg/s);xs 汽包内蒸汽干度;Fcond 被省煤器来水所凝结的蒸汽量(kg/s);Fdrain连续排污量(kg/s);Fdn 自汽包到下降管的流量(kg/s);压力下降时汽包中的附加蒸汽量(kg/
17、s);式中:(2)汽包内饱和蒸汽质量平衡方程:式中:Vds汽包饱和蒸汽的容积(m3);Fds汽包出口至下降管的流量(kg/s);(3-29)(3)汽包内能量平衡方程:(3-30)式中:hdw,hds汽包内饱和水及饱和蒸汽比焓(J/kg);Mdm汽包金属质量(kg);Cdm汽包金属比热(J/kg);tss汽包饱和温度();heco给水的比焓(J/kg);hdn下降管入口的比焓(J/kg);Qdrm汽包损失的热量(J)(4)汽包压力计算模型:n n由上述质量和能量平衡方程式,经推导整理可得汽包压力方程式:由上述质量和能量平衡方程式,经推导整理可得汽包压力方程式:(3-31)Pdr汽包压力(Pa);
18、Qvap工质蒸发吸热量(J);r 汽化潜热,即(J/kg);hless省煤器来水欠焓(J/kg);Mef汽包和汽水导管有效金属质量(kg);Tss汽包饱和温度(K),(5)汽包水位变化模型:(3-32)式中Ldr汽包水位(m);Adr汽包面积(m2);Pdr汽包压力(Pa);汽包水面以下蒸汽容积(m3)。n n在单元机组正常运行时,汽轮机的热惯性较小,因此在建在单元机组正常运行时,汽轮机的热惯性较小,因此在建立模型时,对汽轮机工况的变动可用稳态代数方程来描述,立模型时,对汽轮机工况的变动可用稳态代数方程来描述,即可按静态平衡来处理。同时在建模中对汽轮机模型进行即可按静态平衡来处理。同时在建模中
19、对汽轮机模型进行适当的简化。适当的简化。n n本节以本节以300300MWMW凝汽式中间再热汽轮机为例,侧重说明汽凝汽式中间再热汽轮机为例,侧重说明汽轮机轮机通流计算通流计算和汽轮机和汽轮机输出功率输出功率的数学模型。的数学模型。n n该汽轮机由高、中、低压三部分组成,全机共该汽轮机由高、中、低压三部分组成,全机共3434级。级。3.2 汽轮机系统的数学模型汽轮机系统的数学模型高压部分由1个冲动式调节级和10个反动式压力级组成,中压部分由9个反动式压力级组成,中压部分为二分流式,每个分流由7个反动式压力级组成 具有一次中间再热的汽轮机简化热力系统图如下:具有一次中间再热的汽轮机简化热力系统图如
20、下:全机共有8段非调整式抽汽,分别抽到3个高压加热器、1个除氧器、4个低压加热器,以加热给水。主蒸汽分别由两侧的过热器出口联箱引出,经2个高压主汽门、6个高压调节汽门进入汽轮机高压缸。新蒸汽在高压缸做功后,经排汽逆止阀进入锅炉再热器,再热后的蒸汽经2个中压主汽门和2个中压调节汽门进入中压缸继续做功。蒸汽在中压缸做功后,经连通管进入低压缸。蒸汽在低压缸向两侧分流,做功后由尾部排汽进入凝汽器。高压缸高压缸中压缸中压缸低压缸低压缸主蒸汽主蒸汽再热蒸汽再热蒸汽至再热器凝结水和给水在建立汽轮机的流量和输出功率计算模型时有两种方案:(1)以高压缸和中低压缸分别作为一个环节的计算模型。(2)以级组为环节的计
21、算模型。将汽轮机化分为若干级组,即调节级作 为一个计算环节,其余均按抽汽段将汽轮机化分为若干计算环节。1、汽轮机的流量计算、汽轮机的流量计算对两侧进汽的汽轮机,在建模时假定两侧汽流匀称,并合为一路考虑。(1)高压缸的进汽量非临界流动条件有:对临界流动条件有:(3-33)(3-34)Fr,Pr,Tr额定工况下的蒸汽流量(kg/s)、入口压力(Pa)和温度(K);Fv,Pv,Tv变动工况下的蒸汽流量(kg/s)、入口压力(Pa)和温度(K);角标1,2分别表示级组入口和出口。式中:由上式可知,变动工况下通过机组的流量为:(3-35)式中:为一常数,可根据额定参数(Fr,Tr,Pr)计算。对于采用节
22、流和喷嘴配汽的机组,其高压缸的进汽量为:(3-36)式中:配汽凸轮转角,代表高压缸调速汽门开度。(2)中压缸的进汽量(3-37)式中Fiv,Piv,Tiv中压缸进汽量、调门前汽压、汽温;Kiv为常数;为配汽凸轮转角,代表中压缸调门开度。(3)通过各级组的蒸汽流量(3-38)式中Fi 本级组的进汽量;Fi-1上个级组的排汽量;Fiext本级组的抽汽量。2、汽轮机的输出功率、汽轮机的输出功率(1)以级组为环节的功率计算每个级组的出口压力为:(3-39)式中:本级组的入口压力(Pa);本级组的进汽量(kg/s);Ki系数。每个级组出口焓值为:(3-40)式中:级组进口汽焓和出口理想绝热汽焓(J/kg
23、);级组效率。汽轮机的输出功率为:(3-41)式中:Nt汽轮机输出功率(MW);Fi(in)级组的进汽量(kg/s);(2)以高压缸和中低压缸分别作为环节的功率计算(3-42)式中:Nhp,Nip高、中低压缸的输出功率;Fhp,Fip高、中低压缸进汽量(kg/s);汽机效率对高、中低压缸的影响系数;hhpi,hipi高、中低压缸入口比焓(J/kg);hhpo,hipo高、中低压缸排汽比焓(J/kg)。3.3 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包括:转子运动方程同步发电机的电压电流方程式励磁系统数学模型1、发电机转子的运动方程、发电机转子的运动方程同步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角加速度与作用
24、在转子轴上的不平衡转矩之间有如下关系:(3-43)J转子转动惯量(kgm2)转子机械角度(rad)转子电角速度(rad/s)转子电角度(rad);发电机极对数的倒数;作用在转子轴上的不平衡转矩(Nm)。发电机转子的相对角度,即转子相对于同步旋转轴的角位移 与绝对角度 之间的关系为:同步电角速度。或(3-44)将此式代入(3-43),并以 乘全式,则有:由于作用在转子上的不平衡转矩与不平衡功率之间有如下关系:(3-45)转子不平衡功率(MW);以上方程采用功率的“有名值”,但在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中,功率通常采用“标幺值”形式。用 代替 可以得到用标幺值表示的转子运动方程式:转子以同步转速旋转时所储
25、藏动能的两倍(MWs);(3-46)(3-47)通常用阻尼系数D来实现阻尼绕组产生的电磁阻尼转矩及转动损耗造成的机械阻尼转矩的影响。因此在实时仿真中所用的转子运动方程式为:Nt汽轮机的输出功率;Ng发电机的电磁功率;D阻尼系数。(3-48)2、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式、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式n n在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中,欲求解转子运动方程必须先在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中,欲求解转子运动方程必须先求出同步发电机的电磁转矩。求出同步发电机的电磁转矩。n n电磁转矩通常可根据定子的电流和电压算出。但同步电磁转矩通常可根据定子的电流和电压算出。但同步发电机接入电网后,其定子电流和电压不仅与发电机发电机接入电网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电机组模型 发电 机组 模型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