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与克隆精选课件.ppt
《重组与克隆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组与克隆精选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重组与克隆第一页,本课件共有93页 发生在DNA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遗传信息重新组合,称为遗传重组遗传重组(recombination)或基因重排,重组产物称为重组体DNA(recombinant DNA)。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主要途径,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细菌的基因组为单倍体,虽然不进行减数分裂,也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遗传重组,如质粒DNA插入宿主的染色体均是典型的同源重组。第二页,本课件共有93页DNA重组对生物进化,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基因突变:有利突变,有害突变 生物如何积累有利突变,淘汰有害突变?DNA重组能迅速增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diversi
2、ty),通过优化组合(optimization)积累有利突变,推动生物进化。第三页,本课件共有93页 用人工操作构建DNA重组体,将其导入受体细胞扩增或表达,称DNA克隆或分子克隆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也可称作重组DNA技术,或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生物制品。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体获得某些优良性状。转基因食品安全?基因治疗,安全性?第四页,本课件共有93页6.1 同源重组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发生在同源DNA片段之间,是在两个DNA分子的同源序列之间直接进行交换的一种重组形式。不同来源或不同位点的D
3、NA,只要二者之间存在同源区段,都可以进行同源重组。由于其广泛存在,亦称一般性重组(general recombination)。细菌的接合(conjugation)、转化(transformation)和转导(transduction),以及真核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交换等都属于同源重组。第五页,本课件共有93页6.1.1 同源重组的分子模型同源重组的分子模型6.1.1.1 Holliday模型模型 Holliday模型模型由美国科学家Holliday于1964年提出。(1)切割 2条同源DNA各有1条链在相同的位置被特异性的内切酶切开。(2)交叉和连接 被切开的链交叉,并与另一
4、个分子的同源链连接,分子弯曲形成Holliday连接。(3)拆分,产生重组体 补丁重组体(patch recombinant heteroduplex)。拼接重组体(splice recombinant heteroduplex)第六页,本课件共有93页 (1)切割 2条同源DNA各有1条链在相同的位置被特异性的内切酶切开。(2)交叉和连接 被切开的链交叉,并与另一个分子的同源链连接,分子弯曲形成Holliday连接。(3)拆分 水平方向的切割(WE裂解),由此产生的重组体制交换了DNA的一个小片段,称补丁重组体(patch recombinant heteroduplex)。垂直方向的切割(
5、NS裂解),由此产生的重组体有一条链由两个DNA分子的链拼接而成,称拼接重组体(splice recombinant heteroduplex)。第七页,本课件共有93页Holiday中间体中间体535353535355533355553333555533335555333355553333内切酶内切酶(ruvC)内切酶内切酶(ruvC)DNA连接酶连接酶 DNA连接酶连接酶片片段段重重组组体体拼拼接接重重组组体体目目 录录第八页,本课件共有93页Potter和Dressler在电镜下看到的Holliday中间体的结构(图6-2),是对Holliday模型强有力的支持。第九页,本课件共有93页
6、 尽管Holliday模型能解释重组的许多特征,但也有某些不足。其一,DNA重组时,通常有一个分子是供体,另一个是受体,而Holliday模型无法区分供体和受体。其二,Holliday模型需要两个DNA分子各有一条链在同一位置被切割,目前尚未发现完成这一过程的确切机制。第十页,本课件共有93页6.1.1.2 单链断裂模型单链断裂模型(the single-stranded break model),单链断裂模型认为,在同源区时,只有供体分子产生一个单链切口,形成DNA单链,并入侵受体DNA分子,形成Holliday结构。其后进行的交叉点移动,和Holliday结构的拆分,与Holliday模型
7、相同。单链断裂模型能很好的解释细菌的接合作用和转化等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以及DNA损伤的重组修复。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93页6.1.1.3 双链断裂模型双链断裂模型 双链断裂模型双链断裂模型(the double-stranded break model,DSB)认为,受体双链(recipient duplex)两条链的断裂启动了链的交换,不产生断裂的被称为供体双链(donor duplex)。随后发生的DNA修复合成以及切口连接导致形成两个Holliday连接。DNA受到的双链断裂损伤,可以通过同源重组来修复,在修复损伤的同时,进行基因重组。真核生物的细胞减数分裂时的同源重组,符合双链断裂模
8、型。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93页 (1)内切酶切开受体双链DNA分子同源区的两条链,启动重组过程(图6-3a)。(2)在外切酶的作用下,双链切口扩大,产生两个具有3-末端的单链区,并形成一个缺口(图6-3b)。(3)一个自由的3-端入侵供体双链DNA分子的同源区,形成异源双链,供体双链的一条链被取代,产生取代环(a displacement loop,D环,图6-3c)。(4)人侵的3-端引发以被人侵DNA链为模板的DNA合成,导致D环扩大。以D环的单链为模板,填补受体链上的缺口(图6-3d)。(5)DNA连接酶连接切口,形成两个Holliday连接,即联结体x和联结体y(图6-3e)。(6)H
9、olliday连接的拆分有4种可能。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93页6.1.2 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6.1.2.1 细菌的接合作用细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细菌的细胞相互接触时,遗传信息可在接合质粒的参与下,由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细胞,称为接接合作用合作用。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93页 能够促使染色体基因转移的接合质粒称为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简称性因子或F因子。F+菌株,F因子独立存在.Hfr菌株:F因子插入到染色体DNA上。F-菌株,不含F因子,没有性菌毛,但可以通过接合作用接收。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93页F因子通过结合作用由F+细胞向F细胞
10、转移的电镜照片。F+细胞的性菌毛与F-细胞结合后收缩,使二者靠近,TraD蛋白构成转移的通道,在TraI在TraY的帮助下结合到转移起点oriT上,切开一条链,使其5端进入受体细胞,并合成其互补链,使F细胞转化为F+细胞,给体细胞中的单链也可以合成互补链。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93页6.1.2.2 细菌的遗传转化细菌的遗传转化(genetic transformation)遗传转化遗传转化指细菌吸收外源DNA(转化因子)而发生遗传性状改变的现象。能摄取DNA分子的细菌称为感受态细胞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自然转化是细菌遗传信息转移和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多数细菌在自然条件下不
11、发生转化,或转化效率很低。在科研工作中,通常用高浓度Ca2+诱导细胞成为感受态,提高转化率。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93页细菌的遗传转化细菌的遗传转化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93页例:例:溶菌时,裂解的溶菌时,裂解的DNA片段被另一细菌摄取。片段被另一细菌摄取。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93页6.1.2.3 细菌的转导细菌的转导(transduction)转导转导是通过噬菌体将细菌基因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细胞的过程。当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供体)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细胞(受体)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93页溶溶 菌菌感感 染染重重 组组感感 染染细细 菌菌噬菌
12、体噬菌体转导:通过病毒介导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转导:通过病毒介导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 之间的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转移及基因重组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93页6.1.2.4 细菌的细胞融合细菌的细胞融合用溶菌酶除去两个菌株的细胞壁,使之成为原生质体。然后,人工促进原生质体的融合,这便是细菌的细胞融合(cell fusion)。细胞融合后,两个菌株的DNA发生广泛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93页6.1.3 细菌同源重组的酶学机制细菌同源重组的酶学机制(1)(Chi)位点和位点和RecBCD(外切核酸酶外切核酸酶)的作用的作用位点是RecBCD作用的调控位点.RecBCD是
13、一种多功能酶,具有3种酶活性:依赖于ATP的外切核酸酶活性;可被ATP增强的内切核酸酶活性;ATP依赖的解旋酶活性。当DNA分子断裂时,它即结合在其游离端,使DNA双链解旋并降解。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93页RecA蛋白的带状图解 RecA蛋白RecA蛋白与单链DNA结合形成每圈含6个单体的螺旋纤丝(helical filament)。促进同源重组过程中DNA单链的入侵。RecA可以与双链DNA作用,在此过程中,由RecA水解ATP提供反应所需能量。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93页首先,RecBCD结合到DNA的末端,并使DNA解旋。接着SSB和少量的RecA结合到单链区,RecBCD从末端起切割
14、单链,3-端比5-端快。当酶切位点移动到位点附件时,3-端的水解停止,5-端的水解速度加快,产生具有3-端的游离单链。在此过程中,RecA取代SSB与游离单链结合。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93页 RecA的作用分为3个阶段:在前联会(presynapsis)阶段,RecA分子通过其第一DNA结合位点与单链DNA结合。在联会前(synapsis)阶段,RecA分子通过其第二DNA结合位点与另一个DNA双螺旋结合,形成三链DNA中间体,随后,单链DNA入侵双链DNA,并快速扫描搜索同源区。在链交换阶段,入侵的单链DNA置换双螺旋的一条链,产生杂合DNA双螺旋(图6-6)。Holliday中间体已经形
15、成。(2)RecA蛋白引起蛋白引起DNA同源重组同源重组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93页RecA蛋白引起DNA同源重组的模型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93页(3)Ruv蛋白和蛋白和Holliday联结体的拆分联结体的拆分Holliday中间体移动时,需要两个DNA分子进行旋转。RuvA和RuvB蛋白在推动DNA分子旋转中起关键作用。Ruv A蛋白能够识别Holliday联结体的交叉点,还可帮助RuvB结合在双链DNA上。RuvB是一种解螺旋酶。通过水解ATP而推动交叉点的移动。Holliday联结体最后由RuvC拆分,并由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进行修复合成。(图6-7)。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93
16、页假设的RuvA四聚体与Holliday位点结合的结构模型。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93页6.1.4 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6.1.4.1 减数分裂中的同源重组减数分裂中的同源重组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主要发生在细胞减数分裂前期I两个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非姊妹染色单体),先在细线期(leptotene)和合线期(zygotene)形成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SC),再在粗线期(pachytene)进行交换。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93页 (1)Spol1蛋白切割DNA双链。(2)MRX酶复合物催化的5 3切除。MRX酶复合物与细菌的RecBCD没有同源性,但
17、在同源重组中所起的作用与RecBCD相似。(3)Rad51和Dmc1与单链DNA结合,Rad51和Dmc1的作用与细菌的RecA蛋白相似,二者均可形成丝状聚集体,并与单链DNA结合,促进非姐妹染色体之间的链交换。(4)多种蛋白质促进减数分裂时的同源重组,形成了由多种蛋白质和DNA形成的复合体,被称作重组工厂(recombination factory)。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93页6.1.4.2 基因转换基因转换在同源重组过程中,Holliday中间体拆分时,发生DNA片段的交互重组。在真核生物中,还有另一种机制,基因只发生单向的转移,称基因转换(gene conversion)。第三十二页,
18、本课件共有93页交配型转换的机制如图6-9所示,这一过程的第一阶段与同源重组相似,只是进行双链切割的酶是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称HO内切核酸酶。链入侵之后,只有其中一个基因(a基因)的序列被复制,另一个基因(基因)的单链序列则被切除。总的结果是基因转换,而不是进行相互交换的基因重组。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93页6.2 位点特异性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6.2.1 位点特异性重组的机制位点特异性重组的机制位点特异性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指发生在DNA特异性位点上的重组,广泛存在于各类细胞中。其主要作用包括某些基因表达的调节,发育过程中DNA的程序性重
19、排,以及有些病毒和质粒DNA复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整合与切除等。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93页此过程往往发生在重组位点(20200bp)。位点特异性重组的结果决定于重组位点的位置和方向。如果两个重组位点以相反方向存在于同一DNA分子上,重组的结果是两个重组位点之间的DNA片段发生倒位。若重组位点以相同方向存在于同一DNA分子上,重组结果是两个重组位点之间的DNA片段被切除。(图6-10)。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93页位点特异性重组的主要步骤位点特异性重组的主要步骤(1)两个酶分子通过酪氨酸Tyr-OH进攻识别序列上的1个特定的磷酸二酯键,导致2个DNA分子各有1条链被切开,其中5-磷酸基与Tyr-
20、OH以磷酸酯键相连。(2)两个切点之间发生转酯反应,从而形成Hollida连接,使两个双链分子中各自的一条链发生了交换。(3)在短距离的交叉点迁移后,另外两个酶分子在2个DNA分子上的另一条链上产生切口,反应机理同(1);(4)反应机理同(2),通过连接反应,使两个双链分子中各自的另一条链发生了交换。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93页6.2.2 噬菌体噬菌体DNA的整合与切除的整合与切除 噬菌体与宿主的特异重组位点称附着位点(attachment site,att)。整合酶(integrase,INT),将两DNA分子交互切开,然后再交互连接,整合噬菌体DNA。整合宿主因子(integration
21、host factor,IHF)。切除酶(excision enzyme,XIS)需要将原噬菌休两侧附着位点联结到一起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93页6.2.3 细菌的特异位点重组细菌的特异位点重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ahnunella typhinnurium)的鞭毛蛋白有两种,分别为FljC鞭毛蛋白和FljB鞭毛蛋白。同一个细菌不会同时具有两种鞭毛蛋白,但从单菌落的沙门氏菌中经常能出现少数呈另一鞭毛蛋白的细菌细胞,这种现象称为鞭毛相转变。这一转变是由一段995bp的DNA(H片段,H segment)发生倒位引起的。其详细机制将在第11章介绍。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93页IgG的分子结构6.2
22、.4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免疫球蛋白基因的V(D)J重组重组 免疫球蛋白(Ig)是B 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由两条重链(H)和两条轻链(L)组成。IgH和IgL 的氨基端序列因Ig的抗原结合特异性不同而变化,称可变区(V),决定Ig 抗原结合特异性。羧基端是恒定区(C),具有结合补体、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特性,介导Ig 的生物学功能。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93页FamilyV GenesC GenesManMouseManMouseLambda64Kappa100098编码Ig 的基因有多个区域组成,IgH 基因由可变区(V),多样性片段(D),连接片段(J),和恒定区(C)片段组成。其中V,
23、D,J编码V区,IgL由V,J,C片段组成。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V,D和J通过重组连在一起,形成Ig的转录单位。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93页V(D)J重组是B细胞特有的,决定了Ig表达的B细胞特异性。人类IgH基因大约有51个V,27个D和6个J,可产生8262种组合。Ig基因有40个V和5个J,可形成200种组合,Ig基因有30个V和4个J,可形成120种组合。IgH与IgL的组合可达8262(200+120)=2.64 106 种。因此,免疫球蛋白的V(D)J重组是产生抗体多样性的主要机制。第四十一页,本课件共有93页第四十二页,本课件共有93页6.3 转座重组转座重组6.3.1 转座子的概
24、念转座子的概念 转座重组转座重组(transposition recombination)指DNA上的核苷酸序列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外一个位置的现象。发生转座的DNA片段被称为转座子转座子(transposons)或可移位的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有时还被称为跳跃基因跳跃基因(jump gene)。第四十三页,本课件共有93页转座子的主要特征有:能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或转移到另一个染色体。不能像噬菌体或质粒那样独立存在。转座子编码其自身的转座酶,移动时携带转座必需的基因一起跃迁。转座的频率很低,且插入是随机的,不依赖于转座子(供体)和靶
25、位点(受体)之间的序列同源性。第四十四页,本课件共有93页转座子最初是Barbara McClintock于1940年代在玉米的遗传学研究中发现的,当时称为控制元件(controlling element)。1983年McClintock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第四十五页,本课件共有93页转座重组的后果:可引起基因组内核苷酸序列发生转移、缺失、倒位或重复,从而导致突变,也可能改变基因组DNA的量。如果转座子插入一个基因的内部?如果插入一个基因的上游?此外,转座子本身还可能充当同源重组系统的底物,原因是在1个基因组内,双拷贝的同一种转座子提供了同源重组所必需的同源序列。第四十六页,本课件共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组 克隆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