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





《xx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一、概况(一)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xx煤矿位于金沙县沙土镇三联村,隶属金沙县沙土镇所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471063444;北纬272437272533。矿区有公路相通,距沙土镇6km,距金沙县64km。矿区面积1.6052平方公里。矿区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属剥蚀型山地地地貌。区内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点为矿区北西部的山顶,海拔标高1012.5m;最低点在矿区南部,标高877m,最大相对高差135.5m,一般相对高差2080m。矿区内山脉走向整体呈北东南西向。主斜井标高+916m,回风井标高+917 m。矿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区内无霜期较长
2、,降雨量较充沛,具有雨热同季,四季不分明,冬无严寒、夏有酷暑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8左右,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6;无霜期为25728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010mm, 58月为雨季,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多年平均湿度80;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东风为主,春、秋季以东北风为主,平均风速1m/s。矿区内地表水不发育,未见地表水体存在。(二) 、水文地质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含水层类型、矿井是否受水威胁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区域构造以褶皱为主,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展布。碳酸盐岩含丰富的岩溶水,碎屑岩含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零星分布,微含孔隙水。岩溶水主要
3、靠大气降水通过岩溶漏斗、落水洞及溶隙等补给,其运动方向受地质构造及地貌等因素的控制,往往具有较大面积和较长途径的迳流,排泄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沟谷中。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通过地表节理裂隙补给,多为近源排泄,泉水流量一般较小。金沙河主要富集于一些较开阔的向斜地段,另外,两种构造复合交接部位,向斜转折端,背斜倾伏端端等处岩溶较发育,岩溶水较密集。裂隙水的年变化幅度小于5倍,岩溶泉水及地下河流量年变化幅度较大,一般240倍。地下水化学成分简单,多为HCO3Ca及HCO3Mg.Ca型水,矿化度多小于0.5g/l,总硬度多小于20德度,多为弱碱性,水质良好,可供生活及工农业用水。、地层的富水性特征矿区
4、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Q),三迭系下统夜郎组的玉龙山段(T1y2)、沙堡湾段(T1y1)、二迭系上统长兴组(P2c)、龙潭组(P2l)下统的茅口组(P1m);其中Q为松散堆积裂水含水层,T1y2、P2c、P1m的灰岩为碳酸岩溶水含水层,T1y1、P2l的碎屑岩及煤层为区内的相对隔水层。A、含水层及特征a、第四系(Q)含水层为孔隙性含水层,零星分布于地势低缓地带,以残坡积物为主,最大厚度12m,富水性差,动态变化极不稳定,多数为农田及旱地。b、三迭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含水层(T1y2) 主要出露于矿区东部,为灰色中至厚层灰岩,该组地层岩溶较发育,为碳酸盐岩溶水含水层,富水性强。c、二迭系上统长兴
5、组(P2C)含水层上部为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燧石灰岩夹泥灰岩;下部为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灰黄色泥(页)岩,该层平均厚50m左右,为碳酸盐岩溶水含水层,富水性中等。d、二迭系茅口组(P1m)含水层主要出露在矿区西部,是溶隙岩溶含水层,为含煤地层的直接底板,岩性主要灰色中至厚层灰岩,该组地层岩溶较发育,为碳酸盐岩溶水含水层,富水性强。B、隔水层及特征a、三迭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 (T1y1)分布于矿区东部,岩性为灰、灰黄色薄层泥岩,厚8-10m,富水性弱,为矿区相对隔水层。b、二迭系龙潭组(P2l)主要为灰、灰白色粉砂岩,黑色炭质泥岩,灰白色粘土岩硫铁矿层,偶夹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灰岩,共含煤
6、15层,层厚89.08110.87米,在矿区范围内全区可采煤层3层,其中M5、M9产于龙潭组中部,M15产于该组底部,下距茅口组(P1m)岩溶含水层顶界约5m,龙潭组泥岩、粘土岩等的隔水性好,据本次工作调查,所有的原生产煤井均未出现过涌水和突水现象,煤层中只有少量地下水以滴水或浸入形式出现,富水性弱,为矿区相对隔水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补给条件各含水层之间一般无水力联系。含水层水的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具有季节性。补给水量与降雨量、受水面积及裂隙发育程度相关。、充水因素根据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结合邻近生产矿井的调查,本矿井直接充水因素为煤层顶板裂隙水,主要充水因素为老窑水。a、顶板裂隙水主要
7、为煤层间灰岩弱含水层水,在井巷掘进中沿煤层顶板裂隙进入矿井,是矿井的直接充水因素,水量不大。b、老窑水主要为煤系上伏含水层的岩溶水,受采动影响,沿采动裂隙进入矿井,是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水量较大,随大气降水呈季节性变化。、矿井涌水量预计据实测,本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2m3/h,最大涌水量15.0m3/h。、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本区位于安底背斜东翼,矿井范围内含水层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上统长兴组及三迭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受大气降水补给条件差,水量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而呈季节性变化。本矿井直接充水因素为煤层顶板裂隙水,主要充水因素为老窑水,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分类,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2)
8、、矿井是否受水威胁根据上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对矿井开采无大的影响,矿井范围内原有小窑开采过,但早已关闭多年,有开采留下的老窑采空区,另有原渝南煤矿、南沙煤矿开采的采空区。因此,在今后采掘过程中避免与老窑采空区揭穿,在以后生产过程中,在边界一带进行采掘活动时,除留足边界煤柱外,还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凝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避免透水事故或其他事故的发生。2、井田邻近矿井和小窑涌水及积水情况以及废弃的矿井、小窑老塘积水情况矿井北东北西面浅部沿煤层露头附近为原三联村办煤厂开采过,其开采年代久远,该煤厂早已关闭老窑。矿井北西面830m水平以上M5煤层已开采,865m水平以上为M9煤
9、层已开采,均为原渝南煤矿开采;矿井北东、北面790m水平以上为M5、M9煤层采开采,为南沙煤矿开采。矿井建设前必须完成对这些区域采空区的积水情况调查,并将具体位置标注在井上、下对照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该矿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在接近这些区域前,要做到“预测预报、有凝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探放水措施,杜绝误穿老巷、老塘发生透水事故。3、第四系含水层特征及埋藏情况第四系(Q)含水岩组:主要为黄色、黄褐色残坡积和崩积物,零星分布于山坡及地势低洼处,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0.65m左右。它是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又是地表水汇集渗流的场所。4、矿井正常涌水量
10、和矿井最大涌水量根据现场勘察和矿井生产调查资料分析计算:初步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2m3/h,最大涌水量为15m3/h。(三)、井田开发史、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1、矿井开发情况xx煤矿属金沙县整合矿井,由金沙县原xx煤矿、xx煤矿整合而成。原xx煤矿生产规模为3万吨/a,矿区面积为0.4726km2,开采深度:由920至800m,主要开采5号、9号、15号煤层,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采矿许可证号为83,拐点坐标为:拐点 X Y1 2 3 4 xx煤矿工业广场和主井口位于矿区范围的北东边界的煤层露头线上,主井从M5煤层露头线沿煤层按掘进方位角145o和倾角11o掘进,主井井口坐标为X:,Y:,
11、Z:926.0m;风井从M5煤层露头线沿煤层按掘进方位角223o和坡度角3掘进26m平硐,然后沿煤层按倾角11o掘进回风下山,风井井口坐标为X:,Y:,Z:917.0m,主井和风井形成矿井斜井开拓方案,采面沿井筒的左翼单翼布置,由于矿井技术管理的原因,主井、风井均布置在5号煤层,不利于矿井的联合开采,且矿井的开采呈无序状态,矿区内的9号煤层几乎开采结束,5号煤层的绝大多数已回采,现正在回采剩余5号煤层的部分煤量。原南沙煤矿生产规模为3万吨/a,矿区面积为0.4921km2,开采深度:由870至700m,主要开采5号、9号、15号煤层,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采矿许可证号为82,拐点坐标为:拐点
12、 X Y1 2 3 4 5 6 原xx煤矿工业广场和主井口位于井田的中部偏北,主井从地面按掘进方位角277o和倾角25o掘进113m落平,作车场、绕道及石门揭M9煤层,然后沿M9煤层作平巷,再沿M9沿煤层倾向在运输下山、轨道下山于825m水平采用联络巷贯通,主井井口坐标为X:,Y:,Z:916.0m;风井从地面按掘进方位角302o和倾角25o掘进揭M5煤层,然后沿M5煤层沿倾向掘进,风井井口坐标为X:,Y:,Z:918.0m,风井掘至接近联络巷时与之贯通,形成矿井斜井开拓方案,泵房、水仓布置在825m的联络巷水平,矿井水经水泵排出地面。采面沿下山的左翼单翼布置,整合前,南沙煤矿技术管理较为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煤矿 中长期 治水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