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课件.ppt
《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糖尿病的糖尿病的诊断与诊断与药物治药物治疗疗中国糖尿病及其并中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症的流行病学以2型糖尿病为主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BMI水平约为25kg/m2;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的流行病学资料;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常见;中国糖尿病患病类型比例 2013年最新数据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1.6%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50.1%JAMA.2013;310(9):948-958.doi:10.1001/jama.2013.168118JAMAdatabyProf.Ning抽样抽样样本人群
2、2010年31个省共98,658个成人18岁糖尿病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结果11.6%糖尿病诊断标准2010ADA标准标准FPG7.0mMorPPG11.1mMorHbA1c6.5%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结果50.1%诊断标准FPG5.6,7.0mMorPPG7.8,11.1mMorHbA1c5.7-6.4%中国成人糖尿病及前期最新流调研究JAMA.2013;310(9):948-958.doi:10.1001/jama.2013.1681189.7%1999 WHO criteriaFPG7.0mMorPPG11.1mMor15.5%FPG6.1,7.0mMorPPG7.8,11.1
3、mM糖尿病的糖尿病的诊断断标准准诊断标准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1)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监测11.1或(2)空腹血糖(FPG)7.0或(3)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HbA1c诊断糖尿病?断糖尿病?vADA、WHO:HbA1C 6.5%作为诊断切点v我国: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的资料相对不足HbA1C测定的标准化程度不够HbA1c诊断糖尿病?本次指南仍不推荐在
4、我国将HbA1c作为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分糖尿病的分型型糖尿病类型2型糖尿型糖尿病病特殊类型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妊娠糖尿妊娠糖尿病病1型糖尿型糖尿病病A胰岛胰岛细胞功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能遗传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疾胰腺外分泌疾病病胰岛素胰岛素作用遗作用遗传性缺陷传性缺陷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药物/化学品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所致的糖尿病感染感染不常见的免疫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介导性糖尿病不常见的免疫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介导性糖尿病特殊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型的糖尿病胰岛胰岛细胞功能遗传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性缺陷第17号染色体,干细胞核因子-1(HNF-1)基因突变(MODY3)第7号染色体,葡萄糖激酶(G
5、CK)基因突变(MODY2)第20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1(HNF-1)基因突变线粒体DNA其他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A型胰岛素抵抗矮妖精貌综合征(Leprechaunism)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脂肪萎缩性糖尿病其他第第64届届ADA大会大会Banting奖得主得主Brownlee博士博士糖尿病治疗的首要目标糖尿病治疗的首要目标 全面控制血糖长期达标全面控制血糖长期达标糖尿病相关的糖尿病相关的死亡死亡*21%Stratton IM et al.BMJ 2000;321:405412.微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37%12%周围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43%中风中风*心肌梗塞心肌
6、梗塞*14%*p0.0001*p=0.0351%HbA1c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强化血糖控制达标的意义强化血糖控制达标的意义中国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指指标标目标值目标值血糖(血糖(mmol/L)空腹空腹3.97.2 非空腹非空腹10.0HbA1c(%)7.011v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糖尿病个体化治疗v根据患者个体的病理病生缺陷及临床特征从以下三个方面根据患者个体的病理病生缺陷及临床特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定来设定HbAHbA1c1c的控制目标。的控制目标。患者血糖控制收益患者血糖控制收益
7、出现低血糖事件风险出现低血糖事件风险 低血糖事件引发的后果低血糖事件引发的后果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Holman R.Diab Res Clin Pract 1998;40(Suppl.)S21-25 2 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仅剩余不足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仅剩余不足5050的的细胞功能细胞功能 随着疾病进展,随着疾病进展,细胞功能逐渐下降细胞功能逐渐下降随着随着细胞功能细胞功能减退需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减退需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细胞功能细胞功能时间时间(年年)诊断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 每日二次胰岛素每日二次胰岛素
8、基础基础-餐时胰岛素餐时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或或 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型糖尿病治疗路径2013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随疾病进展,胰岛素治疗方案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Contents糖尿病口服药治疗糖尿病口服药治疗1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治疗2口服降糖药分类口服降糖药分类v 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针对胰岛素抵抗针对胰岛素抵抗 双胍类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v 促泌剂促泌剂-针对胰岛素分泌不足针对胰岛素分泌不足 磺脲类促泌剂磺脲类促泌剂 非磺脲类促泌剂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格列奈类v 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单糖吸收延缓单糖吸收双胍类药物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双胍类药物
9、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种类种类u苯乙双胍苯乙双胍u二甲双胍二甲双胍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包括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包括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促进外周葡萄糖利用,尤其是肌肉促进外周葡萄糖利用,尤其是肌肉降低脂肪和葡萄糖的氧化降低脂肪和葡萄糖的氧化减少小肠葡萄糖的吸收减少小肠葡萄糖的吸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不刺激胰岛素分泌JoslinsDiabetesMellitus.2007;41:721二甲双呱作为首选治疗的原因二甲双呱作为首选治疗的原因v近年来我国近年来我国2 2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且肥胖或超重者比例增加。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且肥胖或超重者比例增加。一些研究证明二甲双胍对体重
10、正常者也有良好的疗效。一些研究证明二甲双胍对体重正常者也有良好的疗效。v因此,参考了因此,参考了IDFIDF的指南,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的指南,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首选二甲双胍首选二甲双胍,如不能达标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不能达标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v如果没有二甲双胍的禁忌症,该药物应该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如果没有二甲双胍的禁忌症,该药物应该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案中。v同时也考虑到部分患者如消瘦,有胃肠道反应等因素,不适合用二甲同时也考虑到部分患者如消瘦,有胃肠道反应等因素,不适合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药物。双胍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药物。双胍类药物综述双胍类药物综述长
11、处:长处:v降糖能力强、有助于降低体重降糖能力强、有助于降低体重v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肿瘤发生趋势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肿瘤发生趋势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消化道反应: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乳酸性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 多发于老年人,缺氧性状态、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为尤多发于老年人,缺氧性状态、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为尤 服用苯乙双胍的患者相对多见服用苯乙双胍的患者相对多见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30%30%存在叶酸和维生素存在叶酸和维生素 B B1
12、212吸收不良吸收不良JoslinsDiabetesMellitus.2007;41:722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v曲格列酮曲格列酮v罗格列酮罗格列酮v吡格列酮吡格列酮v作用机制:作用机制:-高选择性激活高选择性激活PPAR(PPAR(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增加肌肉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增加肌肉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 -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增加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 -增强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合成,而对内脏脂肪组织的合增强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合成,而对内脏脂肪组织的合成不起作用成不起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不良
13、反应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磺脲类及胰岛素合用,可出现低血糖与磺脲类及胰岛素合用,可出现低血糖部分患者的体重增加部分患者的体重增加可加重水钠瀦留可加重水钠瀦留可增加心脏负荷心功能不全患者禁忌使用可增加心脏负荷心功能不全患者禁忌使用可引起贫血和红细胞减少可引起贫血和红细胞减少引起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引起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JoslinsDiabetesMellitus.2007;41:72620072007年始,针对罗格列酮争论热点:年始,针对罗格列酮争论热点:潜在的不良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潜在的不良缺血性心血管事件 StevenE,etal.NEnglJMed2007;356:1-15201020
14、1020102010年年年年9 9 9 9月,权威药物管理机构就罗格列酮事件发表声明:月,权威药物管理机构就罗格列酮事件发表声明:月,权威药物管理机构就罗格列酮事件发表声明:月,权威药物管理机构就罗格列酮事件发表声明:FDAFDAFDAFDA:严格限制罗格列酮使用:严格限制罗格列酮使用:严格限制罗格列酮使用:严格限制罗格列酮使用EMEAEMEAEMEAEMEA:罗格列酮暂停上市许可:罗格列酮暂停上市许可:罗格列酮暂停上市许可:罗格列酮暂停上市许可SFDASFDASFDASFDA:严格限制使用:严格限制使用:严格限制使用:严格限制使用而同为而同为TZDTZD类的吡格列酮并没有受到限制类的吡格列酮
15、并没有受到限制口服降糖药分类口服降糖药分类v 胰岛素增敏剂针对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增敏剂针对胰岛素抵抗 双胍类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v 促泌剂针对胰岛素分泌不足促泌剂针对胰岛素分泌不足 磺脲类促泌剂磺脲类促泌剂 非磺脲类促泌剂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格列奈类v 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单糖吸收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单糖吸收磺脲类促泌剂作用机制磺脲类促泌剂作用机制 细胞生成胰岛素细胞生成胰岛素并储存在分泌小体中并储存在分泌小体中ATPATPATPATPADPADPADPADP丙酮酸丙酮酸电压门控钙通道电压门控钙通道CaCaCaCa+CaCaCaCa+GGGGGGGGGGGG葡萄糖转运子葡萄糖转运子GGG
16、GGGGGGGGGGGGGGGGGGGK K+通道通道K K+N N N NX X X XK K+通道阻断通道阻断细胞膜建立极性细胞膜建立极性S SR RK K+磺脲类药物的化学名磺脲类药物的化学名v格列本脲格列本脲v格列齐特格列齐特v格列吡嗪格列吡嗪v格列喹酮格列喹酮v格列美脲格列美脲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 综述综述优势:优势:v降糖能力强(降低降糖能力强(降低A1c 1.5-2.0%A1c 1.5-2.0%)v应用历史悠久,有大型临床研究支持应用历史悠久,有大型临床研究支持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v 磺脲类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磺脲类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特别是在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特别是在
17、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v 体重增加(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体重增加(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v 5%5%的胃肠道反应的胃肠道反应v 皮肤瘙痒、斑丘疹皮肤瘙痒、斑丘疹v 少数血液学反应,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等少数血液学反应,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等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195.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那格列奈那格列奈瑞格列奈瑞格列奈 (36 kD)(36 kD)磺脲类药物受体磺脲类药物受体磺脲类药物受体磺脲类药物受体去极化去极化ATPATP格列美脲(格列美脲(65 kD65 kD)格列本脲(格列本脲(140 kD140 kD)Ki
18、r 6.2Kir 6.2格列奈类格列奈类v瑞格列奈瑞格列奈v那格列奈那格列奈2010年CDS糖尿病诊治指南(讨论稿)口服降糖药分类口服降糖药分类v胰岛素增敏剂针对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增敏剂针对胰岛素抵抗 双胍类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v促泌剂针对胰岛素分泌不足促泌剂针对胰岛素分泌不足 磺脲类促泌剂磺脲类促泌剂 非磺脲类促泌剂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格列奈类v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单糖吸收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单糖吸收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的作用机理双双糖糖酶酶葡萄糖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多糖多糖单糖单糖寡糖或双糖寡糖或双糖阿卡波糖阿卡波糖阿卡波糖阿卡波糖-伏伏格格列列波波糖糖-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9、葡萄糖苷酶抑制剂v 阿卡波糖阿卡波糖v 伏格列波糖伏格列波糖v 米格列醇米格列醇2010年CDS糖尿病诊治指南(讨论稿)口服药物的联合应用口服药物的联合应用 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促分泌剂 (磺脲类、非磺脲类)(磺脲类、非磺脲类)双胍类双胍类 -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新型降糖药物:新型降糖药物:GLP-1类似物类似物 DPP-IV抑制剂抑制剂新型降糖药物:肠促胰素治疗新型降糖药物:肠促胰素治疗vGLP-1的生理作用的生理作用增加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增加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增加糖清除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增加糖清除延缓胃排空和诱发饱感延缓胃排空和诱发饱感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诊断 药物 治疗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