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修订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执 笔 人:丛树岩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2课程英文名称:Compatibility and measure the technique foundation3适用专业:本教学大纲适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检测技术等专业4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8学时)5总学分:3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结合件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础知识。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机
2、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等工作中能够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能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意义、互换性的条件。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与技术测量发展概况,了解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0.5学时)第二章 尺才公差与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1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3学时)掌握有关尺寸、公差与偏差、配合的术语及定义。熟练掌握基孔制、基轴制、公差与配合图解、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的计算。重点:确定基准制、公差等级与配合种类的方法。2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 (2学时)掌握标准公差的制订原则,理解轴的基本偏差的制定和孔的基本偏差换算规
3、则。理解一般、常用和优先使用的公差带与配合的标准化。重点:新国标规定一般、常用和优先使用的公差带与配合意义,为选择公差带与配合作必要的准备。3.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2学时)掌握基准制的选用、公差等级的选用和配合的选用的原则、方法。 熟练掌握基孔制与基轴制的选用、公差等级的选用及配合选用的方法。当给定配合的间隙或过盈范围,要求能熟练地确定孔、轴公差带与配合代号。4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掌握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的适用范围及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的规定。(0.5学时) 重点:图纸上未注公差的原因,GB180479的有关规定和适用范围。能确定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第三章 测量技术基础 (4学时)
4、1. 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分类。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2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分类和等精度测量结果的处理。重点;理解有关测量的概念。掌握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分类特点;测量误差的概念、随机误差的特性与测理结果的表示及测量误差的合类方法。 概略了解尺寸传递系统,常用长度计量仪器的论述可结合实验进行。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少措施。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1形状公差和误差 (3学时)掌握有关要素的概念;形状公差、形状误差的定义。掌握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最小条件);最小包容区域与形状公差带的区别与联系;测量方法的仲裁。理解各项形状公差带的定义,形状公差项目的框格标注及应用
5、。2位置公差和误差 (3学时)掌握位置公差、位置误差的定义;掌握基准的建立及基准要素的体现方法。掌握定向公差、定位公差及跳动公差的各项公差带的定义及其应用。理解定向公差、定位公差与形状公差数值之间的关系。3公差原则(2学时)掌握关于作用尺寸、理想边界的术语和定义。掌握独立原则、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的定义、公差要求及其主要应用场合。4形位公差的选择与形位误差的测量 (2学时)理解确定形位公差值的方法及总原则。掌握用类比法确定形位公差值所必须考虑的如下关系:(1)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2)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4)零件的结构特点对选择公差等级的要求。
6、理解形状误差的五种检测原则。本章重点:理解和掌握形位公差带的特征、公差原则。 1明确有关几何要素的几个术语(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单一要素与关联要素)。 2掌握形位公差项目的符号及其标注的方法。 3形状公差和误差:重点讲述形状公差、形状误差的概念。详细论述最小条件、最小包容区域及测量结果的仲裁。着重讲述各种形状公差带的特征。 4位置公差和误差:重点讲述位置公差、位置误差的概念。详细讲述基准的建立和体现方法;定向最小包容区域、定位最小包容区域与最小包容的区别与联系;同一要素上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各项位置公差带的特征。 5理解并掌握公差原则的定义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形位公差的选择原则、解决好形状
7、公差与位置公差、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6一般介绍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为实验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准备。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 (4学时)1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数值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基本术语(取样长度、评定长度n、中线制)、主要评定参数(Ra、Rz、Ry)。理解附加评定参数(Sm、S、tp)掌握表项粗糙度的基本符号的意义及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掌握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高度参数)的一般选择原则。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了解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方法、测量原理。掌握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重点: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 第六章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2学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换性 测量 技术 基础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