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与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与控制.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中等职业学校骨干及地方特色专业推 荐 表学 校 名 称(章) 鄄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专 业 名 称 机械制作与控制 所属专业类 加工制造类 专业负责人 胡化田 联 系 电 话(手机) 电 子 邮 箱 jczjhht 专业基本情况专 业 名 称机械制造与控制专 业 编 码专业设置时间2000年5月首次招生时间2000年9月首届毕业生时间2003年7月已有毕业生届数七届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应包括外聘教师比例及构成,教师培养培训情况)研究生2人,本科80人,外聘教师19人,其中有4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36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双师型教师75人,进工厂培训4人。00二、人才培养情
2、况: 1本年度本专业学生数 950 人,招生数 320 人,毕业生数 300 人。2本专业近三年累计毕业生 920 人,一次就业率 100 %,对口就业率 98 %,就业稳定率* 就业稳定率毕业一年内未离开第一就业岗位毕业生数当年毕业生总数100% 90 %。学生获取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比例为 100 %。3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各类比赛获奖情况:2005年9月 2003级学生 李秀丽 车工 市级 二等奖2006年10月 2004级学生 苏 辉 钳工 市级 二等奖2007年10月 2005及学生 李继鹏 CAD 市级 一等奖2008年10月 2006及学生 丁国兴 数控 数控 二等奖 三、基础设施
3、条件: (请提供专业建设标准、实验实训设备配备标准等文件,可附页)见附页四、校企合作情况: (请提供校企合作制度、机制建设,学生实习管理制度等文件,可附页)见附页五、本专业建设情况: (专业社会需求与发展前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等情况,可附页)见附页专业负责人简况姓名胡化田性别男年龄47学历本科职务副校长职称中教高级联系电话情况简介1、1988年-1995年,每年都被评为县教育先进工作者。2、1996年,被评为县教学能手。3、1997年,被评为市教学能手。4、1998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5、2005年,承担职业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国家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获集体一等
4、奖、个人一等奖。专业带头人简况姓名性别年龄专业学历讲授课程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苏保稳男33机械本科机械制图中教一级高级吴红岩男36车工本科车工中教一级高级马海景女26数控本科数控中教一级高级情况简介(专业带头人业务素质、社会影响以及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等情况)苏保稳 市级教学能手吴红岩 军校专业干部 个人二等功一次马海景 市级技能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主要教学科研成果代表性成果: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大力研究“协同式”教学。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总课题中,承担了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价值观和态度养成教育子课题
5、,于2009年5月成功结题,获集体研究成果一等奖,有2人次获个人研究成果一等奖、20人次获个人研究成果二等奖学校推荐意见(校长签字、公章)年 月 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意见(公章)年 月 日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意见(公章)年 月 日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设置标准一、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1通过社会调查和就业形势分析,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论证。2有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办法。3有完备的申报和审批手续,符合规模效益和合理布局的原则。二、专业教学组织1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学机构,根据需要可下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极限配合与技
6、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等教学研究组,相近课程可以合并建组。2专业负责人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3教学研究组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三、专业师资配备1专业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或以上学校的教师任职资格。2以每年招生两个班为基数,本专业的专职教师不少于510人,教师数与学生数之比为125135,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不低于40%,具有高级职称者不低于12%。3专业设置的课程中40%以上的授课任务由经过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具有中级职称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担任。4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可聘请一定数量
7、、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以上职称,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5年以上。5每年至少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实践。四、专业教学设施1本专业应配备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设备控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材料成型技术等实验室,并达到办学合格的标准,具备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条件。实验设施可与其他专业共用。2专业课主要实验实训设备见专业课主要实验设备表和专业实习、实践主要设备表。3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应达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90%以上。4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挂图、教具、视听教材等,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杂志总数不低于45册/生。5具有一定的现
8、代化教学设备(如计算机、录放像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备有相应的专业教学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五、实训、实习以及实施产教结合场所 有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和实施产教结合的场所,能完成课程设置规定的所有实训、实习项目,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六、教 学 文 件1有市(地)及以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行业部门认可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学校有完整的实施性教学方案、教学基本要求、实验和实习基本要求等。2有完善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专业课主要实验设备表实验名称内 容主 要 设 备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工与电子技术基本操作实验电工:交直流电源,各种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实验
9、室交流稳压电源电子: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电压表,单相调压器,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数字电子线路实验箱,各种电子元器件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力学实验,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实验万能试验机,扭转试验机,引伸仪,电阻应变仪;铰链四杆机构,单滑块四杆机构,齿廓范成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变位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千分尺,凸缘联轴器,减速器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实验室金属材料组织、硬度、冲击韧性实验,碳钢的热处理实验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放大镜,金相切割机、镶嵌机、预磨机、抛光机,砂轮机,电解抛光机,箱式(中温、高温)电炉,小型盘式电炉,冲击试验机实习(
10、践)名称内 容主 要 设 备机械加工实习室各种机械加工工种实习车床,铣床,钻床,刨床,磨床,镗床,滚齿机,钳工工作台等热加工实习室铸造、锻造、焊接,金属材料热处理等工种实习铸造设备,锻造设备,电焊、气焊设备,各种热处理设备数控及特种加工实习室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编程,特种加工实习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编程电脑室,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床等实验名称内 容主 要 设 备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室长度、形状、形位、表面粗糙度、螺纹、齿轮等的测量通用量具、量块、百分表、千分表、千分尺、光滑极限量规、平板、比较仪、测量仪、角度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电动轮廓仪、正弦规、方箱、平尺、水平仪、自准直仪、三针、
11、螺纹百分尺,螺纹塞规与环规、万能工具显微镜、大型工具显微镜、双啮仪、公法线百分尺与公法线卡规、渐开线检查仪、万能测齿仪,齿轮跳动检查仪等机械制造技术实验室机床、刀具、工艺、夹具实验车床、万能铣床、刨床、钻床、工具磨床、数控机床、外圆磨床、无心磨床、砂轮机、车刀量角仪、测力仪、分度头、铣床夹具、组合夹具元件及有关测量器具设备控制技术实验室液压传动、机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粘度计,层流、紊流试验仪,QC002、QC003、QC008液压试验台,液压系统综合试验台,各种液压元件;转换开关,熔断器,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电动机,铣床模拟实验线路板,凸轮控制器,行程开关,三相笼型异步电机,绕线转子异
12、步电机;F20P简易编程器,F40MR型PLC(或与它兼容的国产化PLC),开关量输入电路板校企合作制度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目的校企合作是学校办学优良传统和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适用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学校与国(境)内的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第三条 机构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一)协调校内合作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13、;(二)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及管理;(三)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合同管理及统计、总结等工作;(四)负责对校内合作单位工作的考核、评价,检查履约实施情况;(五)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经费的管理;(六)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它事项。第二章 合作第四条 条件(一)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二)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三)不宜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范围1、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2、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
14、;3、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情形。第五条 审批(一)立项相关部门需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办理立项手续。(二)审查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初审后,提交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各自部门职责进行相应审查。 (三)批准校企合作项目经审查,提交校务会审定通过后,由分管校领导代表学校签署后方有效。第三章 管理第六条 日常管理校内合作单位每个季度末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时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在校企合作工作中签订的协议应及时交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登记。第七条 年度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工作校企合作项目应坚持年度效益评价
15、和周期性评估工作制度。(一)校企合作项目的年度效益评价校内合作单位应对合作项目的利弊考量、人才培养、服务收入、功能利用等情况进行年度效益评价,并按照合同(协议)规定检查合同履行情况,于当年12月30前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校企合作项目的周期性评估制度合同期限在3年(含3年)以上的合作项目,合作中期应由校内合作单位申请,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周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合同履行情况。第八条 资产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校内合作单位应明确合同(协议)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的权属,并明列仪器设备清单。属合作企业承诺或书面约定赠予学校的仪器设备,应办理入帐手续。第九条 奖励及惩罚(一)奖励校企合作
16、领导小组每年召开总结会,对当年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二)惩罚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以学校名义私下与企业进行合作,否则学校将追究相关责任人四、校企合作情况: (请提供校企合作制度、机制建设,学生实习管理制度等文件,可附页)(一)校企合作制度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目的校企合作是学校办学优良传统和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适用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学校与国(境)内的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
17、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第三条 机构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一)协调校内合作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二)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及管理;(三)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合同管理及统计、总结等工作;(四)负责对校内合作单位工作的考核、评价,检查履约实施情况;(五)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经费的管理;(六)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它事项。第二章 合作第四条 条件(一)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二)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
18、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三)不宜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范围1、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2、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3、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情形。第五条 审批(一)立项相关部门需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办理立项手续。(二)审查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初审后,提交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各自部门职责进行相应审查。 (三)批准校企合作项目经审查,提交校务会审定通过后,由分管校领导代表学校签署后方有效。第三章 管理第六条 日常管理校内合作单位每个季度末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19、及时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在校企合作工作中签订的协议应及时交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登记。第七条 年度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工作校企合作项目应坚持年度效益评价和周期性评估工作制度。(一)校企合作项目的年度效益评价校内合作单位应对合作项目的利弊考量、人才培养、服务收入、功能利用等情况进行年度效益评价,并按照合同(协议)规定检查合同履行情况,于当年12月30前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校企合作项目的周期性评估制度合同期限在3年(含3年)以上的合作项目,合作中期应由校内合作单位申请,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周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合同履行情况。第八条 资产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校
20、内合作单位应明确合同(协议)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的权属,并明列仪器设备清单。属合作企业承诺或书面约定赠予学校的仪器设备,应办理入帐手续。第九条 奖励及惩罚(一)奖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总结会,对当年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二)惩罚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以学校名义私下与企业进行合作,否则学校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由此产生的后果由责任人自行承担。对在校企合作工作中不按章办事,部门或个人,由学校通报批评;对由于工作不负责任,以权谋私,给学校造成损失的部门或个人,学校给予相应处分或进行经济处罚。第四章 附 则第十二条 学校与国(境)内的事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单位的
21、开展的合作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十三条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并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机制建设1、组织机构为加强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由检务委员会统一领导,负责专业建设的方向和专业改革方案的研究论证。2、有关配套政策(1)关于骨干专业教学改革的工作意见(2)校本教材开发的实施方案(3)教学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方案(4)专业教研组组长职责(5)实习指导教师职责(6)教学管理规定(7)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管理规定(三)学生实习管理制度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学生
22、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顺利就业,学校组织推荐学生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参加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为规范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保护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学校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推荐制度1、学生参加实习的单位,应以学校推荐为主,自己联系为辅。2、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首先要缴费注册,并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家长签字同意,实习单位签同意接收意见,交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审查签章后,方可办理离校实习的手续。3、推荐实习(就业)工作做到符合条件、双向选择、公正合理、规范有序。(1)所有用工信息均交就业培训处审核,待组
23、织专人考察后,择优向学生如实介绍用人单位的情况。(2)推荐的学生必须由本人申请、家长同意、班主任推荐、部门审核、用工单位接收。经确定后,原则上不再更改,将推荐方案报学校相关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3)下列学生不推荐或延迟推荐:未经批准中途退学的学生;因违纪被处以警告以上处分,且尚未撤消处分的学生;技能不合格的学生;未完清费用的学生;其它违纪违规的学生。(4)组织安排学生实习,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到企事业等单位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规定的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以上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
24、的实习劳动;不得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5)对环境不好、规模不大、待遇不高、管理无序、劳动强度过大的用人单位不推荐学生实习或就业。二、实习制度1、实习学生必须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学校和实习单位声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习期间牢记学生身份。2、学生在实习期间实行双重考勤,实行小组组长(实习学生中表现优良的担任)考勤,实习指导教师定时和不定时抽查。3、实习学生必须按时参加实习单位规定的上班、培训和其他公益活动,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否则按
25、旷课处理。4、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办理请假手续,报实习小组长登记,由实习指导老师签署意见同意后方可生效,请假三天以上必须经实习单位、学校领导审批,否则按旷课处理。5、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服从厂方及实习指导师傅的安排,悉心听取指导,进出实习单位必须出示证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按时进入指定的工作岗位,下班须经师傅允许后方可离开。6、实习期间,无特殊原因,应无条件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单位;不得自行在外联系住宿;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应接受指导教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学校可责令其暂停实习,限期改正。如无正当理由跳槽或因个人原因被用
26、人单位辞退者、实习鉴定与技术不合格者,将缓发毕业证书或不发毕业证书。7、出现下列违规行为者视其情节轻重和态度给予必要的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1)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参与赌博者;(2)无理取闹,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影响者;(3)不遵守管理制度,不假外出或进入营业性歌舞厅、夜总会、酒吧、网吧、游戏厅等;看黄色书刊、录像或私自下河塘洗澡者;(4)不注意自身形象,有损学校和单位荣誉者;(5)道德败坏、品质恶劣、屡教不改者;(6)未按要求和计划完清学校相关费用,学校将停止注册且不办理毕业证。8、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遵守学校实习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就业单位的劳动纪律,维护学校声誉,
27、如有严重违纪,视为实习考核不合格,按其情节轻重,予以处理。由此造成的其他后果,自行负责。三、管理制度1、学生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学校和实习单位在安排学生实习时,要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组织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要建立辅导员制度,定期和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期间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2、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或家长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家长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带队教师保证按时将学生安全送到用人单位,签好用工协议和安全协议交学校备查。
28、4、实习指导老师必须按照校纪厂规,尽职尽责,严格考核管理学生,并与学校相关处室长期取得联系,实习结束将考核、总结材料整理好交就业培训处备查。5、班主任要建立和完善学生个人档案,长期与实习学生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思想、掌握学生动态,配合相关处室完清费用、完善毕业有关资料,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工作。6、专业部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学生实习(就业)的宣传、组织、护送和稳定工作。7、教务处要建立实习生个人档案,按“学分制”管理办法严格管理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并按相关制度办理学生毕业手续,按学校有关规定严格考核带队、指导教师。8、政教处要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管理考核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
29、9、总务处要按时收清实习生的相关费用和清点好校产。10、就业培训处要做好用工单位的联系、考察、比选与宣传工作,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做好实习方案,并长期与用人单位、学校各处室取得联系,做好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并收集整理好实习的相关资料,为学校考核实习工作提供依据。11、学生实习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实习工作的领导,认真审查实习方案,并定期召开实习工作总结联系会,及时处理实习期间的有关问题,组织领导好学生实习工作。12、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扣发或拖欠学生的实习报酬。13、学校安排学生赴国(境)外实习的,应当根据需要通过国家驻外有关机构了解实习环境,实习单位和实习
30、内容等情况,必要时可派人实地考察。要选派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做好实习期间的管理和相关服务工作。14、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当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具体事宜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协商办理。实习期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赔偿,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四、考核制度1、对组织有序、资料完善、跟踪服务好、就业率高的专业部和班级以及就业培训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2、对提供真实有效用工信息的教职工给予奖励。3、对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给予表彰。4、对私自推荐学生外出实习(就业)的教职工
31、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由此造成其他后果的,将严肃查处。5、对不履行实习管理职责的处室和个人,对拒不改正或者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社会需求与发展前景中等职业学校长线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分布面远宽于短线专业;企业对新知识、新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远大于其他专业毕业生;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已发生明显变化;毕业生感到在基础知识方面,文化素质欠缺,在专业知识方面,课程内容急需更新,尤其是在机电技术的结合方面,应尽快适应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在符合“知识面要宽、能力要专”的前提下,应当
32、鼓励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是中等职业学校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1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体制及岗位分布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体制及岗位分布调查表由毕业生填写,经回收归类。773份调查表中,沿海地区与内地毕业生在单位体制方面有较大差别(见表1)。表1 毕业生的单位体制分布 单位体制 分 类内 地沿 海国有集体三资个体其他合计国有集体三资个体其他合计人次3830100254181631317306355百分比 (%)91.62.4610045.93.748.71.7100表2 毕业生的岗位分布 岗 位 分 类技术操作生产管理营
33、销行政管理个体及其他合计人次341234103441041773百分比(%)44.130.313.35.71.35.3100近几年毕业生的岗位分布信息见表2。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一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设计,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等工作,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44.1%;二是操作岗位,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30.2%;三是管理部门,如企业的计划科、生产科、供应科、企管办等,从事生产、技术的组织和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13.3%;四是从事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这类人员占5.7%;五是行政管理和个体、其他等,
34、这类人员分别占1.3%和5.3%。由以上调查情况分析,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3、4年制)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机械制造行业第一线工作的工艺技术人员和机械加工设备装配与维修人员。这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所列的该专业培养目标是一致的。2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表3 各类知识所占比例分类文化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计人次112327284723百分比(%)15.545.239.3100本次调查就毕业生对文化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广泛征求意见,反馈信息见表3。显然,中等职业教育应使毕业生具有较宽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对社会需
35、求和从业岗位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文化基础知识是指毕业生从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前提性知识,如德育、体育、语文、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应用等。文化基础知识是组成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同时又是今后自学和接受继续教育的知识平台。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指本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群)要求掌握的职业知识、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及相关科技信息,如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机械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备控制技术、机械CAD/CAM、数控机床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知识。它涉及从设计到操作的整个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是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完成本职工作必备的基
36、本知识。进行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文化基础知识为前提,以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文化基础知识须牢靠,打好基础;技术基础知识应厚实,储备后劲;专业知识要专精,一专多能。要拓宽知识面和科学视野,打破传统专业教学“隔行如隔山”的封闭状态,重视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并能不断地和有效地更新知识,使毕业生真正具备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变革所需要和技术发展所要求的最佳知识结构。调查显示,专业外语、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检测及控制技术、金属切削机床、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是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主要技术知识(调查结果见表4)。显然,要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进步,形成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人
37、才的最佳知识结构,必须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构筑新的课程体系。表4 急需掌握的知识分类物理化学数学外语工程力学设计基础电子技术检测控制机床设计及应用企管与技术经济分析合计人次22351190671351791482181711184百分比(%)1.90.34.3165.711.415.112.518.414.41003毕业生的能力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掌握先进软件的使用方法;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外语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有关信息
38、见表5。表5 毕业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英语水平的要求分 类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水平一级二级三级合计三级四级无所谓合计人次1244517677333137587773百分比(%)19.757.622.710040.248.511.3100调查中就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工艺实施、设备调试和运行维护、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征求了毕业生的意见,反馈信息见表6。结论是,必须加强毕业生工艺实施及设备调试、运行、维护能力的培养。表6 职业能力的反馈信息分类操作工艺实施设备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技术服务合计人次3253923521781247百分比(%)26.131.428.214.310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
39、技术的进步,生产领域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从业岗位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现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高新技术信息的学习、消化、吸收和应用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有关调查数据见表7。表7 急需增强的能力分类工程设计新技术应用操作计算机应用外语社交合计人次2093841724973543101926百分比(%)10.919.98.925.818.416.1100调查显示,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加强机加工实训、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训、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的教学特色(见表8)。表8 应加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分类课程实验实验专用周机加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课程设计毕业
40、实习毕业设计合计人次971123011851852282461413百分比(%)6.97.921.313.113.316.117.4100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能力是中等职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由上述调研结果分析,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结构应包括操作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含任职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机床、计量器具、仪器、仪表的操作能力,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等;也包括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了解技术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能够排除故障、调试维修设备等。具体项目如:钳工、热加工、机加工的操作,工艺规程的编
41、制和实施,工装设计,机床调试维修等。认知能力包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等。其他相关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等。能力结构要以应用为主线,以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目标,突出实用性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与之相应的方法技巧。同时应注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构想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围绕培养目标开发课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尤其是
42、研究设置专业主干课程,更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专业的整体结构为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相对集中、充分利用,使毕业生从业岗位适应性强、有发展后劲,根据职业岗位(群)对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结构要求,该专业整体教学改革方案应分为前后两段:前段采用“大类化、宽口径”的培养模式,通过主干课程和相关课程涵盖必需够用的知识点,使学生获得该教育层次要求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通过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关键”能力。后段则针对就业市场,将同一专业分解为若干专门化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意愿,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针对性教学与培训,以完成上岗前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43、。专业的整体教学安排应能使学生就业后有较广的择业范围和发展后劲。基础模块机械模块控制模块专门化模块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机械CAD/CAM数控机床及应用机械设备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与控制机械制造工艺机械CAD/CAM待定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名称专门化方向课程模块支柱模块主干课程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整体构思图综观近几年毕业生的从业岗位,分析该专业领域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趋势,可将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划分为多个专门化方向,如机械制造工艺、机械CAD/CAM等,如图所示。各校可根据地区或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确定具体的专门化方向(见图中虚框),设计实施性教学方案。2专业主干课程本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老专业,原有课程体系相对完整。在研究制订新的教学方案时,课程开发应从职业分析入手,按职业岗位(群)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来确定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着重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打破传统课程的学科体系,将各种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整体优化,重新构筑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时,首先根据培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