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ppt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ppt(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2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他们的相互关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系(3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4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内元素结构及其应用。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金属、非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金属在元
2、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5 5)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形成高考考纲要求高考考纲要求基础回归基础回归1.1.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原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原子序数子序数=。2.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 1)横行:把)横行:把 相同的元素按相同的元素按 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2 2)纵行:把不同横行中)纵行:把不同横行中 相等的元相等的元素,按素,按 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质子
3、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原子序数递原子序数递增增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递增电子层数递增3.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1)周期(七个横行,七个周期)周期(七个横行,七个周期)短周期短周期 长周期长周期 序号序号 一一 二二 三三 四四 五五 六六 七七 元素种数元素种数 不完全周不完全周期最多容期最多容纳纳 种元种元素素 0 0族元素原族元素原子序数子序数 86862 28 88 818181818323254543636181810102 23232 (2)(2)族(族(1818个纵行,个纵行,1616个族)个族)主族主族 列序列序 1 12 2
4、13131414151516161717族序族序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副族副族 列序列序 3 34 45 56 67 711111212族序族序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第第族族 第第 共共3 3个纵行个纵行0 0族族第第 纵行纵行 8 8、9 9、10101818误区警示误区警示 在长式周期表中,通常把第在长式周期表中,通常把第6 6周期的周期的5757号号7171号号1515种元素以及第种元素以及第7 7周期的周期的8989号号103103号号1515种元素种元素分别放在分别放在BB的同一个格中,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分的同一个
5、格中,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分别是同位素,也并不表示它们是元素周期表的另外别是同位素,也并不表示它们是元素周期表的另外两个周期,这样设计仅仅是为了整齐美观。两个周期,这样设计仅仅是为了整齐美观。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1.元素的性质决定于元素的性质决定于 和和 ,主要决定于,主要决定于 。2.2.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次 ,原子半径逐渐,原子半径逐渐 ,失电子能力逐渐,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性逐渐,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同主族元素性质不一定相似,
6、如第同主族元素性质不一定相似,如第AA族族中的元素,氢元素与碱金属元素性质就不同。中的元素,氢元素与碱金属元素性质就不同。电子层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数增多增多增大增大增强增强减弱减弱增增强强减弱减弱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基础回归基础回归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基础回归基础回归1.1.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1)(1)原子的组成原子的组成 原子原子()原子核原子核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 Z个)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素的 性质性质质子(质子(Z Z个)个)决定决定 的种类的种类中子(中子(A A-Z Z)个)个 元素元素在质子数确定后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决定 种类种类原子原
7、子(2)(2)符号符号 中各数字的含义中各数字的含义化学化学同位素同位素(3)(3)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及相互关系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及相互关系质子数(质子数(Z Z)=质量数(质量数(A A)=+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所带电荷数 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如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如 。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H H+。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NeNe、HFHF、H H2 2O O、NHNH3 3、CHCH4
8、 4等。等。任何元素都有零价,但不一定都有负价或正价。如任何元素都有零价,但不一定都有负价或正价。如F F无正价,无正价,NaNa、MgMg、AlAl等无负价。等无负价。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质子数(Z Z)中子数(中子数(N N)误区警示误区警示2.2.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核素、同位素3.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 1)目前已发现的)目前已发现的110110多种元素中,大多数都有同多种元素中,大多数都有同位素。位素。(2 2)一种天然存在的元素的各种核素分占的比例)一种天然存在的元素的各种核素分占的比例不一定相同,但所占的百分比组成不变。不一定相同
9、,但所占的百分比组成不变。(3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元素周期表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元素周期表和相对原子质量表中的数值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和相对原子质量表中的数值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而非核素(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量,而非核素(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拓展提升拓展提升 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同同一一种种元元素素形形成成的的性性质质不不同同的的单单质质互互为为同同素素异异形形体。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同素异体。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
10、学性质略有差异。一般形体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略有差异。一般地讲,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地讲,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化。要点一要点一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要点精讲要点精讲2.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性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性越强。3.3.根据实验根据实验(1)(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越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越易反应,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11、。易反应,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根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根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A A置换出置换出B B,则则A A对应的金属元素比对应的金属元素比B B对应的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对应的金属元素金属性强。根据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或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根据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或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FeFe对应的是对应的是FeFe2+2+,而不是,而不是FeFe3+3+)。)。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
12、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根据电化学原理:不同金属形成原电池时,作负极根据电化学原理:不同金属形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活泼;在电解池中的惰性电极上,先析出的金的金属活泼;在电解池中的惰性电极上,先析出的金属其对应的元素不活泼。属其对应的元素不活泼。(2)(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根据非金属单质与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 H2 2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化合则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化合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根据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或还原性:越稳定或还根据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或还原性:越稳定或还原性越弱,则其对
13、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原性越弱,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根据非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根据非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A A能置换出能置换出B B,则,则A A对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B B对应元素的非金属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性。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根据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或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根据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或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弱: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
14、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特特别别提提醒醒(1 1)元元素素的的非非金金属属性性与与金金属属性性强强弱弱的的实实质质是是元元素素的的原原子子得得失失电电子子的的难难易易,而而不不是是得得失失电电子子的的多多少少。如如 M M g g比比 N N a a失失 电电 子子 数数 多多,但但 N N a a比比 M M g g失失 电电 子子 更更 容容易,故易,故NaNa的金属性比的金属性比MgMg强。强。(2)(2)根据产物中元素化合价的高低可比较元素金属性和根据产物中元素化合价的高低可比较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例如非金属性的强弱,例如2Fe+3Cl2Fe+3Cl2 2 2FeCl2FeCl
15、3 3,Fe+S,Fe+SFeS,FeS,则元素非金属性则元素非金属性ClSClS。(3)(3)用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时,一定是最高用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时,一定是最高价价含含氧氧酸酸的的酸酸性性。如如酸酸性性:由由 H H2 2S S O O4 4 H H3 3P P O O4 4可可判判断断非非金金属属性性:S S P P;但但 酸酸 性性 H H2 2S SO O4 4 H H C C l lO O,H H C C l l H H2 2S S,均均 不不能用于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能用于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要点二要点二 根据原子结构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原子结构推
16、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1.推断中常利用的数值关系推断中常利用的数值关系(1)(1)常见的等量关系常见的等量关系核外电子层数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周期数;主族序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最高正价=8-|=8-|最低负价最低负价|;(2)(2)序差关系序差关系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a.a.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AA、AA族,同主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上一周期元素所在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上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周期所含元素种数;b.b.位于过渡元素右侧的主族元素,即位于
17、过渡元素右侧的主族元素,即AAAA族,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例如,氯和溴的原子序数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例如,氯和溴的原子序数之差为:之差为:35-17=1835-17=18(溴所在第四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溴所在第四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数)。基础回归基础回归1.1.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电子层数电子层数 由内向外由内向外 数字表数字表示法示法 1 12 23 34 45 56 67 7字母表字母表示法示法 离核远近离核远近 由由 到到 电子能量电子能量 由由 到到 K K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元素 周期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