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解读.ppt.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解读.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解读.ppt.ppt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解读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知识产权局)政策法规处 万义2016年6月,1996年5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会议通过,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确定了成果转化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组织实施方式,保障措施等基本制度。,有效规范了各主体成果转化行为;强化了政府在成果转化中职责;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调动科技人员等各方面转化成果的积极性。,比美国相关技术转移法律晚十余年,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期,转化法很多内容借鉴了美国等法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3,1996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共六章37条,约4269字)
2、,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共六章52条,约6470字,修订条款超过80%,新增调整了10方面约30余项重要制度),问题导向,立法效果:确定了成果转化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组织实施方式,保障措施等基本制度。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存在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深入,有些内容难以适应实践需要科技成果供求双方信息交流不够通畅考核评价存在重理论成果、轻成果运用的现象科技成果处置所得收益需按规定上交财政,且审批手续繁琐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企业在转化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比较薄弱,不便于成果转化实施,修法目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人的积
3、极性,实现动力转换修法思路: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的总体要求,统筹考虑科研组织实施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制度,为科技成果供求提供信息平台调动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强化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和市场结合创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环境修订过程:历时三年,于2015年8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新修订的法律顺应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反映了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呼声。,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4、第十六次会议做出关于修改的决定,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一、新形势、新要求,二、国外经验,二、重要的制度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法律修订已有良好基础,修订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充分反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科技成果转化新要求,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真总结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经验,修订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转化法研究起草是
5、一个民主、集成各方智慧的过程。,这项工作历时近四年,经历了科技部、国务院、全国人大三个阶段,通过了30多道程序。,各方面召开了上百场座谈会、咨询会、论证会,凝结了数千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方面人士的智慧和意见。,修订过程,全国政协召开转化法双周座谈会建言献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部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3年12月科技部向国务院提交修订草案。,国务院法制办网上征求社会意见。,组织研讨和调研。召开论证会、企业征求意见会,赴上海、江苏、云南、湖北、辽宁调研。,法制办会同科技部等形成了修正案草案。,经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阶段,20
6、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签署关于提请审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的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人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奖励对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与科技成果转化概念相呼应,能够转化后形成新产品、新产业。社会科学成果不包括在内。,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核心是做出“重要贡献”。具体标准自己单位定,原则上一般参与研究、或者对转化工作仅仅提供支撑性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在内。,即第十六条规定的: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让;许可他人使用;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其他协商确定
7、的方式。这也是可以获得转化奖励的范围。,与“四技合同”有重叠,有区别。其中的技术转让合同(包括转让、许可),与本法第二三种方式相同,属于本法规范范围;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不属于本法规范的活动,受合同法规范。,几个重要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原 法,新 法(法律修正案),相对原法,法律修正案的总体情况如下:,原法共六章三十七条,分为总则、组织实施、保障措施、技术权益、法律责任、附则,约4269字。,法律修正案共计四十四条,修订后的法律共计五十二条,章节框架没有变化,修订内容较多,修订条款超过80%。约6470字。,本次修订共新增、调整了约32项重要制度,重要制度突破包括
8、如下方面。,(一)完善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分配制度,(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三)完善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四)强化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五)加大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力度,(六)加强成果信息发布和转化服务,主要方面的制度突破,(一)完善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分配制度,现状一,科技成果管理和改革现状,现状一:2006年以来,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财政等部门发布了数个相关管理文件,对科技成果对外转让和投资进行了系统管理。,调研反映,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分配管理不科学,处置科技成果所得收益需按规定上交财政,且审批手续繁琐。经常长达1-3年,还有很多申请仍然没有结果。,教育部对全国百余所中央和31个省所
9、属100多个高校,及其教师、科研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71.24%的高校认为国有无形资产转让、投资入股的法律责任不清晰、程序复杂、周期长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方面的主要障碍。,实践中,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规避审批程序和收益权上缴的规定,多采取变通办法,以委托开发合同形式进行科技成果转让。,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等,单位处置科技成果,价值在800万元以下的,由财政部授权主管部门审批,报财政部备案;800万元以上,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教育部规定,直属高
10、校500万元以下的由高校自行决定。,单位国有资产转让收入,及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初次转让获取现金收入的,应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现状一,项目组提交申请,单位审核形成投资决议,报主管部门进行行为审批,财政部行为审批或备案,资产价值评估,单位提出资产使用、处置申请,主管部门资产价值审批,财政部门审批或备案,原来中科院研究所技术入股的流程:,现状二:2011年财政部在中关村开展试点,800万元以下科技成果处置单位自主决策;800万元以上报财政部审批;处置收益分段按比例上缴国库。,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其他示范区进行推广。,但试点政策实施后,有单位实行分拆科技成果、降低单个
11、成果价值的方式,规避审批和收益上缴义务。,现状二,科技成果管理和改革现状,试点时间截止2015年12月。,新法10月1日实施后,试点政策不用进行延期了。,2014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财政部、科技部、知识产权局,在中关村等地选择了20家单位开展改革试点。,试点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不用审批,收益全部留归单位。,现状三,科技成果管理和改革现状,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第十八条),转化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第四十三条),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后,
12、主要用于研发与成果转化等工作。(第四十三条),下放科技成果处置、使用权,不用审批和备案。,将转化收益权下放给单位,不用上缴国库。,奖励后剩余收入的用途,应主要用于研发和成果转化,也可以部分用于其他事业发展。,新法规定,800万元以下报部门审批,财政部备案,800万元以上报财政部审批,处置收入全部上缴财政,自主决定转化收益留归单位,积极性,质量,效率,成果转化,原 法,新 法,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现状,目前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法定义务不明确,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持观望态度。,科技人员评价主要是论文。调研中很多单位反映,成果转化工作不能列入人员评价范畴,转化人员被认为
13、是非主流,评职称难。,现状一,现状二,新法针对上述状况,提出有效措施。,(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绩效考核评价,单位考核评价,单位成果报告,研究开发机构、高校主管部门、财政、科技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第二十条),主管部门建立有利于转化的评价体系。,政府各部门应对成果转化绩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第二十条),主管部门应该给予正向激励,转化突出的加大支持。,单位考核评价,单位成果报告,研究开发机构、高校应当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考核评价制度(第二十条),单位应根据主管部门评价导向,建立对科技人员的符合科技成果转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促进 科技成果 转化 解读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