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心境障碍与自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心境障碍与自杀.ppt(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可有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可缓解,部分可由残留式转为慢性。心境障碍包括躁狂抑郁症、持续性心境障碍和其他的心境障碍,如更年期抑郁症等。躁狂抑郁症是以情感活动过分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单相或双相发作性的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反复出现,仅仅出现一种情感障碍表现,或高涨、或低落,称之为单相;而当躁狂和抑郁表现相继出现时,则称之为双相。不论是单相躁
2、狂发作、单相抑郁发作,还是躁狂抑郁双相发作,在同一个患者身上,既可能仅仅发作一次,也可能反复发作多次,若是反复地发作,则两次发病之间有明显的间歇期。在间歇期患者精神状态可能完全正常,虽多次发病,精神活动并不发生衰退。所以,躁狂抑郁症的预后较好。躁狂抑郁症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不治而愈者比例很高,约7090躁狂抑郁症患者,不经治疗或仅施以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就会有所好转,所以家人的关心体贴常常能够给患者足够的精神保证。病症坚持一两个月后就能自发缓解,但这样做有时无法避免抑郁的严重后果自杀。几乎所有抑郁症患者甚至某些躁狂症患者,都会有自杀的可能性。大概有1/4的严重抑郁症患者实际上采取了自杀的做法。一
3、、躁狂抑郁症的临床表现1单相躁狂发作单相躁狂发作的特点是产生与其处境不相称的心境高潮,主要表现为“三高”症状,即情绪高涨、思维奔逸和病理性意志活动增强,同时伴有一种自身感觉良好的舒适感。(1)情绪高涨。(2)思想奔逸。(3)意志行为明显增多。2单相抑郁发作 抑郁状态以心境低落为主,可伴有思维缓慢和运动性抑制。(1)情绪低落。(2)思维迟滞。(3)行为减少。3双相情感障碍 表现为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可以为以往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现在出现抑郁发作,也可以为以往有抑郁发作或轻抑郁发作,现在出现躁狂发作或出现躁狂发作和抑郁混合发作(称混合性情感障碍发作)。二、躁狂抑郁症的病因1生物学因素 (1)
4、遗传因素。(2)神经生化。(3)神经内分泌。2心理社会因素 (1)生活事件与应激。(2)心理学理论解析 (3)社会学解释。(三)、诊断和防治1诊断标准(1)躁狂发作。(2)抑郁发作。2与持续性心境障碍鉴别 持续性心境障碍表现为轻度但持久的情绪异常,每次发作很少(即或有的话)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它们一次持续数年,有时甚至占据个体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因而造成相当程度的主观痛苦和功能残缺,可分为恶性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和环性心境(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1)环性心境。症状标准: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较轻。病程
5、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但这2年中,可有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2)恶劣心境。症状标准: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在这2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3预防和治疗 (1)药物治疗。(2)电休克治疗。(3)心理治疗。第二节 更年期抑郁症 更年期抑郁症(Involutional melancholia)是在更年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特点是:在更年期首次发病。女性更年期在绝经期前后;男性更年期约在5565岁;心理异常以情感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可
6、有疑病、自罪、嫉妒等妄想,但无智力障碍;大多数患者伴有失眠、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并伴有内分泌功能尤其是性腺功能减退或衰老等;本病在情感性精神病中约占1/3,而且女性多见。更年期抑郁症一般起病缓慢,病情逐渐发展,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焦虑忧郁和紧张不安,没有明显的思维障碍和运动性抑制。患者情绪低落、忧郁、焦虑不安、恐惧紧张;患者在焦虑忧郁的情绪背景上可以出现自责自罪观念;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以下这些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2)内分泌功能减退更年期是一个人由中年向老年的过渡时期,身体的代谢和各器官功能正发生着相应的改变,特别是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在逐渐地衰老和退化,其中以性
7、腺功能的减退最为明显。(3)心理一社会因素:第三节 反应性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Reactive depression)是在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以情绪低沉、忧郁、沮丧焦虑和自责自罪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因性精神病。特点:情绪异常的体验及表现与精神刺激的性质和内容密切相关的;而且随着精神刺激因素的消失,心理异常也得以消除或缓解。经过适当的治疗措施,精神状态即可恢复正常,因此预后良好。反应性抑郁症的心理异常主要表现:患者特别地多愁善感,情绪极端消沉、沮丧、忧郁,有时也可有焦虑、紧张情绪,对人、对事都缺乏应有的兴趣,患者既不愿主动去接近别人或主动地去做事,也不愿
8、意听从别人的劝告;终日沉湎于自己的创伤性体验之中而不能自拔,凡是与精神刺激因素有联系的情境,都能引起患者的情绪反应,即使时过境迁,仍然会“触景生情”。患者总是消极悲观,严重时有自责自罪以及庆世观念,因此,常常企图自杀。患者在抑郁情绪的影响下,常伴有躯体不适感,主诉多为头疼头晕,食欲不振、动作迟钝和全身乏力等,而且常有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人睡困难或多梦易醒。反应性抑郁症是由于强烈的或长期的持续性挫折或其他心理冲突因素造成。第四节 自杀行为(一)自杀的概况 自杀(Suicide)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古今中外各种形态的社会中都可以出现。自杀行为是指有意识、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它主要是一种个
9、体行为,但与心理过程、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可以说它是一种由人类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关系和精神问题等原因而产生的社会偏差行为。(二)自杀的分类1按自杀的结果分类:分为三类: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2按自杀的手段分类。按自杀的形式和手段的不同,可以把自杀分成自动自杀和 被动自杀。3按特殊类型的自杀分类 (1)集体自杀。(2)殉情自杀。(3)杀人自杀。(4)扩大自杀。(三)影响自杀的因素 1生物化学因素。2心理因素。3社会因素。4躯体疾病。5邪教与迷信 (四)自杀行为的理论 1社会文化的理论 2精神动力学理论 3行为学派的理论 (五)对自杀危险性的评定和预测 关于对自杀危险性的评定,曾有人试用。MMPI来辨 认自杀行为。也有人用投射测验(包括罗夏墨迹测验和TAT即主题统觉测验)来确定自杀危险的程度。还有人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16人格因素分析、泰勒(Taylor)焦虑量表和弗雷伯格的攻击问卷(Aggressive Questionaire)来作自杀行为的预测。(六)自杀的防治1自杀的预防措施一般性措施:(1)提高人群心理素质:(2)建立自杀预防中心:(3)减少自杀的机会:(4)控制自杀个案的媒体报道:2治疗 对企图自杀者应采取心理治疗、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