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docx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 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欢送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敬重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师:大家好! 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西师版第九册其次单元的内容:轴对称图形。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学生对对称现象有了肯定的熟悉。而且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很多事物为学生的认知供应了肯定的感性根底。为此,教材在编写时非常注意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
2、是帮忙学生在原有的感性熟悉根底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学问打下根底。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觉和制造生活的美。依据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熟悉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精确推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力量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创新思维力量。 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育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意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3、,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把握学问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展各方面的力量,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悉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精确推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彩色纸,几何图片,剪刀,尺子等是这节课要预备的教具和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引导者,依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细心设计嬉戏,诱导学生思索、操作。鼓舞学生沟通,并让学生运用学问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加状态和参加度,
4、是打算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表达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沟通中学,学后沟通合作的思想。这节课,为了表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先设计了一个学生喜爱的折纸嬉戏,我用彩色纸折了学生比拟喜爱的简洁图形,让学生认真观看我折的方法。让学生说发觉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轴对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对称图形,从而引出课题【板书】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泼的课堂气氛。又在嬉戏中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其次个环节主动参加,探究新
5、知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给每个小组预备了蝴蝶、蜻蜓,奖杯、枫叶等图片。首先让学生找出里面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让学生通过刚刚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并能感悟和理解“对折”、“完全重合”、“折痕”等关键词,有的学生归纳得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的两侧叠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标准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都要沿着直线对折,板书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而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画)就是对称轴(写)。通过对称和非对称的直观比拟,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我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图形和数学教学有
6、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观看概括力量。 为了帮忙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它们的对称轴,而我,则积极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重点指导简单推断错误的平行四边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折,你发觉了什么,圆的对称轴,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多试几次,你又发觉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看,动脑思索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加学习,即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育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表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我
7、安排的直观推断题把一些学生明天大量运用的字母,数字。汉子写在卡片上,只让学生观看,推断,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图形特点的熟悉。学生推断后我又引导学生品尝中国文字的对称美,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表达了数学课堂的德育成效。 接着,我又让学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制造性地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独立制造一个从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侧是轴对称图形的姿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制造性思维,摆出了各种呈轴对称图形的姿态。 而后,我又大胆建议让两位同学或三位同学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并鼓舞其他同学做个小裁裁判,大胆的提出质疑。这样做,即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育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和大胆质疑的品质。 最终,我开展了
8、一个小小设计家的活动,我先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现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各种建筑,天安门城楼、清真寺的门楼,汕头海湾大桥的门楼等等,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和数学教学的3科整合,教会了学生猎取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观赏美,然后,又利用学生喜爱学校的情感,鼓舞学生积极参与新校门的设计,做到学以致用! 练习的设计,从加深熟悉到体验制造再到拓展参加,逐层加深,培育了学生的制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长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时机。 1、本节课是基于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上,通过对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通过移多补少,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值,可用来进展几组数据之间的比拟,这样为学
9、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供应感性支撑,使抽象化的问题形象化。 2、提炼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化冲突,感受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意义。例如;从体育教师那得到每组踢毽子的个数,问第一组和第三组哪组的的水平好?为什么?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比最小,比最大,比大多数,平均数。你认为哪种方法比拟好,学生充分绽开争论,得出平均数最好,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并理解平均数并通过条形统计图理解的意义,总结平均数的求法。 3、通过计算平均数,归纳平均数的特点,理解统计意义。 4、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气氛,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了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课的导入中,教师以真实事情激趣
10、;在新知的教学中,以问题激疑;在稳固练习中,融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语言都很精练,具有亲和力,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气氛,努力去感染和鼓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5、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去说,多给学生供应时机,如你知道吗你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你有什么心里话要说,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己试一试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仆人,增加参加的主动性,不断地去思索、探究、争论、沟通,在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休验胜利的欢乐,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6、把平均数融于生活,利用不同信息深入
11、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价值。例如,让学生说生活中哪有平均数?利用我国淡水资源缺乏与其他国家比拟;走进奥运看平均数等。 总之,本节课在详细问题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鼓舞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联系实际,敏捷运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学生真正把握了学问,培育学生力量与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节精彩而有实效的课堂。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75至78页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第八册熟悉了三角形,第九册会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同时,与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联系在一起,为以后学习圆面积和复合图形的面
12、积计算起到铺垫作用。教材先从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开头,再运用拼摆、旋转、平移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分别变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然后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目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精品优秀篇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使学生把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图形的割补,剪拼,渗透图形变换等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操作力量,空间想象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把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3、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除以2的意义。 本节课,我依据五年级学生的学问面较广,学习自觉性较强的特点,采纳尝试教学法、试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进展教学。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旧学问的根底上,通过自学课本,利用学具独立/soft/作业,相互争论和稳固练习,去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再依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加以讲解和点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操作力量。教学时,我按导入新课、提醒课题、推导公式、实际应用、稳固练习、课堂总结这六个环节进展。 一、导
14、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为了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活泼学生的思维。我采纳实物直观法导入新课,先引导学生观看少先队大队旗,说出大队旗的长是120厘米,宽是90厘米,让学生利用旧学问计算大队旗的面积和归纳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出示红领巾,引导学生说出要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就是求三角形面积,从而发挥学问的迁移作用,激发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望和深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地,为整个教学过程制造良好的开端。二、提醒课题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了激趣法提醒课题,以引起学生的留意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承上启下、开宗明义的作用。我先直接板书课题
15、“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再提出问题“这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让学生相互争论,说出三个问题。(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3)怎样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奇妙地让学生自己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把目标变成自身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由“要我学数学”变成“我要学数学”。三、推导公式 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问的形成过程。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动眼观看,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动口叙述,以试验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分四步进展。(1)引导猜测:我让学生根据课本75页的方法,用方格纸数出三角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观看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
16、宽是多少厘米?底和高的长度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通过观看分析,得出三角形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图1), 底6厘米高4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 图1 接着引导学生猜测三角形面积是底和高乘积的一半。 (2)尝试操作:当学生心理上产生疑问,迫切地需要教师的讲解和验证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学生一边说,我一边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推导方法演示出来(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出一个三角形,把剪下的三角形拼到另一边,变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 图2 以唤起学生的回忆,促进学问的迁移。然后再要求学生仿照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换成其他图形,并
17、拿出课前预备的长方形学具,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多少?(长10厘米,宽6厘米),计算出它的面积是106=60平方厘米,再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大小外形一样的三角形,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62=30平方厘米(如下列图)。学生清晰地看 出这个三角形是原来长方形的一半。使学生沿着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进展的规律去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接着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纸片,量出它的底和高分别是10厘米、6厘米,用106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然后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开,可以分成两个大小外形一样的三角形,用1062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0厘米。学生再一次看出这个三角形是原来平
18、行四边形的一半,而且观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剪开的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全都的,攻破教学的难点。(3)归纳公式:通过两个试验,学生纷纷争论,并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2,用字母表示写作S=ah2,并点明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需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能遗忘除以2,让学生的学问更系统完善。(4)看书质疑:学生通过自己试验操作已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后,我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75页至77页的内容,比拟与自己推导的方法有什么异同,突出说明课本是用“合”的方法验证公式,而我们是用“分”的方法来验证公式的,两种方法均把三角形变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来推导,都能尝试胜利。之后,留一
19、点时间让学生提出疑问,我再进展针对性的释疑,制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疑敢问,进一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实际应用 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便出示一道同课本例题相仿的尝试题:一条红领巾的底是100厘米,高是3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答,分别叫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我进展巡堂检查,了解信息反应,去发觉所估量消失的两种状况:(1)100322=1600平方厘米;(2)10032=3200平方厘米,并按反应信息组织学生争论和讲解,强调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要遗忘除以2
20、,否则会计算了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把握学问。五、稳固练习 练习是学生把握学问,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状况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我合理地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1题:计算以下图形的面积。这是课本77页做一做的题目,属单一性练习,用于稳固新学问。 第2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2平方厘米,求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这是课本78页练习十八的题目,属综合性练习,既复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关系,又进一步稳固三角形面积计算,防止学生照样画葫芦。 第3题:计算少先队中队旗的面积,看谁的解法最简便?这题属制造性练习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
21、的散发思维。 六、课堂总结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详细的教学任务,抓住要点内容,形成系统的学问。我让学生联系本课初提出的学生目标,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得出:(1)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2;(2)三角形的底和高打算以后,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打算了;(3)计算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要遗忘除以2。这样,通过疏理、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节课的安排善始善终。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上册熟悉体积和容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想与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几方面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熟悉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是在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绽开图以及探究
22、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计算方法的根底上学习的内容,它也是熟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常用体积(容积)单位的根底,由此可见,学好本课学问尤为重要。 本节课教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6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熟悉体积的意义。第一层次让学生感知物体占有肯定的空间;其次层次让学生通过观看倒进两个杯里水的多少,感知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第三层次通过推断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来推理验证对三个水果所占空间大小的推断。通过此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肯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拟。接着提醒体积的概念。 例7及随后的“试一试”教学容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说课稿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