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5篇.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5篇.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5篇 教学内容: 熟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熟悉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学生初步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熟悉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力量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根底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育学生的估测力量。 5、培育学生的观看比拟力量、操作力量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
2、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念。 6、养成仔细、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熟悉线段。 教学难点: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学生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熟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
3、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力量。 力量点:培育学生观看、动手操作的力量。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力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教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惊奇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假
4、如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熟悉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观看,汇报。 A、数,按挨次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觉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熟悉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
5、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量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推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假如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教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便利,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展测量?(手
6、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熟悉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依据实际状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展测量。 3、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力量点:培育学生观看比拟、动手操作的力量。 德育点:培育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熟悉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米
7、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答复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觉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便利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便利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假如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便利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日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拟长的物体
8、的长度。” 板书课题:熟悉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知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预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预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答复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知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拟长的距离。量
9、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精确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看、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力量点:培育学生的观看、想象、操作力量、合作意识以
10、及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德育点:培育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看、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许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拟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许多,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熟悉线段。学生拿出预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觉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
11、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知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推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相互沟通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头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始终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争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
12、运用: 1、下列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稳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力量点:培育学生整理学问的力量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德育点:仔细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
13、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比照,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量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沟
14、通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量,再量一量。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课后小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6P7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洁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2、力量目标:能依据详细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育学生的推理力量。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从乘法意
15、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预备: 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思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二、解决问题 1、学生各自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小组沟通: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汇报状况。 加法乘法 5+5+5+5+5+5+5=35(人)57=35(人) 7+7+7+7+7=35(人)75=35(人) 4、你喜爱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局部学生会喜爱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
16、,由于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觉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稳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沟通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 今日,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五、作业: 教科书P11“练一练”1、2、3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其次单元P10-P1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把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展计算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过
17、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受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的习惯,培育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课前预备: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争论沟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 预备过冬,它们采了许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究竟采了多少?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慧能干的,你能帮忙他们数一数吗? 二、活动探究,猎取新知。 1.你准备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数法。) 1,2,3,4,?1个
18、1个地数。 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5,10,15,20,?5个5个地数。 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5个5个地数。 ? 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爱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生:我喜爱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其次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小组沟通)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苏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