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后教学反思(12篇).docx
《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后教学反思(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后教学反思(12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后教学反思(12篇)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 篇1 “1000以内数的熟悉”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熟悉的根底上,对数的熟悉的进一步学习。怎样把学生原有的熟悉根底、熟悉规律与“以学生的进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讨论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干教师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获得清楚透彻的数概念。 在整节课中,干教师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忙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量小方块的数量,到详细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10个一百是10
2、00)。充分感知了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熟悉。之后,当干教师出示1片6列、3片5列2个的小正方体时,学生根本上都能立刻看出这些数;接着出示一些详细的数,学生也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方块图。以上种种都归功于干教师之前为学生建立的方块图的表象。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终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受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学问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熟悉计数单位“千”,在呈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育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展多样性的练习,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3、产生的必要性和必定性。 当干教师提醒了全校人数有980人后,向学生提问:往后数多少就到1000人了?一个学生上台在计数器上拨,拨到999后,学生遇到了困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以及“千位”的产生,同时又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干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千方百计帮忙学生强化这节课的重点,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整节课贴近生活,比方让学生搜集1000以内的数,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个人感觉,在本节课中,干教师在教学拐弯数时,让学生说得不多,而且请学生上台拨计数器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去拨,而是发觉学生稍有不对,就把学生
4、打断了,然后自己亲自去拨。 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 篇2 1000以内数的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熟悉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熟悉的延长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熟悉做好铺垫。由于1000或10000都是比拟大的数,在学生的熟悉还很有限的根底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非常重要。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培育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出示千字文,从猜一猜数量入手,再用圈一圈等方法去验证究竟多少个字。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育估算的意识和力量。新课的教学
5、中,每次课件依次出示的10个、100个、1000个小正方体后,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一数,通过数的结果来校正自己估数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更强的数感。 2.通过形象操作来突破本课的难点。首先让学生通过数数,从一个一个的数小正方体,10个一是十,到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再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让学生明白数数的规律,同时熟悉新的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的关系。并且让学生体会到“数数时,我们可以依据需要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把握数数的方法,所以,当我接着问道“假如数更大的数呢?”学生就很快想到“一千一千地数”,
6、这为后面学习万以内数的熟悉打下根底。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本节课我留意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先出示100粒黄豆,让孩子估一估1000粒会有多高,提高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再估学校阶梯教室有多少个位子、估一估全校有多少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培育估算力量和数感。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感觉学习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兴趣比拟深厚,表现得比拟积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还是比拟抱负。 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 篇3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学问和阅历,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
7、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学问、技能与力量,良好的思维品质,进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数100个方块究竟有什么作用?”学习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全部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通过合作,感
8、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一百而得到的。而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教师将一张张平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渐渐地,平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展了一次清楚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肯定程度上,学生把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索方法,初步建立数感,进展了学生的规律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
9、受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熟悉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挨次,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挨次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分,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熟悉数位挨次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表达。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进展的过程,是一个学问构建的过程,也是敬重学生认知规律的表达,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习容量不大。 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 篇4 1000以内数
10、的熟悉属于“数与代数”范畴,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熟悉的延长和扩展。它又有着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熟悉做好铺垫。依据学生已有的阅历和认知规律,我认为在教学时应当留意以下几点: 1、借助详细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 从数量抽象到数,离不开直观的现实情境。课堂伊始,运动会的情境,使学生熟悉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熟悉1000以内数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进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 2、注意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又直观到抽象理解数的意义。 学生的认数离不开直观的模型,数形结合帮忙学生认数、理解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地数小
11、正方体、数小棒、拨计数器,使学生在详细的数学活动中,渐渐建立抽象的数与现实数量的联系,理解十进关系。 3、丰富的数数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受数数的过程。 数来源于数。借助计数单位“一”“十”“百”地数数,突破数拐弯数的难点。既熟悉计数单位“千”,又体会十进制。 4、真实场景、真实问题的学习,真正培育了学生的数感。 数出1000个小正方体,1000根小棒,使学生真实看到1000,再在推理中感知比1000更大的数,比拟比1000小的数。 总之,借助细心设计的每个环节,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表达和落实了新课标对于
12、进展小学生数学力量的要求。 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 篇5 “1000以内数的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熟悉的根底上进展的,怎样让学生在原有学问的根底上熟悉数字规律、了解1000以内数的熟悉的算理和“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联系在一起,在本节课里我觉得有以下胜利之处: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概念 这个地方采纳了数小棒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的形成,在开头的过程中,我采纳嬉戏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估一估的方式让学生产生估算的意识。在数小棒的过程中,我分成了三部:(一)嬉戏估一估,一个一个地数一数,10个一是十,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设置问题:为什么要十根小棒
13、捆成一捆?而不是八根?七根?六根?.加深体验,而不是硬性地承受十根小棒捆成一捆,由于便利的需要。继而十根十根地数一数,10个十是一百,顺理成章捆成一捆。(二)估一估本组的小棒个数,然后一起验证。这个地方我给定了确定的目标和要求,让生有目的地去数一数。(三)想不想知道全班同学和教师的合起来共有多少根小棒?让生产生求知欲望。这一步里我和学生共同数数,我采纳从百位加起,让生体验满十进一和拐弯数的理解。尤其是989以后加十为拐弯的地方,往下就是999再加一是多少?体验1000以内数的产生算理。 二、让生感受更大计数单位即千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定性 小组内数出来小棒的个数之后,我投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出示
14、三个小筐,让生拿着本组的小棒到前面来摆一摆,看一看能不能让其他组的同学一眼看出他们组有多少根小棒?找生演示。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体验到了1000以内数的熟悉和其相应数位的对应,并让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千位,了解到了1000的书写,为例二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要回归生活,这个地方我自己打算不错,让生观赏生活中的1000,体验在我们身边到处有数字有数学,同样的数字不同的物体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让生产生兴趣,原来数学如此好玩。 其中也有不够抱负的地方: 一、在拐弯数的处理上,有些混乱。当张主任问及为什么不从个位加起,我回来之后又认真想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从各位加
15、起,学生确实简单理解,比拟清楚,但是我觉得那样就没有了拐弯数的处理,更不会消失999再加上一个是1000.所以我还是觉得应当从百位加起,但是还没想出更好的过程中的处理方法,怎么让学生更清楚地体验这个拐弯数的产生和过渡。 二、时间处理上有些前松后紧了,所以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三、赐予学生思索的时间还不够充裕,后来觉得应当赐予学生再多一些独立思索的空间,个人发表想法的时机再多一些会更好。 经过这次讲课,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有许多的困惑和失误,期盼赐予指导,我会在此根底上,仔细学习,不断进一步提升自己。 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熟悉课后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1
16、00以内数的熟悉根底之上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熟悉的延长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熟悉做好铺垫。由于1000或10000都是比拟大的数,在学生的熟悉还很有限的根底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非常重要。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熟悉根底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学问纳入原有的认知构造。 教学过程要重视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敬重学生的共性差异,安排学生认、读、写生活中常常看到、听到的1000以内的数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熟悉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位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
17、数的意义,并能进展估量;能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 虽然许多小朋友都会10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计数单位十、百、千这样抽象的概念。 我主要采纳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让学生熟悉计数单位千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熟悉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觉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教学时可利用“小精灵明明”引出问题“怎样数更大的数”,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正方体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熟悉计数单位“千”,进而发觉“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年级 数学 1000 以内 认识 课后 教学 反思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