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6篇.docx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6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6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6篇 作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往往需要进展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力量。那么说课稿应当怎么写才适宜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盼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是在二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看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逐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只是让学生观看详细的实物,为以后学习观看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预备。其次学段是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经受观看的过程,让学生熟悉到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
2、是不同的。通过观看实物,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外形。通过拼搭活动,培育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力量。第一其次学段分别要求“能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能识别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外形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学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存了丰富的观看物体的感性阅历。第一学段的教材中展现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看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看到的外形,让学生推断这三种外形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熟悉到,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外形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
3、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看点,观看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局部,观看点不同,看到的外形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看到的外形进展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本节课在此根底上,通过观看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到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看到的简洁物体位置关系和外形。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1使学生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面,一次观看最多只能观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通过观看、想像、操作等数学活动,能够而且学会识别从不同方向观看到的一个、两个
4、物体的外形和相对位置,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存了丰富的观看物体的感性阅历,但他们的概括力量较弱,推理力量还有待不断进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识别从不同方向观看到的一个、两个物体的外形和相对位置。难点是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从三个不同方向进展观看的方法。 二、教具、学具预备和过 1教具、学具的预备 要引起学生的留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具和学具的预备必需充分。在这节课上,我预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学生也预备了相应的学具,供学生观看。为学生供应详细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猎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
5、欢乐 2教学过程 观看、想像、猜想、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贯穿整堂课,让全部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展观看和操作。而不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答复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索。并鼓舞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在沟通中理清思路,相互启发。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力量得以熬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进展。 1教学例1。 通过观看长方体物体的活动,使学生熟悉到从不同方向观看立体图形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全部的面;使学生能够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 教学时,分以下两步进展。 (1)供应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展
6、观看,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并且发觉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全部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展观看,使学生能识别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观看时,通过学生的示范,使观看姿态不正确的学生明白自己为何很难只看到一个面,强调视线要垂直于被观看物体的外表。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看者而言的。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说一说自己从这几个方向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2教学例2。 例1是从不同方向观看一个物体的,例2是观看两个简洁立体图形组合。进一步学习从
7、不同方向观看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外形。先让学生分别观看球体和圆柱,说说看到了什么外形。再把两个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想像一下,从不同角度看,分别是怎样的。最终依据学生的描述,出示外形进展验证。 三、教学讨论重点 本学期的教学讨论重点是空间与图形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节课不仅设计了观看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展想像、猜想和推理进展探究的活动,培育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力量。例如,教学例2时,教师呈现球体和圆柱的组合形体,让学生学会识别从不同方向观看两个物体的位置与关系时,学生依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看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外形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展组合和调整,
8、最终再通过给出的外形进展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力量得到充分的熬炼。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第7374页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熟悉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力量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力量,分析、概括力量。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主动参加,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熟悉分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
9、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4.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纳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加深对学问的理解,并感受到学习的欢乐。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着重讨论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当预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简单操作又能进展有效学习?最终打算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三角形纸片以及一些火柴棒
10、,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沟通合作学习的力量。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学问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受了学问产生过程、体验了开心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进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预备的材料绽开别开生面的讨论,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很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殊是学生在利用三角形纸片和火柴棒进展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依据乘法算式1343
11、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以上复习题可以指名答复。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提问: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怎样列式?得多少?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教师出示两块半月饼,将它们平均分成5个半块月饼。要求学生根据教具的演示过程列式、计算。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展教具演示,再列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观看、比拟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答复以下问题: (1)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
12、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已知两个因数:和5,求出它们的积为;用乘法计算。) (2)其次个算式呢?(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5,求出另一个因数是,用除法计算。) (3)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其次个算式是类似的,也是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求出另一个因数是5,用除法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不一样?(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得数的?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教
13、师出例如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教师:依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应当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2。) 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米是几个米?应当怎样计算?试试看。(表示把米平均分成2段。米是6个米,实际上是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教师: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米的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
14、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做完后,让学生争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行行?为什么? (其次种方法是可行的。第一种方法不行行,由于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教师: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教师:在分数除法中,是不是全部整数都可以作除数?边想边阅读教科书第31页 上关于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教师:为什么结语中除以整数要把0除外?这个法则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小数的除法法则有什么关系?(在除法运算中0不能作除数,这一点一样;在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
15、运算中要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4做教科书第31页中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察。巡察时,留意学生计算时产生错误的状况。集体订正 时,让学生把错误的做法说一说。一般有: 让学生说一说产生错误的缘由。 (1)把除号改为乘号后,没有把除数相应地改成它的倒数。 (2)把除数改成它的倒数后,没有把除号改成乘号。 教师再补充以下练习: 在内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 三、稳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示要根据法则来做题,能够口算的,要用口算。巡察时,要留意帮忙有困难的学生,发觉错误要准时订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
16、要让学生说一说第1行每题跟第2行相应的题目 有什么联系?使学生明确每栏的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是上面乘法算式的积,而除数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得数是乘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因数。 3做练习八第3题的第1栏两道小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根本方法,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八的第5题。 让学生仔细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再做题。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数量关系和算法。使学生明确8个鸡蛋重千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千克,就是把千克平均分成8份,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四、小结 教师:今日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些内容是这一单元的根底。复习时,要结合例题把教科书第3031页的
17、内容边想边读,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学问。 一、说教材 这一局部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根底上学习的。小数除法常常会消失除不尽的状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状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许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局部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存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
18、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依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存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敏捷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看、比拟、合作沟通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依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
19、是从复习入手,注意新旧学问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学问的根底上通过观看,比拟,合作沟通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留意依据实际状况敏捷的处理问题,使学问活学活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局部来进展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忆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提醒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日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预备,为学生完整地熟悉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例如题7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 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说课稿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