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1解放军第解放军第309309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指南制定的背景u侵袭性真菌病(IFI)发病率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显著上升u实体器官移植(SOT)患者为免疫功能低下的典型群体,是真菌感染的重要侵袭目标uIFI已成为SOT病人移植物丢失和死亡的重要原因u正确认识不同器官移植患者发生IFI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疾病征兆并及时进行正确干预,显得更为必要 2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9;30(7):440-441.2参考指南u2006年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
2、准与治疗原则u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年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u美国感染学会2000年曲霉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和隐球酵母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u美国移植学会肾移植受者门诊监护推荐意见u2007年美国移植年会肺部疾病:真菌性疾病数据更新 33实体器官移植(SOT)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和治疗指南4SOT患者患者IFI的流行病学的流行病学SOT患者患者IFI的诊断的诊断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SOT患者患者IFI的治疗的治疗4SOT患者IFI的流行病学5SOT患者IFI的发病率、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SOT患者IFI的高危因素感
3、染时机5SOT患者IFI的发病率、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uIFI发病率的影响因素发病率的影响因素n移植器官的种类n免疫抑制程度n各移植中心的环境n预防性药物的使用与否66SOT患者IFI的SOT患者IFI的流行病学、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uIFI的死亡率n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发病率达20%40%*n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死亡率可达 30%60%*n死亡率70%以上,毛霉菌感染死亡率可达80%90%7*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960-966.7SOT患者IFI的发病率、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uIFI的重要致病菌的重要致病菌n念珠菌和曲霉菌:占念珠菌和曲霉菌:占SOT患者患者IFI总量的总量的80%以
4、上以上n接合菌(毛霉菌为主)n隐球菌n肺孢子菌n三唑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n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n曲霉菌及其它罕见真菌(接合菌、镰刀菌)、卡氏肺孢子菌发病率明显增加88SOT患者IFI的流行病学9SOT患者患者IFI的发病率、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的发病率、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SOT患者患者IFI的高危因素的高危因素感染时机感染时机9SOT患者IFI的高危因素医疗与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特殊危险因素免疫抑制因素1010免疫抑制过度因素使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发生IFI的危险性增加uIFI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联合免疫抑制方案中:大剂量激素维持和排斥反应冲击治疗u移植前/后采用抗淋巴细胞抗体诱导治疗u再次移植患
5、者的免疫高危状态进行特殊诱导治疗加重受者的免疫抑制状态,使IFI的易感危险增加1111器官移植相关医疗与技术因素u合并糖尿病、严重营养不良和多器官功能衰竭u器官切取时的意外污染u术中大量输血或血制品u重症患者较长时间呆在重症监护病房u长时间放置引流管1212环境因素u住院或居住周边环境:施工工地、垃圾储存、处理中心u医院空调系统和供水系统污染u旅行或生活在IFI流行疫区u从事的职业(如:农业、畜牧业、垃圾处理等)接触病原菌等1313不同SOT受者群的特殊危险因素u肾移植受者排斥反应发生率高,免疫抑制剂使用剂量相对大u肺移植患者是发生肺部IFI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受者,易
6、发生气管、支气管吻合口感染u心脏移植中使用心室辅助装置(VAD)、大量输血、长时间留置导管,心肺联合移植术叠加了心、肺两器官移植的危险因素u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手术时间长和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多见,患者术后亦易发生IFIu小肠和胰腺移植受者污染机会多、合并症亦多,是受者术后发生IFI 的特殊危险因素1414SOT患者IFI的流行病学15SOTSOT患者患者IFIIFI的发病率、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的发病率、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SOTSOT患者患者IFIIFI的高危因素的高危因素感染时机感染时机15感染时机uSOTSOT患者患者IFIIFI的易感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的易感时间分为三个阶段16术后1个月以院内
7、感染为主肺部IFI感染、非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均可发生曲霉菌感染多见于移植前有定植的患者术后1-6个月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常发生在移植后发生并发症、移植器官恢复不顺利的患者念珠菌感染常见于有引流装置和留置导管的患者深部曲霉菌感染明显增加术后半年后多数为社区感染IFI感染多见于加强免疫抑制、再次手术,留置导管和引流装置的患者对于肾、心脏和肝脏移植受者可能在此阶段发生新型隐球菌感染和慢性曲霉菌感染女性患者可以反复发生妇科系统真菌感染16实体器官移植(SOT)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7SOT患者IFI的流行病学SOT患者IFI的诊断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SOT患者I
8、FI的治疗17SOT患者IFI的诊断u诊断标准诊断标准n参考国内n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n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u诊断要素(三个指标)诊断要素(三个指标)n宿主因素n临床特征n生物学或组织感染真菌病理学(附录3)1818诊断依据宿主因素移植前后曾经接受强化免疫抑制治疗,伴有中性粒细胞减 少:中性粒细胞计数38 或36 且存在下列任何1种易感因素术前60 d内出现过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10 d以上)术前30 d内,曾使用过或正在使用强效免疫抑制剂有慢性基础疾病和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或证实曾经有真菌定植其他微生物感染症状和体征,使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或抗病毒剂多器官联合移
9、植术后合并多脏器衰竭,长时间驻留ICU长期使用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营养等1919诊断依据临床特征20侵袭性感染部位有特殊影像学征象肺部CT晕轮征实变区域内出现液化坏死后的空腔阴影或新月征颅内影象提示占位或骨质破坏等主要特征20诊断依据临床特征呼吸系统:下呼吸道感染症状腹膜炎症状和体征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菌血症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表现移植物吻合口狭窄体征和症状同时有环境因素存在持续发热超过96 h,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次要特征2121诊断依据微生物学标准u分泌物或组织液真菌培养阳性n直接镜检感染部位组织学或细胞学真菌阳性n直接镜检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腹腔冲洗液等细胞学检查,发现
10、真菌及菌丝n连续2次以上的血液标本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或-1,3-D葡聚糖(G试验)阳性n血液、脑脊液等体液隐球菌抗原阳性n无菌体液中,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除隐球菌外的其他真菌n未留置尿管的情况下,连续2次清洁尿标本培养酵母菌阳性或尿检念珠菌管型n血培养真菌阳性n感染相关的标本中(血液、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其他体液等)未培养和检测出任何致病细菌2222诊断方法u诊断分为三个级别诊断分为三个级别n拟诊(Possible)n临床诊断(Probable)n确诊(Proven)2323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确 诊24一项宿主因素一项主要或两项次要临床特征一项明
11、确的活检组织病理学微生物(霉菌、酵母菌和肺孢子菌)证据,或培养和特殊染色的证据 24临床诊断25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u一项宿主因素u一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标准u一项微生物学标准25拟 诊26宿主因素临床特征u一项宿主因素u一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标准u有或没有疑似感染部位的微生物学标准26实实体器官移植体器官移植(SOT)(SOT)患者侵患者侵袭袭性真菌感染性真菌感染(IFI)(IFI)的的诊诊断断和治和治疗疗指南指南27SOT患者IFI的流行病学SOT患者IFI的诊断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SOT患者IFI的治疗27预防的必要性uSOT 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一旦发生IFI,
12、病情进展迅速,不但影响移植物功能,还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u目前临床上缺少快速、特异的诊断手段,为降低IF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SOT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可达到保护移植物良好功能和患者长期存活的目的u节省医疗费用28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9;30(8):503-506.28一般预防(General Prophylaxis)u适用于所有适用于所有SOT患者患者n存在宿主因素时,应择期进行移植手术,尤其的怀疑有真菌定植的受者,应事先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治疗n对接受过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适当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n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尽早拔除留置导管,缩短静脉通道保留时间等n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13、无菌操作规范、探视制度及洗手制度,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n有环境因素时,应积极检查并排除环境中感染隐患,如:及时处理漏水、溢水,避免布饰家具和地毯,不布置花卉与观赏植物等n远离建筑施工、污物集散地等,当患者离开保护性环境时,应戴保护性口罩2929靶向预防(Target Prophylaxis)u对对SOT患者特定情况下、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患者特定情况下、针对性的防范措施n接受强化诱导治疗的免疫高危移植受者n移植前有明确的真菌定植或感染史n多器官联合移植n术后发生严重排斥反应,接受多疗程、超常规剂量冲击治疗,包括激素和抗体治疗n合并明确的其他微生物感染,接受多种大剂量广谱抗菌素、抗病毒制剂长时间治疗n
14、老年和单侧肺移植n原发病为病毒性肝炎的肝移植受者,术前肝炎病毒复制活跃n移植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或原发无功能的病例移植物尚未切除n糖尿病和(或)巨细胞病毒感染3030预防用药选择31预防用预防用药的选药的选择择与免疫抑制剂相互作用少低毒低毒高效安全实实体器官移植体器官移植(SOT)(SOT)患者侵患者侵袭袭性真菌感染性真菌感染(IFI)(IFI)的的诊诊断断和治和治疗疗指南指南32SOT患者IFI的流行病学SOT患者IFI的诊断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SOT患者IFI的治疗32治疗原则u应根据移植器官特点应根据移植器官特点n有其他替代治疗的器官应以保全生命为重,必要时减少免疫抑制
15、剂剂量,甚至停用n不能采取其他替代治疗的器官应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和剂量,仍以保全生命为重n注意抗真菌药物与免疫抑制剂间的相互作用n寻找并减少危险因素n足量、全疗程采用标准处方完成治疗计划n卫生健康宣教,防止社区感染3333确诊确诊治疗治疗临床诊断治疗临床诊断治疗拟拟 诊诊 治治 疗疗治疗策略u IFI病情进展迅速,SOT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临床特征表现滞后,抗体反应迟缓,故应重视先发治疗和经验治疗3434治疗策略3535预预 防防治治 疗疗经经 验验治治 疗疗先先 发发治治 疗疗确确 诊诊治治 疗疗针对IFI高危患者,预先应用抗真菌药物以预防IFI的发生当诊断证据不足、又高度怀疑IFI时,为避
16、免不必要的致命性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在充分、全面衡量移植患者的整体状况后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给予患者适当抗真菌治疗针对临床有宿主因素、环境因素或临床特点的高危移植受者进行连续监测,检查内容包括:影象学和微生物学相关项目。发现阳性结果立即开始抗真菌治疗。减少移植受者因免疫反应低下延误诊断和治疗,同时避免经验治疗带来的用药过度和滥用针对明确的真菌种类进行特异性抗真菌治疗多烯类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两性霉素B胶体溶液三唑类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棘白菌素类米卡芬净卡泊芬净其他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药物36361,6葡聚糖1,3PPL 双分子层chitin 多烯类多烯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体 器官移植 患者 侵袭 真菌 感染 诊断 治疗 指南 解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