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解析.ppt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解析.ppt(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化史(1)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2 2)汉代儒学)汉代儒学 董仲舒与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 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4 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
2、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知识运用2.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B朱元璋提出朱元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赶走蒙,即赶走蒙古人,恢复中华。故古人,恢复中华。故A错误错误朱元璋朱元璋诛元璋诛元璋(诛元朝之璋)(诛元朝之璋)儒教、圣道儒教、圣道传统的伦理道德传统的伦理道德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3、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A 王阳明认为王阳明认为“良知良知”是指人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是指人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先天具备的道德先天具备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善性和认识本能。“良知良知”的主要能力就是分辨的主要能力就是分辨“善恶善恶”。“致致”就是就是去达到。一个人分辨了善恶,懂得了是非道理,也就可以践履去达到。一个人分辨了善恶,懂得了是非道理,也就可以践履“格物、格物、致知、正心致知、正心”,进入圣贤的境界。王阳明认为,进入圣贤的境界。王阳明认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与圣人同”,意思是人人有做圣人的潜能。,意思是人人有
4、做圣人的潜能。明代大儒明代大儒王阳明王阳明的学说,承认人人都有良知,的学说,承认人人都有良知,甚至说甚至说“满街都是圣人满街都是圣人”。李贽李贽十分欣赏王学的十分欣赏王学的这一主张。李贽云:这一主张。李贽云:“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故阳明先生曰:人人皆可以为圣。故阳明先生曰:满街皆圣人。满街皆圣人。佛氏佛氏亦曰:亦曰:即心即佛,人人是佛。即心即佛,人人是佛。”孟子孟子早就讲过早就讲过“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孟子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为尧舜佛教佛教即心即佛,人人是佛即心即佛,人人是佛王阳明王阳明致良知致良知满街都是圣
5、人满街都是圣人李贽李贽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人皆可以为圣“穿衣吃饭穿衣吃饭”即是即是“人伦物人伦物理理”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B8.8.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 的建议的建议,是因为()是因为()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儒家思想有利于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缓和阶级矛盾 儒家理
6、论使皇权得以神化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A A B B C C D DD9.9.朱熹说:朱熹说:“非礼勿视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便是天理;非礼而视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便是人欲。”对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A心即理也心即理也B B反对人的反对人的各种各种欲望欲望C C理是万物本原理是万物本原 D 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D理学的主旨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理学的主旨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不是压制人所有的欲望。序,而不是压制人所有的欲望。朱熹的天理人欲是什么?朱熹的天理人欲是什么
7、?“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思维拓展思维拓展】1 1、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治国思想治国思想治国思想治国思想 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儒家儒家儒家儒家治国偏重于人的作用,实行治国偏重于人的作用,实行治国偏重于人的作用,实行治国偏重于人的作用,实行“仁仁仁仁政政政政”,是一种民本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法家法家法家法家用法令来统一人的思想和行为,用法令来统一人的思想和行为,用法令来统一人的思想和行为,用法令来统一人的思想和行为,建
8、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道家道家道家不要把统治者意志强加给社会,不要把统治者意志强加给社会,不要把统治者意志强加给社会,不要把统治者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自然)和民心顺应时势(自然)和民心顺应时势(自然)和民心顺应时势(自然)和民心人治人治(德治)(德治)、法治法治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外儒内法,辅之以道)2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现实意义现实意义现实意义现实意
9、义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行为,使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有序的进行。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展。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思想儒家提倡“孝”、“仁义”等道德伦理观儒家强调诚信、注重道
10、德修养,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3 3、关于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关于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1 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社会原因)、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社会原因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专制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专制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的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危机日益加深。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理学占统治地位,纲常礼教腐朽、文化专制严重束缚理学占统治地位,纲常礼教腐朽、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人们思想。2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影响和局限)明清之际儒家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届高三 历史 二轮 复习 中国古代 主流 思想 演变 课件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