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7)资料.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燃烧学(7)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学(7)资料.ppt(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2 预混气体火焰传播1一维稳态流动燃烧基本方程组n质量守恒:q0u0=pupn动量守恒:qp0+0u02=pp+pup2n能量守恒:qh0+u02/2=hp+up2/22燃烧的主要种类n瑞利方程:q(pp-p0)/(1/p-1/0)=-m2n修贡纽方程:q(pp/p-p0/0)/(-1)-0.5(pp-p0)(1/p+1/0)=Qn主要种类q爆燃:弱爆燃、强爆燃q缓燃:弱缓燃、强缓燃3燃烧的主要种类4火焰传播n预混气体燃烧过程:q着火q燃烧n火焰传播:火焰面向可燃混合气的推进q局部着火q燃烧在一薄层内进行:火焰面,厚度1:内锥为蓝色火焰,外锥为紫红色火焰n烯烃烷烃30混气组成的影响n随着混
2、气组成与化学计量比的接近程度减小而增加q位于化学计量比时,反应温度最高n碳氢燃料的火焰传播速度:q=0.96时,SL=SL,max31压力的影响n压力对传播速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压力对反应速度的影响n刘易斯认为:SLpmqm:刘易斯压力指数n反应级数:q0SLw1/2qwpnq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0qSLpn/2-1n轻质碳氢燃料的反应级数:1.52q火焰传播速度随着压力的减小而增加,但着火条件变差q从反应级数来看,随着压力的增加,传播速度降低,但燃料密度增加,流入反应区的可燃混合气流量增加,故反应速度也将增加32温度的影响n层流火焰传播速度随着初始温度的增加而增加:q定性解释:nSLexp(
3、-E/(RTf)nTf=T0+Cf,0Q/cpq在高温下不适用:高温下将出现离解n温度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qSLT0m,m=1.5233掺杂物的影响n掺杂物的种类:q不可燃成分q可燃成分n不可燃掺杂物:q火焰传播速度减小:SL=SL(1-0.01N2)-0.012CO2q本质是对可燃混合气/cp的影响q过量的氧化剂或过量燃料,相当于掺入不可燃成分n可燃掺杂物:问题复杂,与不同燃料的反应机理有关34层流火焰传播界限n燃料燃烧过程:着火+火焰传播n火焰传播界限:q随着混气组成偏离化学计量比程度的增加,燃烧温度降低,导致火焰不能传播,出现淬熄q着火界限不等于传播界限:反应区与未燃区之间的导热状
4、况q当SL210cm/s时对应的混气组成为传播界限:上限、下限35火焰传播界限定义36火焰传播界限的影响因素n压力: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n温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n管径:q淬熄直径dT:dT=const/(SLP)nSL:理论火焰传播速度,对应于无散热条件q管径对火焰传播界限影响的分析n管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加,散热增加n管径减小,活化中心与壁面碰撞加剧,活化中心销毁速度增加q淬熄直径的影响因素:n提高管内可燃混合气初温,活化中心增加,淬熄直径减小n增加压力,分子自由程减小,活化中心与壁面的碰撞、销毁几率减小,淬熄直径减小q工程应用:通过减小直径,防止回火37比表面积与管径之间的关系38火焰传
5、播界限的确定n估算:q上限:化学计量比对应浓度的三倍q下限:化学计量比对应浓度的50%39湍流预混可燃气的火焰传播n湍流预混火焰的特点q湍流火焰传播速度:q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剧烈增加nSL=3080cm/snST/SL:剧烈增加q汽油燃烧室:ST=2070m/sq火焰面出现皱褶、变厚,火焰区轮廓模糊:湍流脉动q火焰长度减小q存在噪音:火焰区存在较大的压力变化和密度变化qNOx生成量小40湍流火焰传播速度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41湍流预混火焰锋面n层流预混火焰面:隔开未燃气和产物n湍流预混火焰面:隔开未燃气与正在燃烧的成分n湍流火焰传播速度ST:开始燃烧形成的火焰面在其法向与混气之间的相对速度42湍流
6、火焰传播速度理论n湍流火焰传播速度理论q皱折层流表面燃烧理论n火焰传播仍是层流火焰传播机理起作用,但湍流脉动将引起火焰面出现弯曲、皱折,导致火焰面面积增加,从而引起火焰传播速度增加q微扩散容积燃烧理论n湍流脉动引起热量和活化中心输运速度增加,进而提高燃烧速度n两种理论的地位:表面燃烧理论相对比较完整43表面理论模型与容积燃烧模型44湍流场中某点的速度变化45皱折层流表面燃烧理论n谢尔金:q湍流各向同性假设q各种湍流参数均是常数:w,l,aT,DT,Tq未说明湍流参数对火焰面弯曲程度的影响n邓克尔:q对DT=lw,应分别考虑尺度和脉动对湍流燃烧的影响q湍流尺度:大尺度、小尺度q脉动速度:弱湍流、
7、强湍流46皱折层流表面燃烧理论n表面燃烧理论的基本思想:q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增加是由于湍流脉动引起火焰面积增加引起的n湍流燃烧的主要种类q按照湍流尺度分类:n小尺度:lLq按照脉动速度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比较弱湍流:wSL47小尺度湍流燃烧模型48小尺度湍流的火焰传播速度n小尺度:Re=23006000qlLq火焰面由平面转化成波浪形表面n火焰传播速度:q层流:SL=(aL/m)1/2q湍流:ST=(aL+aT)/m1/2n湍流火焰传播速度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qST/SL=1+aT/aL1/2qaT=lw:Pr=1,Le=1qST/SL=1+lw/aL1/2q小尺度湍流条件下,湍流火焰
8、传播速度既与混气物理化学参数有关,也与湍流有关49小尺度湍流火焰相关计算式n实验表明:qld;wwqlw/aLdw/L=Ren火焰传播速度计算式:qST=SLRe1/2:n应用范围:Re=23005000qST=ARe+B:n应用范围:Re=500018000n湍流火焰面宽度计算式:qT=L 1+lw/aL1/2qT=STm=SL 1+lw/aL1/2a/SL2=a/SL 1+lw/aL1/2=L 1+lw/aL1/250小尺度湍流条件下火焰传播速度与雷诺数的关系51大尺度湍流燃烧火焰传播n层流条件下,火焰厚度大约为0.5mm,可见小尺度湍流模型只适合于小尺寸场合(几个mm)n大尺度湍流燃烧q
9、大尺度弱湍流q大尺度强湍流52大尺度弱湍流火焰传播n大尺度弱湍流燃烧特点:q火焰面仍然连续q火焰面的弯曲、皱折程度增加q湍流火焰面是厚度为T的发光区n湍流火焰传播速度qST/SL=AL/ATqAL:已经弯曲的层流火焰面表面积qAT:可见火焰锥体的内表面积q确定出层流到湍流的火焰面积增量后就可以确定湍流火焰传播速度53大尺度弱湍流火焰传播速度n火焰传播速度计算式:qST=SL1+(2w/SL)21/2n谢尔金的观点:q弯曲火焰面由许多锥体组成q湍流火焰面面积增加量是锥体侧表面积与底面积之比:AL/AT=1+(h/r)21/2q锥体高度为:hwwl/SLq锥体半径:rlq在管内流动中,湍流尺度为定
10、值54几点说明n谢尔金公式表明:q湍流强度很弱时:ST=SLq湍流强度很强时:ST=w,只与脉动速度有关n谢尔金公式只能近似估算湍流火焰传播速度n湍流火焰传播速度经验公式:55大尺度强湍流n火焰面特点:q火焰面不再连续q燃烧气团可能脉动到新鲜未燃气q新鲜未燃气也可能扩散到燃烧区q火焰面区域较宽n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定义:qST=SD+SLqSD=sqrt(x2)/b:湍流气团的扩散速度nx:湍流气团的瞬间位移nb:湍流气团烧完所经历的时间56大尺度强湍流燃烧模型57火焰传播速度计算式n弱湍流:q扩散速度:SD=wq传播速度:ST=SL+w用于连续火焰面n强湍流:q扩散速度:SD=sqrt(2wll
11、a/b)q传播速度:ST=SL+sqrt(2wlla/b)用于不连续火焰面nlla=A2l0:拉格朗日湍流尺度;A接近于158气团燃尽时间n气团燃尽时间:qb:气团从初始尺寸l0到0所需时间,也就是燃尽所需时间qb=l0/w*ln(1+w/SL)n大尺度强湍流火焰传播速度计算式:59燃烧区火焰厚度n燃烧区火焰厚度:qT=wb=wl0/w ln(1+w/SL)qT=l0/*ln(1+w/SL)n实验公式:qT=0.018d/ln(1+w/SL)n实验公式与理论公式基本相同60微扩散容积燃烧理论n表面层流燃烧理论的问题:q实验发现:湍流火焰面厚度为层流火焰面的倍。q根据温度分布测量和电离度测量,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燃烧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