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导学案)(共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导学案)(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导学案)(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题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课型新课主备人刘畅【课标解读】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学习利用图象法研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学习重点】学习探究公寓速度变化关系的物理方法,并会用图像处理数据。【难点】规范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预习导学(基础必备)思考1常见的两种实验方案(1)方案一:使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如图所示改变橡皮筋的条数并使小车从_被弹出;测出小车被弹出后的速度,寻找牵引力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2)方案二:由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如图所示改变重物的_或者改变小车运动的_ ,也就改变了牵引力做的功,从而探究牵引力做的功与小
2、车获得的速度间的关系2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至轻推小车后小车做_ _运动,此时,小车不要连接重物或拴橡皮筋,但应连着_且接通电源3数据的处理:通过试探与分析,确定W与v的关系(1)图象法:分别试探画出W与v、W与_、W与_、W与_间关系的图象,找出哪一组的图象更接近于过原点的_,从而确定功与速度变化的正确关系(2)计算法:对方案二,测出对小车拉力大小F,小车位移l,及对应速度v ,计算拉力(或合力)对小车做的功W_,从而确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想一想由于橡皮筋弹力随其形变量而变,那么如何处理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想一想方案一实验中若不平衡摩擦力,纸带上的点会是什么样的?平衡摩擦力后,纸带上的点
3、又会是什么样的?课堂探究学习札记方案1借助变力做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一、实验目的: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二、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及电源,小车,56根等长的橡皮筋,长木板,刻度尺三、实验原理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将小车拉到同一位置释放,橡皮筋的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依次为W,2W,3W把不便于计算的橡皮筋的功用橡皮筋的条数替代,是本实验的精妙之处。四、实验步骤1、先把带有小钉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2、把木板的一端垫起使木板适当倾斜,使小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以平衡摩
4、擦力;3、先用一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小车上,拉开小车使橡皮筋拉伸一定长度,记下小车位置,理顺纸带,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小车在弹力作用下带着纸带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大小一系列的点迹;换用纸带,改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相同4、由纸带上点迹均匀部分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把各次实验获得的速度依次记入设计的表格中5、对观测数据进行估计,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的关系,然后以W为纵坐标,以v(v 2、 v 3)为横坐标作图五、数据处理1、以拉力(或合力)做的功W为纵坐标,注意单位为一根橡皮筋做的功W0,以v为横坐标作出W v图象若如甲
5、所示为曲线,尝试作W v 2图象如图乙,若W v 2图线为直线,则说明W v 2.2、结论:橡皮筋对小车的拉力(合力)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W _.六、误差分析本实验中研究的是橡皮筋W与小车获得的速度v之间的关系,应从这两个数据的准确性来分析误差的来源。1、W的误差来源(1)橡皮筋的长短、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与条数不成正比;(2)摩擦力没有被完全抵消,使合力做的功不等于橡皮筋所做的功,从而与条数不成正比。2、v的误差来源(1)由于测量不准确而产生的偶然误差;(2)由于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而使小车不受橡皮筋的拉力后减速运动,使v的测量产生误差。选取橡皮筋时应注意:所选的橡皮筋的劲度系
6、数不宜过大,以免条数过多时弹力过大,打出的纸带点数过少,不便于求出小车的速度;所选橡皮筋的材料要相同;所选橡皮筋的粗细要均匀。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小车不可避免的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对小车做负功,所以应设法排除摩擦力的影响,只让橡皮筋做功。可以将木板的一段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长木板斜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检查是否平衡时,可以把拖着纸带的小车放到长木板上,轻推一下小车,观察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利用纸带求小车速度: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迹分部并不均匀,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呈现开始时较_,而后逐渐_,最后基本相同的特点。应选用分布均匀的部分计算,说明这时小车已经做匀速运动了。【例1】某实验小组采
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所示)求得小
8、车获得的速度为_m/s.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 v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符合实际的是图_方案2借助恒力做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1测量前的准备: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让小车从木板上匀速滑动,从而平衡摩擦力2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钩码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在钩码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下,钩码的重力大小才近似等于小车所受合力3有关测量和计算(1)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大小近似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mg,故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m可求Fmg.(2)通过纸带测小车的位移l.(3)求出合力对小车做的功WFlmgl4结论:研究W与v的关系,发现合力对小车做的功W与小车
9、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满足W v 2.【例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采用如左图所示的装置(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用打点计时器得到一条纸带后,通过分析小车位移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来研究合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右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点O为纸带上的起始点,A、B、C是纸带上的三个连续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A、B、C到O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 (1)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实验中,该小组的同学画出小车位移l与速度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该图线形状,某同学对W与v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探究 速度 变化 关系 导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