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ppt(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学习要点:学习要点: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定义和分类;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定义和分类;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各种鉴别反应;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各种鉴别反应;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提取分离方法;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提取分离方法;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活性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活性概概概概 述述述述1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显色
2、反应23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4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5本章内容本章内容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氧杂环含氧杂环含氧杂环含氧杂环天然有机化合物,天然有机化合物,天然有机化合物,天然有机化合物,在植物界和中草药中分布广泛。在植物界和中草药中分布广泛。多存在于高等植物及蕨类植物中;多存在于高等植物及蕨类植物中;苔藓类植物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较少;苔
3、藓类植物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较少;藻类、微生物、海洋生物中很少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藻类、微生物、海洋生物中很少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多数黄酮类化合物是羟基衍生物,有的带有甲氧基或其多数黄酮类化合物是羟基衍生物,有的带有甲氧基或其它取代基。此类化合物多与糖结合成苷,少部分以游离形它取代基。此类化合物多与糖结合成苷,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式存在。一、基本结构和分类一、基本结构和分类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19521952年以前,黄酮类化合物年以前,黄酮类化合物年以前,黄酮类化合物年以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flavonoids)主要是指基本主要是指基本主要是指基本主要是指基本母核母核母核母核2
4、-2-苯基色原酮苯基色原酮苯基色原酮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类化合物。类化合物。类化合物。色原酮色原酮2-苯基色原酮苯基色原酮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A-环与环与环与环与B-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具有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具有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具有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具有C C6 6-C-C3 3-C-C6 6结构。结构。结构。结构。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
5、述一、基本结构和生物合成一、基本结构和生物合成 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 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和一个桂皮酰辅酶和一个桂皮酰辅酶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 A生物合成而产生的。生物合成而产生的。生物合成而产生的。生物合成而产生的。A 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 A,而,而,而,而B B环则来自环则来自环则来自环则来自于桂皮酰辅酶于桂皮酰辅酶于桂皮酰辅酶于桂皮酰辅酶A A。C C6 6-C-C3 3-C-C6 6二、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和分类
6、二、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和分类分类标准:分类标准:根据根据中央三碳链的差异中央三碳链的差异中央三碳链的差异中央三碳链的差异 C C环开环,称查耳酮环开环,称查耳酮环开环,称查耳酮环开环,称查耳酮(chalcone(chalcone)五元环,橙酮五元环,橙酮五元环,橙酮五元环,橙酮B B环连在环连在环连在环连在C C3 3位,称为异黄酮位,称为异黄酮位,称为异黄酮位,称为异黄酮(isoflavone(isoflavone)C C2 2,C C3 3饱和,加饱和,加饱和,加饱和,加“二氢二氢二氢二氢”,二氢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flavanone(flavanone)CC3 3-位有无位
7、有无位有无位有无-OH-OH,有,黄酮醇,有,黄酮醇,有,黄酮醇,有,黄酮醇(flavonol(flavonol)无,黄酮无,黄酮无,黄酮无,黄酮(flavonol(flavonol)ABCC=OC=O还原,称为黄烷类还原,称为黄烷类还原,称为黄烷类还原,称为黄烷类黄烷黄烷黄烷黄烷-3-3-醇醇醇醇R=HR=H黄烷黄烷黄烷黄烷-3,4-3,4-二醇二醇二醇二醇R=OHR=OH 其他类型:其他类型:其他类型:其他类型:花色素类、花色素类、花色素类、花色素类、酮类、双黄酮类、高异黄酮类酮类、双黄酮类、高异黄酮类酮类、双黄酮类、高异黄酮类酮类、双黄酮类、高异黄酮类ABC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木
8、犀草素,木犀草素,木犀草素,木犀草素,抗菌作用抗菌作用抗菌作用抗菌作用黄芩苷,黄芩苷,黄芩苷,黄芩苷,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槲皮素:槲皮素:槲皮素:槲皮素:R=HR=H芦芦芦芦丁:丁:丁:丁:R=R=芸香糖芸香糖芸香糖芸香糖最常见的黄酮醇类化合物最常见的黄酮醇类化合物最常见的黄酮醇类化合物最常见的黄酮醇类化合物 黄酮类黄酮类黄酮类黄酮类 flavonesflavones 黄酮醇类黄酮醇类黄酮醇类黄酮醇类 flavonolsflavonols黄酮黄酮黄酮黄酮黄酮醇黄酮醇黄酮醇黄酮醇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类 flavanonesflavanones 二氢黄酮醇类
9、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flavanonols 橙皮苷橙皮苷橙皮苷橙皮苷 VpVp样作用样作用样作用样作用 甘草素甘草素甘草素甘草素 对溃疡有抑制作用对溃疡有抑制作用对溃疡有抑制作用对溃疡有抑制作用 水飞蓟素水飞蓟素水飞蓟素水飞蓟素 保肝作用保肝作用保肝作用保肝作用二氢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二氢黄酮醇二氢黄酮醇二氢黄酮醇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异黄酮类异黄酮类异黄酮类异黄酮类 isoflavones isoflavones isoflavones isoflavones 二氢二氢二氢二氢异异异异黄酮类黄酮类黄酮类黄酮类isoflavanonesisoflavan
10、onesisoflavanonesisoflavanones 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 鱼藤酮鱼藤酮鱼藤酮鱼藤酮 毒鱼毒鱼毒鱼毒鱼 农业杀虫剂农业杀虫剂农业杀虫剂农业杀虫剂异黄酮异黄酮异黄酮异黄酮二氢异黄酮二氢异黄酮二氢异黄酮二氢异黄酮大豆异黄酮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长期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长期食用大豆的东南亚人群中食用大豆的东南亚人群中,癌症、动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在日本,乳。在日本,乳腺癌的发病率是美国的腺癌的发病率是美国的1/41/4;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病率只有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病率只有美国的国的
11、1/31/3;这个现象已引起科学家的注意。;这个现象已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大豆中含有一种结构大豆中含有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的物质叫异黄酮,与雌激素相似的物质叫异黄酮,它是大豆中的一种非营养份,它是大豆中的一种非营养份,具有生理活性,能产生类似雌激素的效应,而被称之为具有生理活性,能产生类似雌激素的效应,而被称之为“植物植物雌激素雌激素”。对身体雌激素的对身体雌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时,大。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时,大豆异黄酮占据雌激素受体,发挥弱雌激素效应,表现出提高雌豆异黄酮占据雌激素受体,发挥弱雌激素效应,表现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作用。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高时,大豆异
12、黄酮以激素水平的作用。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高时,大豆异黄酮以“竞争竞争”方式占据受体位置,同样发挥弱雌激素效应,但由于它方式占据受体位置,同样发挥弱雌激素效应,但由于它的活性仅为体内雌激素的的活性仅为体内雌激素的2%2%,因而从总体上表现出降低体内雌,因而从总体上表现出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这就是著名的大豆异黄酮对雌激素的双向调激素水平的作用,这就是著名的大豆异黄酮对雌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机制。节作用机制。对身体雌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对身体雌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 抗癌作用抗癌作用 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改善骨质疏松改善骨质疏松 预防冠心病预防冠心病 美国的食品药物管理局
13、(FDA)把大豆列为能够“真正降低心脏病危险的食品”之一 大豆异黄酮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查耳酮类查耳酮类查耳酮类查耳酮类 chalcones chalcones chalcones chalcones 橙酮类橙酮类橙酮类橙酮类 aurones aurones aurones aurones 较少见较少见较少见较少见黄花波斯菊花:黄花波斯菊花:黄花波斯菊花:黄花波斯菊花:硫黄菊素硫黄菊素硫黄菊素硫黄菊素查耳酮查耳酮查耳酮查耳酮橙酮橙酮橙酮橙酮红花的颜色变化红花的颜色变化红花的颜色变化红花的颜色变化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花色素类花色素类花色素类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a
14、nthocyanidins 黄烷醇类黄烷醇类黄烷醇类黄烷醇类 矢车菊素:矢车菊素:R1=OH,R2=H飞燕草素:飞燕草素:R1=R2=OH天竺葵素:天竺葵素:R1=R2=H锦葵花素:锦葵花素:R1=R2=OCH3黄烷黄烷黄烷黄烷-3-3-醇醇醇醇R=HR=H黄烷黄烷黄烷黄烷-3,4-3,4-二醇二醇二醇二醇R=OHR=OH儿茶素:儿茶素:儿茶素:儿茶素:抗癌活性抗癌活性抗癌活性抗癌活性麻黄宁麻黄宁麻黄宁麻黄宁A/BA/B:抗癌活性抗癌活性抗癌活性抗癌活性花色素花色素花色素花色素黄烷醇黄烷醇黄烷醇黄烷醇黄烷黄烷黄烷黄烷-3-3-醇醇醇醇R=HR=H黄烷黄烷黄烷黄烷-3,4-3,4-二醇二醇二醇二
15、醇R=OHR=OH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苯骈色原酮类苯骈色原酮类苯骈色原酮类苯骈色原酮类xanthonesxanthonesxanthonesxanthones 苯色原酮类苯色原酮类苯色原酮类苯色原酮类 异芒果苷:异芒果苷:异芒果苷:异芒果苷:止咳祛痰止咳祛痰止咳祛痰止咳祛痰芒果叶和知母叶芒果叶和知母叶芒果叶和知母叶芒果叶和知母叶 呋喃色原酮类呋喃色原酮类呋喃色原酮类呋喃色原酮类 凯林凯林凯林凯林khellinkhellin红红红红镰镰镰镰枚枚枚枚 素:素:素:素:R R1 1=CH=CH3 3,R,R2 2=H=H去甲红镰枚素:去甲红镰枚素:去甲红镰枚素:去甲红镰枚素:R R1 1=R
16、=R2 2=H=H红镰枚素红镰枚素红镰枚素红镰枚素-6-6-龙胆双糖苷:龙胆双糖苷:龙胆双糖苷:龙胆双糖苷:R R1 1=CH=CH3 3,R,R2 2=龙胆双糖基龙胆双糖基龙胆双糖基龙胆双糖基其他黄酮类其他黄酮类其他黄酮类其他黄酮类黄酮苷元黄酮苷元取代基:取代基:OH,OMe,Me,异戊烯基等异戊烯基等黄酮苷黄酮苷O-苷和苷和C-苷苷存在形式存在形式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取代基:取代基:-OH,-OMe-OH,-OMe,-Me,-Me,以及各种糖等以及各种糖等以及各种糖等以及各种糖等取代位置规律取代位置规律取代基取代基A环B环-OH,-OMe-OH,-OMe5,75,7位位3,43,4
17、位位-Me,-Me,6,86,8位位33位位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由于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由于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由于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由于糖的的的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组成各种不同,组成各种不同,组成各种不同,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苷。各样的黄酮苷。各样的黄酮苷。各样的黄酮苷。组成苷类的糖有:组成苷类的糖有:组成苷类的糖有:组成苷类的糖有:单糖单糖单糖单糖:D-glcD-glc、D-galD-gal、D
18、-xylD-xyl、L-rhaL-rha、L-araL-ara、D-glucuronicD-glucuronicacidacid双糖双糖双糖双糖:槐糖(:槐糖(:槐糖(:槐糖(glcglc1-2glc),1-2glc),芸香糖(芸香糖(芸香糖(芸香糖(rha1-6glc)rha1-6glc)等。等。等。等。三糖三糖三糖三糖:龙胆三糖(:龙胆三糖(:龙胆三糖(:龙胆三糖(glc1-6glc12fruglc1-6glc12fru)槐三糖(槐三糖(槐三糖(槐三糖(glc1-2glc1-2glc)glc1-2glc1-2glc)黄酮苷黄酮苷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氧苷碳苷 黄酮黄酮 异黄酮二、黄酮
19、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黄芩苷黄芩苷黄芩苷黄芩苷 大豆苷大豆苷大豆苷大豆苷 牡荆素牡荆素牡荆素牡荆素 葛根素葛根素葛根素葛根素 黄酮苷黄酮苷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一)对(一)对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的作用1、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芦丁、橙皮苷芦丁、橙皮苷2、扩冠作用、扩冠作用如:如:槲皮素、葛根素槲皮素、葛根素3、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作用、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作用(二)有(二)有抗肝脏毒抗肝脏毒活性活性如:如:水飞蓟素、儿茶素水飞蓟素、儿茶素(三)(三)抗炎抗炎作用作用如:如:芦丁、羟乙基芦丁、芦丁、羟乙基芦丁、橙皮苷橙皮苷-甲基查尔酮甲基查尔酮(四)(四)雌
20、激素雌激素样作用样作用如:如:染料木素、大豆素染料木素、大豆素等等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五)(五)抗菌抗菌作用作用如:如:木犀草素、黄芩素、黄芩苷木犀草素、黄芩素、黄芩苷(六)(六)抗病毒抗病毒作用作用如:如:槲皮素、山柰酚槲皮素、山柰酚等等(七)(七)泻下泻下作用作用如:如:营实苷营实苷A(八)(八)解痉解痉作用作用如:如:异甘草素、大豆素异甘草素、大豆素等等(九)其它作用(九)其它作用止咳、祛痰、平喘等作用止咳、祛痰、平喘等作用银杏黄酮银杏黄酮蜂胶中已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蜂胶中已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70多种,比较重要的有多种,比较重要的有20多种,其中重要的含量比较高的目前认为有多种
21、,其中重要的含量比较高的目前认为有8种:种:芸香苷芸香苷(也称芦丁,含量(也称芦丁,含量0.6%1.0%)、)、槲黄素槲黄素(也称槲皮素,(也称槲皮素,含量含量0.5%1.8%)、)、高良姜素高良姜素(含量(含量1.1%1.9%)、)、杨梅杨梅素素(也称杨梅酮,含量(也称杨梅酮,含量0.5%1.3%)、)、柯因柯因(含量(含量3.4%4.4%)、)、松属素松属素(也称乔松素,含量(也称乔松素,含量1.7%2.8%)、)、山奈山奈酚酚(也称茨菲醇,含量(也称茨菲醇,含量0.12%0.2%)、)、芹菜素芹菜素(含量(含量0.04%0.1%)。)。蜂胶黄酮蜂胶黄酮蜂胶黄酮类化合物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
22、主要有:抗氧化、蜂胶黄酮类化合物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主要有:抗氧化、抗癌作用、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降血脂作用、降血糖作用、抗癌作用、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降血脂作用、降血糖作用、免疫调节等作用,还有改善微循环、消炎、解痉、抗过敏、抗免疫调节等作用,还有改善微循环、消炎、解痉、抗过敏、抗辐射等作用。辐射等作用。蜂胶黄酮蜂胶黄酮概概概概 述述述述1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23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4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
23、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5本章内容本章内容第二节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一、一、性状性状黄黄酮酮类类化化合合物物多多为为晶晶状状固固体体,少少数数(如如黄黄酮酮苷苷类类)为无定形粉末。为无定形粉末。苷苷元元中中,二二氢氢黄黄酮酮、二二氢氢黄黄酮酮醇醇、黄黄烷烷及及黄黄烷烷醇醇具具有有手手性性碳碳,具具旋旋光光性性,其其余余黄黄酮酮类类无无旋旋光光性性。苷苷类类结结构中含糖的部分结构,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构中含糖的部分结构,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左旋。第二节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
24、质及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二氢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黄烷黄烷黄烷黄烷-3,4-3,4-二醇类二醇类二醇类二醇类(flavan-3,4-diols)(flavan-3,4-diols)黄烷黄烷-3-醇类醇类(flavan-3-ols)第二节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是否有颜色黄酮类化合物是否有颜色与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助色团助色团(-OH、-OCH3等)的数目的数目取代基的位置取代基的位置有关。有关。色色原原酮酮部部分分原
25、原本本无无色色,但但在在2位位引引入入苯苯环环后后,即即形形成成交交叉叉共共轭轭体体系系,且且通通过过电电子子的的转转移移,重重排排,使使共共轭轭链延长,而表现出颜色。链延长,而表现出颜色。第二节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黄酮、黄酮醇及苷类黄酮、黄酮醇及苷类灰黄灰黄-黄色黄色查耳酮查耳酮黄黄-橙黄色橙黄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无色无色异黄酮异黄酮微黄色微黄色其其中中,黄黄酮酮、黄黄酮酮醇醇及及苷苷类类、查查耳耳酮酮等等因因分分子子中中存存在在交交叉叉共共轭轭体体系系,在在7,4位位引引入入-OH,OCH3等等供供电电子基团则促进电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然 药物 化学 第五 酮类 化合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