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论述类文本阅读测试.docx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论述类文本阅读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论述类文本阅读测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牡丹江三高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题。 (9 9 分)分)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
2、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取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 ,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
3、,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教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佛教文化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其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
4、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B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玄学,而玄学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传入。C儒、道、佛三家有一部分思想是相通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D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一自然段运用
5、设问的手法提出论点,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B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思想的来源与他们之间的不同点。C第三自然段通过论述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D文章逐层论证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并指出传承发展的必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B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C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神,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D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当前所提倡
6、的核心价值观契合。二、二、 【黑龙江联谊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题。 (9 9 分)分)将中国小说的传统重新擦亮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传统。中国小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传统,比如说潜在的“四季结构” 。西方文学中的长篇虚构叙事,从史诗发展而来,因此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即叙述一个开头、发展、结尾过程俱全的故事。 “结构的完整性”往往成为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中国小说也注重讲故事,但往往不是紧紧围绕着小说主人公,包含了故事的发展和高潮的严密的叙事结构,而是在故事的结构之外,常
7、常还有另一重潜在的结构,比如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四季” ,或者说“季节的转换” 。以红楼梦为例。 “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同时小说虽然以宝黛的情感发展线索重点写了几大事件,但还有一个潜在的结构,便是“季节的转换” 。在此基础上,写庆寿、看戏、结社、消夏、过冬,以及一应的衣饰、食物。一部红楼梦 ,不过写几年的春去秋来,便写出了中国人“恒常”的人生与面对自然的心灵世界。而在这“恒常”的底色之上,作者写出世事、命运的“无常” ,增加了悲剧感。“四季”这一潜在的结构方式很少受到当代写作者的重视。 “四季”代表的是“日常”“恒常” ,代表一种自然、复沓之美,代表编织其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
8、神。而当下的一些小说,具体的故事情节背后,往往是时代的背景和宏大的思想框架,与“四季”的旨趣相去甚远。而先锋浪潮中,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学技巧轮番上演,小说的主体不再是故事、人物,有时甚至只是叙事行为,更是与之南辕北辙。另外,中国小说特别是白话小说中常常使用对话来表现人物,通过语言使人物的个性鲜活生动、跃然纸上,对话甚至用来表现故事。美国汉学家浦安迪观察到,中国的主流文学, “言”往往重于“事” , “事”常常被“非事”打断。也就是说,西方文学更重“事” ,小说注重描写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小说,往往对人物的语言投入更大的关注。我们对中国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使他成为一
9、个活灵活现、神情毕肖的个人,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注重人物的语言,重视说话人的“声口” ,以语言来表现人,是中国小说的又一个优秀传统。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好处,认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施耐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 。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大致呈现出两个趋向,一是模仿西方的小说技巧,一是网络化的快速写作。对于认真探索小说艺术的写作者们来说,西方的小说技巧固然值得借鉴,但写好人物语言、仔细揣摩人物“声口” ,或许也是我们不该放弃的并未远去的小说传统。(选编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1 月 13 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10、项是(3 分) ( )A中国古典小说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四季结构”叙事传统,在每篇小说中都会有对应四季的故事。B西方小说和中国古典小说都重视讲故事,但西方小说更重视故事的完整性,而中国小说往往还有潜在的“四季结构” 。C “四季结构”所反映的是中国古典小说对日常、恒常等社会美、复沓美的重视,它代表编织其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D过分地追求时代背景和宏大的思想框架,使中国当代小说丢掉了传统小说“四季结构”这一优秀的传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重点论述了中国小说的两个重要传统,一是中国小说自身的叙事传统,二是使用对话表现人物。B文章在论述中国
11、小说的两个传统特点时,都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西方小说进行比较。C文章批评了中国当代作者不重视“四季”这种传统的潜在结构,以至于当下的一些小说失去了“四季的旨趣” 。D作者引用美国汉学家浦安迪的研究成果意在说明中国小说往往更注重通过语言使人物个性鲜活生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西方文学中的长篇虚构叙事,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往往是“故事的完整性” 。B金圣叹评价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个人物,每个人都有其性情、气质、形状,及属于自己个性特征的语言。C作者认为,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一旦模仿西方技巧和进行网络化快速写作,就会偏
12、离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D作者认为,西方小说的传统固然值得借鉴,但对于认真探索小说艺术的写作者们来说,中国传统更应该继承。三、三、 【四川自贡衡川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题。(9 9 分)分)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文学正是通过语言以形象化的方式反映思想的艺术。 毛诗序曾强调, “诗”是“志之所之”的产物。文字的产生真正拓展了思想交流的维度。千百年来,尽管汉字出现了多种生成方式,但其社会功能主要还是通过书写来实现的。为了追求汉字使用的正确、便利和美观,人们开始研究汉字书写的表现
13、规律,便形成了今天的“书法” 。至汉晋之间,书法探索逐渐趋于艺术的自觉,王羲之是成功的探索者,他依托深刻的艺术见地,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铸就了兰亭集序的经典地位。书法艺术尽管并非单为文学而生,却必须以有意义的文辞为表现内容。除了“太极殿” “同仁堂”等纯粹实用的匾额、题字或标语,文学作为思想对客观世界的提炼和升华,是书法艺术表现的鲜活土壤。书法历史上,经典的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传颂的文学作品,除了兰亭集序 ,还可以列举出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诗帖 ,前者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颜季明而作,后者乃苏轼由贬谪黄州三年的悲凉遭遇有感而发。较之一般的文学创作,书法作品具有具体的用途,所以在选择或拟定合
14、适的文辞内容时,创作者要全面地体察社会、深刻地体验人生、精准地判断情势。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的某一角落,有翠竹数竿、奇石一尊。当是之时,常有一二学子坐立其间,或琅琅读书,或默坐静思。启功先生在石上题字“奇峰高节” , “奇峰”描述奇石耸立向上之势, “高节”则指向竹子的高洁虚心,四个字皆指向具体环境中的景物,同时以拟人的手法指向人的节操、情感和旨趣。题字尽管寥寥数语,竟与相关的人、事、物、地、时、情相合,这表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表现的高深造诣,更显示了作者文学思维的精确。尽管今天仍有书法到底属于文化还是艺术的争论,也有艺术创作与日常实用书写的区别,但是,文化和艺术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鸿沟。简单说来,
15、艺术是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文化又根植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生活则必然夹杂着林林总总的实用成分。无数名家的创作正是既有服务于客观生活的实际用途,又充分整合了各方面的文化因素。在书法艺术表现中,思想、语言作为内容和需求,汉字、书写作为载体和手段,每个方面都渗透了人们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更浓缩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艺术与文学相通。作家也应懂得一点书法,中国古代文人的字大都是写得很好的。现代作家不一定要能写好毛笔字,但是要能欣赏书法,经常看看书法,尤其是行草,对于行文的内在气韵,是很有好处的。(选自孙学峰文学是书法艺术表现的鲜活土壤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6、( )A书法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只有全面地体察社会,深刻地体验人生,精准地判断情势,才有可能选择出合适的文辞内容。B人们为了追求汉字使用的正确、便利和美观,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便研究汉字书写的表现规律,这种研究促成了书法的诞生。C 兰亭集序书法地位的形成,有赖于王羲之深刻的艺术见地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与书法探索逐渐趋于艺术的自觉这一大环境有关系。D文学作为思想对客观世界的提炼和升华,是书法艺术表现的鲜活土壤,书法历史上经典的书法作品往往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有些书法作品具有实用性,如“太极殿” “同仁堂”等匾额、题字或标语;有些书
17、法作品具有文学价值,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某一角落的石上所题的“奇峰高节”四字,展现了书法家启功的高深的书法造诣和精确的文学思维。C文化和书法艺术有密切的关系,书法艺术是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书法家在创作时往往会充分整合各方面的文化因素。D思想、语言是书法艺术的内容和需求,汉字、书写是书法艺术的载体和手段,它们渗透了人们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书法作品要有文化内涵,要有艺术品位,还得有实际用途,因此书法作品往往是综合因素的产物。B 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诗帖本身就是具有很高的文学品位的作品,它们通过书法
18、的形式展现出来更是锦上添花。C文学是通过语言以形象化的方式反映思想的艺术,诗歌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D艺术与文学相通,现代作家如果不懂书法,不会欣赏书法,就把握不了行文的内在气韵,也就无法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四、四、 【山东即墨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题。 (9 9 分)分)中国的历史文物浩如烟海,这当然是独特的优势,但也有着“甜蜜的烦恼”有限的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简直是杯水车薪。跟意大利等文物大国相比,我国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技术和管理力度都差距明显。那些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具有经济效益的文物建筑
19、尚能得到较好保护,至于那些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无法开发成景点收门票的文物建筑,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以弥补政府部门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的不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文物保护绝非政府部门的“独角戏” ,而应该鼓励广泛的社会参与。在美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公园制度中,其经费既有联邦政府拨款,也通过税费减免鼓励社会各界的投资和捐赠。另一个文物大国英国,其保护资金也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捐赠和个人捐款。反观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主要靠政府,目前还没有形成多方参与、多元投资的机制。社会组织、企业机构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在文保领域的应有作用还没有释放出来。社会力
20、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这本身也是一个文化教育和文物知识普及的过程。文物保护不应该是“死的保护” ,而应该是“活的保护” 。不应该是把一座文物建筑围起来、封起来,使它徒留一个死的躯壳,与当下人们的生活毫无关联。应该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文物建筑得到多方面利用,比如教学、参观、研究,使其成为文化产业、文化活动的载体。参与的社会力量越广泛,文物知识和历史文化的传播也就越广泛。在各种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文物建筑得以以“活的形式”存在,成为当下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是一件新生事物,在保持宽容态度的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首先,对于哪些文物可以交给
21、社会,哪些文物必须由文保部门严格管理保护,要有科学论证和明确界定。在意大利,文物保护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保护规范。其次,要确保参与认养的社会力量,具备从事文物保护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条件,防止保护文物变成毁坏文物。再次,对于社会力量保护、利用文物建筑的行为,要实施全面全程监督,严禁对文物建筑进行竭泽而渔的商业开发,防止不当利用危及文物安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最后,相关信息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防止暗箱操作、私相授受,一旦出现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让文物知识,以及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走进社会,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文化的力量抵达人们
22、的内心深处,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塑造社会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由文保部门、文保机构唱独角戏的“小文保”模式,要逐步转型为政府部门牵头,专业机构发挥主力作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的“大文保”模式。当然,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建章立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符合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符合文物保护客观规律的轨道上推进运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历史文物浩如烟海,需要保护的文物太多,这是造成当下历史文物保护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B目前我国那些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无法开发成景点来创收的文物建筑基本都没有得到有效得保护。C弥补我国历史文物保护资金和技术力量不
23、足的最有效方式是像英、美等国家那样主要靠非政府组织。D我国目前的历史文物保护主要靠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有益力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B文章在论述完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意义后,进一步论述如何做的问题。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中外对比论证,突出了美国、英国做法的科学。D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文章先指出当前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出路,后逐层分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文物保护技术和策略体现了文物“活的保护”理念,这值得我们学
24、习和借鉴。B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如果没有科学论证,明确界定,保护资金、技术和合理条件,容易适得其反。C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不仅要信息公开,接受各方监督,还要防止暗箱操作,小心被不当利用。D只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避免政府唱独角戏,就能让文物知识以及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走进社会。五、五、 【山东青岛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3 题。题。 (9 9 分)分)一提到“茶道” ,人们大多将其视为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包括很多中国学者在内的众多研究日本文化的专家,也一致认为“茶道”是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它创始于村田珠光,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19 年高 语文 第二 学期 论述 文本 阅读 测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