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
《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 第 1 页(共 12 页) 北京市西城区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 2022.1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初三同学在学习现代诗的过程中,组织了系列学习活动。 (一)走近现代诗 1有同学抄录了一段文字来帮助大家走近现代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上溯上溯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历程,我们会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无与伦比无与伦比的辉煌。诗人寄情于自然,留恋留恋于山水。一树枫叶的怀想,几枝红豆的相思,微风中的燕子,细雨中的游鱼,大漠的孤烟,春江的花月无不传达着古老文明的迷人神韵神韵。 到了近代,国
2、势日衰,几乎到了亡国灭种之境地。当时的人们如能救亡图存,宁肯宁肯抛却一切。中国诗界也要告别传统,迈向现代。现代诗人冲破音韵音韵的束缚,追求形式的自由,打破山林的宁静宁静,装进工业的喧嚣。现代诗歌在与古典诗歌母体的撕扯中呱呱坠地。 (1)下列对于文中加点字词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上溯”原指空间上的逆水上行,文中指时间上的逆时上行。 B.“留恋”应该写作“流恋” ,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愿意留下,不愿意离开。 C.“神韵”与“音韵”中两个“韵”的意思不同:前者指韵味,后者指韵律。 D.“宁肯”与“宁静”中“宁”的读音不同:前者读“nng” ,后者读“nng” 。 (2)文中画线词语“无与
3、伦比” ,在不改变句意的前提下,可以用下列哪个词替换(2 分) A. 脍炙人口 B.气冲斗牛 C.鹤立鸡群 D. 举世无双 (二)鉴赏朗诵 2同学们就如何读诗进行交流,发言中用到了很多修辞方法,下列对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25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北京市西城区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
4、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 第 2 页(共 12 页) A.同学甲:读一首含义隽永的诗,难道不像在猜一个美丽的谜语吗?它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有一种独特的趣味。 分析:运用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诗歌能带给人反复玩味的欣赏乐趣。 B.同学乙:读诗要读出什么呢?读出身上的伤痕,读出脚下的坎坷,读出眼里的泪水,读出心中的意愿我们难道不是为了读出这些而读诗的吗? 分析: 运用设问、 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艺术地呈现了诗歌带给读者的丰富感受。 C.同学丙:读诗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抒情特点。有的诗大气磅礴,感情奔放;有的诗一唱三叹,委婉含蓄;有的诗描摹细腻,寓情于景 分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用整齐的句式清晰地
5、呈现了诗歌抒情的多种类型。 D.同学丁:读诗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如同探索诗歌秘境的拐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分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知人论世比作欣赏诗歌的“拐杖” ,形象地表达了不知人论世,就无法欣赏诗歌的道理。 3有同学朗诵艾青的树 ,并且分享了自己的朗诵心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 树写于 1940 年春天,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的相持阶段。 A.朗诵“一棵树,一棵树”时,节奏应该是急促的,
6、本来短句就适合快读,这里又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轻松而急切的情感。 B.朗诵“但是”一词前后可有较长停顿,从看得到的地上到看不到的地下,从“孤离”到“纠缠”,写出了树的生存状态。 C.“在看不见的深处”中“深处”一词可以重读,强调从表面来看,树虽然是一个个孤立的存在,但深层的血脉和情感始终在不为人知处涌动。 D.朗诵全诗,语气要坚定,语速要缓慢。诗人以自然景观写社会景观,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华儿女面对民族危亡所产生的强大民族凝聚力。 北京市西城区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 第 3 页(共 12 页) (三)学习创作 4下框中是一位同学听诗歌创作讲座时所作的笔记。课
7、后,这位同学将笔记整理成文,请协助他完成任务(1)(2) 。 1.直抒胸臆 + 借助形象抒情 怎样写诗 2.语言简洁,言简义丰 3.注意节奏,朗朗上口 分行写出(诗的模样)+联想想象(诗的味道) 怎样写诗呢?首先,在抒情方式上可以直抒胸臆;其次,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但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做到言简义丰;另外,还要注意节奏,尽可能让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写作 要分行写出,具有诗的模样; 要融入联想和想象,具有诗的味道。 (1)有同学认为根据笔记整理的文字中,画线处的标点符号和文字表述都存在问题,你认为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但要
8、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 B ;其次,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但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 C ,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其次,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 D ;其次,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再者,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 (2)该同学不确定文中处该使用什么关联词,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虽然 但 B. 既 又 C. 如果 就 D. 与其 不如 5面对刚刚到来的 2022 年,同学们想共同创作一首诗来表达新年到来的喜悦。请补充下面的诗歌,说出你的心声。 (2 分) 新年的阳光 照在脸上,脸上有爽朗的笑 照在 , 照在枝头,枝头有希望的萌芽 二、古诗文阅读(共 1
9、8 分) (一)默写。 (共 4 分) 6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2 分) 720211202,在这个难得的对称日,老师请同学们找找古诗词中结构上的对称,体会汉语的对称美。如李白笔下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对偶的方式形成对称。请你从唐诗中再找出连续两句对偶的诗句。(2 分) 北京市西城区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 第 4 页(共 12 页) (二)欣赏下面两首苏轼的作品,完成 8-10 题。 (共 6 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
10、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中秋月写于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后。 8 水调歌头句句扣“月” 。上阕对月问青天,在“ ”与“人间”的矛盾中,选择了“人间” 。下阕对月抒怀,从恼月照人,表达 之情,到由月及人,表达旷达胸襟和深挚祝愿。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2 分) 9对上面两首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这两首作品都以中秋月为题材,“婵娟”“玉盘”都指月亮,作
11、品都有对中秋月的生动描绘和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怀。 B.水调歌头写在苏轼与苏辙久别之后,中秋月写在苏轼与苏辙重逢之时,两首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亲情。 C.水调歌头中的“转朱阁”写的是诗人转过朱红的楼阁; 中秋月中的“转玉盘”写的是明月升入中天,遍洒清辉。 D.“何事长向别时圆”“此生此夜不长好”两句,一句用疑问,一句用否定,两句表达的情感有相近之处。 10下列引用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在学校,他常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他诚实守信,所以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周围很多同学都愿意和他交往。 B.中秋晚会上,民歌月柔柔、魔术表演嫦娥穿“月”等节目,都寄托了人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
12、美好愿望。 C.面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现实,中国人总是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共享一轮明月,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憾。 D.正是因为人生有久别,有痛苦,有无奈,才更要珍惜眼前难得的相聚,毕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北京市西城区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 第 5 页(共 12 页) (三)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共 8 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13、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甲】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14、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峡江寺飞泉亭记(节选) 袁枚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 【丙】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
15、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注:澄波僧人的法号。 善弈擅长下棋。 霞裳袁枚的学生。 对枰(png)对坐下棋。 怀远老僧的法号。 天籁人籁天籁指自然界的音响;人籁本为古代竹制乐器,后泛指人所发出的声音。 不图没想到。 一竟然。 征同“证” ,证明。 北京市西城区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 第 6 页(共 12 页)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长烟一空 从空而下 空谷传响 B登斯楼也 一至于斯 斯是陋室 C春和景明 八窗明净 明察秋毫 D又复大作 作亭者谁 作文以记之 12翻译
16、两文中三处画横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翻译:商人旅客不能前行,墙垣倾倒,船桨折断;薄薄的暮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理解:淫雨、阴风、浊浪等致使星日无光、山岳隐形,水上船中的游子遭遇困境不能前行; 暮色沉沉, 虎啸猿啼, “迁客骚人” 不免感慨遭际, “感极而悲” 。 【乙】是进亦忧,退亦忧。 翻译: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理解: “进” 指古仁人“居庙堂之高” , “退”指迁客骚人“处江湖之远” 。无论“进”还是“退” ,他们都忧国忧民。 【丙】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西城区 2021 2022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